图书介绍

三寨村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三寨村志
  • 李中峰主编 著
  • 出版社: 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
  • ISBN:9787542126467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47页
  • 文件大小:104MB
  • 文件页数:371页
  • 主题词:村史-民乐县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三寨村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7

第一章 自然环境20

第一节 位置面积20

第二节 地形地貌20

第三节 土壤植被20

一、土壤20

二、植被21

第四节 气候物候21

第五节 自然灾害22

一、干旱22

二、风沙24

三、洪灾24

四、霜冻25

五、病虫害25

六、地震25

第二章 建置沿革26

第一节 历史沿革26

第二节 行政区划28

第三节 村民小组(队)概况29

一、第一村民小组(队)概况29

二、第二村民小组(队)概况30

三、第三村民小组(队)概况31

四、第四村民小组(队)概况31

五、第五村民小组(队)概况32

六、第六村民小组(队)概况32

第三章 人口34

第一节 姓氏34

一、姓氏构成34

二、姓氏来源34

第二节 人口演变35

一、人口发展35

二、人口迁入迁出36

第三节 人口源流38

一、李姓人口演变38

二、王姓人口演变46

三、秦姓人口演变48

四、严姓人口演变48

五、韩姓人口演变49

六、俞姓人口演变49

七、姚姓人口演变49

八、张姓人口演变49

九、魏姓人口演变49

第四节 人口构成50

一、性别构成50

二、年龄构成50

三、文化构成52

第五节 婚姻家庭53

一、婚姻53

二、家庭54

第四章 农村经济体制变革56

第一节 土地改革56

第二节 农业生产合作社57

一、农业生产互助组57

二、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58

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58

第三节 农村人民公社58

第四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0

第五章 村庄建设62

第一节 农田建设62

第二节 居民点建设64

第三节 道路建设64

第四节 照明和通迅建设65

第五节 公共设施建设65

第六章 菊花地新村66

第一节 移民66

一、迁移原因66

二、搬迁时间66

三、迁移人员66

第二节 菊花地概况67

一、菊花地的来历67

二、菊花地的自然环境67

第三节 建制68

第四节 创业69

一、修建住房扎稳根70

二、平田整地奠基业71

三、水利建设保命脉71

四、植树造林改环境72

五、五业并举增收入73

六、文化建设育人才73

第五节 巨变74

一、从一衣多季到一季多衣74

二、从吃不饱到吃得好75

三、从土窑洞到砖瓦房75

四、从骑毛驴到坐小轿车76

第七章 水利77

第一节 水源77

第二节 渠道建设78

一、古河道78

二、干渠建设78

三、支渠建设79

四、农毛渠建设80

第三节 井灌81

第四节 饮水工程81

一、涝池水81

二、水窖82

三、自来水82

第五节 水利管理82

一、灌水规程82

二、水费收缴83

第八章 经济物产84

第一节 农业84

一、粮食作物84

二、经济作物90

三、耕作技术92

四、田间管理94

第二节 农业机具95

一、传统的旧式农具96

二、改良农机用具98

三、现代农业机具99

第三节 林业100

一、育苗和植树101

二、经济林木栽植101

三、风景林栽植102

四、大队林场102

五、退耕还林102

第四节 畜牧业103

一、畜牧业的发展103

二、家禽种类104

三、饲草和饲料108

四、畜禽疫病防治108

第九章 工商税收110

第一节 传统手工业110

一、木匠110

二、毡匠112

三、泥水匠112

四、褐匠113

五、包油匠113

六、石匠114

七、编织匠114

第二节 当代工商各业116

一、粮食加工116

二、建筑业117

三、商肆118

四、修理加工业119

五、餐饮服务119

六、货运客运120

七、矿业121

八、贩运121

九、农场122

第三节 农业税122

第四节 统购统销125

第十章 政治运动127

第一节 “大跃进”运动127

第二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28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运动129

第十一章 农村基层组织131

第一节 中共党组织131

一、党组织131

二、党员发展131

三、党员教育132

第二节 行政组织134

一、民国时期行政管理组织134

二、共和国时期行政管理组织134

第三节 青年组织138

第四节 妇女组织139

第五节 民兵组织140

一、组织140

二、训练141

第六节 农会贫协组织141

一、农会141

二、贫下中农协会141

第七节 治安调解组织141

第十二章 地方教育143

第一节 清朝末年的本地教育143

一、教馆143

二、家塾143

三、义学144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本地教育144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后的本地教育146

一、教育发展情况146

二、课程设置148

三、考试制度150

第四节 农民教育150

第五节 教育经费151

第十三章 群众文化154

第一节 民间社火154

第二节 戏剧演出156

第三节 民间文学157

一、念卷157

二、讲故事158

三、唱曲儿160

四、歌谣163

五、绕口令165

六、猜谜语165

七、讲笑话167

第四节 文物古迹167

一、文化遗址167

二、寨堡168

三、庙宇168

四、鄂博170

五、古坟170

第五节 书法美术172

第六节 民间工艺179

一、木雕179

二、刺绣180

第七节 文艺创作181

第八节 广播电影电视181

一、广播181

二、电影182

三、电视182

第九节 民间体育182

一、传统体育活动182

二、当代体育活动184

第十节 农家书屋185

第十四章 医疗卫生186

第一节 中医渊源186

第二节 本地药材187

第三节 卫生保健188

一、爱国卫生运动188

二、新法接生188

三、妇女保健189

第四节 疾病防治189

第五节 合作医疗189

第六节 医疗机构190

一、三寨大队保健站190

二、菊花地卫生所190

三、三寨村卫生所190

四、三寨卫生所190

五、王安荣中医门诊部191

第七节 计划生育191

一、组织机构191

二、晚婚晚育191

三、节育措施192

四、教育奖惩192

第十五章 乡风民俗195

第一节 生活习俗195

一、服饰习俗195

二、饮食习俗196

三、居住习俗200

四、行走习俗202

第二节 婚育习俗202

一、婚嫁习俗202

二、生育习俗205

第三节 寿辰习俗206

第四节 喜庆习俗206

第五节 丧葬习俗207

一、丧事习俗207

二、丧葬习俗210

第六节 礼仪习俗210

第七节 信仰习俗211

一、天体崇拜211

二、祖先崇拜213

第八节 岁时习俗214

第九节 禁忌习俗215

第十六章 方言俗语217

第一节 语音217

第二节 方言词汇219

一、天文地理219

二、时节220

三、亲属称谓220

四、动植物221

五、人体部位222

六、事物223

七、人品詈辞223

八、动作行为225

第三节 俗语226

第四节 谚语230

一、农谚230

二、气象节令谚231

三、生活哲理谚232

第五节 歇后语234

一、本地流传的歇后语234

二、本地产生的歇后语236

第十七章 人物239

第一节 人物传略239

第二节 人物简介246

一、县团级以上公务人员简介(以生年为序)246

二、科级(含副科级)公务人员简介250

三、中级技术职称以上人员简介254

四、各业典型人物简介261

第三节 人物表录263

一、公职人员名录263

二、企业人员名录263

三、教师名录266

四、硕士博士名录268

五、女大学生名录268

六、在校大学生名录270

七、乡镇以上领导机关表彰奖励的村民、村组干部名录273

八、1951-2011年服兵役人员名录274

第十八章 艺文276

第一节 诗歌276

第二节 词曲282

第三节 辞赋283

第四节 楹联285

第十九章 往事存真291

第一节 村史追踪291

一、大槐树移民考述291

二、大庄子的兴起与衰落292

三、话说上庙294

四、菊花地的来历296

五、吴油寨西李家庄子的来历297

六、三寨村的变迁298

七、一条水渠富村民301

八、怀念古白杨树303

九、三寨小学的大榆树304

十、灯的嬗变305

第二节 趣闻逸事307

一、李中梧贴无字春联307

二、秦治朝发奋学医308

三、李凤岐诉苦斗恶霸309

四、拳棒手李三和310

五、三寨象棋高手多311

六、李凤朝的传奇人生313

第三节 履痕情韵315

一、乡土情怀315

二、乡风三题317

三、情萦三寨319

四、难忘故乡320

第二十章 文献辑存322

第一节 匾文碑记322

一、恭题乡饮介宾焕章李老先生遗照小序322

二、恭祝例封李母顾太孺人八衷晋二德寿之志322

三、例封李母顾太孺人八旬有二仙逝之志323

四、募修灵佛寺关圣帝君庙序324

五、李凤岐校长寿庆匾文324

六、秦治朝先生纪念碑文325

七、三寨村修建学校和文化设施碑记326

八、拟赞碑文326

第二节 祭文327

一、祭巡河将军孤魂文327

二、祭头坝行水龙王文327

三、祭祖先文328

四、明堂祭祖文329

五、轾祭文329

六、路祭文330

七、祭土神文330

八、祭太岁文331

九、祭龙王文331

第三节 古训格言选录331

一、治学332

二、修身332

三、处事333

四、交友335

五、健体335

六、孝敬336

七、食疗三字经337

附 录338

一关于报请审批《三寨村志》印刷的报告338

二关于同意《三寨村志》刊印出版的批复339

三给三寨籍在外地工作的干部职工及个体户、致富能人的一封信339

一部品味较高的新村志341

后记343

鸣谢34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