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粮食问题 宁夏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及战略储备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粮食问题 宁夏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及战略储备](https://www.shukui.net/cover/33/32954082.jpg)
- 王立祥,李永平,许强主编 著
- 出版社: 阳光出版社
- ISBN:978755252172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53页
- 文件大小:189MB
- 文件页数:496页
- 主题词:粮食问题-研究-宁夏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粮食问题 宁夏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及战略储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总论篇4
第一章 新中国60年间的宁夏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及发展前景4
第一节 宁夏粮食生产发展的基础条件4
一、农业气候资源4
二、水资源4
三、耕地资源5
四、农业现代化生产条件6
五、产业结构与农业结构7
第二节 60年间宁夏粮食生产发展成效8
一、60年间的四个发展时段8
二、粮食产量跃增,增幅高过全国平均值10
三、粮食单产提高,增幅高过全国平均值10
四、粮食自给有余,人均数量高过全国平均值11
第三节 近30年间全区粮食生产发展格局变动13
一、优势粮食作物主导地位的确立13
二、南北粮食生产格局的变动15
三、各县(区)粮食人均占有量及余缺量的变动17
第四节 宁夏发展粮食生产的基本经验22
一、生产关系的变革及中央大政方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22
二、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22
三、实践科学发展观,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23
四、优势粮食作物及其结构优化,提升了粮食生产能力23
第五节 发展中的宁夏粮食生产能力的预期24
一、宁夏气候资源应能实现的生产能力24
二、宁夏粮食总量增长轨迹及发展预期25
三、宁夏粮食单产水平增长轨迹及发展预期26
第六节 宁夏粮食生产能力持续提升的路径26
一、背景分析26
二、科学用水,高效用水,应是宁夏粮食生产能力提升的基本路径27
三、应有的举措28
第二章 宁夏农业气候资源及其生产能力31
第一节 农业气候资源存在状况31
一、气温——“南冷北暖”31
二、降水——“南多北少”32
三、蒸发——“南低北高”34
四、太阳辐射——“南弱北强”,日照——“南短北长”35
五、近半个世纪宁夏气候“干暖化”发展迹象36
第二节 气候类型及分区38
一、六盘山高冷半湿润气候区39
二、固原北部半干旱易旱气候区39
三、银南丘陵半干旱易旱气候区39
四、贺兰山东麓引黄灌溉干旱气候区39
第三节 农业气候资源生产潜力及开发40
一、国内已有的农业气候资源的作物生产潜力研究估算值40
二、银北引黄灌区的光温生产潜力42
三、宁南旱区的气候生产潜力43
四、各类型气候区粮食作物生产潜力定位监测及高产纪录45
第四节 宁夏粮食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开发途径47
一、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合理优化粮食种植结构47
二、推动科技进步,实现粮食生产经营现代化48
三、多种途径控制水分非目标性输出48
四、降低蒸腾系数,提升粮食作物种群内在生产力48
五、扩大集雨工程覆盖面积,促进降水资源化49
六、持之以恒升级改造中低产田49
七、着力培肥地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49
第三章 高效利用宁夏水资源,提升粮食生产能力52
第一节 宁夏水资源类型及其径流量52
一、河流水系及其地表径流量52
二、地下水资源量55
三、引黄水资源量56
四、全区各地市水资源量57
第二节 宁夏农用土地拥有的水资源量59
一、水务部门的水资源量59
二、气象部门发布的全区降水量59
三、黄委会额定的引黄水资源量59
四、应予确认的全区水资源总量60
五、全区山林、草地、农田、园圃拥有的水资源量60
第三节 宁夏现时供水量及以农业为主体的行业用水量、农田灌溉量61
一、自产水量少,引黄水量多63
二、人均资源数量少,用水数量大64
三、农业用水过多,生活用水太少64
四、用水指标居高不下,用水效率亟待提升65
第四节 全区粮食生产能力及水分利用效率增进的成效65
一、全区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提升65
二、引黄灌区与宁南山区粮食生产能力及粮田水分利用效率提升66
三、宁夏粮食生产的水分利用效率在全国的地位67
四、宁夏与全国粮食生产水分利用效率的比较69
第五节 宁夏粮田拥有的水资源应予形成的粮食生产能力70
一、引黄灌区及宁南旱区水资源应能实现的粮食生产力70
二、全区各地市水资源量应能实现的粮食生产力71
三、全区粮田拥有的水资源量的粮食生产潜力远景预期72
第六节 提升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应有的举措73
一、调整种植结构,整体提升用水效率73
二、注重引黄灌区用水效率提高74
三、实施节水工程改造,提高灌溉用水效率75
四、着力发掘固海扬黄灌区节水潜力76
五、发掘南部旱作农区农田降水生产潜力77
第七节 提升农用水资源利用效率面临的问题及对策79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79
二、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节水对策80
第四章 宁夏耕地资源应能实现的粮食生产能力86
第一节 宁夏耕地类型及存在状况86
一、全区农用地类别及耕地占有份额86
二、全区各地市县2008年耕地面积分布状况88
三、全区及宁南山区、引黄灌区的水、旱地分布状况89
四、全区坡耕地类型及分布89
五、全区耕地质量等级划属及分布90
第二节 宁夏耕地规模的历史变动92
一、近60年间全区耕地总量的扩增92
二、近10年间各地市、县(区)耕地数量的增减94
三、全区耕地增减原因的分析96
四、全区及各地市人均耕地数量的变动96
第三节 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及其占用的耕地面积的变动98
一、全区耕地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扩增及复种指数的提高98
二、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及其占用的耕地份额的变动99
三、耕地面积扩大与复种指数提高对全区粮食生产能力提高的贡献100
第四节 全区粮食作物耕地应能实现的生产能力101
一、粮田耕地复种指数回增应予新增的生产能力101
二、耕地保育、中低产田升级改造应能新增的粮食生产能力102
三、提高粮食生产用水效率、耕地应能新增的粮食生产能力105
第五节 全区粮食耕地生产能力提升的路径及举措107
一、科学用水、高效节水——宁夏粮食耕地生产能力提升的基本路径107
二、提高全区已有的粮食耕地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109
第五章 宁夏粮食作物种群应能实现的内在生产力111
第一节 宁夏主要粮食作物品种选育历程及成效111
一、国内外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发展现状111
二、我国粮食作物品种的发展历程111
三、宁夏主要粮食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113
第二节 主要粮食作物种群生产态势及布局114
一、全区主要粮食作物种群面积及比例114
二、主要粮食作物种群生产力的增长115
三、主要粮食作物种群区域分布及占有份额116
第三节 主要粮食作物品种资源在粮食增产中的作用118
一、水稻品种从引进到创新118
二、小麦品种选育及品种更新换代122
三、玉米品种改良及利用124
四、马铃薯品种选育及利用125
五、大豆品种改良及应用128
六、小宗杂粮杂豆品种选育及应用129
第四节 粮食作物种群结构调整及品种改良在粮食生产发展中的贡献130
一、粮食作物种群内在生产潜力130
二、主要粮食作物的总产量131
三、主要粮食作物种群间的生产优势132
四、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和优化133
五、主要优势粮食作物种群产量及占比重133
第五节 宁夏粮食作物种群生产力提升的基本途径134
一、创新育种技术,持续提升粮食作物种群内在生产力134
二、全力推进转基因技术及农作物转基因育种工作135
三、强化植物生活要素调控力度,促进粮食作物种群内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137
四、继续加强对粮食作物良种补贴政策扶持137
第六章 宁夏发展中的粮食需求及生产能力的预期140
第一节 粮食消费需求构成变化140
一、口粮消费呈下降态势140
二、种子用粮相对稳定141
三、饲料用粮增长较快141
四、工业用粮迅猛增长142
第二节 宁夏各地市粮食生产能力及发展变化142
一、60年间5个地市的粮食生产能力142
二、60年间5个地市粮食发展增量的变动144
第三节 粮食发展中的预期145
一、总量预期145
二、单产预期146
三、人均占有量及对国家奉能力的预期148
四、粮食需求量的预期149
第四节 构建粮食生产能力储备体系151
一、稳定并逐步扩大粮田面积——“藏粮于地”151
二、借助科学技术技进步——“寓粮于技”152
三、保障社会短期需求——“储粮于库”153
第七章 宁夏粮食生产能力持续发展的基础、存在的问题及应对155
第一节 粮食生产发展中的资源基础条件155
一、水、土、光热资源的依托155
二、政府的决策及行动156
三、粮食“九连增”局面的开创160
第二节 发展中的制约因素161
一、北部灌区土壤盐碱地比重较大161
二、引黄灌区中低产问题仍较突出161
三、“坡改梯”后续工程,任重道远162
四、水资源利用效率居高难下162
五、南部山区水利基础设施落后,农业供水严重不足163
第三节 粮食生产能力发展的应对164
一、政府决策在粮食生产能力提升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64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切实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166
三、“基本农田建设”和“农田基本建设”同等重要168
地区篇174
第八章 银川市·大力发展“三精”农业,推进银川粮食生产持续发展174
第一节 银川市农业生产赖以发展的基础条件174
一、自然条件174
二、社会条件176
三、产业结构178
四、农业结构及其调整179
五、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180
第二节 近60年的全市粮食生产增长成效及其发展轨迹182
一、60年间全市粮食生产发展重要时段的回顾182
二、60年间全市粮田面积的扩增184
三、60年间全市粮食总产的跃增184
四、60年间全市粮食单产水平的提高185
第三节 银川市发展中的粮食需求及可行性186
一、粮食生产发展的指导思想186
二、银川市中长期粮食需求预估186
三、保持历史时期全市粮食总量增长水平的产量预期187
四、保持历史时期全市粮食单产增长水平的产量预期187
五、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所展现的生产能力187
第四节 着力粮田用水效率提升,增进粮田生产能力188
一、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作物布局188
二、加快灌区节水工程改造速度189
三、构建有效节水调控体系189
第五节 银川市确保粮田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189
一、认真贯彻相关政策法规,确保耕地面积189
二、强化“粮安工程”,保障全市粮食储备能力190
三、保障粮食生产物质与种子储备192
四、注重农业科技能力的储备192
五、土地流转与集约化经营的倡导195
六、农产品质量的监管196
第九章 石嘴山市·挖掘灌区生产潜力,稳步提高石嘴山粮食生产能力198
第一节 石嘴山市农业基础生产条件198
一、富有潜力的自然资源198
二、逐步改善的生产条件199
三、不断提高的农业现代化水平201
第二节 近60年间全市粮食生产的成效及发展轨迹202
一、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增202
二、粮食作物单产水平的提高204
三、粮食总量的跃增206
四、自给水平的赶超208
第三节 石嘴山市粮食生产发展的基本经验209
一、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是石嘴山市粮食生产稳步提升的根本保证209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粮食生产稳步提升的保障210
三、科技进步,是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的动力210
四、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是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211
第四节 石嘴山市粮食生产发展中的可行性211
一、目标任务定位211
二、保持历史时期总量增长水平的可行性212
三、保持历史时期单产增量水平的可行性212
第五节 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石嘴山市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路径213
一、全市粮田可供利用的水资源213
二、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及发展潜力214
三、多种途径提升粮食生产的用水效率215
第六节 实现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应有的举措215
一、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健全粮食生产保障体系215
二、开发荒地增加灌溉面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耕地质量,挖掘耕地潜力215
三、加强技术创新,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提高科技支撑能力216
四、优化种植业结构,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216
五、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216
六、构建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216
第十章 吴忠市·稳步推进商品粮基地建设,增进吴忠粮食生产发展能力219
第一节 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219
一、自然资源219
二、水资源总量及构成219
三、土地资源及构成221
第二节 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222
一、行政辖区222
二、人口增长及构成222
三、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民生活水平223
四、产业结构225
五、种植结构调整及优化226
第三节 农业生产现代化状况228
一、现代农业的发展228
二、农用化肥及地膜使用量的增长229
第四节 吴忠市60年粮食发展成效229
一、粮食生产发展的历史时段及发展轨迹229
二、自给有余的粮食人均占有量233
三、粮食作物品种结构及更新换代233
四、创建和培育优势粮食作物高产示范基地235
第五节 吴忠市发展中的粮食需要及预期235
一、宁夏粮食发展目标定位236
二、吴忠市中长期粮食发展规划(2020年、2030年)236
三、吴忠市发展中的粮食需求及可行性238
四、着力提升粮田用水效率,增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42
第六节 吴忠市粮食生产能力持续提升的举措245
一、粮食作物种群结构调整可望形成的生产能力储备245
二、非农用地复垦可望形成的粮食生产能力的预存245
三、贯彻落实耕地保护法规政策246
四、制定粮食安全应急预案及战略储备保障247
五、农用物资、种子及农业机械化装备保障248
六、粮食生产能力提升的科技支撑保障249
第十一章 固原市·提升降水利用效率,持续增进固原粮食生产能力255
第一节 固原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255
一、自然条件255
二、社会条件260
三、农业生产现代化状况266
第二节 60年全市粮食发展成效及其轨迹270
一、固原市60年的粮食生产发展的历史时段272
二、粮食作物单产提升的轨迹274
三、粮食生产总量跃增的轨迹274
四、粮食生产和自给程度整体提升276
第三节 固原发展中粮食需求及可行性277
一、粮食生产发展中的预期277
二、保持历史时期总产增量水平产量增长的可行性278
三、保持历史时期单产增量水平的总量增长的可行性278
第四节 着力提升降水资源利用效率,增进固原粮食生产能力279
一、固原现时粮食生产的用水效率279
二、固原农田水资源应予实现的粮食生产能力280
三、多种途径提升粮田用水效率281
第五节 固原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应有的举措283
一、切实保护耕地,稳定粮田面积283
二、实施土地开发整理,提高耕地质量284
三、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84
四、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步伐,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含量284
五、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水平284
六、加强农业科技攻关,提高农用水资源综合配套技术285
七、重视宁南山区库井灌区水利基础设施配套建设285
第十二章 中卫市·发挥中卫资源优势,持续增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88
第一节 中卫市农业资源及社会经济概况288
一、自然资源及环境状况288
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291
三、农业总产值及种植结构293
四、经济状况及生活水平294
五、农业生产现代化状况295
第二节 中卫建市以来粮食生产发展的成效295
一、粮食总产量逐年上升295
二、优势特色粮食种植面积扩大297
三、粮食单产水平不断提高297
四、粮食自给程度持续增进298
第三节 中卫市粮食生产发展的基本经验299
一、政策支持,有力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299
二、科技支撑,确保粮食单产水平进一步提高299
三、强化农业基础建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300
第四节 中卫市粮食生产潜力及发展中的预期300
一、粮食作物生产潜力300
二、粮食生产发展中的预期304
第五节 粮食生产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305
一、加强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305
二、强化粮食生产政策保障305
三、科技支撑,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05
四、严格耕地资源保护,稳定粮食播种面积306
五、加快生态环境建设306
六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306
第十三章 宁夏农垦·加强宁夏农垦商品粮基地建设,提升粮食生产供应能力309
第一节 垦区自然条件与社会发展309
一、自然条件与环境概况309
二、人口发展及构成311
三、耕地资源及产业构成311
四、垦区经济发展及农业生产现代化313
第二节 新中国60年宁夏农垦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及发展316
一、60年间宁夏农垦粮食生产发展的主要时段316
二、种植结构调整及优化319
三、主要优势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及产量构成320
四、人均粮食占有量增长322
第三节 农垦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发展及预期323
一、发展中的目标定位323
二、农垦粮食作物应能实现的生产能力324
三、垦区中长期粮食生产发展能力预估325
第四节 农垦粮食生产能力的技术储备326
一、调整和优化粮食作物种群结构应能形成的生产能力储备327
二、土地整理可望形成的粮食生产能力预存327
三、提升粮食产量的其他技术储备328
第五节 农垦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应有的举措328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328
二、严格保护耕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不减少330
三、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331
四、加强种子产业体系建设332
五、加强科技支撑能力和技术培训333
六、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333
七、加强垦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333
作物篇338
第十四章 宁夏小麦生产能力的提升338
第一节 近60年间宁夏小麦生产的发展势态338
一、宁夏小麦种植面积的扩大339
二、宁夏小麦单产的持续增长339
三、宁夏小麦总产量的发展339
第二节 宁夏小麦生产能力提升的分析340
一、1949~2010年60年间,单产提升为主、面积扩大为辅的产量增长341
二、改革开放前的30年间,同时倚重单产提高和面积扩大的产量增长342
三、改革开放后的30年间,完全依托单产提升的产量增长342
第三节 宁夏小麦生产南北地域分布及各地市占有比重342
一、南部山区342
二、中部干旱区343
三、北部引黄灌区344
四、各地市2010年小麦生产及占全区份额345
第四节 近30年宁夏小麦生产增长轨迹及发展预期347
一、1978~2008年宁夏小麦单产增量轨迹347
二、宁夏小麦单产发展中的生产能力预期348
第五节 宁夏小麦生产能力提升的保障348
一、宁夏惠农政策的保障及产业引导的支撑348
二、小麦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349
三、农田基本设施建设的加强350
第十五章 宁夏水稻生产能力的提升352
第一节 近60年间宁夏水稻生产突飞猛进352
一、面积扩大352
二、单产的提高354
三、总产的跃增354
四、在全国地位的提升355
第二节 宁夏水稻在粮食生产中的重要性及其技术进步355
一、水稻在宁夏粮食生产中举足轻重的地位355
二、引黄灌区是宁夏优质稻米主产区357
三、60年间宁夏稻作技术的持续进步358
四、60年间宁夏稻谷品种不断地更新换代362
第三节 宁夏水稻生产能力发展中的预期363
一、光温生产潜力的显示363
二、逼近光温生产潜力低限区的高产纪录值364
三、颇具规模的高产创建验证,逼近高产纪录的高产创建365
四、近60年间宁夏单产增量轨迹发展的预期366
第四节 宁夏水稻生产能力提升的主要技术途径367
一、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质量367
二、培育和推广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的水稻新品种367
三、优化栽培技术,加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集成配套367
四、强化技术推广,缩小产量差异369
第五节 存在问题及建议369
一、加强水利与农田基本建设,改善生产条件369
二、加强技术集成和种质创新力度370
三、加强轻简栽培技术研究,适应劳动力短缺新形势370
四、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种稻技术水平370
五、加强政府扶持和引导,实现水稻生产现代化371
第十六章 宁夏玉米生产能力提升373
第一节 玉米——全区粮食生产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基础地位373
一、玉米种植面积显著扩大373
二、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倍增374
三、玉米总产大幅跃升374
四、有力地促进宁夏畜牧产业的发展374
五、拉动宁夏玉米加工产业375
第二节 宁夏玉米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375
一、便捷的引黄灌溉,奠定玉米高产基础376
二、相宜的气候条件,有助于玉米生长发育376
三、丰足的光照条件,使玉米高产成为可能377
第三节 宁夏玉米品种改良、种植模式、区域种植377
一、玉米品种的60年演进——五次品种更新377
二、种植模式的发展、耕地利用率提高379
三、种植区域的划定——因地制宜种植380
第四节 宁夏各地市县的玉米生产状况380
一、宁夏及各地市、各县区玉米的种植面积381
二、宁夏及各地市、各县区玉米的单产水平383
三、宁夏及各地市、各县市区玉米总产的比较383
第五节 宁夏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383
一、高产潜力品种少,生产上种植品种多、乱、杂383
二、耕作模式创新不够,缺乏系统的高产更高产的技术体系383
三、玉米生产技术落后,机械化水平不高384
四、经营规模小,不适应现代农业的需要384
五、气候的变化对玉米生产的挑战384
第六节 宁夏玉米生产能力发展中的预期384
一、近30年间宁夏玉米生产能力提升的思考384
二、近30年间宁夏玉米单位面积生产能力增量轨迹385
三、宁夏玉米生产能力发展中的预期386
第七节 应予特别关注的玉米生产技术的创新386
一、着力玉米进化过程中种群基因改良387
二、注重玉米群体生产的营养改良387
三、创新玉米高效高产的简约种植技术388
第十七章 宁夏马铃薯生产能力提升390
第一节 马铃薯在宁夏粮食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390
一、马铃薯在宁夏经济社会中的地位390
二、宁夏马铃薯种植情况392
第二节 宁夏马铃薯种植比较优势分析394
一、宁夏马铃薯种植区域分布394
二、优势分析395
第三节 宁夏马铃薯生产能力发展中的预期399
一、目标定位399
二、策略探讨400
三、前景展望402
第四节 宁夏马铃薯生产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404
一、加强科技研发与推广体系建设,提高单产水平404
二、扩大麦后复种马铃薯,增加马铃薯种植面积405
三、促进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405
四、提高营销与市场开拓水平406
五、加大政策的支持与项目建设力度406
第五节 宁夏马铃薯发展潜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406
一、发展潜力的分析406
二、存在问题407
三、建议408
第十八章 宁夏豆类生产能力提升412
第一节 豆类作物在宁夏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412
一、宁夏豆类作物种植历史悠久412
二、豆类作物在宁夏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412
第二节 宁夏豆类作物生产格局及发展414
一、宁夏豆类作物生产能力发展变化414
二、主要豆类作物种植方式420
三、豆类作物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成效420
第三节 宁夏豆类作物产业发展优势423
一、区域优势423
二、品种优势425
三、市场优势427
第四节 宁夏豆类生产存在问题及生产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427
一、宁夏豆类生产存在问题427
二、宁夏豆类生产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429
第五节 宁夏豆类特色产业发展前景432
一、提高豆类产业发展是势所必然432
二、营养和健康的需要432
三、豆类产业发展是国家和各级政府的要求433
四、科学研究给豆类生产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433
第十九章 宁夏杂粮生产能力提升438
第一节 杂粮在宁夏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作用及对当地生产能力提升的贡献438
一、杂粮在宁夏粮食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438
二、杂粮对宁夏南部山区粮食生产能力提升的贡献441
第二节 宁夏南部山区谷子糜子比较优势分析442
一、谷子比较优势分析442
二、糜子比较优势分析443
三、荞麦、燕麦比较优势分析445
第三节 宁夏杂粮生产能力发展预期445
一、谷子的生产能力445
二、糜子的生产能力446
第四节 杂粮生产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448
一、开辟杂粮新用途,加强新品种研发与推广448
二、杂粮栽培研究应以简约化和高效集约化为目标448
三、强化科研与生产的连接448
四、促进杂粮产业化建设448
第五节 杂粮可望形成的生产能力储备449
一、谷子449
二、糜子449
三、荞麦和燕麦450
第六节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450
一、存在的问题450
二、发展对策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