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艺术生产原理 修订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艺术生产原理 修订版
  • 何国瑞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7074532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64页
  • 文件大小:188MB
  • 文件页数:40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艺术生产原理 修订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语3

第一章 人类以往艺术观的回顾5

第一节 关于“再现论”5

一、“再现论”概况5

二、对“再现论”的评价6

第二节 关于“表现论”7

一、“表现论”概况7

二、对“表现论”的评价8

第三节 关于“形式论”9

一、“形式论”概况9

二、对“形式论”的评价11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艺术观的理论基础13

第一节 现实的人是艺术之根13

一、人是生产的动物13

二、现实的人是人与社会及自然的一切关系的总和14

第二节 生产的三个基本要素16

一、生产主体16

二、生产客体19

三、生产手段21

四、现实的生产是以主体为统帅的一个实践系统22

第三节 生产的两个尺度——所谓“美的规律”23

一、如何理解“两个尺度”23

二、关于所谓“美的规律”28

第四节 人类的三大生产30

一、人口生产30

二、物质生产31

三、精神生产32

四、三大生产与人类历史发展33

第三章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36

第一节 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的论述36

一、“艺术生产”概念的提出36

二、关于艺术生产的主客体问题37

三、关于艺术生产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问题38

四、关于艺术的生产和消费问题41

第二节 掌握世界的艺术方式41

一、发现性精神生产和发明性精神生产41

二、艺术生产的特质46

第三节 艺术生产论的意义51

一、艺术生产论是人类艺术观的重大发展51

二、要全面、完整、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52

三、反对淡化和无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55

本体论63

导语63

第四章 艺术本体的生成65

第一节 艺术起源说探往65

一、艺术起源说种种65

二、艺术起源的合力说69

第二节 艺术主要起源于物质生产与人口生产72

一、人口生产与艺术胚芽72

二、物质生产与原始艺术72

三、原始艺术的特征与功能74

第三节 艺术本体的生成76

一、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分工是艺术本体生成的前提76

二、独立的艺术主体的出现是艺术本体生成的标志78

第五章 艺术本体的特质79

第一节 满足精神上的独特需要是艺术生产的目的79

一、艺术是人与环境矛盾中的一种心理平衡器79

二、艺术的精神效用82

第二节 艺术生产的是“第三自然”——艺象84

一、艺象与形象的区别84

二、艺象的要素86

三、艺象的构成88

四、艺象的类型91

五、高级艺象94

第三节 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102

一、艺术本体是社会存在本体的反映102

二、艺术的社会性质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102

三、艺术的上层建筑性质103

第六章 艺术本体的发展105

第一节 继承传统和借鉴外国是艺术本体发展的前提105

一、本民族艺术传统的继承和创新105

二、各民族间艺术的影响与消化109

第二节 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对艺术发展的直接影响112

一、政治对艺术发展的影响112

二、伦理对艺术发展的影响114

三、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115

四、哲学对艺术发展的影响116

五、社会心理对艺术发展的影响117

第三节 物质生产对艺术发展的最后决定作用118

一、一定的物质生产决定一定的艺术生产118

二、艺术生产与社会的一般发展的“不平衡”121

主体论127

导语127

第七章 艺术主体的本质128

第一节 艺术家的审美创造心理128

一、审美创造心理的要素128

二、审美创造心理结构的类型132

三、审美创造心理结构形成和发展的原因136

第二节 艺术家的世界观和美学观139

一、什么是世界观和美学观139

二、世界观、美学观对艺术生产的作用141

第八章 艺术家的审美创造能力144

第一节 感受能力144

一、感物与移情144

二、错觉与直觉148

第二节 构思能力150

一、艺象思维与抽象思维150

二、想象与灵感152

第三节 传达能力156

一、不具传达能力只能成为艺术空想家156

二、艺术技巧:心理—生理—物理协调效应157

第四节 创作方法162

一、创作方法是构思能力、方式和传达能力、方式的综合体现162

二、创作方法的类别与艺术家能力的类型165

三、创作方法的多样性与艺术家能力的扩展性171

第五节 反思能力172

一、审美反思能力是对艺术生产的自我认识、自我评判的能力172

二、审美反思是为了协调创作中的矛盾173

三、在审美信息反馈与艺术主体个性的对立统一中前进175

第九章 艺术的倾向性177

第一节 艺术生产都带倾向性177

一、倾向性:“内在的尺度”177

二、艺术家表现倾向性的必然和自由178

第二节 主题:倾向性的集中体现181

一、主题的性质181

二、主题的层次及其关系184

客体论189

导语189

第十章 艺术客体的性质191

第一节 艺术客体的一般性质191

一、艺术客体的自在性191

二、艺术客体的对象性193

第二节 艺术客体的审美特性200

一、易感性201

二、整体性202

三、新颖性203

四、典范性205

第三节 艺术客体的历史性207

一、艺术客体的范围与时代发展状况相一致207

二、艺术客体的重点与时代矛盾中心相一致210

第十一章 艺术客体的类别与中心213

第一节 艺术客体的类别213

一、自然客体213

二、社会客体216

三、美的客体和丑的客体217

四、艺术客体与艺术风格、流派221

第二节 艺术客体的中心223

一、现实的人是艺术客体的中心223

二、个性——艺术客体的灵魂226

第十二章 艺术主客体的辩证关系230

第一节 潜在的艺术的社会客体制约艺术主体230

一、潜在的艺术的社会客体作为社会实践主体高于艺术主体230

二、真实性——“物种尺度”的限界232

第二节 艺术主体高于艺术客体237

一、艺术客体是艺术主体从事审美创造的生产原料237

二、真实性服从倾向性239

载体论245

导语245

第十三章 艺术载体的性质247

第一节 艺术载体的物质性247

一、载体是主体传达审美意象的形式系统247

二、载体的物质特性250

第二节 艺术载体的灵气性251

一、现实的载体是有灵气(“有意味”)的审美形式251

二、艺术语言:载体的有序系统253

第三节 载体的稳定性和变异性260

一、载体的稳定性260

二、载体的变异性261

第十四章 不同的载体形成不同的艺术种类263

第一节 艺术种类的区分263

一、艺术生产的多样性263

二、艺术分类的根据264

第二节 以色彩、线条和形体为载体的造型艺术266

一、造型艺术的特点266

二、造型艺术的分类268

第三节 以声音为载体的音乐艺术277

一、音乐艺术的特点277

二、音乐艺术的分类279

第四节 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语言艺术280

一、语言艺术的特点280

二、语言艺术的分类283

第五节 以多种物质手段为载体的综合艺术289

一、综合艺术的特点289

二、综合艺术的分类290

第十五章 艺术的艺术性296

第一节 艺术性的内涵296

一、意象结构的和谐度与新颖度296

二、意象传达的完满度与奇巧度299

第二节 艺术性的价值301

一、艺术性的依存价值301

二、艺术性的相对独立价值303

受体论309

导语309

第十六章 艺术受体的本质311

第一节 艺术受体的受动性311

一、受体是艺术产品的作用对象311

二、受体的艺术消费为艺术生产所决定313

三、受体的艺术审美力为艺术产品所创造314

第二节 艺术受体的能动性316

一、受体是艺术消费的主体316

二、受体的艺术消费是对艺象的再创造319

三、受体的艺术消费是艺术再生产的动力320

第十七章 艺术受体的消费心理323

第一节 艺术消费的心理过程323

一、感知—直觉阶段323

二、理解—耦合阶段325

三、想象—超越阶段327

四、反思—评价阶段328

第二节 艺术消费的心理特征330

一、认同:艺术消费的惯性心理330

二、趋新:艺术消费的逆反心理331

三、变异:艺术消费的随机心理333

四、认同、趋新和变异心理的关系335

第三节 影响艺术消费心理的因素336

一、艺术潮流和艺术传统336

二、文化环境337

三、社会意识339

四、生活方式341

第十八章 受体的艺术消费方式344

第一节 艺术的情感消费:艺术欣赏344

一、以情感的满足为目的的艺术消费344

二、特定情境中的艺术消费346

三、情感消费的趣味选择348

第二节 艺术的理性消费:艺术批评349

一、以理性的发现为目的的艺术消费349

二、观念背景上的艺术消费352

三、理性消费的标准和方法354

第三节 艺术的情感消费和理性消费的辩证关系357

一、在艺术发展史上的辩证关系357

二、在实际消费过程中的辩证关系358

三、在促进艺术再生产中的辩证关系359

后记36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