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水泥化验与质量控制实用操作技术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周正立,梁颐,周宇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 ISBN:7802271266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61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482页
- 主题词:水泥-原料-检验-技术手册;水泥-质量控制-技术手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水泥化验与质量控制实用操作技术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二、硅酸盐水泥熟料的定义3
三、六大通用水泥3
第一篇 水泥标准与物理检验3
第一章 水泥标准3
第一节 水泥生产常用术语和概念3
一、水泥的定义3
五、特性水泥4
四、专用水泥4
九、水泥的假凝、快凝现象,怎样避免假凝的发生5
八、水泥的凝结时间及影响水泥凝结速度的因素5
六、水泥中的不溶物5
七、水泥的安定性及引起水泥安定性不良的主要因素5
十二、水泥的保水性和泌水性6
十一、石膏的缓凝机理及其在水泥中的作用6
十、水泥的水化和水化速度及其影响因素6
十八、水泥的基本物理性能7
十七、出厂水泥必须进行的物理化学性能测定7
十三、烧失量7
十四、为什么要控制水泥中MgO的含量7
十五、为什么要控制水泥中的SO3的含量7
十六、水泥的比表面积、测定方法7
二十一、举例说明如何计算强度对比试验误差8
二十、水泥强度及影响水泥强度的因素8
十九、灰砂比、水泥强度检验为何规定灰砂比为1∶2.58
二十五、质量事故及质量事故的处理9
二十四、国家标准和质量管理规程中对仲裁的具体规定9
二十二、出厂水泥检验样品的制样、留样要求9
二十三、如何加强化验室内部抽查、对比工作9
二、水泥的主要水硬性物质名称分类10
一、水泥的用途和性能分类10
二十六、未遂质量事故和重大质量事故及其处理10
第二节 水泥的分类10
一、六大通用水泥的强度等级与技术要求11
第三节 水泥的品质标准和六大通用水泥的材质要求11
三、水泥的主要技术特性分类11
二、六大通用水泥的材质要求12
二、不合格品水泥13
一、废品水泥13
第四节 废品水泥和不合格品水泥的判定13
二、专用水泥和特性水泥的特性指标的目标值要求14
一、出厂水泥的质量要求14
第五节 《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对于水泥主要质量参数的要求14
二、检验人员15
一、环境条件15
第二章 化验室基本条件、物理检验及化学分析标准15
第一节 《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要求的水泥企业化验室基本条件15
四、仪器设备技术要求和检定(校验)周期16
三、检验设备16
一、试验允许误差19
第二节 《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规定的水泥物理检验和化学分析标准19
二、水泥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指标20
三、水泥企业产品质量月报表22
五、水泥工业新型工业道路发展的方向23
四、国标要求的水泥强度试验用标准砂品质指标23
三、操作方法24
二、测定原理24
第三章 水泥的物理检验操作技术24
第一节 水泥密度测定方法24
一、仪器结构24
一、负压筛析法25
第二节 水泥细度测定方法25
四、计算方法25
二、水筛法29
三、手动筛析法30
四、技术要求及检定方法31
二、操作方法32
一、仪器结构32
第三节 水泥容积密度测定的方法32
一、GB 8074—87勃氏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33
第四节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33
二、水泥透气法比表面积的测定36
一、仪器结构42
第五节 水泥标准稠度、凝结时间、安定性的测定方法42
三、影响水泥比表面积测定的因素42
五、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标准法)45
四、测定原理45
二、材料45
三、试验条件45
六、凝结时间的测定46
八、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代用法)47
七、水泥安定性试验操作方法(标准雷式夹法)47
十一、雷氏夹的正确使用和校验48
十、试验报告48
九、水泥安定性的测定(代用饼法)48
一、设备结构及主要技术参数49
第六节 水泥胶砂强度测定方法49
十二、水泥压蒸安定性试验49
二、工作原理58
三、操作方法59
二、工作原理63
一、试验磨机结构63
第七节 统一试验小磨63
四、检测方法64
三、主要技术参数64
五、操作步骤65
一、物理检验设备的检查、维修、润滑66
第八节 设备维修润滑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66
六、研磨结果66
二、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71
一、试剂和材料77
第一节 试剂与设备77
第二篇 水泥及其原燃材料化学分析方法77
第四章 化学分析试剂、设备及其应用基本知识77
二、仪器设备82
二、分析用纯水的质量要求83
一、质量分析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83
第二节 化学分析和设备应用基本知识83
六、容量分析的方法84
五、氧化还原反应84
三、溶液、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84
四、容量分析的化学反应应具备的条件84
八、分析天平的计量性能及常见故障的排除85
七、水泥化学分析方法标准中对样品、仪器、蒸馏水、试剂的规定及要求85
九、分析天平的维护和使用86
十一、配制铬酸洗液及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87
十、滴定管种类及使用注意事项87
十三、铂金器皿的使用规则88
十二、滴定管、移液管和容量瓶容积的校正88
十六、常用的普通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89
十五、定量滤纸的分类、标志及使用范围89
十四、一般化学试剂的级别、标志及使用范围89
十八、物质的质量浓度90
十七、滴定度90
十九、物质的质量浓度与克分子浓度的不同91
二十一、使用电热恒温箱应注意的事项92
二十、化验室安全守则的基本内容92
二十五、水泥企业化验室的职能93
二十四、使用电炉应注意的事项93
二十二、使用高温炉应注意的事项93
二十三、化验室常用的加热设备93
二十八、基准物质及基准物质符合的要求94
二十七、有效数字及其在化学分析中的运算规则94
二十六、滴定、理论终点、滴定终点、滴定误差94
三十一、掩蔽的方法,络合掩蔽剂和沉淀掩蔽剂应具备的条件95
三十、金属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及选用95
二十九、络合滴定方法及在水泥化学分析中的应用95
三十四、水泥分析方案的设计步骤及提高化学分析准确度的措施96
三十三、准确度和精密度的两者关系96
三十二、分析误差的分类及其产生原因96
三十六、生料配料计算常用的方法97
三十五、水泥生产为什么要进行生料配料97
三十九、硅酸盐水泥的水化过程98
三十八、石灰饱和系数(KH)公式中应用的2.8、1.65、0.35三个数字的来源依据98
三十七、当P>0.64时饱系数(KH)、硅酸率(n)、铝氧率(P)的物理意义98
四十一、硅酸盐水泥的硬化速度及主要影响因素99
四十、硅酸盐水泥的硬化机理99
四十四、缓冲溶液的作用及缓冲原理100
四十三、离子交换法测定基本原理及离子交换树脂的处理与再生100
四十二、石膏在矿渣水泥中硬化过程中的作用100
四十六、“离子活度”及浓度的比较101
四十五、对待测定试样,选用分析方法时应注意的问题101
四十八、金属——EDTA络合稳定与条件稳定常数102
四十七、EDTA络合滴定的实质及其反应的要求102
一、电光分析天平的检查与维修103
第三节 化学分析用设备的检查维修和润滑103
二、恒温干燥箱的检查与维修104
四、颚式破碎机检查维修与润滑105
三、箱式高温炉的检查与维修105
五、圆盘式研磨机的检查维修与润滑106
六、密封式粉碎机的检查维修与润滑107
七、水泥磨、包装水泥取样器的检查维修与润滑108
三、分解试样常用的方法和溶(融)剂110
二、分析试样的烘干110
第五章 部分测定操作技术110
第一节 试样的分解110
一、试样的制备110
一、矿物岩中附着水的去除114
第二节 水分的测定114
二、操作提要115
一、烧失量的概念115
二、天然二水石膏结晶水的去除115
三、包括在烧失量中水分的测定115
第三节 烧失量的测定115
四、操作步骤116
三、对因烧失量变化引起的分析结果的变化进行校正116
二、操作提要117
一、不溶物的概念117
五、结果计算117
六、允许误差117
第四节 不溶物的测定117
五、允许误差118
四、结果计算118
三、操作步骤118
一、氟硅酸钾法测定二氧化硅119
第一节 第一种系统分析方法测定硅、铁、铝、钛、钙、镁119
第六章 水泥化学全分析操作技术119
二、络合法测定三氧化二铁122
三、EDTA直接滴定铝法测定三氧化二铝123
五、氧化钙的测定125
四、二安替比林甲烷比色法测定二氧化钛125
六、氧化镁的测定127
一、氯化铵质量法测定二氧化硅128
第二节 第二种系统分析方法测定硅、铁、铝、钙、镁128
二、三氧化二铁的测定131
三、三氧化二铝的测定134
四、二氧化钛的测定138
五、氧化锰的测定139
六、氧化钙的测定140
七、氧化镁的测定141
一、全硫的测定142
第三节 全硫与三氧化硫的测定142
二、三氧化硫的测定143
一、氧化钾和氧化钠的测定149
第四节 氧化钾、氧化钠、磷、氯、f-CaO的测定149
三、硫化物的测定149
二、磷的测定(正丁醇-三氯甲烷萃取比色法)151
三、氯的测定152
四、熟料中游离氧化钙的测定153
一、滴定误差的举例154
第五节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测定举例154
三、测定碳酸钙滴定值的举例155
二、标准溶液调整及标定的举例155
五、缓冲溶液pH值计算的举例156
四、测定铝的举例156
六、在酸碱滴定时标准溶液控制范围的举例157
六、氧化镁测定操作提要158
五、氧化钙的测定操作提要158
第七章 原燃材料分析方法概要158
第一节 石灰石化学分析方法158
一、试样溶液的制备158
二、二氧化硅测定操作提要158
三、三氧化二铁测定操作提要158
四、三氧化二铝测定操作提要158
二、SiO2、CaO、MgO及烧失量的测定159
一、试样溶液的制备159
七、烧失量(与水泥化学分析方法所列相同)测定操作提要159
第二节 黏土化学分析159
一、试样溶液的制备159
二、三氧化二铝测定提要159
三、二氧化钛测定提要159
四、氧化钙测定提要159
五、氧化镁测定提要159
第三节 铁粉化学分析方法159
一、煤质分析中常用的代表符号及基本知识160
第五节 水泥用煤的分析概要160
三、三氧化二铁测定操作提要160
四、三氧化二铝测定操作提要160
第四节 石膏化学分析方法160
一、试样溶液的制备及SiO2、Fe2O3、Al2O3、CaO、MgO的测定160
二、三氧化硫的测定160
三、附着水的测定160
四、结晶水的测定160
二、煤的工业分析164
一、试剂和材料167
第一节 水泥、熟料、生料化学分析方法167
第八章 水泥及其原燃材料化学分析操作技术167
二、仪器与设备178
四、烧失量的测定(基准法)179
三、水泥试样的制备179
六、二氧化硅的测定(基准法)180
五、不溶物的测定(基准法)180
八、三氧化二铝的测定(基准法)182
七、三氧化二铁的测定(基准法)182
九、氧化钙的测定(基准法)183
十、氧化镁的测定(基准法)184
十二、二氧化钛的测定(基准法)185
十一、硫酸盐-三氧化硫的测定(基准法)185
十三、一氧化锰的测定(基准法)186
十五、硫化物的测定(基准法)187
十四、氧化钾和氧化钠的测定(基准法)187
十六、二氧化硅的测定(代用法)188
十七、三氧化二铝的测定(代用法)189
十九、氧化镁的测定(代用法)190
十八、氧化钙的测定(代用法)190
二十、三氧化二铁的测定(代用法)192
二十二、氧化钾和氧化钠的测定(代用法)193
二十一、一氧化锰的测定(代用法)193
二十三、硫酸盐-三氧化硫的测定(代用法)194
二十五、游离氧化钙的测定(代用法)196
二十四、氟的测定(代用法)196
一、试剂和材料198
第二节 石灰石化学分析方法198
三、试样的制备203
二、仪器与设备203
五、二氧化硅的测定(标准法)204
四、烧失量的测定(标准法)204
六、三氧化二铁的测定(标准法)205
八、氧化钙的测定(标准法)206
七、三氧化二铝的测定(标准法)206
九、氧化镁的测定(标准法)207
十、氧化钾和氧化钠的测定(标准法)208
十二、二氧化硅的测定(代用法)209
十一、二氧化钛的测定(标准法)209
十三、三氧化二铁的测定(代用法)210
十四、三氧化二铝的测定(代用法)211
十五、氧化钙的测定(代用法)212
十七、五氧化二磷的测定(代用法)213
十六、氧化镁的测定(代用法)213
十八、游离二氧化硅的测定(用于例行分析的推荐性方法)214
一、试剂和材料215
第三节 黏土化学分析方法215
二、仪器与设备219
五、二氧化硅的测定(标准法)220
四、烧失量的测定(标准法)220
三、试样的制备220
七、二氧化钛的测定(标准法)222
六、三氧化二铁的测定(标准法)222
九、氧化钙的测定(标准法)223
八、三氧化二铝的测定(标准法)223
十一、全硫的测定(标准法)224
十、氧化镁的测定(标准法)224
十二、氧化钾和氧化钠的测定(标准法)225
十四、二氧化硅的测定(代用法)226
十三、烧失量的测定(代用法)226
十六、二氧化钛的测定(代用法)227
十五、三氧化二铁的测定(代用法)227
十八、氧化钙的测定(代用法)228
十七、三氧化二铝的测定(代用法)228
二十、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229
十九、氧化镁的测定(代用法)229
二十二、试样分析值程序230
二十一、允许误差230
一、试剂和材料231
第四节 铁矿石(或铁粉)化学分析方法231
二、仪器与设备235
四、烧失量的测定236
三、试样的制备236
五、二氧化硅的测定237
六、三氧化二铁的测定238
七、三氧化二铝的测定240
八、氧化钙的测定241
十、全硫的测定242
九、氧化镁的测定242
十一、氧化钾和氧化钠的测定243
十四、试样分析值程序244
十三、允许误差244
十二、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244
一、试剂和材料245
第五节 石膏化学分析方法245
五、结晶水的测定(标准法)251
四、附着水的测定(标准法)251
二、仪器与设备251
三、试样的制备251
七、三氧化硫的测定(标准法)252
六、酸不溶物的测定(标准法)252
八、氧化钙的测定(标准法)253
十、三氧化二铁的测定(标准法)254
九、氧化镁的测定(标准法)254
十一、三氧化二铝的测定(标准法)255
十二、二氧化钛的测定(标准法)256
十三、氧化钾和氧化钠的测定(标准法)256
十四、二氧化硅的测定(代用法)257
十六、三氧化二铝的测定(代用法)258
十五、三氧化二铁的测定(代用法)258
十七、氟的测定(代用法)259
十九、烧失量的测定(代用法)260
十八、五氧化二磷的测定(代用法)260
一、试剂和材料261
第六节 矾土及铝酸盐水泥化学分析方法261
二、仪器与设备267
五、二氧化硅的测定(标准法)268
四、烧失量的测定(标准法)268
三、水泥试样的制备268
六、三氧化二铁的测定(标准法)269
八、三氧化二铝的测定(标准法)270
七、二氧化钛的测定(标准法)270
十、氧化镁的测定(标准法)271
九、氧化钙的测定(标准法)271
十二、三氧化硫(硫酸盐)的测定(标准法)272
十一、不溶物的测定(标准法)272
十三、氧化钾和氧化钠的测定(标准法)273
十四、二氧化硅的测定(代用法)274
十五、三氧化二铁的测定(代用法)275
十七、三氧化二铝的测定(代用法)276
十六、二氧化钛的测定(代用法)276
十九、氧化镁的测定(代用法)277
十八、氧化钙的测定(代用法)277
二十、氟的测定278
三、具有三种组分的水泥中组分含量的测定279
二、试剂279
第七节 水泥组分定量测定279
一、水泥试样的制备279
四、具有三种以上组分的水泥中组分含量的测定285
一、水分的测定286
第八节 煤的工业分析286
二、灰分的测定288
三、挥发分的测定290
五、空气干燥基挥发分换算成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及干燥无矿物质基挥发分293
四、固定碳的计算293
一、原理294
第九节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294
六、快速灰分测定仪294
三、试剂和材料295
二、试验室条件295
四、仪器设备296
五、测定步骤298
六、测定结果的计算301
七、热容量和仪器常数标定303
十、低位发热量的计算306
九、方法的精密度306
八、结果的表述306
十三、一元线性回归和标准差的计算方法307
十二、试验报告307
十一、各种不同基的煤的发热量换算307
十四、计算举例310
十五、氢氧化钡滴定法测定弹筒硫312
一、艾士卡法313
第十节 煤中全硫的测定313
二、库仑滴定法315
三、高温燃烧中和法316
一、制造硅酸盐水泥熟料的主要原料323
第一节 用于荧光元素分析的水泥生产知识323
第三篇 荧光元素分析323
第九章 X射线荧光元素分析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323
三、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及率值326
二、水泥熟料化学成分及氧化物326
四、熟料中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和各率值之间的关系换算328
六、生料配料计算329
五、熟料中煤灰掺入量的计算329
一、光谱的分类339
第二节 X射线荧光元素分析的基础理论339
七、通过每种元素发出的特征X射线进行定性分析340
六、在X射线光谱中波长与能量的关系340
二、荧光340
三、X光荧光340
四、比耳定律的表达式340
五、X射线的特性340
九、光谱项符号的意义341
八、相关名词解释(一)341
十三、二次X射线的形成过程342
十二、颗粒效应342
十、X射线分光仪中光栅的分光作用342
十一、密封式气体检测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42
十五、影响谱线强度的因素343
十四、荧光分析的优缺点343
二十、基体效应的种类344
十九、X射线分析仪引起偶然误差的因素344
十六、相关名词解释(二)344
十七、PW1606 X射线分析仪用X射线管的结构344
十八、流动气体计数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44
二十一、CaO含量与X射线校准曲线345
二十三、分辨率和品质系数的计算346
二十二、矿物效应346
二十六、甄别器的作用347
二十五、生产控制实现自动化的优点347
二十四、闪烁检测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47
二十九、X射线分析的系统误差348
二十八、半导体检测器348
二十七、死时间脉冲348
三十一、元素间效应349
三十、X射线测量表达式中各项的意义349
三十二、压片最佳压力的确定350
三十三、X射线荧光素分析仪的系统结构和分类351
一、水泥厂X射线分析的样品制备方法352
第三节 X射线荧光元素分析应用技术352
三十四、X射线荧光元素分析仪在水泥厂生产中的应用352
五、计算最佳粉磨时间353
四、粉磨压片方法的主要步骤353
二、制样方法选择的依据353
三、粉磨压片方法的优点353
七、熔融方法的优缺点354
六、X射线分析方法确定的依据354
十一、X射线荧光分析计算值与常用的转换关系式355
十、熟料和硼酸锂的用量计算355
八、QCX——系统最优化控制考虑的因素355
九、标准样片的储存期规定355
十二、计算某段周期内干基原材料配比356
十三、依据X射线荧光分析数据表计算生料的LSF、n、P、KH值359
十五、荧光元素分析用设备的检查、维修和润滑360
十四、波长色散X荧光元素分析仪系统配置360
一、DM1010型微机化钙铁煤分析仪364
第四节 能量色散X荧光元素分析364
二、DM2100型多元素分析仪366
三、样品制备367
六、具体应用实例介绍369
五、仪器的使用369
四、仪器的标定369
一、多通道X荧光元素分析的应用370
第五节 荧光元素分析仪的应用370
二、γ-Matric在线分析仪在水泥行业的应用374
二、分光光度仪结构378
一、分光光度法的原理378
第十章 光谱分析378
第一节 分光光度法378
二、火焰光度仪的结构380
一、火焰光度法的原理380
三、分光光度法的应用380
第二节 火焰光度法380
三、火焰光度法的应用381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结构382
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法的原理382
第三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法382
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在水泥化学分析中的应用383
一、溶液pH值的测定384
第四节 电位分析法384
二、电位滴定法385
三、离子选择电极法386
一、法拉第定律387
第五节 库仑分析法387
二、控制电位库仑滴定的原理388
二、半成品的质量控制391
一、原燃材料的质量控制391
第四篇 质量控制391
第十一章 《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对质量控制的要求391
三、出厂水泥(熟料)质量控制392
五、过程质量控制指标的要求394
四、附则394
七、水泥中掺混合材的作用395
六、选取取样点的原则395
第十二章 质量控制基础知识和操作技术395
第一节 质量控制基础知识395
一、质量控制395
二、质量控制的作用395
三、水泥生产中质量控制的四个环节395
四、质量控制指标395
五、空白试验及空白试验的目的395
十四、黏土中粗颗粒的含量396
十三、均化效果396
八、水泥中的石膏和硬石膏的技术要求396
九、矿物原料的水分状态396
十、分析原材料时为什么要用烘干后的试样396
十一、细度检验筛用什么标准器具进行测定396
十二、煤的发热量396
二十一、国家标准对水泥编号和取样是如何规定的397
二十、粒化高炉矿渣及主要化学成分397
十五、控制生料的细度397
十六、分解率397
十七、取样的规则397
十八、如何减少水泥中的不溶物397
十九、生态水泥397
一、碳酸钙滴定值的测定方法398
第二节 质量控制测定方法398
二、生料中氧化钙的测定方法399
三、生料中氧化铁的快速测定方法400
五、SO3的测定方法402
四、f-CaO的测定方法402
七、水泥细度的测定403
六、四级筒分解率的测定403
九、物料水分的测定404
八、水泥混合材掺加量的测定404
十四、水泥原料易磨性的测定405
十三、样品的缩分405
十、石灰石中CaO、MgO含量的测定405
十一、石灰石的取样方法405
十二、进厂原燃料的取样方法405
十五、水泥生料易烧性的测定409
十六、水泥熟料立升重的测定410
三、铁质原料的质量控制指标411
二、黏土质原料以及控制指标和储量要求411
第三节 质量控制操作技术411
一、石灰质原料以及控制指标和储量要求411
八、硅酸盐水泥熟料的氧化物组成、矿物组成及波动范围412
七、控制出磨生料的细度412
四、原煤的控制及管理412
五、生料均化的方式412
六、控制生料三个率值的目的及波动范围412
十一、混合材的分类、品种、特点及控制413
十、熟料中矿物的特性413
九、对熟料控制的主要项目413
十六、制备试样应注意的事项414
十五、袋装水泥的质量要求414
十二、矿渣做混合材时的质量要求414
十三、混合材的管理414
十四、大小磨磨制水泥的强度关系414
二十、影响生料易烧性的主要因素415
十九、影响煤预均化效果的因素及措施415
十七、计算烟煤低位发热量的公式415
十八、生料磨系统的循环负荷的变化对出磨生料饱和比的影响415
二十五、煤对熟料煅烧的影响416
二十四、碱对熟料煅烧的影响416
二十一、熟料中f-CaO过高的原因及危害416
二十二、熟料中MgO的主要来源及作用416
二十三、熟料三个率值对熟料煅烧的影响416
三十、掺加石膏的作用和对SO3的控制417
二十九、研磨体在筒体内的运动状态417
二十六、控制入窑煤粉的细度和水分417
二十七、熟料成分波动的原因417
二十八、循环负荷率、选粉效率417
三十四、控制入磨熟料温度和磨内喷水的使用418
三十三、控制入磨物料的水分和粒度418
三十一、控制出磨水泥的细度418
三十二、助磨剂418
三十七、生料均化库控制的内容419
三十六、生料成分波动的原因及调整方法419
三十五、石灰质原料中MgO含量超过3.0%时应采取的措施419
四十一、水泥产品生产许可证420
四十、出厂水泥的质量控制420
三十八、f-CaO过高时熟料的处理420
三十九、制成系统的质量控制420
四十二、推行产品质量认证制421
一、某厂新型干法生产的工艺流程422
第十三章 水泥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实例422
四、质量控制实例423
三、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的方法423
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423
二、关于CFD技术及其在水泥工业中的应用前景427
一、水泥工业技术发展现状和新世纪的要求427
第五篇 科技自主创新篇427
第十四章 用高新技术进行水泥生产技术试验427
三、CFD技术在水泥工业中的应用实例428
四、CFD技术解决生产中出现问题的步骤446
五、CFD科技成果简介447
附件二:法定计量单位448
附件一:国际相对原子量表(1995)年448
附件四:常用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范围449
附件三:常用酸和氨水的密度和浓度449
附件五:常用混合指示剂450
附件七:常用基准物质及其干燥条件451
附件六:常用缓冲溶液451
附件九:建材工业部分常用计量单位换算表452
附件八:常用洗涤剂452
附件十一:在不同pH值条件下常见金属离子EDTA络合物的Igkmr值453
附件十:常用熔剂与坩埚453
附件十二:筛余和比表面积的换算关系454
附件十三:常用物料的容积密度和休止角455
附件十四:化验室化学分析仪表清单456
附件十五:化验室化学试剂清单458
参考标准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