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秦岭南北环境响应程度比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秦岭南北环境响应程度比较
  • 延军平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7081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19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29页
  • 主题词:秦岭-生态环境-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秦岭南北环境响应程度比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秦岭南北地区水气环境变化的差异性比较1

1.1 研究区域概况1

1.2 秦岭南北地区水气环境变化的差异性比较2

1.2.1 秦岭南北气温变化与中国气温变化的关系3

1.2.2 秦岭南北地区四季降水分配的差异性4

1.2.3 秦岭南北地区洪旱灾害的差异性6

1.2.4 讨论9

参考文献10

第2章 秦岭南北气候变化及其环境效应比较11

2.1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关中、陕南气温变化11

2.1.1 20世纪北半球与中国气温变化情况11

2.1.2 关中、陕南气温变化比较12

2.1.3 关中、陕南气温变化的空间表现19

2.2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关中与陕南地区趋于干旱化21

2.2.1 关中、陕南降水变化比较21

2.2.2 关中、陕南降水变化的空间比较26

2.2.3 关中地区降水平稳时间序列ARMA分析28

2.3 20世纪30年代以来西安气温波动变化与汉中气候的冷湿化趋势30

2.3.1 西安与汉中气温变化分析30

2.3.2 西安与汉中降水变化分析36

2.4 秦岭南北环境效应的比较40

2.4.1 气候变化与灾害40

2.4.2 两地区灾害频率增高、强度增大42

2.5 结论53

参考文献54

第3章 秦岭南北水资源变化及人类影响因素比较57

3.1 关中、陕南人口增长对水资源的压力58

3.1.1 关中、陕南人口变化比较58

3.1.2 关中、陕南人口增长对水资源的影响59

3.2 关中、陕南径流变化比较67

3.2.1 秦岭南北年径流量变化67

3.2.2 径流量序列的小波分析69

3.2.3 径流变化的突变分析72

3.3 径流量演变的人为驱动力分析75

3.3.1 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模拟76

3.3.2 渭河流域天然径流量与人为影响程度78

3.3.3 汉江流域天然径流量与人为影响程度79

3.4 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80

3.4.1 水利工程对水资源的影响81

3.4.2 农业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82

3.4.3 生活用水对水资源的影响85

3.4.4 工业用水对水资源的影响87

3.4.5 水土保持对水资源的影响88

3.5 结论90

参考文献91

第4章 秦岭南北地区环境脆弱化与脆弱度比较95

4.1 研究背景与研究方法95

4.1.1 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带95

4.1.2 生态环境脆弱化与脆弱度研究背景97

4.1.3 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方法研究综述98

4.2.1 脆弱度评价模型101

4.2 脆弱度与脆弱化定量评价模型研究101

4.2.2 脆弱化评价模型103

4.3 模型应用实例104

4.3.1 环境脆弱度评价指标系统104

4.3.2 关中、陕南地区环境脆弱度评价105

4.3.3 关中、陕南地区环境脆弱化评价114

4.4 结论116

参考文献117

第5章 秦岭东西部响应程度比较120

5.1 研究区域120

5.2 20世纪50年代以来秦岭东西部气温变化比较122

5.2.1 秦岭东西部气温变化与中国气温变化关系122

5.2.2 秦岭东西部气温变化比较123

5.2.3 其他指标因素的变化情况127

5.3 秦岭东西部地区日趋干旱且程度不同130

5.3.1 秦岭东西部降水量变化比较130

5.3.2 其他因素变化分析133

5.4 秦岭东西部地区环境响应比较135

5.4.1 两地区旱涝灾害发生情况分析135

5.4.2 两地区滑坡、泥石流发生情况分析136

5.5 结论137

参考文献137

第6章 陕甘宁地区生态贫水化及比较139

6.1 研究现状139

6.1.1 研究背景139

6.1.2 水文水资源研究进展140

6.1.3 全球变化区域响应与适应研究进展147

6.1.4 生态环境建设实践进展148

6.1.5 现有研究的不足与存在问题149

6.1.6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思路150

6.2 陕甘宁地区生态贫水化特征152

6.2.1 径流贫乏化152

6.2.2 土壤贫水化155

6.3 陕甘宁地区生态贫水化成因161

6.3.1 气候暖干化161

6.3.2 水土保持贫水化169

6.3.3 生态贫水化179

6.3.4 经济贫水化186

6.4 陕甘宁地区生态贫水化程度评价188

6.4.1 关于生态贫水化189

6.4.2 建立生态贫水水分平衡关系的理论基础189

6.4.3 生态贫水量(度)计算方法设计194

6.4.4 典型小流域生态贫水程度比较203

6.4.5 生态贫水化综合评价205

6.5 生态贫水化管理模式的经济学基础207

6.5.1 社会福利博弈207

6.5.2 负所得税210

6.5.3 购买性支出与政府采购211

6.5.4 稀缺资源影子价格判断212

6.5.5 生态购买设计212

6.6 结论212

参考文献2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