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共同犯罪理论及其运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共同犯罪理论及其运用
  • 叶高峰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215009211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357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36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共同犯罪理论及其运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共同犯罪的刑法史考察1

一、中国刑事立法中共同犯罪的规定和历史沿革1

第一章 共同犯罪概述1

二、外国刑事立法中有关共同犯罪规定的历史演变14

第二节 西方两种共犯学说述评20

一、共犯从属性学说20

二、共犯独立性学说24

第三节 研究共同犯罪的意义28

一、研究共同犯罪的理论意义28

二、研究共同犯罪的实践意义29

三、研究共同犯罪,对完善刑事立法具有重大意义30

第一节 共同犯罪的概念31

一、共同犯罪概念的比较研究31

第二章 共同犯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31

二、我国刑法中的共同犯罪概念34

第二节 共同犯罪构成要件的概述37

第三节 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两个以上具有责任能力的人39

一、成立共同犯罪,必须是二人以上39

二、共同犯罪人必须符合犯罪一般主体的条件40

三、限制责任能力人构成共同犯罪的范围40

第四节 共同犯罪的客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犯罪行为41

一、各个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41

二、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47

第五节 共同犯罪的主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犯罪故意54

一、共同犯罪故意的含义54

二、共同犯罪故意的分类58

三、共同犯罪故意的中断和变更64

四、共同犯罪故意是共同犯罪人负共同责任的主观依据66

五、几种缺乏共同犯罪故意的行为,不构成共同犯罪69

第三章 共同犯罪形式73

第一节 共同犯罪形式的分类73

一、外国刑法理论关于共同犯罪形式分类的主张73

二、我国刑法理论关于共同犯罪形式分类的主张74

三、常见的共同犯罪形式75

第二节 必要共同犯罪的探讨77

一、必要共同犯罪的特点和种类77

二、认定和处理必要共同犯罪应注意的问题79

第三节 犯罪集团的认定82

一、犯罪集团的概念和构成条件83

二、认定和处理犯罪集团案件应注意的问题89

一、“独立共犯形式说”90

第四节 犯罪团伙性质的研究90

二、“非独立共犯形式说”91

第四章 共同犯罪人分类的比较研究95

第一节 外国刑法对共同犯罪人的分类95

一、关于共同犯罪人分类的学说95

二、正犯、从犯、教唆犯的种类98

三、外国刑法对共同犯罪人分类的律例104

第二节 中国刑法史中有关共同犯罪人分类的律例110

一、中国古代刑法对共同犯罪人的分类110

二、清末和中华民国刑法对共同犯罪人的分类114

第三节 我国现行刑法对共同犯罪人的分类120

一、共同犯罪人分类的标准120

二、我国刑法对共同犯罪人分类的特色125

一、主犯的概念129

第一节 主犯129

第五章 主犯、从犯、胁从犯129

二、主犯的认定133

三、主犯的刑事责任145

第二节 从犯151

一、从犯的概念和构成151

二、从犯的刑事责任157

第三节 胁从犯163

一、胁从犯的概述163

二、被胁迫参加共同犯罪的胁从犯的成立要件及认定165

三、被诱骗参加共同犯罪的胁从犯的成立要件及认定175

四、两种胁从犯的异同183

五、胁从犯的刑事责任184

一、教唆犯的主体要件187

第一节 教唆犯的概念和构成要件187

第六章 教唆犯187

二、教唆犯的客体要件188

三、教唆犯的主观要件189

四、教唆犯的客观要件194

第二节 教唆犯的认定197

一、教唆犯的故意犯罪形态认定197

二、教唆犯的认识错误207

三、教唆犯与间接正犯212

第三节 教唆犯的刑事责任218

一、追究教唆犯刑事责任的理论根据218

二、教唆犯罪名的确定221

三、教唆犯的量刑问题223

第七章 共同犯罪过程中的犯罪形态231

第一节 共同犯罪的预备、未遂和既遂233

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中止240

一、判断共同犯罪中止的一般标准241

二、不同种类的共同犯罪人中止犯罪的条件247

三、与共同犯罪中止有关的两个问题252

第三节 共同犯罪发展形态认定中的两个疑难问题253

第八章 共同犯罪定罪中的几个问题266

第一节 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罪名确定266

二、主要因客观行为不同而影响共犯罪名认定的情况268

三、主要因犯罪主观方面原因而影响共犯罪名认定的情况268

一、因犯罪主体身份不同而影响共犯罪名认定的情况269

四、因犯罪形态不同对定罪的影响270

第二节 共同犯罪与身份271

一、身份的含义和种类271

二、共同犯罪与定罪身份278

三、共同犯罪与量刑身份288

第三节 牵连行为与共同犯罪293

一、犯罪的牵连行为的性质293

二、我国刑法关于犯罪的牵连行为的规定295

第四节 法人与共同犯罪301

第五节 “片面共犯”的法律性质305

第九章 共同犯罪处罚中的两个问题312

第一节 共同犯罪的自首问题312

一、共同犯罪自首的认定标准312

二、几种特殊的共同犯罪自首322

三、共同犯罪自首的处罚326

第二节 经济共犯中数额问题333

一、经济犯罪数额的概念及种类334

二、共同经济犯罪中数额的分担。34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