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病原真菌生物学研究与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病原真菌生物学研究与应用](https://www.shukui.net/cover/75/33012396.jpg)
- 廖万清,吴绍熙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9043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39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258页
- 主题词:病原细菌-生物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病原真菌生物学研究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真菌和病原真菌的概念1
第一章 绪论1
第二节 我国病原真菌学的主要研究进展2
第三节 主要深部真菌感染的研究进展6
一、深部念珠菌感染6
二、霉菌感染7
三、隐球菌感染8
四、罕见双相真菌感染9
第四节 常见真菌感染的流行因素分析9
参考文献13
第一节 与人类相关的真菌种类15
一、对人类有益的真菌15
第二章 真菌的生物学15
二、对人类有害的真菌17
第二节 真菌的形态22
一、真菌的营养体22
二、真菌的繁殖体25
三、真菌的菌落35
第三节 真菌的生活史36
一、真菌生活史的概念36
二、真菌生活史的类型36
第四节 真菌的命名与分类39
一、真菌的命名39
二、真菌的分类40
参考文献43
二、细胞壁44
第三章 真菌的超微结构44
一、细胞壁的外成分44
三、间隔48
四、细胞膜48
五、线粒体49
六、溶酶体50
七、核糖体50
八、液泡50
九、微体50
十、微丝和微管51
十一、高尔基体51
十二、内质网51
十三、核52
十四、鞭毛53
参考文献54
第四章 真菌的基因组55
一、念珠菌的基因组55
二、新生隐球菌的基因组58
三、烟曲霉的基因组59
参考文献59
第五章 病原真菌的感染与免疫研究进展61
第一节 中国的机会性真菌感染61
一、侵入途径61
二、致病性62
三、常见的机会性真菌感染62
第二节 病原性透明(明色)丝孢霉感染研究进展65
二、致病机制66
一、病原学与流行病学66
三、临床表现67
四、诊断67
五、治疗与预后68
第三节 病原性曲霉感染研究进展69
一、病原学与流行病学69
二、临床表现70
三、诊断70
第四节 病原性卡拉节纹霉研究进展72
第五节 真菌感染的免疫机制73
一、常见免疫介质73
三、常见真菌病的免疫反应75
二、其他免疫因子75
参考文献77
第六章 主要真菌病的发病机理81
第一节 浅部真菌病81
一、引言81
二、头癣83
三、体股癣87
四、手足癣90
五、花斑癣92
六、甲真菌病94
七、叠瓦癣94
八、掌黑癣95
九、毛结节病96
十、癣菌疹97
十一、红癣98
十二、腋毛菌病98
第二节 甲真菌病99
一、病原学99
二、分型100
三、临床表现100
四、诊断101
五、鉴别诊断103
六、治疗104
第三节 念珠菌病106
二、流行病学107
一、病原学107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108
四、临床表现110
五、诊断114
六、治疗117
七、念珠菌病的研究进展119
第四节 隐球菌病120
一、病原学120
二、临床表现121
三、诊断122
四、治疗122
第五节 曲霉病123
一、病原学与流行病学124
二、临床表现124
三、诊断127
四、鉴别诊断128
五、治疗129
第六节 着色真菌病130
一、流行病学130
二、致病机理130
三、临床表现131
四、诊断131
五、鉴别诊断132
六、治疗132
二、致病机制133
三、临床表现133
一、流行病学133
第七节 孢子丝菌病133
四、诊断134
五、鉴别诊断134
六、治疗135
第八节 马内菲青霉病135
一、病原学135
二、流行病学137
三、致病机制138
四、临床表现139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140
六、治疗142
七、预防及预后142
第九节 深部病原真菌的致病机制142
一、念珠菌143
二、曲霉144
三、隐球菌145
参考文献146
第七章 SARS、AIDS与真菌感染151
第一节 SARS与真菌感染151
一、病原学151
二、流行病学151
三、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152
四、临床表现155
五、诊断155
六、鉴别诊断156
七、治疗156
八、预防157
第二节 AIDS与真菌感染158
一、念珠菌病158
二、隐球菌病159
三、组织胞浆菌病159
四、球孢子菌病160
五、青霉病160
六、曲霉病160
参考文献161
第八章 抗真菌药物163
第一节 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163
一、破坏真菌细胞膜163
二、损害真菌细胞壁165
三、影响真菌核酸的合成和功能166
四、其他作用机制167
第二节 抗真菌抗生素168
一、简介168
二、抗真菌抗生素研制169
第三节 合成的抗真菌药物171
一、简介171
二、新合成的抗真菌药物172
三、研发中的合成抗真菌药物172
四、合成抗真菌药物作用机制173
第四节 微生物来源的新型抗真菌药物174
一、简介174
二、微生物源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筛选175
三、echinocandins类及pneumocandins类药物的临床应用178
第五节 白念珠菌的耐药性180
一、麦角甾醇生物合成通路中关键靶酶的变化180
二、影响白念珠菌胞内药物浓度变化的相关因子181
三、生物膜的耐药机制183
参考文献183
第九章 病原真菌的研究方法186
第一节 病原真菌的鉴定方法186
一、API法鉴定真菌186
二、产色培养基鉴定187
三、G试验法鉴定188
第二节 病原真菌的分子生物学检测191
二、核型分析192
一、G+C含量分析192
三、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194
四、核酸杂交分析196
五、核酸体DNA序列分析198
六、PCR相关检测分析199
七、基因芯片检测分析202
八、非PCR扩增核酸检测分析203
九、蛋白质分析203
第三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真菌学研究中的应用205
一、分类研究205
二、致病和耐药机制研究211
三、临床应用研究213
二、病原真菌菌种保藏技术216
一、病原真菌菌种保藏的目的216
第四节 病原真菌的保藏216
参考文献220
第十章 病原真菌感染的动物模型223
一、动物模型的概念及意义223
二、动物模型与真菌病研究223
参考文献231
第十一章 病原真菌学研究展望233
一、病原真菌致病机制233
二、真菌病的诊断234
三、真菌病的治疗234
四、真菌病的预防235
参考文献236
索引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