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最新教研室主任工作实务手册 第3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最新教研室主任工作实务手册 第3卷
  • 张淼主编 著
  • 出版社: 石家庄:河北音像出版社
  • ISBN:7883114786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1206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1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最新教研室主任工作实务手册 第3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教研室主任的工作职责3

第一节 教研室主任的管理职责与方法3

一、教研室主任的管理职责3

第一篇 教研室主任工作综述3

二、教研室主任的管理方法4

三、系统性的原则6

四、全局性的原则6

第二节 教研室主任职责范例6

一、××教研室主任工作职责6

二、××医学院教研室主任职责7

三、××学院教研室及教研主任职责7

第二章 教研室主任的选聘9

第一节 教研室主任的选聘办法9

一、教研室主任的选聘条件和程序9

一、选聘10

二、教研室主任的选聘办法10

第二节 教研室主任培训与提高10

二、培训19

三、培训项目24

四、培训方法27

五、提高32

第三章 教研室主任的素质要求34

第一节 教研室主任的基本素质要求34

一、政治思想品质和作风素质34

二、道德品质34

三、智能素质35

四、性格特征36

五、身体素质及仪表36

一、教研室主任的事业家素质37

二、教研室主任的组织者素质37

第二节 教研室主任政治素质37

三、教研室主任的教育者素质38

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8

五、具有马列主义理论素养39

六、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政治素质39

第三节 教研室主任道德品质素质39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39

二、实事求是40

三、光明磊落40

四、团结协作41

五、严于律已、宽以待人42

第四节 教研室主任行为能力素质43

一、计划决策能力43

二、组织指挥能力44

四、创造开拓能力45

三、协调沟通能力45

五、预见性的能力46

六、坚强毅力46

七、自信心能力47

八、自制能力47

九、语言表达能力47

第五节 教研室主任工作作风素质48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48

二、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49

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49

四、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50

第二篇 教研室建设管理工作53

第一章 教研室的管理系统建设53

第一节 教研室管理系统的设置53

一、管理系统的设置原则53

一、管理制度建设的原则55

二、管理系统的设置要求55

第二节 教研室管理制度的建设55

二、办公室管理制度分类56

三、教研室工作责任制与考核制度58

第二章 教研室的建设标准60

第一节 教研室发展建设60

一、教研室发展趋势60

二、教研室建设意义60

第二节 教研室法制化建设62

一、教研室法制化建设的必要性62

二、教研室法制化建设的加强63

第三节 教研室人员配置标准64

一、教研室人员的学历与能力要求64

二、教研室人员配备要求66

一、必修课的建设要求68

第四节 教研室课程建设标准68

二、新课程开设的要求69

三、新开设必修课的要求69

第五节 教研室教学设施设置标准69

一、公用教学设施设置标准69

二、教研室工作场所设置标准70

三、教研室设备及设施设置标准71

第三章 教研室的信息化建设72

第一节 教研室信息化管理的趋势72

第二节 教研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73

一、设计思想73

二、程序模块的具体实现74

三、系统的初步使用76

三、应用网络技术教学的优势77

二、组织设施77

第三节 教研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77

一、采用星型拓扑结构组建局域网77

四、数字化教材展望79

第四章 教研室的学科建设81

第一节 学科信息网络设计81

一、学科信息网络接入81

二、学科信息网络综合布线200

第二节 学科信息网络系统建设284

一、学科信息网络管理系统的设置284

二、学科信息网络管理制度的建设289

三、学科信息网络法制化建设293

第五章 教研室的课程建设297

第一节 课程设置原则及要求297

一、课程设置原则297

第二节 课程分类298

二、课程设置要求298

第三节 课程安排299

第六章 教研室的教材建设301

第一节 教研室教材建设项目申报表301

第二节 教研室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304

一、订购全国统编教材办法304

二、订购外单位非统编教材办法304

三、自编教材印刷及教材出版申请办法304

四、教材购买办法304

五、公共基础课任课教师教学用书办法304

第七章 教研室的实验室建设305

第一节 实验室队伍建设管理305

一、实验室队伍的结构与编制305

二、实验室队伍工作量化管理310

三、实验室队伍管理的方法311

第二节 实验室规划管理321

一、实验室规划管理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322

二、实验室规划管理的任务与分类324

三、实验室规划管理的目标与内容325

四、实验室规划的编制329

五、实验室规划的执行与调整331

第三节 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331

一、实验室建设项目的立项331

二、实验室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335

三、实验室建筑布局337

四、实验室家具设计345

五、实验室公用设施及管道综合设计347

第四节 实验室物资管理351

一、实验室物资管理概述351

二、实验室物资计划与供应管理359

三、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371

四、实验室进口设备的业务管理402

五、实验室材料与低值易耗品的管理411

第五节 实验室任务管理426

一、教学实验任务的管理426

二、科研实验任务的管理453

三、技术开发实验任务的管理460

四、实验室社会服务管理464

五、实验室开放管理467

第三篇 教研室教科研管理工作481

第一章 教研室教学研究工作481

第一节 教研室教学研究工作概述481

一、教研室课表编排工作481

二、教研室备课工作484

三、教研室讲课工作487

四、教研室见习与实习工作496

五、教研室考试工作501

六、教研室教学总结工作513

第二节 教研室教学研究能力与方法516

一、制定教学目标的能力与方法516

二、课堂教学的能力与方法524

三、教研工作者的工作能力与方法534

第三节 教研室课堂教学模式研究549

一、教学模式概念549

二、国外课堂教学模式551

三、国内课堂教学模式561

四、课堂教学模式革新的趋势562

第二章 教研室教育科学研究工作565

第一节 教研室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概述565

一、教育科学研究565

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571

三、教育科学研究的评价与程序573

四、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577

五、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思路及原则588

第二节 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选定602

一、研究课题的意义602

二、研究课题的特点604

三、研究课题的类型及来源607

四、研究课题选定的过程及方法609

五、研究课题的陈述612

六、教育的四大支柱与当前教育科研选题625

第三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设计631

一、文献检索631

二、教育研究计划的设计642

三、教育科研的设计655

一、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679

第四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679

二、教育科学的调查研究法692

三、教育科学的行动研究法734

四、教育科学的实验研究法761

五、其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779

第三章 教研室科研课题获取和申请805

第一节 科研课题申请805

一、人员要求805

二、科研项目计划设计书805

三、各类课题申报的方式806

第二节 重点实验室开放及开放基金申请806

一、开放方式及开放对象806

二、开放基金申请办法、开放基金和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管理807

一、科研项目招标基础知识808

第一节 科研项目招标投标总论808

第四章 教研室科研项目招投标管理808

二、科研项目投标基础知识818

第二节 科研项目招标投标的程序与方法869

一、科研项目招标的程序与方法869

二、科研项目投标的程序与方法888

第三节 科研项目开标、评标与定标958

一、开标958

二、评标963

三、竞标974

四、中标978

第五章 教研室科研成果转化981

第一节 教研室成果转化概述981

一、教研室成果的概念981

二、教研室成果的分类982

三、教研室成果登记983

四、教研室成果转化的必要条件986

五、教研室成果转化的环节987

六、教研室成果转化的措施988

第二节 教研室成果转化资金筹集991

一、国家专项资金申请991

二、金融机构贷款994

三、风险投资999

第六章 教研室知识产权保护1003

第一节 教研室成果知识产权纠纷1003

一、知识产权纠纷案件1003

二、知识产权侵权的判定1006

三、不视为知识产权侵权的实施行为1009

四、知识产权侵权的法律责任1012

第二节 教研室成果知识产权保护1014

三、对现有技术进行认真检索并调查、审查知识产权是否确有知识产权性1015

二、审查实施行为是否确实侵权1015

一、审查侵权是否超过法定诉讼时效1015

四、向侵权者发出知识产权侵权警告信1016

五、扩大知识产权权保护范围的解释方法1016

第四篇 教研室经费管理工作1089

第一章 教研室教育经费的筹集1089

第一节 教育经费和投资所面临的基本问题1089

一、教育投资及其特点1089

二、我国教育投资的现状1091

三、教育投资多元化1092

第二节 教育资金筹措1094

一、基建工程资金来源1094

二、政府资金投入1103

三、社会捐集资金1112

四、教育基金1116

第一节 科研经费控制概述1124

一、科研经费的性质1124

第二章 教研室科研经费的管理1124

二、科研经费安排的原则1125

三、科研经费的渠道及管理1125

四、科研单位预算的编制方法1126

第二节 科研事业费的控制1127

一、科研事业费拨款的原则1127

二、科研事业费的使用范围1127

三、科研事业单位的收入管理1128

四、科研事业费预算的编制原则及依据1129

五、科研单位事业费的预算管理方法1130

六、科研事业费的分类管理1131

第三章 教研室经费的财务管理1132

第一节 三项费用1132

一、科研三项费用的含义1132

四、科研三项费用的拨款及财务决算要求1133

五、科研三项费用的有偿使用1133

二、科研三项费用的使用原则1133

三、科研三项费用的开支范围1133

六、建立科研发展基金1134

第二节 经费拨款控制1135

一、经费拨款控制1135

二、专用拨款控制1136

三、经费的拨款方式1137

四、经费拨款制度改革1137

五、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逐步推行招标制1140

第五篇 教研室人才队伍管理工作1143

第一章 教研室人才队伍管理概述1143

第一节 教研室人才概述1143

一、教研室人才的特点1144

二、教研室人才的地位和作用1146

第二节 教研室人才管理1147

一、教研室人才结构管理1147

二、教研室人才开发的战略意义1161

三、教研室人才管理体制1164

第二章 教研室人才素质要求1167

第一节 教研室人才基本素质要求1167

一、心理素质要求1167

二、道德素质要求1189

第二节 教研室人才专业素质要求1211

一、口语能力1211

二、书写能力1214

三、班级日常管理能力1216

四、知识结构能力1218

五、教学能力1221

六、科研创新能力1222

第三章 教研室人才的测评与选拔1225

第一节 教研室人才素质测评1225

一、教研室人才心理素质测评1225

二、教研室人才个体和群体测评1246

第二节 教研室人才的选拔1249

一、教研室人才的识别方法1249

二、教研室人才的选拔原则1249

三、教研室人才的选拔方法1250

第四章 教研室人才的培养考核与奖励1252

第一节 教研室人才的培养1252

一、教育内容1254

二、教育形式1255

三、教育方法1256

四、教育措施1256

一、教研业务水平的模糊性和可计量性1257

第二节 教研室人才的考核与奖励1257

二、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建立考核教研人员业务水平的模糊数学模型1258

三、正确选取评定标准和评定精度1259

四、对量化考核方法的展望1264

五、教研人员的奖励1265

第五章 教研室人才队伍建设1266

第一节 教研室人才队伍结构调整与组织1266

一、教研室人才队伍结构调整1266

二、教研室人才队伍组织1271

第二节 教研室人才管理队伍的建设1275

一、教研室管理人员的知能要求1275

二、教研室管理队伍的建设1276

一、教研室的管理职责1281

第一节 教研室的领导管理职责1281

第一章 教研室组织领导管理工作1281

第六篇 教研室行政管理工作1281

二、中心教研组的管理职责1283

三、学校教研组的管理职责1284

四、学科备课组的管理职责1286

五、教研员的管理职责1286

六、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1288

第二节 教研室的教学视导1289

一、教学视导的类型1289

二、教学视导的内容1290

三、教学视导的形式1290

四、教学视导中应注意的问题1291

第三节 教研室的教研工作管理1291

一、教研工作的微观管理1291

二、教研工作的宏观管理1292

三、教研工作职能部门的管理1293

四、学校教研工作的管理1294

第一节 教研室的协调工作1297

一、协调工作的特点与作用1297

第二章 教研室协调与督察工作1297

二、协调工作的范围与内容1299

三、协调工作的方法与程序1301

四、协调工作的艺术1304

第二节 教研室的督查工作1307

一、督查工作的性质与作用1307

二、督查工作的范围1310

三、督查工作的基本原则、程序与方法1312

四、督查工作的网络建设1317

第三章 教研室统计管理工作1321

第一节 教研室统计工作概述1321

一、教研室统计工作的概念与作用1321

二、教研室统计工作的职责与任务1322

一、统计概念1323

第二节 教研室统计工作的程序与方法1323

二、统计调查1324

三、统计整理1326

第三节 教研室统计报表与统计分析1327

一、统计报表制度1327

二、统计表1329

三、统计分析1330

第四章 教研室档案管理工作1332

第一节 教研室档案概述1332

一、档案工作的内容1332

二、档案工作的性质1333

三、档案工作的地位与作用1334

第二节 教研室档案管理1334

一、档案工作的管理体制1334

二、档案的收集与整理1335

三、档案的保管与销毁1336

四、档案的统计与编研1337

第三节 教研室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1339

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1339

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措施1340

第五章 教研室其他管理工作1341

第一节 教研室会议管理1341

一、会议的作用与分类1341

二、会务工作的指导原则1344

三、会务工作的程序与方法1347

第二节 教研室资产管理1350

一、资产管理概述1350

二、资产管理方法1353

第三节 教研室日常办公事务管理1356

一、文印工作1356

二、印信管理1359

三、收发与通信工作1363

第七篇 教研室制度管理工作1369

第一章 教研室内部管理制度1369

教科研常规管理条例1369

学校师训与自培条例1371

教科研项目招投标制度1372

教科研项目中期检查制度1372

教科研成果交流汇报制度1373

第二章 教研室教学质量评估制度1374

教学质量管理制度1374

教学质量标准制定制度1375

学校教育目标管理制度1375

学校管理目标拟定制度1376

目标管理过程监控制度1377

教学计划编制、实施和控制制度1377

目标管理和计划管理配合执行制度1378

教学项目开发管理制度1379

教学工作常规评估制度1380

第三章 教研室物资管理制度1384

资产控制制度原则1384

固定资产管理规定1385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1387

不动产管理规定1391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1394

仪器设备管理办法1398

大型精密设备管理办法1404

实验室低值耐用品管理制度1406

实验台架管理条例1407

危险品和精贵物品管理制度1407

仪器设备的购置制度1408

仪器设备的申购、审批制度1408

仪器设备的验收制度1409

仪器设备的使用保管制度1409

仪器设备使用管理条例1410

实验室仪器设备借用制度1411

实验室仪器设备赔偿制度1412

仪器设备的调拨报废制度1412

仪器设备维修管理条例1413

第四章 教研室财务制度1417

经费管理和使用细则1417

仪器设备的帐务管理1419

关于对国家专项科研开发费用核算的复函1419

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办法1420

青年科学研究基金试行条例1425

二、教研室评价的意义1431

一、教研室评价的目的1431

第一章 教研室评价概述1431

第一节 教研室评价的概念1431

第八篇 教研室考核评估工作1431

三、教研室评估基本职能1432

四、教研室评估基本原则1433

第二节 教研室评价的方法1434

一、绝对评价法、相对评价法与个体内差异评价法1434

二、定性分析评价法与定性综合判断法1435

三、行为目标评价法和临床督导评价法1435

四、指标评分法和等级换分法1436

五、加权平均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和坐标综合图示法1436

第三节 教研室评价的程序及评价心理与调控1437

一、评价的程序1437

二、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一般心理影响1438

三、评价者心理的调控1440

四、被评价者心理的调控1441

第二章 教研室教育评价方案编制与实施1444

第一节 教育评价方案的编制与实施概述1444

一、教育评价的一般过程1444

二、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1450

三、教育评价方案的主要内容1453

四、教育评价方案的质量要求及制订1454

第二节 教育评价方案的编制1455

一、教育评价内容的设计1455

二、教育评价方案的编写1462

三、教育评价信息的收集1464

第三节 教育评价方案的具体实施1470

一、评价的准备1470

二、评价的实施1471

三、评价结果的处理1472

一、教育科研成果的概念与分类1474

第三章 教研室科研成果评估1474

第一节 教育科研成果考核评估概述1474

二、教育科研成果评价的内涵1475

三、教育科研成果评价的内容1476

第二节 教育科研成果的撰写1477

一、教育科研成果撰写的基本要求1477

二、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1478

三、教育研究论文与教育调查报告的撰写1482

第三节 教育科研成果评价的实施1485

一、教育科研成果评价的价值标准1485

二、教育科研成果评价体系与程序1489

三、教育科研成果评价的形式与方法1491

四、教育科研成果鉴定1492

二、实验室考核评估的目的与作用1495

一、实验室考核评估的定义与意义1495

第一节 实验室考核评估概述1495

第四章 教研室的实验室评估1495

三、实验室考核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1497

四、实验室考核指标体系1499

五、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1500

六、实验室认可1502

第二节 教研室的实验室评估1512

一、实验室评估的含义1512

二、实验室评估的意义1513

三、实验室评估的作用1514

四、实验室评估的内容1515

五、实验室评估的组织实施1517

六、影响实验室评估因素分析1520

附录一 教研室管理制度范例1525

附录二 常用政策法规15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