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模式研究 以莫言英译作品译介为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模式研究 以莫言英译作品译介为例
  • 鲍晓英著 著
  • 出版社: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7009868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22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240页
  • 主题词:中国文学-文学翻译-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模式研究 以莫言英译作品译介为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研究缘起1

1.1.1 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性1

1.1.2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紧迫性3

1.1.3 翻译文本“走出去”的重要性5

1.2 文献综述10

1.2.1 翻译与传播学研究10

1.2.2 中国文学译介研究12

1.2.3 莫言和葛浩文研究16

1.3 研究问题、方法和意义20

1.3.1 研究问题20

1.3.2 研究方法21

1.3.3 研究意义22

第2章 理论基础——译介学26

2.1 译介学26

2.1.1 译介学的产生26

2.1.2 译介学主要内容27

2.2 译介模式32

2.2.1 传播的模式32

2.2.2 译介的模式33

第3章 译介主体35

3.1 译介主体的作用和身份36

3.1.1 译介主体的作用36

3.1.2 译介主体的身份36

3.2 中国文学“走出去”当前译介主体模式38

3.2.1 当前译介主体模式38

3.2.2 当前译介主体现状39

3.3 莫言英译作品译介主体41

3.3.1 莫言41

3.3.2 葛浩文43

3.3.3 葛浩文作为莫言作品译介主体的作用44

3.4 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主体模式探索46

3.4.1 本土译介主体模式的不足46

3.4.2 汉学家译介主体模式的不足48

3.4.3 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主体模式49

第4章 译介内容50

4.1 译介内容的选择51

4.1.1 选择译介内容51

4.1.2 影响译介内容选择的因素52

4.2 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内容模式57

4.2.1 国家机构赞助下译介内容模式57

4.2.2 本土商业出版社选择译介内容模式58

4.2.3 译者自主选择译介内容模式59

4.3 莫言英译作品译介内容60

4.3.1 作家作品的选择60

4.3.2 翻译策略的选择62

4.3.3 影响葛浩文译介内容选择的因素76

4.4 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内容模式探索84

4.4.1 作者的选择84

4.4.2 作品的选择85

4.4.3 翻译策略选择87

4.4.4 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内容模式88

第5章 译介途径89

5.1 译介途径主要种类90

5.1.1 出版社90

5.1.2 大众传播媒介90

5.1.3 文学代理人90

5.1.4 书展91

5.1.5 政府资助92

5.2 中国文学“走出去”主要译介途径及问题92

5.2.1 本土出版社92

5.2.2 大众媒介93

5.2.3 书展94

5.3 莫言作品译介途径95

5.3.1 海外出版社95

5.3.2 电影96

5.3.3 大众媒介97

5.3.4 网上书店103

5.3.5 文学代理人103

5.3.6 书展104

5.4 中国文学“走出去”有效译介途径探索105

5.4.1 拓展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途径105

5.4.2 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途径模式110

第6章 译介受众111

6.1 译介受众的地位112

6.1.1 传播受众地位112

6.1.2 译介受众地位113

6.2 译介受众的分类114

6.2.1 译介受众分类114

6.2.2 不同受众间关系115

6.3 影响受众接受译介作品的因素115

6.3.1 译入语主流意识形态和诗学115

6.3.2 受众心理116

6.4 中国文学作品英语译介受众118

6.4.1 西方受众118

6.4.2 西方受众眼中的中国119

6.5 莫言英译作品译介受众120

6.5.1 莫言英译作品受众121

6.5.2 莫言作品英语受众调查122

6.6 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受众模式探索128

6.6.1 确立以译介受众为中心的译介理念129

6.6.2 以受众为中心的译介策略130

6.6.3 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受众模式135

第7章 译介效果136

7.1 译介效果的重要性136

7.1.1 传播效果的重要性136

7.1.2 译介效果的重要性137

7.2 影响中国文学译介效果的因素137

7.2.1 译介主体138

7.2.2 译介内容138

7.2.3 译介途径140

7.2.4 译介受众141

7.3 莫言作品英语译介效果142

7.3.1 获奖142

7.3.2 英译作品世界图书馆馆藏量143

7.3.3 图书销售量145

7.3.4 媒体提及率146

7.4 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效果探索148

7.4.1 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效果148

7.4.2 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效果的提高151

第8章 结论152

8.1 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模式152

8.1.1 中国文学“走出去”应遵循的译介模式153

8.1.2 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模式的开放性特征153

8.2 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模式提出的主要依据154

8.2.1 中国文化地位和影响力154

8.2.2 中国文学译介所处阶段154

8.3 研究不足和前景155

参考文献157

附录170

附录1 莫言作品一览表170

附录2 莫言所获得的奖项172

附录3 葛浩文英译莫言作品一览表173

附录4 葛浩文谈中国文学“走出去”:中国文学在西方,地位还没日本、印度甚至越南高174

附录5 论文17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