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绘画发展史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绘画发展史 下
  • 冯远主编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 ISBN:7530532170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825页
  • 文件大小:150MB
  • 文件页数:45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绘画发展史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七章 文人画成熟的元代绘画388

引言388

第一节 时代主调与审美意识的嬗变388

一、文化精神折射下的民族心理388

二、遗民意识与遗民绘画394

第二节 绘画新风的启导与变革400

一、赵孟頫400

二、高克恭408

三、山水画创作的繁荣411

第三节 抒情写意山水画粲然大兴——元四家416

一、黄公望416

二、吴镇420

三、倪瓒422

四、王蒙428

第四节 花鸟画与君子画431

一、院体花鸟与墨花墨禽画432

二、竹石梅兰433

第五节 人物画的变异与传承437

一、道释画437

二、白描人物画440

三、肖像画442

第六节 宫廷绘画与民间绘画活动443

一、宫廷绘画与皇室绘画活动443

二、民间绘画活动446

第七节 丰富的壁画遗存447

一、寺观壁画447

二、墓室壁画455

三、版画及其它画种462

第八节 文人批评的发展464

一、画史、画论著作464

二、代表性绘画理论466

三、对外绘画交流470

第八章 文人化与世俗化共存的明代绘画474

引言474

一、明代政治体制与绘画发展的关系474

二、从清逸型文人画到综合性文人画475

三、明代工商经济发展与世俗化倾向476

四、明代绘画的特色477

第一节 盛极一时的画院478

一、明代画院体制与创作旨趣478

二、政教意识下的人物肖像画480

三、两宋山水画思想的后继者484

四、多姿多彩的院体花鸟画485

五、继承元人余绪的院外画家487

第二节 宋画的传承者——浙派489

一、戴进与浙派489

二、主将吴伟492

三、浙派的衰落494

第三节 正统文人占主导的前期吴门画派496

一、吴门画派的形成496

二、画派领袖沈周497

三、画派掌门人文徵明500

第四节 人情化的后期吴门画派504

一、经济发展与世风流变504

二、女画家与春宫图506

三、风流才子唐寅508

四、画苑高手仇英510

五、吴门后学及吴门画派的意义512

一、写意花鸟画的先驱陈淳514

第五节 “青藤白阳”与写意花卉画514

二、水墨大写意画的确立者徐渭516

第六节 董其昌和松江诸画派:新审美观的确立519

一、综合主义的文人画519

二、董其昌和松江诸画派522

三、董其昌的“南北宗”论524

第七节 人物画的世俗化与怪异倾向528

一、丁云鹏和吴彬的道释画528

二、南陈北崔528

三、曾鲸与“波臣派”530

四、以苏州画家为代表的人物画的民间化与世俗化531

第八节 版画创作大放异彩532

一、独领风骚的徽派版画533

二、各种流派的版画争芳斗艳534

三、版画创作的鼎盛与广泛用途536

第九节 宗教壁画、水陆画及民间年画538

一、墓室和佛教壁画的遗存538

二、藏传佛教流传地区的藏画、唐卡538

三、水陆画540

四、绚丽多彩的民间年画541

第十节 商品经济与绘画收藏542

一、好古之风与书画市场542

二、活跃的绘画收藏与鉴赏的专业化544

一、文人批评走向繁荣546

第十一节 绘画理论的繁荣546

二、代表性绘画理论547

第九章 集大成的清代绘画552

引言552

第一节 四王吴恽及清初正统绘画557

一、王时敏、王鉴557

二、王原祁与娄东派559

三、王翚和虞山派560

四、吴历562

五、恽寿平及常州派565

第二节 石涛、八大等清初名家571

一、石涛571

二、八大山人577

三、傅山、担当和其他画家585

第三节 安徽、金陵等地域画派588

一、弘仁和新安派588

二、萧云从与姑熟派590

三、其他徽派画家591

四、龚贤、髡残及金陵画坛593

第四节 宫廷绘画597

一、宫廷绘画运作与管理597

二、宫廷绘画的盛期599

三、供奉内廷的中外画家608

四、宫廷油画和“线法画”612

一、盐商与扬州画坛614

第五节 “扬州画派”及清中叶画坛614

二、“扬州画派”诸家616

三、清中叶的其他画派619

四、仕女画及肖像画制作621

第六节 版画、民间年画和壁画623

一、殿版画、插图和画谱的刊行623

二、杨柳青、桃花坞等地的年画624

三、佛教壁画和唐卡629

四、太平天国壁画及其他631

第七节 晚清绘画636

一、海上画派的崛起636

二、世俗化的人物画642

三、“二居”及岭南画坛643

四、从碰撞中走向变革645

第八节 画学理论647

一、繁盛的画学著述647

二、画学著述各门类650

三、理论建树和特色652

第九节 绘画鉴藏与著录657

一、绘画鉴藏概貌657

二、宫廷收藏658

三、私家收藏659

四、鉴藏著录661

一、大变动时代的文化背景666

第十章 社会大变革中的民国绘画666

引言666

二、此起彼伏的美术运动与思潮667

三、为人生而艺术与为艺术而艺术671

四、现代美术教育的崛起673

第一节 中国画变革的论争675

一、现代美术格局中的中国画675

二、美术界“三足鼎立”的出现678

第二节 写实主义中国画的崛起686

一、写实主义与中国画的变革686

二、徐悲鸿688

三、蒋兆和691

第三节 中西融合中国画风的兴盛693

一、中西融合画风的形成693

二、林风眠694

三、刘海粟697

第四节 在传统中寻求突破的中国画风699

一、继承中的创造699

二、齐白石700

三、黄宾虹702

四、潘天寿705

五、张大千707

六、傅抱石712

第五节 三足鼎立的中国画画家群与画会714

第六节 风格与主张多元的油画720

一、油画引入本土的历程720

二、域外求法的留学生们721

三、多元派别与风格723

四、现代主义油画群体725

五、著名油画家726

第七节 顺应时代潮流的新兴版画运动729

一、鲁迅与新木刻运动729

二、从“一八艺社”到“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730

三、40年代木刻的繁荣732

四、关于木刻创作的论争735

五、著名木刻家736

第八节 民国时期的年画737

一、民国初年的时事年画738

二、民国初年的改良年画739

三、石印年画742

四、新兴年画种类——月份牌年画743

第九节 绘画史论著述747

一、现代美术史论研究的繁荣格局747

二、中国古代画论研究748

三、中国画(美术)史编著749

四、西方绘画(美术)史编著752

五、绘画基本理论研究753

第一节 原始社会(距今约180万年—公元前2070年)756

《中国绘画发展史》年表756

第二节 夏商周(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年)763

第三节 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768

第四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776

第五节 隋唐(公元581年—公元907年)783

第六节 五代两宋辽金夏(公元907年—1278年)793

第七节 元代(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801

第八节 明代(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804

第九节 清代(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807

第十节 中华民国(公元1912年—公元1949年)814

跋819

作者简介82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