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区域经济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区域经济学
  • 冯云廷编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843583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28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45页
  • 主题词:区域经济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区域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区域概念与区域划分1

(一)区域概念的界定1

(二)区域的基本特征2

(三)区域的划分3

二、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6

(一)研究对象6

(二)研究内容9

三、区域经济分析的切入点11

(一)以需求驱动与供给驱动作为切入点11

(二)以城市与区域互动发展作为切入点12

思考与讨论13

第二章 城市与区域:理论回顾与评介15

一、区域经济理论研究的历史回顾15

(一)国外的相关研究15

(二)国内的相关研究20

二、有代表性的区域经济理论22

(一)中心地理论22

(二)增长极理论24

(三)核心—边缘理论27

(四)循环累积模型28

(五)倒“U”模型30

三、区域经济理论研究评介31

(一)城—区互动关系的存在性31

(二)城—区互动发展的实现路径32

(三)城—区互动理论研究评析36

四、对城—区互动关系的再认识37

思考与讨论40

第三章 城市增长与区域空间结构41

一、城市增长的动力:集聚力与扩散力41

(一)城市增长的内涵及动力结构41

(二)城市增长的动力Ⅰ:集聚力43

(三)城市增长的动力Ⅱ:扩散力45

二、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与空间结构50

(一)集—散机制与区域经济的非均衡运行50

(二)“中心—周边”结构的形成过程52

(三)“中心—周边”结构的区域性与周边深化54

三、亚中心区:空间扩散与新增长点转移55

(一)亚中心区的出现及含义55

(二)亚中心区的后发优势58

(三)新增长点向亚中心区的转移59

思考与讨论61

第四章 地域分工、要素流动与城—区经济联系62

一、地域分工:性质、动因与模式62

(一)地域分工的性质62

(二)地域分工的动因64

(三)地域分工的模式69

二、城市域际之间的要素流动71

(一)劳动力要素的流动71

(二)资本要素的流动77

(三)信息和技术的扩散78

三、城市域际之间经济联系的度量80

(一)经济联系作用量分析法80

(二)城市流强度指标分析法82

思考与讨论85

第五章 区域产业的整体性成长与转移86

一、开放条件下的区域产业整体性成长86

(一)区域产业整体性成长的含义86

(二)区域产业整体性成长的本质87

(三)区域产业整体性成长的动力89

二、区域专业化与产业整体性成长92

(一)区域专业化的内涵与条件92

(二)区域专业化的分类93

(三)区域专业化与产业地理集中95

三、地方保护、市场分割与产业趋同100

(一)地方保护主义与市场封锁100

(二)“诸侯经济”与产业趋同103

(三)区域产业趋同的认识及判断104

四、区域产业成长过程中的产业转移109

(一)产业转移的经济动因109

(二)产业转移的基本模式114

(三)产业空间转移的效应116

思考与讨论118

第六章 城市域际产业链网络与区域发展120

一、柔性生产方式:产业链网络化的微观基础120

(一)生产模式由刚性走向柔性的变革120

(二)柔性生产方式与新产业分工124

(三)垂直专业化的生产贸易模式126

二、一种空间关联机制:城市域际产业链的形成127

(一)从产业链到跨区域生产系统127

(二)城市域际产业链的确定131

(三)城市域际产业链的空间乘数效应134

三、外包化生产:产业链的空间结网过程136

(一)外包生产的内涵136

(二)外包生产及外包关系的理论解释138

(三)产业链与企业外包的空间模式143

四、城市域际产业链网络的自增强机制147

(一)产业链网络的自增强性质147

(二)产业链网络自增强系统的特征148

(三)产业链网络自增强机制的运行149

思考与讨论150

第七章 区域经济关系:城市竞争与区域合作152

一、城市竞争:本质、特征与趋势152

(一)城市竞争的本质与类型152

(二)城市竞争的基本特征154

(三)新经济时代城市竞争的新趋势156

二、区域合作:博弈过程与博弈行为分析159

(一)区域合作: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159

(二)走向竞合: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行为166

三、区域经济关系:合作性竞争与竞争性合作170

(一)竞争性合作170

(二)合作性竞争171

四、区域产业集聚中的竞合关系174

(一)产业集群:竞合关系的空间表现174

(二)产业集聚的竞合效应176

五、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两种不同的制度安排182

(一)企业主导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182

(二)政府主导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182

(三)两种区域合作组织的相互关系及作用183

思考与讨论186

第八章 资源整合与区域一体化发展187

一、城市引力模型与市场区边界187

(一)城市场效应与距离衰减规律187

(二)城市引力模型:基本形式与修正189

(三)城市引力范围:市场区边界的确定192

二、都市圈的生成机理及资源整合196

(一)都市圈的概念与特征196

(二)都市圈的性质与功能198

(三)都市圈的形成与演化机制203

(四)都市圈内的结构、分工与资源整合208

三、区域性资源共享机制212

(一)资源共享的实质及空间意义212

(二)地区性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216

(三)区域整合与资源共享机制的运行220

思考与讨论224

参考文献225

后记2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