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室温磷光分析法原理与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朱若华,晋卫军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64695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93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07页
- 主题词:磷光分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室温磷光分析法原理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磷光光物理基础1
1.1 磷光发展简史1
1.2 光致发光的光物理基础2
1.2.1 分子轨道理论2
1.2.2 基态和激发态性质3
1.2.3 激发态的失活过程7
1.3 磷光特征10
1.3.1 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10
1.3.2 量子产率12
1.3.3 磷光寿命13
1.3.4 磷光强度15
1.3.5 偏振和各向异性15
1.4 结构效应和环境影响20
1.4.1 共轭电子体系和环大小的影响20
1.4.2 重原子效应和顺磁效应24
1.4.3 溶剂效应27
1.5 磷光猝灭28
1.5.1 光学均匀和完全透明溶液中猝灭过程的一般描述28
1.4.4 温度效应28
1.5.2 常见磷光猝灭剂的猝灭机理30
1.5.3 内滤效应33
1.6 三线态的研究方法及相关过程的应用33
1.6.1 瞬时三线态-三线态(T1→Tn)吸收光谱33
1.6.2 基态耗尽(亏蚀)三线态吸收各向异性(TAA)34
1.6.3 延迟荧光34
1.6.4 磁共振光学检测35
参考文献35
2.1 磷光仪器的基本组成38
第2章 室温磷光测量仪器、装置与技术38
2.1.1 光源40
2.1.2 单色器43
2.1.3 样品池44
2.1.4 检测器48
2.1.5 常见的商品仪器50
2.2 磷光测量技术53
2.2.1 时间分辨模式54
2.2.2 磷光测量参数60
2.3.1 通气除氧63
2.3 除氧技术63
2.3.2 酶反应除氧64
2.3.3 化学除氧64
2.3.4 溶液中氧浓度的测定66
参考文献68
第3章 固体基质室温磷光69
3.1 固体基质69
3.1.1 滤纸70
3.1.2 纤维素膜、离子交换膜和硅胶板81
3.1.3 固体盐基体84
3.2 重原子微扰剂93
3.3 刚性化机理98
3.3.1 表面吸附机理98
3.3.2 氢键机理99
3.3.3 基质隔离机理102
3.3.4 基质填塞机理102
3.3.5 微晶包埋刚性化机理104
3.3.6 弱色散作用机理106
3.4 氧气和湿度对SS-RTP的影响107
3.5 固体表面发光量子产率的测定111
3.6 SS-RTP实验技术114
3.6.1 提高实验精密度的方法115
3.6.2 SS-RTP的测量技术118
3.6.3 SS-RTP联用技术125
3.7 应用131
参考文献136
4.1 表面活性剂胶束有序介质及胶束动力学143
第4章 表面活性剂有序介质增稳室温磷光143
4.1.1 表面活性剂有序介质特点144
4.1.2 胶束的增溶作用及动力学150
4.2 胶束增稳室温磷光法(MS-RTP)159
4.2.1 表面活性剂在MS-RTP中的应用159
4.2.2 重原子微扰剂的作用原理及其选择167
4.2.3 MS-RTP中的除氧方法170
4.3 其他有序介质体系的应用172
4.3.1 微乳状液有序介质172
4.3.2 微囊有序介质173
4.3.4 合成酶模型-表面活性剂混合有序体系175
4.3.3 共聚物粒子和嵌段共聚物胶束175
4.3.5 脱氧胆酸盐体系:非除氧的流体室温磷光测量177
4.4 MS-RTP的应用183
参考文献186
第5章 环糊精诱导室温磷光190
5.1 大环化合物简介190
5.2 主-客体包配平衡193
5.2.1 环糊精对客体的包配形式及包配比193
5.2.2 环糊精对客体包配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196
5.3 CD-RTP中的重原子微扰剂和第三、第四组分205
5.3.1 重原子微扰剂205
5.3.2 第三组分209
5.3.3 第四组分对CD-RTP的影响223
5.4 除氧方法225
5.5 非除氧CD-RTP的机理226
5.6 应用与展望228
参考文献230
6.1.1 能量转移机制235
6.1 溶液中的能量转移235
第6章 敏化和猝灭流体室温磷光235
6.1.2 能量转移过程与判据238
6.2 敏化和猝灭室温磷光原理和条件239
6.3 敏化和猝灭RTP的实验技术及应用242
6.3.1 有机溶剂/水介质中的敏化和猝灭RTP242
6.3.2 有序介质中的敏化和猝灭RTP247
6.3.3 有序介质中的敏化/猝灭镧系离子室温磷光252
6.3.4 敏化和猝灭室温磷光在高效毛细管电泳检测中的应用255
参考文献259
7.1.1 纯流体中产生室温磷光的条件262
第7章 流体介质中的无保护和胶态纳/微晶体自保护室温磷光262
7.1 无保护介质室温磷光262
7.1.2 取代芳烃和取代杂环化合物的无保护介质室温磷光263
7.1.3 多环芳烃母体化合物的无保护介质室温磷光266
7.1.4 无保护介质室温磷光的典型应用270
7.2 胶态纳/微悬浮晶体自保护室温磷光271
7.2.1 磷光性分子胶态纳米/微米悬浮晶体的制备及影响晶体尺寸的因素272
7.2.2 磷光性分子胶态纳米/微米悬浮晶体的发光特性273
7.2.3 磷光性分子胶态纳米/微米悬浮晶体可能的应用前景275
参考文献276
第8章 室温磷光光化学传感器279
8.1 传感器的基本特征279
8.1.1 传感器的定义、组成、分类279
8.1.2 光化学传感器的识别原理283
8.1.3 光化学传感器的主要性能指标284
8.2 室温磷光传感器286
8.2.1 RTP传感器的结构与组装287
8.2.2 RTP传感器活性相的制备292
8.2.3 磷光信号测试的分类300
8.3 RTP传感器的应用301
8.3.1 分子氧传感:现场监测、活细胞和组织氧压的成像分析和临床应用301
8.3.2 大气或汽车尾气中SO2和NOx的监测309
8.3.3 湿度传感309
8.3.4 温度传感310
8.3.5 金属离子和阴离子传感312
8.3.6 pH传感315
8.3.7 药物分析317
8.3.8 环境中多环芳烃、杂环化合物和农残的测定319
8.3.9 核酸、蛋白质、血糖、磷光免疫等生物医学传感器320
8.4 结论和展望322
参考文献322
第9章 生物大分子的室温磷光研究与应用330
9.1 蛋白质的室温磷光研究330
9.1.1 蛋白质内源性荧光332
9.1.2 蛋白质中的内源性磷光基团334
9.1.3 蛋白质的室温磷光343
9.1.4 表征蛋白质中色氨酸残基所处区域的结构特点及动力学性质的磷光参数347
9.2.1 低温磷光366
9.2 核酸的室温磷光研究366
9.2.2 室温磷光369
9.3 外源性磷光探针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370
9.3.1 卟啉和金属卟啉370
9.3.2 钯/铂卟啉的室温磷光373
9.3.3 钯/铂卟啉室温磷光探针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研究376
9.3.4 其他金属卟啉配合物探针379
9.3.5 其他类型的磷光探针380
参考文献382
主题索引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