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青年学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青年学概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55/33056505.jpg)
- 孟庆国主编 著
- 出版社: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ISBN:7204076990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05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23页
- 主题词:青年工作-概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青年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青年学的兴起和发展1
一、青年学在国外的兴起和发展1
二、青年学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4
第二节 青年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3
一、青年学的研究对象14
二、青年学的研究内容17
第三节 青年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18
一、青年学的学科性质18
二、青年学的研究原则20
三、青年学的研究方法24
第二章 青年的本质28
第一节 青年的概念28
一、青年概念的出现28
二、青年概念的定义29
三、青年的年龄界限32
四、马克思主义青年观34
第二节 青年的本质41
一、青年的本质特征41
二、青年的社会属性47
三、青年的社会地位49
四、青年的社会作用50
第三章 青年的生理55
第一节 青年的生理发展特点55
一、青年的生理发育过程55
二、青年的生理发展特点60
第二节 青年的生理卫生指导67
一、注意合理膳食和加强体育锻炼68
二、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情绪70
三、加强青年期性教育70
第一节 青年的心理发展特征72
一、青年期智力发展的特点72
第四章 青年的心理72
二、青年期个性心理发展的特点73
三、青年期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75
第二节 青年的心理健康辅导76
一、青年心理健康辅导的意义76
二、青年心理健康辅导的内容与方法81
三、青年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88
第五章 青年的社会化93
第一节 青年社会化的涵义与目标93
一、青年社会化的概念93
二、青年社会化的目标96
三、青年社会化的条件97
四、青年社会化的特征99
第二节 青年社会化的内容与过程101
一、青年社会化的内容101
二、青年社会化的过程103
第三节 青年社会化的影响因素106
一、家庭107
二、学校108
三、同龄群体109
四、工作单位110
五、大众传播媒介110
第六章 青年的思想观念112
第一节 青年的世界观112
一、世界观的一般概念112
二、青年世界观的形成过程113
三、青年世界观的形成特点115
四、当代青年世界观的发展特征117
第二节 青年的人生观119
一、人生观的一般概念119
二、青年人生观的形成过程121
三、青年人生观的分类123
四、当代青年人生观的特点125
一、青年价值观的概念126
第三节 青年的价值观126
二、青年价值观的结构与分类128
三、青年价值观的发展特点129
第四节 青年的道德观131
一、道德观的一般概念131
二、青年道德观的结构132
三、影响青年道德观形成的因素134
四、青年道德观的发展过程135
五、当代青年道德观的基本特征136
第七章 青年的学习139
第一节 青年学习的概念139
一、学习的概念139
二、学习的特征140
三、学习的过程142
第二节 青年学习的内容143
一、智力学习143
二、能力学习145
三、科技学习146
四、品德学习149
五、个性学习149
第三节 青年学习的艺术150
一、有效读书的艺术150
二、科学思维的艺术155
三、运筹时间的艺术158
四、加强记忆的艺术160
一、青年人才的涵义165
第八章 青年的成才165
第一节 青年人才的涵义与特点165
二、青年人才的特点169
第二节 青年成才的过程与特点172
一、人生理想的追求172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174
三、道德品质的形成175
五、身心健康的锤炼176
四、智能结构的优化176
六、成才目标的选择177
第三节 青年成才的途径与规律178
一、青年成才的途径178
二、青年成才的规律181
第九章 青年的劳动就业187
第一节 青年的就业意识187
一、青年劳动就业的定义和意义187
二、青年就业意识的形成190
三、青年就业意愿的特征191
四、影响青年就业意识的主要因素193
五、青年就业意识的引导194
第二节 青年的职业流动196
一、青年职业流动的主要原因196
二、青年职业流动的主要特点199
三、青年职业流动的社会意义201
一、青年失业的主要原因202
第三节 青年的就业途径202
二、青年失业的治理204
三、大学生的就业指导208
第十章 青年的恋爱、婚姻与家庭213
第一节 青年的爱情213
一、青年爱情的定义213
二、青年爱情的本质214
三、青年爱情产生的途径216
四、爱情对青年生活的影响218
第二节 青年的恋爱219
一、青年恋爱的发展过程219
二、青年恋爱的择偶价值定向221
三、青年恋爱的主要特点222
四、青年恋爱的情感传递225
第三节 青年的婚姻227
一、青年婚姻的基础227
二、青年婚姻缔结的途径228
三、青年婚姻的发展过程229
四、青年婚姻的主要模式230
五、青年婚姻美满的要素231
第四节 青年的家庭233
一、现代青年幸福家庭的标准233
二、现代青年的家庭生活特点235
第十一章 青年的生活方式238
第一节 青年生活方式的概念238
一、什么是青年生活方式238
二、青年生活方式的内容和结构241
第二节 青年的消费生活242
一、青年消费的概念242
二、青年消费的结构243
三、青年消费的误区245
四、青年消费的特点248
五、青年消费的引导250
第三节 青年的交往方式252
一、青年交往的类型252
二、青年交往的作用254
三、青年交往的特点255
四、青年交往的原则257
第四节 青年的闲暇时间259
一、闲暇时间概述259
二、青年闲暇时间的类型260
三、青年闲暇时间的特征260
四、闲暇时间对青年的作用261
第十二章 青年群体263
第一节 青年群体概述263
一、青年群体的概念263
二、青年群体形成的心理基础264
三、青年群体形成的社会因素266
四、青年群体的一般特点268
五、青年群体的分类270
一、青年群体的规范与压力273
第二节 青年群体的内在机制273
二、青年群体的内聚力277
三、青年群体中的人际关系279
第三节 青年群体的社会作用281
一、信息沟通作用281
二、情感沟通作用281
三、相互激励作用282
四、互相帮助作用282
五、价值导向作用283
六、效率优势作用283
七、满足需求作用283
八、促进与干扰作用284
第一节 青年组织的形成及其特点287
一、青年组织的形成过程287
第十三章 青年组织287
二、青年组织的本质与特点289
第二节 青年组织的结构类型293
一、青年组织的要素结构293
二、青年组织的主要类型294
第三节 青年组织的社会功能295
一、满足成员需要的功能295
二、维护青年权益的功能297
三、参与社会的功能298
四、辅助党政工作的功能300
五、促进社会进步的功能301
第四节 青年组织的发展趋势303
一、青年的个性发展与青年组织的多样化303
二、青年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变革303
三、青年组织文化的建立与变迁305
四、青年组织成员现代素质的培养306
第一节 青年运动的概念和特点308
一、青年运动的概念308
第十四章 青年运动308
二、青年运动产生的历史前提310
三、青年运动发生的社会根源311
四、青年运动的基本特点315
第二节 青年运动的兴起与发展319
一、古代社会:“学生”运动的起源319
二、近代中国:青年群体的形成320
三、20世纪初:学生运动的兴起321
四、从“五四”到“文革”的简单回顾322
第三节 青年运动的社会作用323
一、促进社会历史的进步与发展323
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324
三、促进社会观念的更新与变化325
四、锻炼造就大批青年人才326
一、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327
第四节 青年运动的历史经验327
二、同人民革命运动相结合329
三、与工农群众紧密结合329
第十五章 青年文化331
第一节 青年文化概述331
一、文化及其结构331
二、青年文化的一般概念333
三、青年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系334
四、青年文化的存在状态336
第二节 青年文化的特征340
一、多变性340
二、创新性341
三、动态性341
四、开放性341
五、时代性341
六、叛逆性342
七、超前性342
第三节 青年文化的功能343
八、层次性343
一、青年文化的内向功能344
二、青年文化的外向功能345
第四节 青年文化的建设与引导350
一、加强青年的思想建设350
二、提高青年的文化素质350
三、发展社会文化事业351
一、青年社会问题的社会性353
第一节 青年社会问题的特点353
第十六章 青年的社会问题353
二、青年社会问题的问题性356
第二节 青年社会问题的表现358
一、理想信念问题358
二、价值取向问题358
三、网络依赖问题358
四、失业问题359
七、犯罪问题360
五、吸毒问题360
六、赌博问题360
八、人口流动问题361
九、恋爱婚姻问题361
十、心理障碍问题361
第三节 青年社会问题的原因362
一、青年社会问题的生理原因362
二、青年社会问题的社会原因363
三、青年社会问题的现实原因365
第四节 青年社会问题的治理368
一、青年社会问题的治理原则368
二、青年社会问题的治理条件370
三、青年社会问题的治理途径373
附录377
附录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377
附录二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391
后记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