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防大学学科系列教材 作战模拟系统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国防大学学科系列教材 作战模拟系统 下
  • 马亚平主编;刘秀罗,李元,李柯,陈亚洲,金伟新,黄亦工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国防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614504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774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357页
  • 主题词:作战模拟-模拟系统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国防大学学科系列教材 作战模拟系统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基本概念1

上篇 基本理论1

1.2 词语辨析3

1.2.1 模拟与仿真3

1.2.2 模型与系统5

1.2.3 作战模拟与训练模拟7

1.3 发展概况9

1.4.1 类型15

1.4 应用15

1.4.2 战略模拟17

1.4.3 联合作战模拟18

1.5 计算机训练模拟的特点20

1.6 作战模拟的发展动态与未来趋势22

第2章 作战模拟方法28

2.1 古代作战模拟方法28

2.1.1 原始智力推演方法28

2.1.3 兵棋对弈方法29

2.1.2 智力推演方法29

2.1.4 沙盘模拟方法31

2.1.5 实兵演习方法31

2.1.6 图上作业方法31

2.2 近现代作战模拟方法32

2.2.1 莱斯维茨方法32

2.2.2 自由对抗模拟方法33

2.2.3 Lanchester微分方程模拟方法34

2.2.5 解析模拟方法35

2.2.4 Monte Carlo方法35

2.2.6 计算机仿真方法36

2.2.7 交互式作战模拟方法36

2.2.8 计算机辅助作战模拟方法36

2.2.9 虚拟现实模拟方法37

2.3 高层作战模拟方法37

2.3.1 决策模拟方法37

2.3.2 综合集成方法44

2.3.3 研讨厅体系53

2.4.1 定性模拟方法57

2.4 复杂作战模拟方法57

2.4.2 系统动力学方法59

2.4.3 MAS方法61

2.4.4 CAS方法65

2.4.5 Swarm方法65

第3章 作战模拟系统的体系结构68

3.1 体系结构的一般概念68

3.1.1 什么是体系结构69

3.1.2 软件体系结构70

3.1.3 体系结构的描述方式72

3.1.4 作战模拟系统的体系结构77

3.1.5 研究体系结构的意义78

3.2 控制方式与体系结构79

3.2.1 对模拟系统中主要控制矛盾的分析79

3.2.2 典型的系统控制方式81

3.3 集中式系统的体系结构85

3.3.1 集中式系统(Centralized Systems)的概念85

3.3.2 集中式系统的原理与框架86

3.3.4 集中式系统优缺点分析87

3.3.3 集中式系统的控制方式87

3.4 分布式体系结构88

3.4.1 分布式系统(Distributed System)的基本概念与发展88

3.4.2 分布式系统的原理与框架90

3.4.3 分布式系统的控制方式94

3.4.4 分布式系统的特点、优点和不足之处95

3.5 先进分布仿真技术的发展97

3.5.1 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97

3.5.2 SIMNET及相关体系结构98

3.5.3 DIS技术及相关体系结构101

3.5.4 ALSP技术及相关体系结构108

3.6 高层体系结构HLA110

3.6.1 HLA的基本原理概述110

3.6.2 HLA的起源与发展113

3.6.3 与HLA相关的基本概念115

3.6.4 HLA的主要组成116

3.6.5 HLA的设计原理121

3.7.1 对象管理组织(OMG)与MDA128

3.7 作战模拟系统体系结构的发展-基于模型驱动的体系结构(MDA)与HLA128

3.7.2 MDA的基本概念与技术思想130

3.7.3 MDA的技术、思想与HLA的结合135

3.7.4 可扩展的建模与仿真框架(XMSF)137

3.8 基于多Agent可组构领域平台结构142

3.8.1 什么是“公共平台”143

3.8.2 作战模拟领域应用的公共平台145

3.8.3 公共平台的核心技术研究150

第4章 作战模拟的模型方法155

4.1 作战模拟模型基础156

4.1.1 系统、模拟与模型156

4.1.2 作战模拟与作战模型162

4.1.3 作战模型的类型165

4.1.4 作战模型的表现形式167

4.1.5 复杂系统模拟与模型168

4.1.6 作战模型的地位、作用169

4.2 联合作战训练模拟模型的体系结构172

4.2.1 模型体系结构相关基本概念172

4.2.2 联合作战模型体系的设计原则、目标与标准173

4.2.3 联合作战模型体系的军事设计与技术设计175

4.2.4 联合作战模型体系的设计模板176

4.2.5 联合作战模型体系的标准化问题177

4.2.6 联合作战模型体系结构与联合作战模拟系统178

4.2.7 联合作战模型体系结构模型类型横向划分178

4.2.8 联合作战模型结构化描述参考模板179

4.3 联合作战模拟训练模型军事设计180

4.3.1 模型的军事需求分析180

4.3.2 军事模型军事设计182

4.3.3 军事问题的抽象和分解183

4.4 联合作战训练模拟模型技术设计184

4.4.1 作战模型技术开发总体方案设计184

4.4.2 作战模型技术开发总体方案的审定185

4.4.3 作战模型技术开发的软硬件约束条件分析185

4.4.4 作战模型的工程技术开发与实践186

4.4.5 作战模型设计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196

4.5 联合作战训练模拟模型建模方法199

4.5.1 经典建模方法199

4.5.2 现代建模方法217

4.5.3 几种特殊建模技巧与方法237

4.5.4 复杂作战模拟建模方法252

4.6 作战模拟模型建模工具与环境264

4.6.1 UML建模工具265

4.6.2 基于Agent的建模工具273

4.7 作战模拟模型校核、验证与确认(VV A)278

4.7.1 概述278

4.7.2 作战模拟模型校核(Verification)、验证(Validation)与确认(Accreditation)的概念278

4.7.3 作战模拟模型校核、验证与确认的主要方法279

4.8 作战模拟模型实例——美军建模思想与方法简介282

4.8.1 美军模拟模型设计原理283

4.8.2 美军模拟模型设计方法及框架284

4.9 作战模拟模型方法的未来发展291

第5章 数据与数据准备300

5.1 数据准备的意义300

5.1.1 数据的急剧膨胀300

5.1.2 数据的标准化与共享性301

5.2 数据准备的基本内容301

5.2.1 文件资料302

5.2.2 战场环境305

5.2.3 作战保障309

5.2.4 武装力量310

5.2.5 武器装备312

5.3 数据字典315

5.3.3 数据项内容316

5.3.4 数据质量316

5.3.2 标识信息316

5.3.1 数据集名称316

5.3.5 数据分布317

5.3.6 数据安全317

5.4 武器装备数据库318

5.4.1 武器装备的构成关系318

5.4.2 武器装备数据库基本结构320

5.5 编制、编成与编组数据库323

5.5.1 关于编制、编成与编组323

5.5.2 编制、编成与编组数据库的基本结构328

5.6.1 战场环境数据的类型与基本关系339

5.6 战场环境数据库339

5.5.3 武器装备与作战编组数据库的生成关系339

5.6.2 基础层战场环境数据的结构关系341

5.6.3 目标层战场环境数据的结构关系350

5.6.4 兵要地志信息数据的结构关系352

第6章 军队作战能力指数354

6.1 作战能力指数354

6.1.1 指数方法354

6.1.2 常用作战能力指数概念357

6.2.1 武器装备杀伤力指数360

6.2 典型的武器装备作战能力指数方法360

6.2.2 武器装备作战能力的幂指数382

6.3 联合作战模拟中作战能力指数394

6.3.1 联合作战的特点394

6.3.2 联合作战模拟中作战能力指数—联合指数396

第7章 作战模拟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法概述420

7.1 把握需求420

7.1.1 把握需求的层次421

7.1.3 把握需求的可操作性422

7.1.2 把握需求的目的422

7.2 分析难点423

7.3 功能定义424

7.4 系统组成426

7.5 总体结构427

下篇 工程实践433

第8章 作战行动模型的建模过程与逻辑模型描述方法433

8.1 问题的提出433

8.2.1 观点一:军事概念模型(逻辑模型)、数学模型、程序模型440

8.2 关于模型开发阶段的几种观点440

8.2.2 观点二:军事概念模型(军事描述)、逻辑模型、数学模型、程序模型442

8.2.3 观点三:军事概念模型、对象模型、执行模型444

8.2.4 观点四:一体化建模框架445

8.2.5 观点五:美军的联邦模型开发过程448

8.2.6 对上述几种观点的分析与比较456

8.3 军事行动逻辑模型的概念及逻辑模型描述方法471

8.3.1 军事行动逻辑模型的概念471

8.3.2 军事行动逻辑模型描述方法476

9.1 需求分析482

第9章 总体设计实例482

9.1.1 对“联合”作战行动的重点描述483

9.1.2 模型的“聚合”与“分解”485

9.1.3 与演习作业的“同步”486

9.1.4 “对抗”在系统中的表现形式488

9.1.5 关于态势显示489

9.2 各军(兵)种部队的主要模拟特征493

9.2.2 海军舰艇部队494

9.2.3 航空兵部队494

9.2.1 陆军合同部队494

9.2.4 导弹部队495

9.2.5 电子对抗部队495

9.2.6 压制炮兵部队495

9.2.7 防空兵部队496

9.2.8 后方保障部队496

9.3 主要技术问题496

9.3.1 模拟结果的合理性496

9.3.2 作战环境数据与态势显示497

9.3.3 系统的模拟效率498

9.3.4 系统的控制关系499

9.3.5 远程数据的压缩与传送501

9.4 系统组成与功能定义505

9.4.1 总体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506

9.4.2 各模拟模型系统的主要功能507

9.5 系统总体结构521

9.5.1 总体逻辑结构523

9.5.2 系统控制流程523

9.5.4 模拟系统远程数据传输525

9.5.3 总体数据流程525

第10章 RTI的扩展设计531

10.1 扩展RTI的应用目标531

10.1.1 支持多分辨率模型的信息交互531

10.1.2 支持不同类型功能应用之间的互操作531

10.1.3 支持不同层次模拟系统应用之间的互操作531

10.2.1 广域网多联邦互联功能532

10.1.6 促进各类仿真应用达到最大程度的重用数学模型、程序模型532

10.2 E-RTI的扩展功能532

10.1.4 支持远程环境下模拟应用之间的互操作532

10.1.5 支持仿真应用与实际作战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532

10.2.2 DR算法533

10.2.3 坐标转换533

10.2.4 多分辨率模型处理534

10.2.5 与各种工具、指控系统和实装的接口功能534

10.2.7 运行接口跨编译平台控件535

10.2.8 虚拟成员机535

10.2.6 动态数据记录器535

10.2.9 多功能通信组件536

10.2.10 通用仿真代理成员536

10.2.11 对所有权管理服务的扩展537

10.2.12 对时间管理服务的扩展537

10.2.13 对数据分发管理服务的扩展538

10.2.14 对底层通信机制的扩展539

10.3 扩展RTI方案设计540

10.3.1 文件传输技术方案541

10.3.2 网络数据库访问技术方案542

10.3.3 大数据量实时传输技术方案543

10.3.4 多联邦互联技术方案543

10.4 E-RTI体系结构545

10.5 E-RTI支持下HLA仿真联邦体系结构546

10.5.1 E-RTI仿真联邦一般结构546

10.5.2 单联邦运行时结构549

10.5.3 多联邦运行时结构551

11.1 态势显示系统概述553

第11章 作战模拟系统的态势显示553

11.1.1 系统总体设备配置554

11.1.2 系统逻辑结构555

11.1.3 软件组成部分556

11.2 基本要素557

11.2.1 背景图形557

11.2.2 军标符号559

11.2.3 辅助函数563

11.3 应用软件564

11.3.1 背景制作565

11.3.3 态势显示567

11.3.2 军标制作567

11.3.4 服务器568

11.3.5 接收器570

11.3.6 辅助工具570

11.4 典型技术设计570

11.4.1 线军标符号显示571

11.4.2 箭头显示578

11.4.3 电子区域线显示583

11.4.4 坐标空间变换587

11.4.5 态势数据处理590

11.4.6 网络通信优化599

11.4.7 远程态势数据传输603

11.5 应用软件结构607

11.5.1 态势显示模块结构607

11.5.2 态势服务器模块结构620

11.5.3 态势显示的数据与控制流程625

11.5.4 态势服务器的数据与控制流程627

11.6 应用模块分析629

11.6.1 军标库类629

11.6.2 箭头显示模块643

11.6.3 态势显示子窗口类649

11.6.4 数据处理子窗口类671

11.6.5 数据信息类681

11.6.6 通信线程类683

11.6.7 通信模块类687

11.6.8 态势服务模块692

11.7 数据结构分析699

11.7.1 矢量军标库结构699

11.7.2 军标表结构727

11.7.3 扩充军标表结构734

11.7.4 其它态势数据表结构746

11.8 军标显示函数接口说明752

11.8.1 矢量军标作图752

11.8.2 函数军标作图755

11.8.3 实箭头作图758

11.8.4 线箭头作图760

11.8.5 战斗分界线作图763

参考文献768

后记77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