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成本管理会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成本管理会计](https://www.shukui.net/cover/71/33071780.jpg)
- 胡国强,吴树畅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884476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34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48页
- 主题词:企业管理-成本会计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成本管理会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论1
1.1 成本范畴1
1.1.1 经济学成本观1
1.1.2 管理学成本观6
1.1.3 会计学成本观6
1.1.4 关于成本概念的小结8
1.1.5 不同的成本观在成本管理系统中的运用9
1.2 成本分类10
1.2.1 理论层次上的成本分类10
1.2.2 价值链层次上的成本分类10
1.2.3 管理层次上的成本分类11
1.2.4 功能层次上的成本分类12
1.2.5 要素层次上的成本分类12
1.2.6 成本分类小结14
1.3 成本管理会计模式的定位15
1.3.1 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内容重复交叉的原因16
1.3.2 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的动因17
1.3.3 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的模式18
1.3.4 成本管理会计模式的定位18
1.4 成本管理会计系统的设计19
1.4.1 成本管理的涵义19
1.4.2 成本管理会计系统20
第2章 本、量、利分析与变动成本法25
2.1 成本性态25
2.1.1 成本性态的概念25
2.1.2 固定成本25
2.1.3 变动成本26
2.1.4 半变动成本26
2.2.1 贡献毛益和贡献毛益率27
2.2 本、量、利分析27
2.2.2 盈亏临界点28
2.2.3 同时生产多种产品时,盈亏临界点的计算30
2.2.4 同盈亏临界点有关的指标31
2.2.5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32
2.2.6 目标利润的分析33
2.2.7 利润预测中的敏感分析34
2.3 变动成本法36
2.3.1 变动成本计算法的概念36
2.3.2 变动成本计算法的特点37
2.3.3 变动成本计算法的优缺点39
2.4 完全成本法39
2.4.1 完全成本法的概念39
2.4.2 完全成本计算法的特点40
2.4.5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结合41
2.4.3 完全成本计算法的优缺点41
2.4.4 采用完全成本计算法的必要性41
第3章 成本预测43
3.1 成本预测概述43
3.1.1 成本预测的定义和内容43
3.1.2 成本预测的指导思想和原则45
3.1.3 成本预测的程序46
3.2 成本预测的方法48
3.2.1 定性预测方法48
3.2.2 定量预测方法50
3.3 产品目标成本的预测58
3.3.1 产品目标成本及其预测58
3.3.2 产品目标成本的预测方法59
3.3.3 日本“成本企画”模式对产品目标成本的预测61
4.1.2 决策的种类63
4.1.1 决策的概念及意义63
第4章 短期经营决策63
4.1 短期经营决策概述63
4.1.3 决策的基本程序64
4.1.4 决策中的有关成本概念65
4.2 采购过程中的经营决策67
4.2.1 存货管理的意义67
4.2.2 存货决策的有关成本68
4.2.3 存货的决策69
4.3 生产过程中的经营决策71
4.3.1 生产何种产品的决策分析71
4.3.2 亏损产品是否停产的决策分析72
4.3.3 亏损产品转产的决策分析73
4.3.4 接受追加订货的决策分析74
4.3.5 产品增产的决策分析75
4.3.6 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分析76
4.3.7 半成品、联产品立即出售或进一步加工的决策分析78
4.3.8 产品最优组合的决策分析79
4.4 销售过程中的经营决策80
4.4.1 产品定价策略80
4.4.2 产品定价方法82
4.4.3 产品最优售价的决策83
第5章 资本投资决策87
5.1 资本投资决策概述87
5.1.1 资本投资决策的概念及特点87
5.1.2 影响长期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88
5.2 资本投资决策的基本方法102
5.2.1 投资利润率及投资回收期103
5.2.2 净现值法104
5.2.3 现值指数法105
5.2.4 内部收益率法106
5.3 几种主要的资本投资决策108
5.3.1 固定资产购置或建造的决策108
5.3.2 固定资产何时更新的决策110
5.3.3 固定资产更新决策的分析111
5.4 资本投资决策中的敏感分析112
5.4.1 以净现值为基础进行敏感分析113
5.4.2 以内部收益率为基础进行敏感分析114
第6章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116
6.1 全面预算管理概述116
6.1.1 预算的定义116
6.1.2 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功能和作用117
6.1.3 全面预算管理的构成内容119
6.1.4 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运行的组织机构121
6.1.5 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运行的制度保障127
6.1.6 全面预算管理的制度体系130
6.2 全面预算的编制方法131
6.2.1 固定预算131
6.2.2 弹性预算132
6.2.3 零基预算135
6.2.4 滚动预算136
6.2.5 概率预算137
6.3 核心业务预算的编制139
6.3.1 业务预算139
6.3.2 资本预算的编制147
6.3.3 现金流量(收支)预算和筹资预算的编制149
6.4 全面预算的编制模式151
6.4.1 全面预算的编制程序和编制方式151
6.4.2 以销售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模式154
6.4.3 以目标利润为核心的预算156
6.4.4 以现金流量为核心的预算159
6.4.5 以成本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模式162
6.5 全面预算的控制与考评165
6.5.1 预算的控制165
6.5.2 预算的分析和报告169
6.5.3 预算考评170
6.5.4 预算考评的激励措施172
6.6 全面预算编制实例174
第7章 成本核算184
7.1 成本核算概述184
7.1.1 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184
7.1.3 成本核算的账簿设置186
7.1.2 成本核算的程序186
7.2 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187
7.2.1 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187
7.2.2 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分配199
7.3 期间费用的核算205
7.3.1 营业费用的核算205
7.3.2 管理费用的核算205
7.3.3 财务费用的核算206
7.4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207
7.4.1 品种法207
7.4.2 分批法209
7.4.3 分步法215
第8章 作业成本计算225
8.1 作业成本的产生和兴起225
8.1.1 作业成本产生和兴起的历史背景225
8.1.2 作业成本的形成与兴起226
8.2 作业成本基本原理228
8.2.1 作业成本的一些基本概念228
8.2.2 作业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230
8.3 作业成本计算举例232
8.4 作业成本计算法的特征及意义236
8.4.1 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可行性237
8.4.2 作业成本计算法的特征237
8.4.3 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意义238
第9章 成本控制240
9.1 成本控制概述240
9.1.1 成本控制的基本概念240
9.1.2 成本控制的原则240
9.1.3 成本控制的程序241
9.2.1 目标成本控制的涵义与特征242
9.2 目标成本控制242
9.2.2 目标成本控制的程序244
9.2.3 产品设计阶段的目标成本控制244
9.2.4 生产阶段目标成本控制248
9.3 标准成本控制249
9.3.1 标准成本控制概述249
9.3.2 标准成本的制定250
9.3.3 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252
9.4 定额成本控制256
9.4.1 定额成本控制概述256
9.4.2 脱离定额差异的计算257
9.4.3 定额变动差异的计算259
9.5 质量成本控制260
9.5.1 质量成本和质量成本控制的概念范畴260
9.5.2 质量成本控制程序261
9.5.3 最优质量成本观262
9.5.4 质量成本管理263
9.5.5 质量控制业绩报告263
9.6 作业成本控制265
9.6.1 作业成本控制概述265
9.6.2 作业成本控制的程序266
第10章 责任成本控制270
10.1 责任成本控制概述270
10.1.1 责任中心与责任会计270
10.1.2 责任成本、产品成本和可控成本271
10.1.3 责任成本的构成内容273
10.2 责任成本核算276
10.2.1 责任成本核算的必要性276
10.2.2 责任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276
10.2.3 责任成本核算的方法278
10.2.4 单轨制下责任成本核算的程序279
10.3 责任成本的控制与考核281
10.3.1 责任成本预算与控制281
10.3.2 内部转移定价281
10.3.3 责任成本分析与考核283
第11章 成本报表与成本分析286
11.1 成本报表与成本分析概述286
11.1.1 成本报表286
11.1.2 成本分析287
11.2 成本报表292
11.2.1 产品生产成本表的编制292
11.2.2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的编制295
11.2.3 制造费用明细表的编制296
11.3.1 全部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297
11.3 成本分析297
11.3.2 主要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299
11.3.3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303
11.3.4 制造费用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307
第12章 业绩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309
12.1 业绩评价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309
12.1.1 评价目标309
12.1.2 评价主体与客体309
12.1.3 评价指标310
12.1.4 评价标准310
12.1.5 评价方法310
12.1.6 评价报告310
12.2.1 传统财务分析法311
12.2.2 贴现现金流量分析法311
12.2 业绩评价的方法311
12.2.3 标杆管理法312
12.2.4 经济增加值(EVA)法314
12.2.5 平衡计分卡(BSC)法315
12.3 业绩评价指标体系318
12.3.1 对我国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318
12.3.2 我国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重构320
12.4 业绩评价的程序324
12.4.1 确定业绩评价目标324
12.4.2 确定业绩评价与考核的主体和客体324
12.4.3 收集业绩信息324
12.4.4 责任业绩的评价与考核326
12.4.5 编制业绩评价报告327
12.5 企业激励机制的设计329
12.5.1 激励与激励理论的新发展329
12.5.2 企业激励机制设计的一般原理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