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才学新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王通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蓝天出版社
- ISBN:7801585437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07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32页
- 主题词:人才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人才学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序1
第一章 人才学源流3
第一节 人才学的产生与发展3
一、人才学产生的时代背景3
二、人才学的发展历程4
三、人才学发展的未来趋势11
第二节 人才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12
一、人才学的基本矛盾与研究对象12
二、人才学的内容结构14
三、人才学的研究方法15
第三节 中外历史上的人才研究20
一、中国古代人才思想精华与《人物志》20
二、中国近代人才思想与潘光旦的研究23
三、国外人才研究的历史与派别26
四、国外人才理论的主要观点28
第二章 人才概说36
第一节 人才概念36
一、人才概念的历史演变36
二、人才学对人才的定义37
三、科学的人才观37
四、国外与“人才”相近的概念40
第二节 人才特点41
一、人才的若干特点41
二、人才本质研究综述44
三、对人才本质的认识45
第三节 人才标准46
一、人才标准的含义46
二、人才标准的类型47
三、确定人才标准的原则49
第三章 人才价值52
第一节 人才价值的内涵52
一、价值的内涵52
二、人才价值的内涵53
三、人才价值的形成55
四、人才价值分析的理论基础55
第二节 人才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58
一、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58
二、人才经济价值的计量方法60
三、人才的社会价值65
第三节 人才价值的评价与实现66
一、经济价值的评价67
二、社会价值的评价72
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73
四、客观环境与机遇74
第四章 人才生态78
第一节 人才与人才生态学78
一、人才生态系统与人才生态圈78
二、人才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80
三、人才生态学是研究人才与环境关系的科学体系82
第二节 人才与环境84
一、水土效应84
二、开放效应87
三、势垒效应89
四、非均衡效应91
五、梧桐树效应93
六、温室效应95
七、互促优化效应98
一、群聚效应101
第三节 人才种群与人才群落101
二、规模效应103
三、种核效应106
四、纳同排异效应109
五、群落效应110
六、杂交优势效应115
第四节 人才生态工程117
一、良好人才生态环境的基本要求118
二、政府职能就是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120
第五章 人才成长124
第一节 人才成长方式124
一、自在阶段的成长方式124
二、自为阶段的成长方式128
一、兴趣驱动134
第二节 人才成长动因134
二、利益驱动136
三、成就驱动137
第三节 人才成长过程139
一、人才的社会化过程139
二、人才的专业化过程140
三、人才价值实现的过程141
第四节 人才成长规律142
一、时势造就规律143
二、优势积累规律146
三、竞争选择规律150
第六章 人才能力建设154
第一节 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154
一、知识经济时代财富积累的主要手段154
三、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155
二、应对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唯一选择155
第二节 人才能力建设中的重要概念157
一、素质、能力、业绩的概念及其特性157
二、素质、能力、业绩的关系162
三、人才(力)资源能力建设的概念165
第三节 人才能力的种类与能力要素模型167
一、能力的分类167
二、人才能力模型169
第四节 建设学习型社会177
一、学习型社会的科学内涵177
二、学习型社会的目标定位178
三、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途径179
二、开发的定义181
一、人才资源与人才开发181
第一节 人才资源开发的概念181
第七章 人才开发181
三、开发的范围182
四、开发的思想184
五、开发的主体187
第二节 政府:良好社会环境的创造187
一、创造环境为主187
二、遵循经济规律192
三、顺应市场机制193
第三节 实体:微观管理技术提升196
一、职业化:人才开发的基础196
二、以“人事相宜”为目标,优化职业资质197
三、以“创造效益”为主导,优化职业意识199
四、以“慎独自律”为基点,规范职业道德203
一、战略是一种高层次的智慧205
第一节 什么叫人才战略205
第八章 人才战略205
二、诸多发展战略的制高点206
三、何谓人才开发战略207
四、战略与规划、计划的关系208
第二节 人才战略制定的原理、原则与步骤210
一、人才战略制定的原理210
二、人才战略制定的原则210
三、人才战略制定的步骤211
第三节 战略制定实施213
一、战略要素确定213
二、制定战略的几个理论问题215
三、制定中国特色人才资源开发战略222
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224
第四节 全球化与中国人才战略224
二、全球化与跨越式人才发展战略226
三、全球化与善用全球人才227
四、全球化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31
第九章 人才配置236
第一节 人才资源配置概述236
一、人才资源配置的相关概念236
二、人才资源供给与需求的主要特征239
三、人才资源配置的原则240
四、人才资源配置的功能241
第二节 人才资源的宏观配置242
一、影响人才资源宏观配置的主要因素242
二、人才资源宏观配置的两种模式244
三、市场配置的机制与功能245
四、市场机制的缺陷247
五、计划配置的机制与功能249
六、计划机制的失灵251
七、市场配置与计划配置252
第三节 人才资源的微观配置254
一、人才需求行为的影响因素254
二、利润最大化企业的人才需求256
三、垄断和买方垄断的人才需求257
四、非营利性组织的人才需求258
五、传统人才需求理论的批判——X效率理论258
第四节 人才资源配置理论的前沿问题259
一、经济发展和人才资源配置259
二、我国转轨时期人才资源的配置260
三、社会保障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影响261
四、人才资源配置的国际化问题264
一、素质268
第一节 人才测评的理论268
第十章 人才测评268
二、人才测评271
三、人才测评的基本原则277
四、人才测评的发展概况280
五、人才测评的作用和意义283
第二节 人才测评技术286
一、测评指标体系的建构286
二、测评技术292
第三节 人才测评发展的瓶颈与方向295
一、人才测评发展的瓶颈295
二、人才测评的发展方向299
第十一章 人才使用301
第一节 中外古今通用的用才法则301
一、“麦肯锡框架”及其使用方法301
二、“蒙哥马利框架”及其用人思想303
三、“司马光框架”及其现实意义304
第二节 用人者的思想素养306
一、须有爱才之心306
二、要力争用当其才307
三、用人气魄要大308
四、使用与培养并重309
第三节 人才使用的中心原则310
一、以知识结构分类310
二、以思维类型分类311
三、以个性特征分类313
四、以才能类型分类315
五、以性格差异分类317
六、综合考虑318
二、任人唯贤319
一、为职择人319
第四节 用人之道的基本原理319
三、用当其才320
四、职以授能323
五、用当其时324
六、着眼群体325
第五节 怎样使用创造性较高的人才328
一、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329
二、管理“个别分子”的步骤333
第十二章 人才激励335
第一节 激励的含义、功能与基本理念335
一、激励的含义与要素335
二、激励的过程336
三、激励机制337
四、激励的类型338
五、激励的功能339
六、激励的基本理念340
第二节 当代激励理论342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343
二、过程型激励理论352
三、激励理论的综合模式358
第三节 激励的基本方针与主要形式360
一、激励的基本方针360
二、制度性激励的主要形式362
第四节 激励的适度控制372
一、激励的广度373
二、激励的深度374
三、激励的频度375
四、激励的平衡度377
五、激励的透明度378
一、人才权益与公民权利379
第十三章 人才权益379
第一节 人才权益的内涵379
二、应有权益、法定权益和实有权益381
三、人才权益的基本内容382
第二节 人才权益保障的理论基础385
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385
二、社会进步的“常识”387
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389
四、现代政府合法性的基础393
第三节 中国的人才权益保障394
一、中国人才权益保障的基本原则394
二、政治权利的保障397
三、经济和社会权益的保障402
后记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