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飞机推进系统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何立明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7118045942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26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343页
- 主题词:航空发动机-原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飞机推进系统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 飞机推进系统的发展概况1
第1章 飞机推进系统概论1
1.2 喷气发动机的分类和基本工作原理5
1.2.1 喷气发动机的分类5
1.2.2 基本工作原理9
1.3 发动机的推力和效率11
1.3.1 发动机产生推力的原理11
1.3.2 发动机的效率16
1.4 发动机的性能评定指标19
1.4.1 推力性能指标19
1.4.2 经济性能指标20
1.4.3 发动机的使用性能指标21
2.2.1 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23
2.2.2 进气道冲压比23
第2章 进气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特性23
2.2 进气道的基本性能参数23
2.1 对进气系统的要求23
2.2.3 进气道流量系数24
2.2.4 进气道外部阻力系数24
2.2.5 进气道出口流场畸变指数24
2.3 超声速进气道的工作原理25
2.3.1 超声速进气道的基本工作原理与分类25
2.3.2 外压式进气道的工作原理27
2.3.3 超声速进气道的外部阻力30
2.4.1 外压式进气道的性能参数31
2.4.2 外压式进气道的三种工作状态31
2.4 超声速进气道特性31
2.4.3 外压式进气道的节流特性32
2.4.4 外压式进气道的不稳定工作34
2.4.5 进气道的稳定工作裕度35
2.4.6 迎角、侧滑角变化对进气道特性的影响35
2.5 超声速进气道在亚声速条件下的工作特点36
2.6 超声速进气道的调节36
2.6.1 进气道状态控制36
2.6.2 辅助进气调节38
第3章 压气机的工作原理与特性39
3.1 轴流式压气机的基本工作原理39
3.1.1 轴流式压气机的组成及其研究方法39
3.1.2 基元级的工作原理41
3.1.3 压气机级的工作原理50
3.1.4 多级轴流式压气机的特点和主要参数55
3.2 压气机特性61
3.2.1 压气机的流量特性61
3.2.2 压气机的通用特性66
3.3 多级压气机非设计工作状态分析73
3.3.1 多级压气机中级的工作特点73
3.3.2 装在发动机上的多级压气机功的变化特点75
3.4 压气机的不稳定工作和扩稳方案77
3.4.1 压气机不稳定工作的两种现象77
3.4.2 压气机的稳定工作裕度80
3.4.3 扩大压气机稳定工作裕度的方案80
3.4.4 压气机的颤振84
3.5 先进轴流式压气机技术及应用85
3.5.1 叶型新技术85
3.5.3 前掠静子87
3.5.2 串列式叶栅(片)87
3.5.4 后掠转子空气动力学88
3.5.5 前掠转子88
3.5.6 端弯叶片技术89
3.5.7 拱形静子90
3.5.8 对转风扇/压气机技术90
3.5.9 先进机匣处理92
3.5.10 核心驱动风扇级92
第4章 燃烧室的工作原理与特性94
4.1 燃烧室的基本工作原理94
4.1.1 燃烧室的基本结构和类型94
4.1.2 燃烧室工作的基本原理95
4.1.3 对燃烧室的要求及基本参数96
4.2 混合气燃烧过程的基本概念100
4.2.2 混合气的着火101
4.2.1 混合气的形成101
4.2.3 混合气的燃烧102
4.2.4 影响火焰传播速度的因素104
4.3 燃烧室的工作过程105
4.3.1 燃烧室的工作条件106
4.3.2 燃烧室内保证稳定燃烧的措施107
4.3.3 燃烧室内的燃烧过程109
4.4 燃烧室的工作特性111
4.4.1 燃烧效率特性111
4.4.2 燃烧室熄火特性114
4.4.3 燃烧室的流阻特性115
4.4.4 燃烧室的使用特性118
4.5 加力燃烧室的工作原理119
4.5.2 加力燃烧室的工作过程120
4.5.1 加力燃烧室的工作条件及对它的要求120
4.5.3 振荡燃烧概述123
4.6 燃烧室的冷却126
4.6.1 主燃烧室的冷却126
4.6.2 加力燃烧室的冷却129
4.7 先进燃烧室技术及应用129
4.7.1 高性能燃烧室技术的研究与发展129
4.7.2 先进的燃烧室设计方法和先进的燃烧诊断技术131
第5章 涡轮的工作原理与特性137
5.1 涡轮的工作原理137
5.1.1 基元级的工作原理138
5.1.2 涡轮级的工作原理140
5.1.3 多级涡轮的工作原理143
5.2.1 涡轮的通用特性146
5.2 涡轮的特性146
5.2.2 单级涡轮特性和多级涡轮特性147
5.3 涡轮的冷却149
5.3.1 涡轮的冷却原理与结构150
5.3.2 冷却对涡轮效率的影响153
5.4 涡轮的新技术及其应用154
第6章 排气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特性156
6.1 对排气系统的要求156
6.2 涡轮风扇发动机混合器的工作原理与特性156
6.2.1 混合器的工作原理156
6.2.2 混合器的特性157
6.3 喷管的工作原理与特性160
6.3.1 喷管的类型160
6.3.2 燃气在尾喷管中的实际流动过程161
6.3.3 亚声速尾喷管的工作原理与性能163
6.3.4 超声速尾喷管的工作原理与性能165
6.4 其他形式的喷管简介170
6.4.1 引射喷管170
6.4.2 推力矢量尾喷管171
6.5 排气系统与机后体的相互干扰173
6.5.1 外流对喷管内流的影响173
6.5.2 内流对后机身及底部阻力的干扰效应173
第7章 飞机推进系统各部件的匹配工作175
7.1 几何不可调的涡扇发动机各部件的匹配工作175
7.1.1 燃气发生器的匹配工作175
7.1.2 低压压气机与低压涡轮的匹配工作180
7.1.3 发动机工作过程参数沿共同工作线的变化规律185
7.2.1 发动机调节的概念191
7.2 几何可调节的涡扇发动机各部件的匹配工作191
7.2.2 尾喷管临界截面的调节192
7.2.3 低压涡轮导向器的调节194
7.2.4 混合器的调节195
7.2.5 压气机的调节195
7.2.6 混排涡扇发动机调节规律举例197
7.3 混合排气加力涡扇发动机各部件的匹配工作197
7.3.1 匹配工作方程198
7.3.2 加力涡扇发动机的调节规律198
7.4 超声速进气道与发动机的匹配工作201
7.4.1 进气道与发动机流量匹配的条件201
7.4.2 进气道与发动机的匹配工作线201
8.1 发动机的热力循环分析204
8.1.1 不加力混合排气涡扇发动机的理想循环204
第8章 发动机性能参数与工作过程参数的关系204
8.1.2 不加力混合排气涡扇发动机的实际循环208
8.1.3 加力混合排气涡扇发动机的理想循环210
8.1.4 加力混合排气涡扇发动机的实际循环212
8.1.5 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变循环及组合循环概念213
8.2 发动机的气动热力计算215
8.3 不加力发动机单位推力和耗油率与工作过程参数的关系219
8.3.1 低压压气机(风扇)增压比πcL(或πf)对Fs和sfc的影响220
8.3.2 涵道比B对Fs和sfc的影响221
8.3.3 压气机增压比πc对Fs和sfc的影响221
8.3.4 涡轮前燃气温度T?对Fs和sfc的影响222
8.4 加力发动机单位推力和耗油率与工作过程参数的关系223
8.4.1 πcL对Fsaf和sfcaf的影响223
8.4.2 涵道比B对Fsaf和sfcaf的影响224
8.4.3 压气机增压比πc对Fsaf和sfcaf的影响225
8.4.4 涡轮前燃气温度T?对Fsaf和sfcaf的影响225
8.4.5 加力燃气温度T?对Fsaf和sfcaf的影响225
8.5 发动机参数的初步选择226
8.5.1 发动机参数初步选择的一般原则226
8.5.2 单位性能参数与工作过程参数的关系,在分析一台发动机非设计状态性能中的应用227
第9章 发动机特性228
9.1 发动机特性的获得方法228
9.1.1 获得特性的试验方法228
9.1.2 将发动机的试验数据换算成为标准大气条件下的数据230
9.1.3 获得特性的近似计算方法235
9.2 涡扇发动机的节流特性236
9.2.1 发动机主要工作状态的规定236
9.2.2 几何不可调节的发动机的节流特性——转速特性238
9.2.3 几何可调节的发动机的节流特性239
9.2.4 加力发动机的节流特性241
9.3 涡扇发动机的速度特性242
9.3.1 速度特性的一般规律242
9.3.2 影响速度特性的因素244
9.3.3 加力发动机的速度特性245
9.4 涡扇发动机的高度特性246
9.5 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特性248
9.5.1 涡桨发动机的节流特性248
9.5.2 涡桨发动机的速度特性249
9.5.3 涡桨发动机的高度特性249
9.6 涡轮轴发动机的特性250
9.6.1 涡轮轴发动机的节流特性250
9.6.3 涡轮轴发动机的高度特性251
9.6.2 涡轮轴发动机的大气温度特性251
第10章 发动机的过渡工作状态253
10.1 发动机的加速过程253
10.1.1 加速过程发动机各部件的匹配工作条件253
10.1.2 加速过程发动机各部件匹配工作的特点255
10.1.3 影响加速性的因素256
10.1.4 改善发动机加速性的措施256
10.2 发动机的减速过程257
10.3 发动机的起动过程257
10.3.1 起动机的类型258
10.3.2 起动过程的三个阶段258
10.3.3 影响发动机起动的因素259
10.3.4 发动机空中起动的特点262
10.4 接通加力与断开加力动态过程263
10.5 其他燃气涡轮发动机在过渡过程中的特点264
第11章 发动机的使用特性266
11.1 使用因素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266
11.1.1 使用因素对发动机部件特性及匹配工作的影响266
11.1.2 使用因素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271
11.2 发动机常遇典型故障分析271
11.3 发动机的使用限制276
第12章 新概念发动机278
12.1 脉冲爆震发动机278
12.1.1 脉冲爆震发动机研究的发展与现状278
12.1.2 脉冲爆震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与热力循环280
12.1.3 脉冲爆震发动机的性能特点工程应用前景285
12.1.4 脉冲爆震发动机的性能分析286
12.2.1 超声速燃烧冲压发动机的发展过程289
12.2 超燃冲压发动机289
12.2.2 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与性能296
12.2.3 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应用范围(前景)303
12.3 电推进发动机304
12.3.1 电推进发动机研究的发展与现状304
12.3.2 电推进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与结构306
12.3.3 等离子电喷发动机的性能特点与应用310
12.3.4 等离子电喷发动机的应用310
12.4 组合式喷气发动机312
12.4.1 组合喷气发动机的基本方案312
12.4.2 涡轮冲压发动机315
12.4.3 火箭涡轮发动机316
12.4.4 利用冷冻燃料的冷源和高工作性能的空气喷气发动机320
12.4.5 火箭—冲压发动机321
参考文献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