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美学新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美学新编
  • 王向峰,洪凤桐主编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008627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314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2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美学新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序:几句祝愿的话………………………………………蒋孔阳引论1

一、美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1

二、美学研究的对象与范围7

三、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3

四、美学研究的任务与方法20

第一章 美的本质与特性32

第一节 探讨美的本质问题的哲学基础32

一、从精神世界出发探讨美的本质32

二、从客观世界的自然特征探讨美的本质36

三、哲学上的实践观点与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39

第二节 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44

一、美的根源在于人类的社会实践44

二、人的本质与美的本质47

三、美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50

四、美的特性53

第三节 美与真、善的关系57

一、美与真、善的联系和区别57

二、美的事物必然是真善美的统一59

第二章 美的形态61

第一节 社会美61

一、社会美的基本类型61

二、社会美的基本特征68

第二节 自然美73

一、自然美的历史起源73

二、自然美的基本类型75

三、自然美的基本特征78

一、艺术美与社会美自然美的关系81

第三节 艺术美81

二、现实中的丑与艺术的表现84

第三章 美的种类86

第一节 优美与崇高86

一、优美86

二、崇高89

第二节 悲剧与喜剧99

一、悲剧99

二、喜剧110

第四章 美的创造118

第一节 美的创造为人所专有118

一、人是审美创造的主体118

二、人的本质与审美创造124

一、空间美的创造132

第二节 美的创造的施创范围132

二、艺术美的创造141

三、人自身美的创造151

第三节 美的创造规律160

一、美的规律问题的提出160

二、实践美的规律的起点与要义162

三、美的规律的层面分析165

四、附论:国内有关美的规律的几种解释166

第五章 形式美172

第一节 外部形式美172

一、表层缀饰形式172

二、外部表现形式174

第二节 内部结构形式美181

一、主从构成关系183

二、对应联结关系185

三、多样统一关系187

第三节 形式美与艺术形式189

一、形式美与生活现象的联系189

二、形式美的积极作用191

三、艺术形式美的追求194

第六章 美感195

第一节 美学史上关于美感的不同见解195

一、古典美学对美感的不同认识196

二、现代美学对美感的不同认识200

第二节 美感的历史起源和本质特征212

一、美感的历史起源和发展212

二、美感的本质218

三、美感的基本特征224

第三节 美感的心理形式229

一、感觉229

二、知觉232

三、想象234

四、情感235

五、理解237

第四节 美感的共同性与个别性238

一、美感的共同性238

二、美感的个别性243

第七章 艺术品246

第一节 艺术品的特性246

一、关于艺术品本质的不同见解246

二、艺术品的特性250

一、内容与形式的基本涵义253

第二节 艺术品的内容与形式253

二、艺术品的内容257

三、艺术品的形式260

四、艺术品的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262

第三节 艺术品的分类268

一、艺术品分类的美学依据268

二、艺术体类的划分272

第八章 审美鉴赏284

第一节 审美鉴赏对象284

一、鉴赏对象的客观规定性284

二、鉴赏对象的“文本”性285

三、鉴赏对象的多义性287

第二节 审美鉴赏的主体288

一、鉴赏主体的条件289

二、鉴赏选择与障碍292

三、主体的期待视野的建构296

第三节 鉴赏主体与对象的转换297

一、主体与对象的互化298

二、主体的角色效应300

三、主体的再创造301

第四节 审美鉴赏的标准304

一、鉴赏标准的价值特性304

二、鉴赏标准的差异性306

三、鉴赏标准的范畴规定性308

四、鉴赏标准与审美趣味310

作者说明312

再版记言31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