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史志丛稿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史志丛稿](https://www.shukui.net/cover/46/30028277.jpg)
- 秦海轩著 著
- 出版社: 太原:书海出版社
- ISBN:780550714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62页
- 文件大小:164MB
- 文件页数:477页
- 主题词:官制-研究-中国-古代-文集;山西省-地方史-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史志丛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国统一趋势谈1
一、统一,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1
二、统一,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5
三、统一,当代中国的一面旗帜9
以史为镜,看人类社会发展的艰难历程14
一、由野蛮向文明的缓慢过渡14
二、封建制征服奴隶制的曲折过程16
三、改革者的艰辛步履18
四、发展进程中的兴衰与反复20
五、资本主义产生艰难而曲折23
六、人类社会向更高文明的发展26
浅议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30
一、开拓疆域为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0
二、历代“和亲”是民族融合的桥梁32
三、汉化是民族融合的主要途径35
四、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37
皇帝制度与中国文明39
中国皇帝制度概论42
一、中国皇帝制度的形成与发展43
(一)中国皇帝制度的形成43
(二)中国皇帝制度的巩固与发展45
(三)皇帝集权专制47
二、皇权的行使及皇权与相权之争48
(一)皇权行使的形式48
(二)皇权行使的凭证52
(三)皇权与相权之争54
三、皇位继承制与宗藩制59
(一)皇位继承制与宗藩制的形成59
(二)皇位继承制度的演变60
(三)封藩与削藩之争64
四、皇帝的后妃、外戚、宦官67
(一)后宫制度与宫闺妒杀67
(二)外戚制度与外戚干政71
(三)宦官制度与宦官之祸73
五、皇权的神化与物化78
(一)称谓、名位78
(二)皇宫、皇城80
(三)宗庙、陵寝82
(四)服御84
(五)礼乐85
六、皇帝制度的灭亡86
(一)清末皇权衰落86
(二)民主共和兴起90
(三)帝制灭亡91
中国古代职官制度94
一、中国古代职官制度的形成与发展94
(一)中国古代职官制度的形成94
(二)秦汉职官制度97
(三)魏晋南北朝职官制度100
(四)隋唐职官制度101
(五)宋元职官制度104
(六)明清职官制度107
二、中国古代职官的称谓与职掌109
(一)内廷职官109
(二)中央政务职官111
(三)中央事务职官114
(四)咨询顾问及荣誉职官115
(五)监察、司法职官与谏官115
(六)军事职官117
(七)地方职官118
三、中国古代职官管理制度122
(一)选拔任用制度122
(二)回避制度127
(三)等级制度131
(四)考核、监察、奖惩制度134
(五)休假和退休制度136
(六)培训制度137
选才用人三十法140
一、察言观行法141
二、众眼识真法142
三、时间考验法144
四、繁难试金法145
五、性格分析法146
六、实地考察法147
七、炉火锤炼法148
八、选贤任能法149
九、唯才是举法150
十、察能访贤法151
十一、多样荐才法152
十二、舍短就长法154
十三、量能授官法156
十四、爱贤惜才法157
十五、赏功罚过法158
十六、集思广益法160
十七、群策群力法161
十八、以情感人法162
十九、小事糊涂法163
二十、以身作则法165
二十一、巧用激将法166
二十二、以一儆百法167
二十三、用人不疑法168
二十四、师承效应法170
二十五、宽以待人法171
二十六、大度容人法172
二十七、礼贤下士法174
二十八、互济互补法175
二十九、使功使过法176
三十、舍本育人法178
民主选举与考试选才180
政治协商与民主监督184
一、政治协商与民主监督的历史渊源184
二、政治协商与民主监督的理论依据185
三、政治协商与民主监督的形式和内容186
四、政治协商与民主监督的辩证关系187
五、政治协商与民主监督的巩固和发展188
试论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特点191
一、以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为政治基础191
二、以“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为奋斗目标192
三、以经济建设和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任务193
四、以共产党同党外知识分子的联盟为战略重点194
五、以“十六字方针”为基本方针195
六、以团结协调为重要纽带197
新方志编修刍议198
一、编修新方志的意义198
二、编修新方志的指导思想200
三、编修新方志的基本原则202
四、新方志的功能和作用204
新方志如何记述党的领导206
一、要客观记述党的领导的核心作用和决策作用206
二、要突出记述党的思想政治工作208
三、要实事求是地记述党的是非功过209
编修《晋城市志》的前期准备与思考212
主编《晋城市志》的实践与探索217
一、承前启后 盛世修志218
二、广聘人才 众手成志218
三、勇于探索 不拘一格219
四、反映地情 突出特色221
五、呕心沥血 精益求精223
《晋城市志》综述225
《晋城市志》卷首无题小序230
《晋城县志》概述263
《晋城县志》编后谈274
晋城市石刻概述276
上党史话280
一、三山聚汇 与天为党280
二、上党风火 震惊华夏284
三、雄关险隘 奇山秀水293
四、千年传响 文物胜迹299
五、上党人杰 彪炳史册307
六、佳话如缕 诗音如歌315
七、上党风情 文化瑰宝326
八、天赐物与 上党特产330
九、旅游名胜 风光独好334
十、名企名镇 上党之骄343
浮光掠影看河内349
西欧历史文化考察记353
美国、加拿大纪行362
海参威印象376
壶关羊肠坂与曹操《苦寒行》379
喋血长平 警钟长鸣383
海韵椰风话三亚387
走进克难坡392
神奇的黄龙、九寨沟398
炎帝神农文化在上党404
深圳访古——探访南宋王朝灭亡的踪迹409
《晋城市志》后记413
《中国皇帝制度》后记416
《史海索鉴》自序418
《读史备要》自序421
《读史备要》序&任茂棠423
《史海索鉴》序&陈扬炯425
一部颇具特色的史学专著&张传玺426
书山探径蹊,史海索宝鉴& 乔志强429
史笔探蹊径——读《中国皇帝制度》&崔巍431
记《晋城市志》主编&侯生哲435
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史志学者&卢路437
太行之巅一佳志——专家学者点评《晋城市志》447
跋&崔巍458
后记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