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十编 第37册 僧肇思想研究 以《肇论》为中心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十编 第37册 僧肇思想研究 以《肇论》为中心 上
  • 林庆彰主编;王月秀著 著
  • 出版社: 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ISBN:9862542613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197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20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十编 第37册 僧肇思想研究 以《肇论》为中心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1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缘由与目的1

第二节 前人研究成果的回顾与问题的提出3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进路24

第四节 研究范围与意义28

第一章 僧肇与《肇论》33

第一节 僧肇的生平、著述与思想背景33

一、僧肇的生平传略33

二、僧肇的著述问题34

三、僧肇的思想背景41

第二节 僧肇与玄、佛交涉的时代思潮50

一、玄学与佛学的交涉50

二、「格义」弊端52

三、僧肇与玄、佛交涉的时代思潮的关系56

第三节 《肇论》结构安排57

一、前人《肇论》结构安排58

二、本文《肇论》结构安排64

第四节 《肇论》的基源问题66

第五节 小结68

第二章 〈般若无知论〉探析71

第一节 〈般若无知论〉的撰作缘由与方式71

一、撰作缘由71

二、撰作方式72

第二节 〈般若无知论〉析义74

一、正标无知的宗旨74

二、问答料简78

第三节 僧肇与刘遗民的对话析义92

一、〈刘遗民书问〉的致问背景92

二、讨论「圣心之异」的问题94

三、讨论圣心应会「无相与变」的问题101

四、讨论「无当」、「无是」的问题105

五、僧肇总答107

第四节 〈般若无知论〉释疑108

一、般若「无知」释名109

二、般若「无知」内涵109

三、般若本具「无知」111

四、就「无知」说论僧肇思想与道、玄的关系113

第五节 小结115

第三章 〈不真空论〉探析117

第一节 〈不真空论〉的撰作缘由117

第二节 僧肇「不真空」义120

一、序文120

二、正文121

第三节 就〈不真空论〉论僧肇思想与玄学的关系129

一、就般若三宗论僧肇与玄学的关系131

二、就「有」、「无」概念论僧肇思想与玄学的关系134

第四节 论〈不真空论〉传统解题135

第五节 僧肇驳正般若三宗的对象商榷140

一、心无宗141

二、即色宗146

三、本无宗150

第六节 小结158

第四章 〈物不迁论〉探析161

第一节 问题提出161

第二节 〈物不迁论〉的宗旨定位164

一、旨言物性164

二、未直言物性之因164

三、取材动静议题之因165

四、以「不迁」立篇名之因166

第三节 〈物不迁论〉的思想渊源167

一、物性167

二、时间168

三、去来169

四、因果169

五、功业170

第四节 〈物不迁论〉驳正的对象171

一、执「不迁」者172

二、执「迁」者173

第五节 〈物不迁论〉以「迁」「不迁」明物性176

一、不去不来明物性177

二、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明物性181

三、两言一会明物性183

第六节 〈物不迁论〉诠释议题的检讨187

一、「各性住于一世」188

二、「昔物不至今」190

三、「如来功流万世而常存」191

四、回应汤用彤以体用释静动之说192

五、图示以明僧肇「物不迁」说193

第七节 小结196

下册199

第五章 〈涅盘无名论〉探析199

第一节 〈奏秦王表〉析义200

第二节 有关涅盘之体的对话205

一、导言——【开宗第一】206

二、讨论「名」、「实」的关系209

三、讨论涅盘何能出于「有」、「无」之外219

四、讨论涅盘何能「不出不在」222

第三节 有关涅盘与众生关系的对话226

一、讨论三乘之位与涅盘的关系226

二、讨论是否有三乘之异229

三、讨论结习是顿尽或渐尽232

四、讨论「动」、「寂」的关系237

五、讨论涅盘有无始终241

六、讨论众生能否得涅盘244

第四节 探僧肇翼姚兴「涅盘无名」之说248

一、姚兴〈与安成侯嵩书〉要义248

二、僧肇翼姚兴「涅盘无名」说258

第五节 小结260

第六章 〈涅盘无名论〉真伪考263

第一节 〈涅盘无名论〉真伪考史263

一、主要论据265

二、回响之见281

第二节 证〈涅盘无名论〉是僧肇作301

一、据僧肇《注维摩诘经》的涅盘思想302

二、据〈涅盘无名论〉有顿悟渐修的思想307

三、据〈涅盘无名论〉与僧肇他论成有机体317

四、据僧肇涅盘思想的「听习」来源321

第三节 小结349

第七章 《肇论》及其诠释的检讨351

第一节 《肇论》的诠释难处354

一、语言弔诡难解354

二、运用道、玄的语汇356

三、「寄之狂言」358

四、富有驳正用途的名言施设语句359

五、有赖个人实修的体证工夫361

第二节 《肇论》诠释的检讨363

一、文化典范的转移363

二、《肇论》旨言出世间法365

三、圣言常是殊文异说365

四、义理与考据难能兼顾366

五、直接与间接资料取用程度有别367

六、理智治学与直观洞识难能兼顾367

七、僧肇语汇蕴涵多重性368

第三节 小结368

结论371

附录373

参考书目37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