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数字广播技术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日)山田宰主编;日本影像信息媒体学会编;徐国鼐,薛培鼎,崔东印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49092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579页
- 文件大小:134MB
- 文件页数:600页
- 主题词:数字广播系统-技术手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数字广播技术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数字广播的特征2
1.1 数字广播的概念2
目录2
第1篇 数字广播的概要2
1.2 广播传输通道的特点3
1.3 从广播业务看到的特点4
1.4 向综合数字广播(ISDB)发展5
参考文献6
2.2.1 美国数字广播的发展概况7
2.2 美国的动向7
第2章 世界各国的数字广播发展动向7
2.1 世界各国的实施经过和概况7
2.2.2 美国的现状8
2.3.1 欧洲数字广播的发展概况9
2.3 欧洲的动向9
2.4.1 日本数字广播的发展概况10
2.4 日本的动向10
2.3.2 欧洲的现状10
参考文献12
2.4.2 日本的现状12
3.2.1 信源编码技术13
3.2 数字广播有关的主要技术的概要[ARIB STD-B10,B20,B29,B31,B32]13
第3章 数字广播系统的组成13
3.1 数字广播的系统13
3.2.2 复用技术15
3.2.3 信道编码技术16
参考文献20
4.1 欧美的广播方式21
第4章 广播方式的概要21
4.2.2 制定的数字广播方式的概要23
4.2.1 与广播方式有关的标准种类和组成23
4.2 日本的广播方式23
4.3 民间标准的概要24
4.3.1 ARIB标准25
4.3.2 JCTEA标准和JCL方法26
参考文献27
1.1.2 数字广播的图像输入格式30
1.1.1 高质量多种图像业务30
第2篇 压缩技术30
第1章 图像编码技术30
1.1 图像信号格式[ARIB STD-B21,B32]30
1.1.3 图像编码格式32
1.1.4 接收机的显示格式33
1.2.1 图像编码的基本技术34
1.2 图像编码方式[ARIB STD-B32]34
1.2.2 数字广播的图像编码方式37
1.2.3 MPEG-2图像编码方式39
1.3.1 编码图像的特征44
1.3 数字编码图像的画质44
1.4.1 运用比特速率的范围45
1.4 运用方针[ARIB STD-B32,TR-B14,B15]45
1.3.2 画质评价实验45
参考文献46
1.4.4 电影素材的编码46
1.4.2 频道切换时间46
1.4.3 无缝切换46
2.1.2 数字广播的声音输入格式48
2.1.1 高质量多样的声音业务48
第2章 声音编码技术48
2.1 声音信号格式[ARIB STD-B21,B32]48
2.1.4 接收机的声音输出49
2.1.3 声音编码格式49
2.2.1 声音编码的基本技术50
2.2 声音编码方式[ARIB STD-B32]50
2.2.3 MPEG-2声音编码方式51
2.2.2 数字广播中的声音编码方式51
2.3.1 AAC LC,SSR类音质评价实验55
2.3 数字编码声音的音质55
2.2.4 其他广播用声音编码方式55
2.4.1 输入信号的运用规定56
2.4 运用方针[ARIB STD-B32,TR-B14,B15]56
2.3.2 AAC低比特速率编码的音质评价实验56
2.4.3 关于下混合57
2.4.2 与AAC方式有关的运用规定57
参考文献58
2.4.4 其他58
1.1 预定的业务和技术方式62
第1章 数据广播的预定业务和种类62
第3篇 数据广播62
1.2 数据广播的种类和协议栈64
2.1.1 字幕和文字迭印业务的概要67
2.1 字幕、文字迭印的编码方式和提示67
第2章 字幕和文字迭印67
2.1.2 字幕和文字迭印的提示功能68
2.1.3 编码的概要69
2.1.4 8位文字码71
2.2.2 独立PES74
2.2.1 传送方式的概要74
2.1.5 DRCS74
2.2 字幕、文字迭印的传送方式74
2.2.3 数据组75
2.2.4 数据单元76
3.1.1 多媒体业务的编码方式必需具备的功能78
3.1 BML的概要[ARIB STD-B24]78
第3章 多媒体编码BML78
3.1.2 多媒体编码的国际动向79
3.2 面向实际应用的BML的分类[ARIB STD-B24]80
3.3 在BML中使用的单一媒体编码[ARIB STD-B24,TR-B14,B15]81
3.3.2 文字的编码82
3.3.1 活动图像的编码82
3.3.5 其他的单一媒体83
3.3.4 声音的编码83
3.3.3 静止图像和图形的编码83
3.4.1 基本业务的BML辅助信息组84
3.4 BML的辅助信息组[ARIB STD-B24,TR-B14,B15]84
3.4.2 扩展业务的BML辅助信息组89
3.5.1 CSS数据库的式样图91
3.5 BML的版面设计指定和提示[ARIB STD-B24,TR-B14,B15]91
3.5.3 Z指数95
3.5.2 位置指定95
3.5.4 绘画平面模型96
3.5.6 单一媒体的提示97
3.5.5 文本的提示97
3.5.7 遥控器操作和引导记述99
3.6.1 BML文件中的原文规定101
3.6 用ECMAScript的动作记述[ARIB STD-B24,TR-B14、B15]101
3.5.8 控制符号(空白、改行、标记)的处理101
3.6.2 DOM的概要102
3.6.3 DOM的使用例105
3.6.4 广播用扩展函数的概要106
3.6.5 广播用扩展函数的使用例112
3.7 数据的传送方式和接收·广播同步业务的组成[ARIB STD-B24,TR-B14,B15]113
3.7.1 用数据滚动的内容的传送114
3.7.2 事件信息116
3.7.3 数据广播业务的内容构成和名称空间117
3.7.4 内容的名称空间118
3.7.5 与广播连动用双向网传送的内容119
3.8.2 数据滚动的结构120
3.8.1 存贮专用数据业务120
3.8 存贮数据业务的结构[ARIB STD-B24,TR-B15]120
3.8.3 广播、通信、存贮连动业务121
参考文献123
1.3 基本的数据包形式126
1.2 采用MPEG-2系统的复用方式126
第4篇 复用方式和节目排列信息126
第1章 复用方式和节目排列信息的全貌126
1.1 数字广播的要求条件126
1.5 节目排列信息和EPG127
1.4 节目排列信息的组成127
2.1.1 TS128
2.1 复用信号的结构[ARIB STD-B32]128
第2章 复用方式128
2.1.2 PES数据包130
2.1.3 段132
2.2.1 时钟同步[ARIB STD-B32]134
2.2 提示同步方式134
2.2.2 图像、声音的同步135
2.3 传送控制信息(PSI)136
3.2 表格[ARIB STD-B10]140
3.1 节目排列信息的结构140
第3章 节目排列信息的标准140
3.2.2 SI的表格142
3.2.1 PSI的表格142
3.3 描述符[ARIB STD-B10]148
3.3.7 扩展形式事件描述符150
3.3.6 卫星分配系统描述符150
3.3.1 节目组名称描述符150
3.3.2 CA识别描述符150
3.3.3 分量描述符150
3.3.4 内容描述符150
3.3.5 国别接收可否描述符150
3.3.23 数字复制控制描述符151
3.3.22 分层传送描述符151
3.3.8 链接描述符151
3.3.9 镶嵌描述符151
3.3.10 NVOD基准业务描述符151
3.3.11 网络名称描述符151
3.3.12 年龄限制描述符151
3.3.13 业务描述符151
3.3.14 业务目录描述符151
3.3.15 短形式事件描述符151
3.3.16 数据流识别描述符151
3.3.17 填充描述符151
3.3.18 时间推移事件描述符151
3.3.19 时间推移业务描述符151
3.3.20 数据编码方式描述符151
3.3.21 系统管理描述符151
3.3.34 事件群描述符152
3.3.33 系列描述符152
3.3.24 紧急信息描述符152
3.3.25 本地时间偏差描述符152
3.3.26 声音分量描述符152
3.3.27 对象地区描述符152
3.3.28 数据内容描述符152
3.3.29 超链接描述符152
3.3.30 视频译码控制描述符152
3.3.31 地面分配系统描述符152
3.3.32 部分接收描述符152
3.3.46 滚动互换复合描述符153
3.3.45 内容利用描述符153
3.3.35 SI传送参数描述符153
3.3.36 广播电台名称描述符153
3.3.37 分量群描述符153
3.3.38 SI原始TS描述符153
3.3.39 告示牌信息描述符153
3.3.40 LDT链接描述符153
3.3.41 连接传送描述符153
3.3.42 TS信息描述符153
3.3.43 扩展广播电台描述符153
3.3.44 标识(logotype)传送描述符153
3.4 SI在EPG中的应用例154
3.3.51 STC参照描述符154
3.3.47 基本本地事件描述符154
3.3.48 参考描述符154
3.3.49 节点关系描述符154
3.3.50 短形式节点信息描述符154
4.1.2 网络的运用156
4.1.1 多个TS在频率频道中的复用156
第4章 在BS数字广播中的运用156
4.1 复用的运用156
4.1.3 TS复用(MPEG-TS)157
4.1.4 PSI的应用160
4.1.5 SDTT的应用162
4.2.2 在BS数字广播中引入的捆绑的概念163
4.2.1 SI的作用163
4.1.6 非MPEG-2系统标准的运用163
4.2 节目排列信息(SI)的运用163
4.2.3 全台SI和各台SI165
4.2.4 SI传送参数和EIT的传送运用166
4.2.5 SI表的运用167
4.2.7 与各种广播运用对应的PSI/SI的运用170
4.2.6 SI中所包含的文字信息170
4.3.1 全台SI和各台SI171
4.3 EPS收集分发系统171
4.3.4 SI流174
4.3.3 全台SI收集分发系统174
4.3.2 有效和其他174
4.3.5 在地面数字广播中的动向175
5.2.1 告示牌信息的传送176
5.2 节目排列信息的应用176
第5章 在宽带CS中的运用176
5.1 复用的应用176
5.2.2 提高SI传送容量的效率177
6.1.2 网络ID和接收机的动作179
6.1.1 网络的单位和TS179
第6章 在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中的运用179
6.1 复用的运用179
6.1.3 分层传送和PSI的传送层180
6.1.4 业务和ES的应用182
6.2 节目排列信息的运用183
6.1.5 业务ID和频道编号183
6.2.1 NIT184
6.2.2 BIT185
6.2.4 EIT187
6.2.3 SDT187
1.1 BS数字广播的特征196
第1章 BS数字广播的概要196
第5篇 卫星广播的传送方式196
1.2.2 帧结构197
1.2.1 传送方式的组成197
1.2 BS数字广播传送方式的概要197
1.2.3 卷积码纠错和调制方式198
1.2.5 TMCC信号199
1.2.4 时隙和传送容量199
参考文献200
2.2.1 调制信号201
2.2 调制方式201
第2章 传送方式标准的细节201
2.1 频带宽度和载波频率的位置201
2.6.2 功率扩散信号202
2.6.1 传送主信号的组成202
2.2.2 相位调制的种类202
2.3 传送速度202
2.4 载波的相位偏移202
2.5 载波的带宽限制202
2.6 传送主信号202
2.6.5 调制模式的帧配置203
2.6.4 调制方式的时隙分配203
2.6.3 交织203
2.6.6 主信号的纠错204
2.9 TMCC信息的组成205
2.8.4 TMCC信息的更新205
2.7 相位基准短脉冲群信号的组成205
2.8 TMCC信号的组成和纠错205
2.8.1 TMCC信号的组成205
2.8.2 TMCC信号的纠错和调制方式205
2.8.3 能量扩散信号205
2.10 卫星数字广播传送方式的各项参数207
3.1.1 完全同步208
3.1 同步运用方针208
第3章 卫星数字广播的方针208
3.1.2 伪同步209
3.2.2 分层调制中传送方式的分配210
3.2.1 分层调制的概要210
3.2 分层调制业务系统的运用方针210
参考文献211
3.2.4 分层调制中的复用211
3.2.3 分层调制中的图像编码211
4.1 TS合成212
第4章 与BS数字广播传送有关的运用规定212
4.2.2 不符合规定的TMCC的处理213
4.2.1 TMCC的形成213
4.2 TMCC的运用213
4.3 紧急警报广播(EWS)的运用214
4.2.7 相对TS/TS D对照表214
4.2.3 广播停止期间的应对措施214
4.2.4 变更指示214
4.2.5 传送模式/时隙信息214
4.2.6 相对TS/时隙信息214
4.4.2 位置分集运用前后的信号处理215
4.4.1 位置分集运用的想法215
4.4 位置分集的运用215
4.6.1 分层传送描述符的处理216
4.6 分层调制的运用216
4.5 相位基准短脉冲群216
4.6.2 低层的重复参照217
5.1.2 临时业务的运用218
5.1.1 业务概况218
第5章 其他业务的运用218
5.1 临时编排218
5.2.1 业务概况219
5.2 多场景电视219
5.3 事件接力220
5.2.2 MVTV的运用方法220
5.4 停止广播时的处理221
5.7.2 各业务的业务识别和业务ID的分配方针222
5.7.1 传输数据流识别222
5.5 时钟的运用222
5.6 字幕迭印222
5.7 识别符等各种数值的分配222
5.7.3 其他识别符的值223
6.2 系统的特征[ARIB STD-B41,B42]224
6.1 前言224
第6章 2.6GHz频段卫星数字声音广播224
6.3 广播系统[ARIB STD-B41,B42]225
6.4.1 信道编码226
6.4 广播方式[ARIB STD-B10,B32,B41,B42]226
6.4.2 导频频道的信号形式229
6.4.4 多媒体编码232
6.4.3 基带复用和信源编码232
6.5.3 高速移动体的接收实验233
6.5.2 频谱和白色高斯噪声环境下的误码特性233
6.5 验证实验的概要233
6.5.1 卫星线路233
6.6 设想的接收机的结构[ARIB STD-B25,B41,B42]234
6.5.4 多径环境下的接收实验234
6.7 结束语235
参考文献236
1.1.1 传送方式的特征238
1.1 地面数字广播的概要[ARIB STD-B31]238
第6篇 地面广播的传送方式238
第1章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238
1.1.2 传送方式的概要、发送接收概貌和OFDM信号239
1.1.4 传送参数240
1.1.3 频道(频率)分配和频带宽度240
1.1.6 要求的C/N242
1.1.5 信息速率242
1.2.1 基本组成243
1.2 传送方式的标准[ARIB STD-B31]243
1.2.3 外码纠错244
1.2.2 TS再复用244
1.2.5 能量扩散245
1.2.4 阶层分割245
1.2.8 内码纠错246
1.2.7 字节交织246
1.2.6 延迟补偿246
1.2.9 载波调制247
1.2.10 阶层合成249
1.2.11 时间、频率交织250
1.2.12 帧结构和导频信号252
1.2.13 TMCC信号254
1.2.14 传送频谱的结构、附加保护间隔256
1.3.1 分层传送的强弱顺序257
1.3 运用方针[ARIB STD-B31]257
1.3.2 分层传送时PSI的传送258
1.3.4 SFN同步运用方针260
1.3.3 PCR的传送260
1.3.5 向STL/TTL的信号传送方法261
1.4.1 分层传送和部分接收264
1.4 传送方式的运用规定[ARIB TR-B14]264
1.4.2 传送参数的运用限制265
1.4.3 运用的段的组成266
1.4.4 传送容量和传送延迟量267
1.4.6 TMCC的运用(传送参数的切换)268
1.4.5 TS再复用268
1.4.8 AC的运用269
1.4.7 紧急警报广播(EWS)的运用269
1.5.3 适合分层传送运用的使用参数270
1.5.2 每层可指定的传送参数270
1.5 地面数字广播的运用规定的概要[ARIB TR-B14]270
1.5.1 运用的阶层结构和使用的参数270
1.5.4 接收机的种类和期待的功能272
1.6.3 载波频率和频率配置273
1.6.2 频带宽度273
1.6 频率使用条件等[ARIB STD-B21、B31]273
1.6.1 使用频率273
1.6.6 发射频谱的包络274
1.6.5 IFFT取样频率和容许误差274
1.6.4 发射频率的容许偏差274
1.6.9 干扰保护比275
1.6.8 广播区域(所需电场强度)275
1.6.7 寄生发射强度的容许值275
1.6.10 接收机希望的参数276
2.1.3 频道(频率)分配278
2.1.2 发送接收概貌278
第2章 地面数字声音广播278
2.1 地面数字声音广播的概要[ARIBSTD-B29]278
2.1.1 传送方式的特征278
2.1.4 传送参数279
2.1.5 信息速率280
2.2.1 基本构成282
2.2 传送方式的标准[ARIB STD-B29]282
2.1.6 需要的C/N282
2.2.4 阶层分割283
2.2.3 外码纠错283
2.2.2 TS再复用283
2.2.11 时间、频率交织284
2.2.10 阶层合成284
2.2.5 能量扩散284
2.2.6 延迟补偿284
2.2.7 字节交织284
2.2.8 内码纠错284
2.2.9 载波调制284
2.2.12 帧结构和导频信号285
2.2.13 TMCC信号287
2.2.14 连接发射288
2.2.15 传送频谱的结构和附加保护间隔289
2.3.1 分层传送291
2.3 传送方式的运用规定[ARIB TR-B13]291
2.3.2 传送参数的运用限制292
2.3.4 传送容量和传送延迟量293
2.3.3 3段式的阶层结构293
2.3.9 连接发射的运用294
2.3.8 AC的运用294
2.3.5 TS再复用294
2.3.6 传送参数的切换294
2.3.7 紧急警报广播(EWS)的运用294
2.4.3 载波频率和频率配置296
2.4.2 频带宽度296
2.4 频率使用条件[ARIB STD-B29]296
2.4.1 使用频率296
2.4.6 发射频谱的包络297
2.4.5 IFFT取样频率的容许偏差297
2.4.4 发射频率的容许偏差297
2.4.9 干扰保护比298
2.4.8 广播区域(所需电场强度)298
2.4.7 寄生发射强度的容许值298
1.2 64QAM单一TS传送方式[JCTEA STD-002-3.0]302
1.1 64QAM方式的地位302
第7篇 有线电视传送方式302
第1章 64QAM方式302
1.3 64QAM多TS传送方式[JCTEA STD-002-3.0]304
参考文献306
2.1 BS数字广播的直通传送方式[JCTEA STD-008-1.0]307
第2章 直通传送方式307
2.1.3 信号载波的条件308
2.1.2 载波频率308
2.1.1 BS直通方式的技术条件308
2.1.4 在BS-IF频段外希望的频率排列309
2.2.1 系统构成310
2.2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直通传送方式310
2.1.5 BS直通传送方式希望的系统参数和性能310
2.2.2 技术条件311
参考文献313
3.2.1 标准的制定条件314
3.2 与数字有线电视广播有关的标准[JCTEA STD-001-1.0,002-3.0,003-3.0,004-1.1,007-3.0,008-1.0,010-QAM-1.0,010-PSK-1.0,010-OFDM-1.0]314
第3章 有线电视标准314
3.1 标准化委员会314
3.2.2 已制定的标准的概要316
3.3.2 有线调制解调器系统的测量法/测量标准317
3.3.1 CATV高速传送装置/非对称型有线调制解调器317
3.3 与有线调制解调器有关的标准[JCTEA STD-005-1.1,009-1.0]317
4.1 概要319
第4章 日本电缆实验室方法319
4.2 BS数字广播的传输调制[JCL SPEC-001,001-01,001-02]320
4.2.1 BS数字广播传输调制的运用方法321
4.2.2 视听控制功能的详细方法322
4.2.3 下载功能的运用方法324
4.3.1 TS分割方式325
4.3 东经110°CS数字广播的传输调制[JCL SPEC-002]325
4.4 数字广播再复用326
4.3.2 TS分割方式的新描述符326
4.5 HITS[JCL SPEC-004,005]328
第8篇 限定接收及节目版权保护方式第1章 数字广播与限定接收及节目版权保护方式概述332
第2章 限定接收方式的原理和构成333
第3章 信号的加扰方式337
4.1.1 能设定收费方式339
4.1 BS数字广播限定接收方式特点的概述339
第4章 接收的控制和收费方式339
4.1.4 可节约电能340
4.1.3 能支持多家广播事业经营者共同使用340
4.1.2 能自动显示消息340
4.2.1 限定接收方式描述符341
4.2 关联信息的传送方式341
4.1.5 能预约节目341
4.1.6 能提供CA替代服务341
4.2.2 ECM的传送方式342
4.2.3 EMM的传送方式343
4.2.4 EMM消息的传送方式344
4.2.5 所关联的SI/PSI的信息345
4.2.6 与关联信息有关的各种因素347
5.1.1 自动显示消息348
5.1 自动显示消息与邮件348
第5章 限定接收方式下的消息传送348
5.2.1 EMM个体消息349
5.2 EMM消息的传送和显示349
5.1.2 邮件349
5.2.2 EMM通用消息350
5.3 自动显示消息的显示控制351
6.1.4 图像和声音的解码部354
6.1.3 TS解码部354
第6章 接收机的构成和功能354
6.1 接收机的构成354
6.1.1 调谐部354
6.1.2 解扰器354
6.1.9 低速CA接口356
6.1.8 电话调制解调器356
6.1.5 显示部356
6.1.6 开关输入部356
6.1.7 控制部356
6.2.1 物理规格、电信号及通信协议357
6.2 CA接口357
6.1.10 遥控器357
6.2.2 指令和响应358
6.3.2 节目的收视362
6.3.1 EMM及EMM消息的接收362
6.3 接收机的主要功能362
6.3.4 节省电能365
6.3.3 数据传送365
7.2 通信层面367
7.1.2 DIRD数据通信功能367
第7章 通信功能367
7.1 通信功能概述367
7.1.1 收视履历汇集功能367
7.4 接收机与汇集中心之间的通信368
7.3.3 数据转移级368
7.2.1 网络连接(层面1,5)368
7.2.2 数据转移(层面2,3,4)368
7.3 协议堆栈368
7.3.1 1级数据链接368
7.3.2 2级数据链接368
7.5.3 2级数据链接的详情369
7.5.2 2级数据链接的概况369
7.5 IC卡与接收机之间的通信369
7.5.1 1级数据链接369
7.5.4 收视履历汇集的全过程370
8.2 强迫执行的思路372
8.1 关于节目版权保护功能的基本思路372
第8章 节目版权保护方式372
8.3 复制代的管理功能373
8.5 节目版权保护方式的实际应用374
8.4 接收机应有的功能374
参考文献375
1.2 数字广播接收机的基本构成及其与媒体和接收机形态之间的关系378
1.1 前言378
第9篇 接收机378
第1章 数字广播接收机概述378
2.2.2 接收机的构成380
2.1.1 背景380
第2章 数字电视广播接收机380
2.1 背景及接收机的构成380
2.2.2 变换器和馈送器382
2.2.1 接收天线382
2.2 卫星数字广播的接收功能382
2.2.3 DIRD的规格参数383
2.3.1 接收天线385
2.3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接收功能385
2.3.2 DIRD的规格参数386
2.4.1 图像解码处理及输出388
2.4 图像和声音的解码处理及输出388
2.4.2 声音解码处理及输出391
2.6.1 卫星数字广播的EPG显示392
2.6 EPG显示392
2.5 基本数据解码器392
2.6.2 地面数字广播的EPG显示394
2.8 下载功能395
2.7 CAS功能395
2.8.2 与下载有关的传送方式396
2.8.1 下载服务396
2.8.3 各媒体的下载方式399
2.8.4 接收机的规格400
2.9.2 收视信息汇集所用的通信协议401
2.9.1 双向通信中的传输层面401
2.9 双向通信功能401
2.9.3 数据广播服务及数据分配用的协议402
2.9.4 接口404
2.9.5 用TCP/IP进行双向通信时所需要的功能405
2.10.1 串行接口的规格参数406
2.10 高速数字接口406
2.10.2 串行接口的输入输出信号407
2.11.5 节目选择的流程408
2.11.4 加扰所用的可设定加扰开关个数408
2.10.3 复制防护方式408
2.11 DIRD的信号处理功能408
2.11.1 节目配置信息408
2.11.2 广播与非广播的识别408
2.11.3 同时处理的PID个数408
参考文献410
3.1.1 前端部411
3.1 接收机的构成411
第3章 数字声音广播接收机411
3.1.2 调谐步长413
3.1.3 用于接收的调谐部的特性414
3.2.1 一段接收机415
3.2 传送线路综合部415
3.1.4 可运用的参数415
3.3.1 声音的解码处理和输出417
3.3 声音及数据的解码处理和输出417
3.2.2 三段接收机417
3.2.4 EPG417
3.3.5 数据的解码处理及输出418
3.3.4 声音品质的表示418
3.3.2 MPEG-2 Audio的详细运用418
3.3.3 声音编码速率的运用范围418
参考文献421
3.4 希望安装的其他功能421
4.1.1 JCTEA STD-004422
4.1 接收机的构成422
第4章 电缆电视接收机422
4.1.2 JCTEA STD-007425
4.2 传输线路解码部428
4.2.1 传输线路编码的解码429
4.2.2 单-TS与多TS传送方式432
参考文献434
1.1 服务环境436
第1章 服务器型广播概述436
第10篇 服务器型广播436
1.2.4 能以极快的传送速度传送节目和以短于再生所需的时间往接收机里储存节目的服务模式437
1.2.3 能利用接收机的持续储存功能和数据更新方法随时让收视者快速看到最新节目状况的服务模式437
1.2 服务模式举例437
1.2.1 依据收视者的爱好来提供节目的服务模式437
1.2.2 能提供场景检索和摘要收视等多样化收视方法的服务模式437
1.3.1 节目的提供形态438
1.3 系统的参考模型438
1.2.5 高效利用广播电波传送容量中的极小空隙来播放大容量节目而后用储存于接收机内的节目来收视的服务模式438
1.2.6 把由图像文件和文本文件等所构成的多媒体节目全部储存于接收机内供收视者进行选购收视的服务模式438
1.2.7 能把实时获得的节目与已储存的大容量节目无间隙地连起来提供给收视者的服务模式438
1.2.8 经由通信网取得与广播服务连动的节目和辅助数据的服务模式438
1.2.9 利用通信网同意随时追加节目再生的服务模式438
1.2.10 利用广播电波来传送的销售密封媒体内容的服务模式438
1.2.11 接收机与最终服务使用环境不一样的服务模式438
1.2.12 利用所储存节目编写多媒体剧本的服务模式438
1.2.13 储存节目与实时广播节目的无间隙操作服务模式438
1.3.2 发送系统439
1.3.3 接收系统440
参考文献441
2.2 节目的传送方式442
2.1 节目的编码方式442
第2章 节目的编码、传送和储存控制方式442
2.3 节目的储存控制方式443
2.2.2 DII(download info indication)消息443
2.2.1 DSM-CC数据滚动443
参考文献444
3.2.1 EUC-JP445
3.2 描述语言型辅助数据的文字编码445
第3章 辅助数据的编码、传送和储存控制方式445
3.1 辅助数据描述语言445
3.3.1 描述语言型辅助数据的种类446
3.3 辅助数据描述形式446
3.2.2 UCS446
3.2.3 移位JIS446
3.3.2 TV AMain文字描述举例447
3.3.3 节目信息辅助数据449
3.3.6 服务信息450
3.3.5 片段辅助数据450
3.3.4 实例描述辅助数据450
3.3.7 实例描述辅助数据451
3.4.1 二进制形式编码454
3.4 辅助数据传输编码方式454
3.6 辅助数据的储存控制方式455
3.5 辅助数据的传输方式455
3.4.2 文本形式编码455
3.4.3 描述语言型辅助数据的压缩455
参考文献456
4.4 定位器457
4.3 Authority457
第4章 节目的识别信息457
4.1 节目参考457
4.2 节目参考识别符(CRID)457
4.4.2 定位器描述举例458
4.4.1 形式458
4.5.2 地址解决的例子460
4.5.1 地址解决方面的必要元素460
4.5 地址的解决460
参考文献461
5.1 强制的基本思路462
第5章 节目版权保护方式462
5.4 第三方提供的辅助数据的处理463
5.3 节目版权保护方式的维持463
5.2 权利保护信息463
参考文献464
6.1.3 服务举例465
6.1.2 从存取控制的角度来看服务器型广播服务的分类465
第6章 存取控制方式465
6.1 存取控制方式概述465
6.1.1 系统概述465
6.1.4 数据流型节目和文件型节目的控制对象466
6.1.5 系统构成467
6.2.1 系统构成469
6.2 数据流型存取控制方式469
6.2.2 数据流型存取控制方式的关联信息470
6.2.3 节目和关联信息的关联附加471
6.3.2 加密方式472
6.3.1 文件型节目的构成472
6.3 文件型存取控制方式472
参考文献473
6.3.3 存取控制的方法473
7.1 服务器型广播接收机的构成474
第7章 服务器型广播接收机474
7.2.4 已储存节目的选择流程475
7.2.3 节目储存的流程475
7.2 信号处理功能475
7.2.1 广播与非广播的识别流程475
7.2.2 节目选择的流程475
参考文献478
第1章 数字广播设备概要480
第11篇 数字广播设备480
2.1 概要483
第2章 BS数字广播设备483
2.2.2 信息管理控制系统485
2.2.1 设备全貌485
2.2 NHK的广播设备485
2.2.3 电视播放设备487
2.2.5 EPG送出设备488
2.2.4 编码复用设备488
2.2.6 数据广播的制作与播放设备489
2.2.7 消息送出设备491
2.3.2 系统切换与图像质量的监视492
2.3.1 BS日本的全貌492
2.3 BS日本的广播设备492
2.3.3 MPEG TS的监视493
2.3.4 MPEG TS的保存494
2.4.1 广播设备概要495
2.4 BS朝日的广播设备495
2.4.6 ENC/MUX关联设备496
2.4.5 转换开关496
2.4.2 EDPS(经营广播系统)496
2.4.3 DS(数据服务器)496
2.4.4 APC与EMC496
2.4.9 数据广播系统498
2.4.8 节目库498
2.4.7 SI/EPG系统498
2.5.2 干线系统播放设备499
2.5.1 特点499
2.5 BS-i的广播设备499
2.5.3 数据处理设备500
2.5.4 压缩复用系统设备501
2.5.5 数据广播设备502
2.6.2 EDPS503
2.6.1 节目制作与编辑设备503
2.5.6 TS监视503
2.6 BS日本的广播设备503
2.6.3 电视广播播放设备504
2.6.4 数据广播及无线电广播播放设备508
2.7.1 设备设置的设计思想509
2.7 BS富士的广播设备509
2.6.5 今后的扩充功能509
2.7.3 图像与声音系统510
2.7.2 广播数据信息系统510
2.7.4 数据广播系统512
2.7.5 ENC/MUX系统513
2.8 WOWOW广播设备514
2.8.1 数字与模拟一体化514
2.8.2 电视播放设备515
2.8.3 室间输入系统517
2.8.4 超短波广播设备517
2.8.5 数据广播制作设备517
2.8.6 BDPS517
2.8.7 收费设备(与BDPS和顾客管理系统/IC卡信息管理系统的联合)518
2.9 卫星频道BS的广播设备518
2.9.1 设备概要518
2.9.2 数据服务器519
2.9.3 基带系统520
2.9.4 多频道与环绕声的处置520
2.9.5 字幕业务521
2.9.6 编码复用系统521
2.9.7 数据广播设备522
2.10.2 整体概况523
2.10.1 基本设计思想523
2.10.3 主APS523
2.10 BS通信公司的广播设备523
2.9.8 监视操作设备523
2.10.4 音频服务器524
2.10.5 DAW524
2.10.6 数据广播设备525
2.10.7 压缩复用系统526
2.10.8 EDPS527
2.11 日本BS广播和MEGA站广播的广播设备527
2.11.1 数据广播系统概要528
2.11.2 总公司设置系统528
2.11.3 共同播出中心设置系统529
2.12 Mediaserve的广播设备531
2.12.1 BS 955播出系统531
2.12.2 自动更新系统533
2.12.3 双向服务系统534
2.12.4 “BS 955广播”与“双向服务”相结合的节目一例535
2.12.5 今后的展望536
2.13 上行设备536
2.13.1 基带装置537
2.13.2 高频设备538
2.13.3 天线设备539
2.14 EPG集配信设备540
2.14.1 系统构成540
2.13.4 位置分集运行540
2.14.2 全局SI的运用541
2.15.1 B-CAS卡542
2.15 B-CAS设备542
2.15.2 系统构成542
2.14.3 功能542
2.16 下载设备544
2.16.1 下载业务544
2.15.3 B-CAS公司的内部构成544
2.16.3 系统的要点545
2.16.4 系统构成545
2.16.2 下载过程与规格545
参考文献547
3.2 SKY Perfect·Communications的广播设备548
3.1 概述548
3.2.1 CS数字广播概要548
第3章 CS数字广播设备548
3.2.2 服务及设备概要550
3.2.3 124°/128°CS数字广播设备552
3.2.4 110°CS数字广播设备554
3.3 ep的广播设备555
3.3.1 ep服务的架构556
3.3.2 实现蓄积型广播的设备556
3.3.4 其他设备561
参考文献561
3.3.3 ep广播(委托广播事业单位)的设备561
第4章 地面数字广播设备562
索引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