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雷达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现代雷达技术
  • 李侠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
  • ISBN:7801328116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72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38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雷达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雷达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1

1.1.1 雷达是防天、防空系统中的有效预警探测手段1

1.1.2 雷达是反导弹武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

1.1.3 雷达是高科技局部战争中摧毁敌方火力点的耳目2

1.2 雷达在现代战争中面临的主要威胁3

1.2.1 电子侦察3

1.2.3 综合性电子干扰5

1.2.2 低空、超低空突防5

1.2.4 雷达目标隐身处理7

1.2.5 反辐射导弹和反辐射无人机8

1.2.6 多种反雷达手段的综合运用9

1.3 现代雷达技术的主要特征9

1.3.1 信号辐射的隐蔽化处理9

1.3.2 抗干扰手段的自适应化设计10

1.3.3 信号处理技术的普遍应用11

2.1.1 信号集合和距离空间13

2.1.2 线性空间13

2.1 信号集合和信号空间13

第二章 雷达技术理论基础13

2.1.3 内积空间15

2.1.4 信号空间的不等式和正交关系15

2.2 信号的矢量表示16

2.2.1 L2(T)的n维子空间的选择16

2.2.2 在n维子空间内的信号表示17

2.2.3 在n维子空间外的信号表示19

2.2.4 信号的归一化完备正交集逼近20

2.3.1 基核和对偶基核24

2.3 信号的连续表示24

2.3.2 典型的积分变换25

2.3.3 带通信号的表示26

2.3.4 窄带平稳随机过程的复数表示28

2.3.5 信号的数字特征30

2.4 信号空间的线性变换31

2.4.1 有限维空间中线性变换的表示31

2.4.2 L2(T)空间算子的表示33

2.4.3 L2(T)空间中的算子逼近34

2.4.4 退化算子的实现35

2.4.5 算子的谱表示38

2.5 模糊函数40

2.5.1 模糊函数41

2.5.2 常用雷达信号的模糊函数44

2.6 雷达测量理论基础45

2.6.1 最大似然法估值45

2.6.2 时延估值及测距误差48

2.6.3 频移估值及测速误差49

2.6.4 时延和频移的联合估计50

2.6.5 目标参数的一维分辨力51

2.6.6 测角误差和空间角分辨力54

3.1.1 地物杂波特性56

3.1 无源干扰杂波特性56

第三章 无源杂波抑制技术56

3.1.2 海浪杂波特性57

3.1.3 气象杂波特性58

3.1.4 箔条杂波特性58

3.1.5 检波处理对杂波统计模型的影响58

3.2 无源杂波抑制59

3.2.1 相参回波信号59

3.2.2 无源杂波抑制原理61

3.3 自适应动目标显示(AMTI)81

3.3.1 AMTI实用系统的两种构成方式81

3.3.2 基于白化滤波技术的AMTI82

3.3.3 防止目标白化的处理方法88

3.4 自适应动目标检测(AMTD)90

3.4.1 采用杂波图控制的AMTD90

3.4.2 基于MEM的AMTD93

3.4.3 Kalmus滤波器97

3.4.4 点迹凝聚处理98

3.5 脉冲多卜勒(PD)技术103

3.5.1 经典PD雷达的基本组成104

3.5.2 PD雷达波形设计104

3.5.3 解模糊处理108

3.5.4 脉冲多卜勒信号处理113

第四章 脉冲压缩技术122

4.1 扩谱概念和信号扩谱调制122

4.1.1 扩谱技术122

4.1.2 信号扩谱调制123

4.2 线性调频脉冲压缩124

4.2.1 线性调频脉压的基本概念124

4.2.2 LFM信号的有源产生法128

4.2.3 LFM信号的无源产生法129

4.2.4 LFM信号的压缩处理132

4.3.1 数字式LFM信号的形成134

4.3 数字式LFM脉冲压缩134

4.3.2 LFM信号的数字式压缩137

4.4 相位编码脉冲压缩140

4.4.1 发射信号的二相编码调制140

4.4.2 发射信号的四相编码调制150

4.4.3 相位编码信号的产生方法152

4.4.4 相位编码信号的压缩处理154

4.5 非线性调频脉冲压缩163

4.5.1 相位逗留原理设计法164

4.5.2 显函数族优化设计法170

4.5.3 NLFM信号的工程实现176

第五章 频率和极化捷变技术181

5.1 频率捷变信号波形设计181

5.1.1 瞬时带宽和变频间隔181

5.1.2 变频速度和频率稳定度183

5.1.3 捷变频方式184

5.2 非相参频率捷变187

5.2.1 非相参频率捷变信号的产生187

5.2.2 非相参频率捷变本振信号的产生190

5.3.1 频率综合技术197

5.3 全相参频率捷变197

5.3.2 主振放大式发射机204

5.4 自适应频率捷变207

5.4.1 JATS技术207

5.4.2 全相参自适应频率捷变雷达210

5.4.3 非相参自适应频率捷变雷达214

5.5 极化捷变214

5.5.1 电磁波的极化215

5.5.2 目标的极化218

5.5.3 变极化方法220

5.5.4 极化捷变雷达224

第六章 信号检测技术231

6.1 信号检测的基本概念231

6.1.1 信号检测的主要方法231

6.1.2 雷达信号的统计检测原理232

6.2 雷达信号的A/D变换及脉冲串加工233

6.2.1 雷达信号的幅度分层233

6.2.2 雷达信号的时间量化235

6.2.3 脉冲串加工236

6.3 恒虚警检测238

6.3.1 恒虚警检测的基本概念238

6.3.2 慢门限CFAR检测240

6.3.3 快门限CFAR检测242

6.3.4 新型的CFAR检测250

6.3.5 几种CFAR检测器性能比较259

6.4 杂波图267

6.4.1 杂波图的基本概念267

6.4.2 杂波轮廓图269

6.4.3 幅度杂波图272

6.4.4 速度杂波图275

6.4.5 剩余杂波图277

6.5.1 准最优检测的基本概念278

6.5 数字积累检测278

6.5.2 滑窗检测280

6.5.3 小滑窗检测282

6.5.4 小滑窗加计数器检测285

6.5.5 反馈积累检测287

第七章 现代天线技术293

7.1 现代雷达对天线的需求293

7.1.1 目标信息获取对天线的需求293

7.1.2 空间对抗对天线的需求294

7.2 偏馈迭层固定多波束形成295

7.2.1 内插测高原理295

7.2.2 超余割平方发射波束与接收多波束形成298

7.2.3 目标高度数据检测300

7.3 平面阵一维电扫多波束形成306

7.3.1 均匀线阵天线的方向图306

7.3.2 均匀线阵天线的基本特性307

7.3.3 平面阵一维电控多波束形成309

7.4 相控阵天线多波束形成315

7.4.1 相控阵天线多波束形成的意义315

7.4.2 发射多波束形成316

7.4.3 高频接收多波束形成321

7.4.4 中频接收多波束形成323

7.4.5 子阵多波束形成325

7.4.6 Butler多波束形成网络329

7.5 数字波束形成332

7.5.1 DBF的基本原理333

7.5.2 回波信号的数字化处理334

7.5.3 数字波束形成器的实现方法335

7.5.4 DBF网络误差分析及校准337

7.6 旁瓣消隐和旁瓣对消340

7.6.1 引言340

7.6.2 副瓣消隐(SLB)341

7.6.3 副瓣对消(SLC)3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