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日本汉学史 第3部 转折和发展 1945-1971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李庆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ISBN:7810808923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873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888页
- 主题词:汉学-研究-日本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日本汉学史 第3部 转折和发展 1945-1971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形势和中日关系1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形势1
第二节 日本国内的状况和中日关系3
第二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汉学和对日本汉学的影响9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汉学状况9
第二节 日本汉学和世界汉学界的联系22
第三章 1945—1960年间日本汉学概况27
第一节 日本汉学综述27
第二节 学制、研究团体和刊物概况33
第四章 主要的研究成果概述38
第一节 上古、秦汉时代的史学研究38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和唐、五代的史学研究55
第三节 宋、辽、金、元时代的史学研究63
第四节 明清时代的史学研究68
第五节 思想史和宗教研究82
第六节 文学研究100
第七节 古代中国语学的研究116
第五章 史学研究的主要学者122
第一节 前田直典、仁井田升和铃木俊122
第二节 宫崎市定143
第三节 贝冢茂树158
第四节 历史地理的研究者(青山定雄、森鹿三)167
第五节 边疆史的研究者(松田寿男、田村实造、前岛信次)178
第六节 其他的史学研究者(岛邦男〈见语言文字〉、滨口重国、三岛一、森克己、小林高四郎、安部健夫、岩村忍、鸳渊一等)192
第六章 哲学、思想史和宗教研究的主要学者215
第一节 东京大学的加藤常贤和阿部吉雄216
第二节 东京地区的研究者之一(内野雄一郎、小林信明和麓保孝)222
第三节 东京地区的研究者之二(栗田直躬、根本诚、铃木由次郎、山田统)228
第四节 京都和关西的研究者(重泽俊郎、木村英一)238
第五节 中京地区的研究者(大滨皓、佐藤匡玄)247
第六节 北方的学者(板野长八、竹内照夫、吉田贤抗)256
第七节 南国的学者(楠本正继、户田丰三郎)265
第八节 其他的思想史研究者(林秀一、安冈正笃、增井经夫)271
第九节 中国佛教史的研究者(冢本善隆、山崎宏等)279
第十节 道教史的研究者福井康顺294
第七章 中国文学的研究者299
第一节 吉川幸次郎299
第二节 仓石武四郎和小野忍314
第三节 长泽规矩也325
第四节 斯波六郎和九州的研究者(滨一卫、仓光卯平)334
第五节 其他的文学研究者(藤野岩友、星川清孝、纲佑次、大矢根文次郎、大野实之助、斋藤响、市野泽寅雄、毛冢荣五郎、奥野信太郎、辛岛骁)340
第八章 语言和艺术等领域的研究者355
第一节 岛邦男356
第二节 铃木直治和鸟居久靖360
第三节 中国美术史的研究者(小林太市郎等)365
第四节 中国书法史的研究者(石桥启十郎、杉村勇造、西川宁)377
第五节 中国音乐史的研究者(田边尚雄、林谦三、泷辽一)383
第一节 世界局势397
第一章 1961—1971年间的国际形势和中日关系397
第二节 日本的国内形势和中日关系401
第一节 国际汉学概况405
第二章 国际汉学和日本与国际汉学界的联系405
第二节 日本汉学界和世界各国汉学界的联系417
第一节 学制和社会学术组织422
第三章 日本汉学概况422
第二节 经济支撑下的研究多样化(研究经费和科研资助制度)424
第三节 日本汉学研究的新特色432
第四章 史学研究之一(研究概况)436
第一节 上古和秦汉时代的研究436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和唐代研究453
第三节 五代、宋、元、明、清等时代的研究470
第五章 史学研究之二(主要学者)496
第一节 东京的周藤吉之、西岛定生497
第二节 京都、关西和名古屋的学者(平中苓次、守屋美都雄、宇都宫清吉、内田吟风、佐伯富)508
第三节 东北地区的史学家(曾我部静雄、星斌夫)528
第四节 九州地区的史学者(池田末利〈见思想史〉、日野开三郎、矢野主税)539
第五节 考古和边疆史的研究者(水野清一、江上波夫、三上次男、驹井和爱)550
第六节 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学的史学研究者(牧野巽、天野元之助等)578
第七节 其他的史学研究者(木村正雄、镰田重雄、市原亨吉、中岛敏、岛田正郎、青木富太郎、爱宕松男、外山军治、藤井宏、栗林宣夫、三田村泰助、今西春秋)589
第六章 哲学、思想史和宗教的研究609
第一节 哲学、思想史和宗教研究概况609
第二节 东京的学者(东京大学的赤冢忠、宇野精一、市川安司)624
第三节 东京的其他学者(西顺藏、渡边卓、镰田正、今井宇三郎、栗原圭介)635
第四节 京都和关西的学者(森三树三郎、村上嘉实、笠原仲二)653
第五节 九州、中国地区的学者(池田末利、冈田武彦、友枝龙太郎、山下静雄、平冈祯吉)661
第六节 东北和北陆地区的学者(山田琢、天野镇雄、穴泽辰雄)675
第七节 中国佛教史的研究者(久须本文雄、横超慧日、牧田缔亮、长部和雄、小川贯一)683
第八节 道教的研究者(酒井忠夫、吉冈义丰、大渊忍尔)694
第七章 中国文学研究701
第一节 中国文学研究概况701
第二节 京都大学的学者小川环树708
第三节 平冈武夫和入矢义高715
第四节 京都、大阪地区的其他学者(增田清秀、高木正一、花房英树、松下忠、中田勇次郎〈见艺术史〉、泽田瑞穗、增田涉、高桥和巳)727
第五节 东京的文学研究者(赤冢忠〈见思想史〉、松枝茂夫、千田九一、户田浩晓、船津富彦、小川昭一)742
第六节 九州、中国地区的学者(目加田诚、松本雅明、中岛千秋、白木直也、仓田贞美)751
第七节 北海道和东北地区的学者(武田泰淳、饭冢朗、八木泽元、内田道夫)763
第八章 语言学和艺术史的研究767
第一节 中国语言学研究概况767
第二节 文字学的研究者白川静770
第三节 音韵学和方言的研究者(饭田利行、波多野太郎)778
第四节 词汇、语法史的研究者(太田辰夫、香坂顺一)789
第五节 藤堂明保和其他语学研究者794
第六节 美术和艺术史的研究者(藤原楚水、中田勇次郎、长广敏雄等)801
第一节 中国历史时期划分的争论818
第九章 主要论争的问题818
第二节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831
第三部后记851
征引参考文献目录(第一至第三部)854
第五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汉学的转折(1945—1960
第六编 在冷战风云中前进(1961—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