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货币传导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制度分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货币传导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制度分析
  • 任啸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430388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36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53页
  • 主题词:货币政策-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货币传导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制度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目录1

一、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2

第一章 中国货币政策的历史回顾2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30年的货币政策2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第一阶段的货币政策3

二、本书的创新之处3

二、1987年~1994年的货币政策4

一、1979年~1983年的货币政策4

三、本书的研究方法5

三、1988年~1991年的货币政策5

四、本书的资料来源6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第二阶段的货币政策6

一、20世纪90年代初至1997年的货币政策6

二、1997年以后的货币政策9

三、对改革开放后第二阶段货币政策效果的评估11

第四节 不同阶段货币政策传导制度分析14

一、改革开放前的货币政策传导制度分析14

二、改革开放后的货币政策传导制度分析15

一、利率渠道19

第二章 货币政策传导运行机理和我国的现状19

第一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19

二、信贷渠道21

三、非货币资产价格渠道24

四、汇率渠道26

第二节 保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的条件29

一、货币政策传导的层次29

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制度条件31

一、信贷渠道32

第三节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现状分析32

二、非货币资产价格渠道36

三、利率渠道42

四、汇率渠道52

第三章 货币政策制定者:中央银行运作的制度分析58

第一节 中央银行独立性制度分析58

第二节 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模式与现状60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模式60

二、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体现61

三、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存在的问题及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63

一、中央银行的产权结构(财产组织方式):公有产权形式66

第三节 提高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制度创新66

二、中央银行的外部组织结构:按经济区域设置67

三、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节的范围: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68

四、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工具:传统与创新69

五、理顺中国人民银行与政府的关系70

六、理顺中国人民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的关系70

第四章 货币政策传导中介:商业银行运作制度分析72

第一节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历史及金融制度的变迁72

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发展历史72

二、我国金融制度的变迁74

第二节 国有银行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77

一、国有银行单一的国有产权结构,使其法人产权不明晰78

二、国有商业银行的行政治理结构,使其运作效率低于公司型治理结构的效率80

三、国有银行的治理结构中缺乏明确有效的激励机制,抑制了放贷积极性81

第三节 金融经济结构与实体经济结构的矛盾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82

一、我国非国有经济发展状况82

二、实体经济结构与金融经济结构矛盾的原因85

第四节 完善货币政策传导中介:金融机构制度创新87

一、中国银行业改革的总体思路——制度求解87

二、国有银行微观制度创新90

三、构建与实体经济结构相适应的金融结构91

第五章 货币政策传导客体:国有企业运作制度分析94

第一节 我国国有企业制度演进逻辑94

一、改革前国有企业的制度安排逻辑94

二、改革后国有企业制度安排的变革95

第二节 国有企业制度性缺陷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96

一、国有企业的制度性缺陷与低效率和预算软约束97

二、国有企业低效率和不良贷款的紧缩效应100

第三节 国有企业制度创新101

一、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思路101

二、公司治理结构下的产权效率和模式选择102

三、解决国有企业的预算软约束105

第六章 货币政策传导载体I:货币市场制度分析106

第一节 货币市场的产生、相关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历史106

一、货币市场的产生106

二、货币市场发展的相关理论107

三、中国货币市场发展的历史和动因109

第二节货币市场的现状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111

一、货币市场中各个市场发育不完善,制约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运行112

二、金融宏观调控的政策因素影响了公开市场业务的开展118

三、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分割,阻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119

一、扩大货币市场规模,夯实货币市场基础,促进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122

第三节 货币市场制度创新的思路122

二、逐步建立统一、分层次的货币市场体系,促进货币市场制度创新123

三、加快金融创新,发展金融工具123

四、形成以市场为基础的货币操作方式124

五、逐步剥离中央银行的政策性业务124

六、疏导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联系的渠道125

第七章 货币政策传导载体Ⅱ:资本市场制度分析127

第一节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动因和特点127

一、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127

二、资本市场发展的动因:金融市场化趋势加快129

三、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特点:金融控制下特有的制度选择133

第二节 资本市场的制度缺陷及其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136

一、股票市场的制度缺陷及其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137

二、债券市场的非均衡发展及其影响139

三、分业管理使金融工具的创新受到明显的抑制,减少了货币政策当局可选择的政策工具139

四、虚拟经济过度发展,挤占实体经济投资141

五、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分割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见第六章)142

第三节 资本市场的发展对货币政策的挑战142

一、以狭义价格指数(物价指数)的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受到影响142

三、对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144

二、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受到影响144

四、货币政策传导制度更加复杂和难以测控145

第四节 资本市场的制度安排创新146

一、资本市场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146

二、继续对资本市场实施适度的结构性控制147

三、规范国内市场是加强货币政策效果的途径148

四、大力发展国有证券市场,努力扩展证券市场规模152

五、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153

六、转轨时期扩张性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构造153

一、对现行国有股减持办法的评价154

第五节 国有股减持的制度分析与求解154

二、国有股减持中的代理冲突分析155

三、国有股减持的制度求解思路158

第六节 货币政策制度创新:应对资本市场的挑战159

一、中央银行最终目标选择:包括资产价格在内的广义价格指数稳定159

二、适时采取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163

三、运用以公开市场操作和利率调节为主的政策工具163

四、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偏离的反应164

第八章 货币政策传导杠杆I:利率制度分析166

第一节 渐进利率市场化的制度分析166

一、中国渐进利率市场化进程的简短回顾166

二、金融约束的政策选择——中国渐进式利率市场化的原因167

第二节 利率非市场化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170

一、利率管制制约着中央银行运用利率机制进行宏观调控的有效性171

二、利率管制使利率内在的平衡机制被人为地破坏172

三、利率管制所形成的利率扭曲,导致利率结构的失衡,影响利率水平调节政策的有效性172

四、利率管制无法形成合理的市场利率体系,也使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只能局限于货币供应量目标175

第三节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思路175

一、利率体制改革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时机探讨175

二、利率市场化的具体内涵177

三、可能的利率市场化实施方案178

第一节 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的制度演变与逻辑181

第九章 货币政策传导杠杆Ⅱ:汇率制度分析181

第二节 现行汇率制度的局限性及其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183

一、现行汇率制度的局限性183

二、现行汇率制度对货币政策的影响184

第三节 加入WTO对我国汇率制度及货币政策传导制度的影响186

一、加入WTO对现行汇率制度的影响186

二、加入WTO对货币政策传导制度的影响187

第四节 我国汇率制度改革思考190

一、我国现阶段汇率制度的选择:目标区汇率制度190

二、改革结售汇制,重塑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192

三、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思路193

四、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政策创新195

第十章 货币政策相关制度分析197

第一节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197

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结合的运行机理197

二、“弱财政、强金融”形成的制度和对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204

三、改变财政金融不对称的对策208

四、相关制度的完善211

第二节 货币政策与投资体制212

一、我国投资体制的演变212

二、现行投资体制的缺陷213

三、深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及与货币政策配合的思路216

第三节 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219

一、我国产业政策的重点219

二、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配合220

三、房地产业政策与货币政策221

第四节 区域经济政策与货币政策225

一、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对称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效果226

二、我国经济的地区差异及其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226

三、解决东西部货币政策传导差异的对策228

后记230

主要参考文献23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