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知识管理导论 原理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知识管理导论 原理与实践](https://www.shukui.net/cover/3/33180173.jpg)
- 王克胜,( )欧文·鲁斯通·耶莫维克(Ove Rustung Hjelmervik),( )伯恩特·布雷姆道尔(Bernt Bremdal)著;杨应崧,潘向翀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5403X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68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287页
- 主题词:知识经济-应用-企业管理-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知识管理导论 原理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知识管理原理1
1.1 引言1
目录1
1.2 知识管理是什么2
1.2.1 知识4
1.2.2 管理5
1.2.3 准确定义5
1.3 知识管理为什么会被广泛采用6
1.4.1 知识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8
1.4 知识管理的目的是什么8
1.4.2 在经营中运用知识的目的9
1.4.2.1 传递客户价值10
1.4.2.2 产品的创新和传送10
1.4.2.3 提高组织的效力11
1.5 谁需要知识管理11
1.6 知识管理由哪些部分组成12
1.6.1 知识桌面——获取公共知识的界面14
1.6.2 知识服务——从内容到协作14
1.7 为什么知识管理会发挥作用15
1.6.3 系统——知识管理的平台15
1.7.1 因特网和网络技术16
1.7.2 数据库技术、数据仓库16
1.7.3 多媒体技术16
1.7.4 通信技术16
1.7.5 软件技术17
1.8 知识管理系统的逻辑17
1.8.2 知识逻辑层18
1.8.3 表达层18
1.8.1 数据层18
1.9 谁会使用知识管理系统19
1.10 文化方面20
1.11 知识管理不涉及哪些内容21
1.12 知识管理十大策略22
1.12.1 建立一种知识管理的方法论22
1.12.2 指派一位关键人物23
1.12.3 授权给知识工作者24
1.12.4 以客户为中心的知识管理24
1.12.5 管理核心能力25
1.12.8 扩展知识寻源26
1.12.6 促进合作和创新26
1.12.7 从成功实践中学习26
1.12.9 相互联系的专业团队27
1.12.10 报告知识资产的评估价值27
1.13 总结27
1.14 要点回顾28
参考文献29
第2章 数据,信息,知识与智慧30
2.1 引言30
2.2.1 数据不是信息31
2.2 信息价值链31
2.2.2 信息是意义的开始32
2.2.3 知识33
2.2.3.1 知识——它是什么?33
2.2.3.2 知识和信息——一个重大的区别34
2.2.3.3 知识和创新34
2.2.4 智慧35
2.3 知识的分类36
2.3.2 知识的类型37
2.3.1 知识的范畴37
2.3.3 知识的关键成分38
2.4 三个基本步骤40
2.4.1 知识的获取40
2.4.2 知识的共享40
2.4.3 知识的应用40
2.5 业务和知识40
2.6 内容管理和信息提取41
2.6.1 CORPORUM和MIMIR42
2.6.1.1 整体结构43
2.6.1.2 本体44
2.6.1.3 MIMIR方法45
2.6.1.4 内容的解释说明46
2.6.1.5 阐明主题48
2.6.1.6 信息分布48
2.6.1.7 简单摘要48
2.6.1.8 应用49
2.6.1.9 减少因特网的搜索量50
2.6.1.10 新闻和个性化信息的提供50
2.6.1.12 商务智能51
2.6.1.11 公共信息系统51
2.6.2 CORPORUM技术的优缺点52
2.7 结论53
2.8 要点回顾53
参考文献54
第3章 建立知识管理的技术基础结构56
3.1 引言56
3.2 计算机网络作为知识转化的推进器59
3.3 对知识管理系统的基本思考61
3.3.1 知识的生命周期61
3.3.2 选择技术62
3.3.3 联结专业人士和信息资源62
3.4 重要的集成者:万维网(WWW)64
3.4.1 客户软件64
3.4.2 服务器软件65
3.4.3 服务器硬件65
3.4.4 网关65
3.5 基于网络的知识管理结构的技术组件66
3.4.5 群件与网络客户界面66
3.6 界面层67
3.6.1 选择协作平台的准则67
3.6.2 实现步骤68
3.7 进入层68
3.7.1 这层为什么重要68
3.7.2 需考虑的问题69
3.7.3 实现步骤69
3.8.1 信息供给70
3.8 协作智能和过滤层70
3.8.2 协作智能层的基础结构要素71
3.8.2.1 用数据支持决策——数据提取和汇总72
3.8.2.2 数据仓库72
3.8.2.3 人工神经网络(ANNS)74
3.8.2.4 模糊逻辑系统78
3.8.2.5 基因算法82
3.8.2.6 案例式推理86
3.8.2.7 网络视频会议88
3.8.2.8 推还是拉88
3.8.3 知识客体的精细度等级89
3.8.2.9 技术的适应性89
3.8.4 搜索、索引和检索的基础结构元素90
3.8.4.1 总体搜索90
3.8.4.2 分级搜索90
3.8.4.3 属性搜索90
3.8.4.4 内容搜索91
3.8.4.5 组合搜索策略91
3.8.4.6 搜索引擎91
3.8.5.1 活动属性93
3.8.5 用属性标记知识元素93
3.8.5.2 领域属性94
3.8.5.3 格式属性94
3.8.5.4 类型属性94
3.8.5.5 产品和服务属性95
3.8.5.6 时间属性95
3.8.5.7 地址属性95
3.8.6 重述“推/拉”技术95
3.8.7 小结96
3.10.1 这一层为什么重要97
3.10 传输层97
3.9 应用层97
3.10.2 相关事项98
3.11 仓储层98
3.11.1 需要考虑的问题98
3.11.2 实施步骤98
3.12 结论99
3.13 要点回顾100
参考文献101
4.1 引言102
第4章 信息,知识和意义102
4.2 目标104
4.3 什么因素支配着交流和知识共享105
4.4 语言和概念106
4.5 对概念的理解在于概念能做什么和如何应用概念107
4.6 语言的意义取决于我们如何使用它108
4.7 艺术与科学中的相对论——西方世界的现代优越性109
4.8 日本世界秩序的要素111
4.9 交流与知识共享的密切关系113
4.10.2 期望驱动的理解114
4.10.3 主观性114
4.10.1 语境(context)114
4.10 须遵守的原则114
4.10.4 句法与语义学115
4.10.5 抽象化(Discretization)115
4.11 结论116
4.12 要点回顾117
参考文献118
第5章 模型——知识管理系统的结构与动力学119
5.1 引言119
5.2 背景121
5.3 整体知识管理系统的理念与结构123
5.4 整体知识管理模型125
5.4.1 知识管理的结构126
5.4.1.1 局部业务状态126
5.4.1.2 局部服务状态127
5.4.2 过程模型128
5.4.3 动态模型129
5.5 Faros模型130
5.5.1 将用户整合为一体131
5.5.2 管理工作流程的角色133
5.5.3 信息的可获取性与聚焦重点134
5.5.4 冗余度与学习135
5.5.5 企业的价值链136
5.5.5.1 主操作工作流程138
5.5.5.2 主服务工作流程140
5.5.5.3 链接141
5.5.6 反馈功能142
5.5.7 实践团队矩阵144
5.6 调整145
5.7 知识导航器148
5.8 文化方面149
5.9 学习效果150
5.10 创新150
5.11 结论150
5.12 要点回顾151
参考文献153
第6章 实践——Faros案例探讨155
6.1 引言155
6.2 创建知识管理系统157
6.2.1 Statoil石油公司的Faros模型158
6.2.2 组织信息159
6.2.3 结构化信息161
6.2.4 非结构化信息161
6.3 建立Faros知识管理系统162
6.3.1 Faros知识屋162
6.3.2 工作流程导航器163
6.3.2.1 导航的结构164
6.3.2.2 价值链165
6.3.3 链接到Faros知识屋的信息元素167
6.3.2.3 工作流程导航——对IT简化的追求167
6.3.3.1 管理文件导航168
6.3.3.2 技术文件导航168
6.3.3.3 学习与可视化导航169
6.3.3.4 知识村导航169
6.3.4 信息技术的应用171
6.3.4.1 互联网171
6.3.4.2 可视化171
6.3.4.3 其他技术支持172
6.4.1 Faros系统的实施173
6.4 Faros系统的实现173
6.4.2 评估Faros系统:顾客的满意度174
6.4.3 Faros系统工具175
6.5 学习效果176
6.5.1 知识与信息管理系统177
6.5.2 通过知识管理系统进行创新179
6.5.3 信息过量180
6.5.4 合作系统180
6.5.5 终身学习型组织181
6.5.7 向着系统思维发展183
6.5.6 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183
6.5.8 信息技术和用户的门槛184
6.5.9 基础结构和成本184
6.5.10 益处185
6.5.11 质量上的益处185
6.5.12 数量上的益处186
6.6 结论187
6.6.1 摘要187
6.6.2 进一步的工作191
6.7 要点回顾191
参考文献192
7.1 引言193
第7章 经验193
7.2 客户194
7.3 开发事项195
7.3.1 Faros系统的目标195
7.3.2 一个试点项目196
7.3.3 一份原始文件198
7.3.4 内部网(Intranet)198
7.3.7 两次点击获得信息199
7.3.5 冗余度199
7.3.6 辅导199
7.3.8 知识屋200
7.3.9 改进和创新200
7.4 实施202
7.4.1 服务部门203
7.4.2 业务部门204
7.4.3 整体模型方法206
7.4.4 JIT-JE信息检索的冗余度207
7.4.6 改进、创新和学习的实践208
7.4.5 实践团队208
7.4.7 开发成功实践210
7.5 Faros系统的产业化211
7.5.1 角色211
7.5.1.1 流程主管211
7.5.1.2 超级用户212
7.5.1.3 用户212
7.5.1.4 支持者212
7.5.3 标准产品、应用和经营模块213
7.5.2 组织结构213
7.5.1.5 辅导员213
7.5.4 经营案例214
7.6 倾心投入的用户——成功的关键214
7.7 Faros系统的鉴定215
7.8 结论215
7.9 要点回顾216
参考文献217
第8章 知识管理中的监控与评估218
8.1 引言218
8.2 科学管理与知识管理219
8.3 评估结果的必要性221
8.4 当今评估系统所评估的内容是什么222
8.5 知识管理监控与评估系统的标准225
8.5.1 监控知识管理的目标与目的225
8.5.2 评估什么226
8.5.3 如何应用结果228
8.6 实例学习229
8.7 结论230
8.8 要点回顾230
参考文献231
第9章 战略和结构:2010年展望232
9.1 引言232
9.2 历史的反思234
9.3 从我们的祖先发展到现代的市场经济237
9.3.1 推动我们向前发展的条件237
9.3.2 日期变更线2010年——新的社会需求238
9.3.3 场景:健康238
9.3.4 场景:知识239
9.3.5 场景:生活方式241
9.4.1 领先的技术242
9.4 将我们带到2010年的变革力量242
9.4.2 其他变革力量243
9.5 结构服从于战略243
9.5.1 公司的社会形象243
9.5.2 IT/IS行业244
9.5.3 石油工业245
9.5.4 网状组织246
9.6 知识型的社会247
9.6.1 经济资源的组织247
9.6.1.1 知识型经济258
9.6.1.2 终身学习259
9.6.2 结构服从战略260
9.6.2.1 战略260
9.6.2.2 结构262
9.7 事物的新秩序262
9.7.1 网状组织和虚拟组织263
9.7.2 未来展望对组织的意义263
9.8 结论265
9.9 要点回顾265
参考文献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