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哲学的统合精神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哲学的统合精神
  • 黄公伟著 著
  • 出版社: 维新书局
  • ISBN:
  • 出版时间:1977
  • 标注页数:721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73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哲学的统合精神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壹篇 总论1

第一章 道统新辨1

第一节 漫谈中国道统之离合1

第二节 溯「真统」谈今儒4

第三节 论哲学原理9

第四节 论中国近代学术思想的变态发展10

第二章 东方哲学的观测19

第一节 论中国哲学的特色19

第二节 印度哲学的特色与其源流22

第三节 中国佛教思想之传统精神31

第四节 论印度佛学的演变历程34

第五节 辨「危微精一中」道体真义36

第二篇 论儒49

第三章 尊儒与孔学的地位49

第一节 道冠古今的孔子传略49

第二节 孔孟哲学的根本精神与其发展76

第三节 从尊孔略说祀孔与孔庙之规格82

第四节 评习经与尊孔95

第五节 论「读经」与「德育」的当前课题100

第六节 「四书」与其义理诠释104

第七节 孟子的形上学109

第四章 儒家哲学道德主体精神117

第一节 论孔子的人道哲学117

第二节 释儒家伦理道德观念123

第三节 中国伦理制度起源之蠡测162

第四节 儒家的道德与人格建设176

第五节 儒家思辨之学释义192

第六节 论道德哲学196

第七节 忠孝观念在中国伦理生活中的实践价值201

第八节 教师节论师道208

第九节 传统文化与师道212

第十节 试论「大同」思想的根本精神219

第三篇 论秦汉诸子225

第五章 先秦诸子之导源225

第一节 历代诸子概说225

第二节 儒道法先驱的管子思想228

第三节 道家元祖老子思想的系统与开展239

第四节 老子的论理思想与知识论245

第五节 老子的自然哲学247

第六节 老子的道德哲学249

第七节 老子「清静无为」的政治社会观252

第八节 老子的人生观与归真254

第六章 儒墨法三家哲学今探257

第一节 今儒学与墨学257

第二节 法家思想的源流与评价262

第三节 汉代大儒董仲舒271

第四篇 论佛277

第七章 佛法概说277

第一节 佛法原理概说277

第二节 佛教宗派的渊源280

第三节 佛法心理学浅测282

第四节 佛学「般若」思想本质与其功德观297

第五节 原始佛法说「禅定」325

第八章 宗派佛学之管窥333

第一节 印度唯识论的起源与其发展333

第二节 华严「信解行证」的修行要义366

第三节 佛家「唯识论」之蠡测375

第四节 观世音菩萨考相380

第五节 烦恼的病理与对治法门381

第六节 「揭示佛经原义」质疑389

第九章 中国佛学395

第一节 鸠摩罗什的学说与贡献395

第二节 唐代玄奘大师与其唯识论404

第三节 佛教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421

第四节 民初法相学风札记437

第五节 北岳五台朝圣进香记449

第六节 河北历代高僧记456

第五篇 新儒学与三教合一467

第十章 新儒学的概说467

第一节 理学浅测467

第二节 论新儒学的新精神与真价值478

第三节 宋明理学与佛法的融会486

第四节 理学与生活规范493

第十一章 儒佛道的统合499

第一节 释儒佛道三教合一的涵义499

第二节 儒佛道「中道」精神的会通501

第三节 从知德一致论儒佛道精神的融贯507

第四节 心性论与直观哲学517

第五节 北宋理学巨擘邵康节522

第六节 略论朱熹心性教育观之特色525

第十二章 现代哲学家略论541

第一节 公羊学派与龚自珍思想541

第二节 晚清名儒曾国藩551

第三节 国学大师章炳麟与其古文学553

第四节 康有为的「立教改制」思想之特色569

第五节 现代思想之先驱梁启超的贡献590

第六节 谭嗣词与民主革命思潮613

第七节 评熊十力的哲学623

第六篇 论人生627

第十三章 人生观念627

第一节 漫论人生的「迷」与「悟」627

第二节 论知与不知辨630

第三节 心性哲学漫谈633

第四节 「良知」与「无明」辨639

第五节 论人生哲学的系统646

第六节 东方人的人生观与修养655

第七节 论人生境界的情操668

第十四章 价值论673

第一节 论思想上的「中立病」673

第二节 论思想教育的改进要务675

第三节 提高大学「德育」的素质682

第四节 人生价值与实践的方向686

第五节 结论693

附录(一)目录学源流举要695

附录(二)黄公伟年谱7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