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健康心理塑造 0-20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健康心理塑造 0-20岁
  • 杨秀英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50217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861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879页
  • 主题词:儿童心理学 青少年心理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健康心理塑造 0-20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概述1

第一节 儿童青少年各年龄阶段分期及身心发展特点1

一、胎儿期1

目录1

二、新生儿期2

三、婴儿期7

四、幼儿期11

五、学龄前期18

六、学龄期35

七、青春少年期42

一、人的心理是怎么一回事50

第二节 心理健康标准50

二、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什么52

三、研究儿童心理的意义52

四、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53

五、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标准59

第三节 智力、智商、情商60

一、智力、智商、情商60

二、智力测验62

第四节 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63

一、心理咨询63

二、心理治疗64

第二章 胎教67

第一节 胎教的定义及意义68

一、胎教68

二、广义胎教69

三、狭义胎教70

第二节 胎教的方法70

一、胎教成功的基础70

二、胎教的分类73

三、胎教训练内容74

四、胎教的原则88

五、胎儿发育过程89

六、胎儿能否感觉到胎教91

七、胎教的方法93

八、胎教时间的安排120

第三节 孕早、中、晚期各期胎教的意义121

一、孕早期——胎教的开始时期121

二、孕中期——胎教的最佳时期122

三、孕晚期——胎教的巩固时期123

第四节 怀孕早、中、晚各期孕妇的心理问题及如何调适124

一、孕早期的心理问题124

二、孕中期的心理问题125

三、孕晚期的心理问题126

一、夫妻感情对胎教的影响127

第五节 丈夫在胎教中的作用127

二、夫妻共同进行胎教129

三、丈夫与优生的关系130

四、父亲与胎教131

五、孕早、中、晚各期孕妇对丈夫的期望135

第六节 胎教的作用138

一、受过胎教的孩子有什么特点138

二、胎教与智商的关系139

三、胎教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140

一、优婚143

第七节 优生“四重奏”——优婚、优孕、优育、优教143

二、优孕144

三、优育145

四、优教146

第三章 儿童个性品质培养147

第一节 良好个性、性格的培养147

一、个性的含义147

二、个性决定行为150

三、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151

四、根据孩子的性格气质特点进行教育155

五、当今儿童应具有的性格158

第二节 道德品质培养161

一、怎样发展孩子的道德意识161

二、如何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162

三、培养孩子正直、诚实的品质167

四、怎样培养孩子勇敢坚强的品质169

五、培养孩子懂礼貌,关心别人的优良品质172

六、培养孩子吃苦耐劳,大公无私,学会谦让175

七、培养孩子关心、孝敬父母178

第三节 能力及良好习惯的培养181

一、良好习惯,从小养成182

二、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185

三、建立明确的行为规则,激发做事的积极性188

四、培养孩子的耐心,做事有始有终190

五、注重培养孩子的注意力192

六、培养学习责任心,克服磨蹭、马虎的坏习惯194

七、培养孩子讲文明、懂礼貌196

第四节 自尊心、自信心的建立与维护199

一、培养自信心199

二、培养自尊心202

第五节 交往能力培养205

一、如何评价儿童的交际能力205

二、培养孩子在生人面前举止大方,通过做客提高孩子交往能力207

三、锻炼孩子解决纠纷的能力210

四、教育孩子尊重他人的所有权,家长也要尊重孩子的物权212

第六节 培养健康情感,正确面对挫折215

一、培养孩子健康的情感及社会情感215

二、让孩子自由地抒发感情217

三、父母对孩子情商的发展影响深远219

四、如何帮助孩子面对挫折,面对困难221

五、树立正确的做事态度224

第七节 兴趣、爱好的培养227

一、注重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227

二、注重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美育培养228

三、怎样培养孩子爱好球类运动及游泳230

四、怎样指导孩子学习舞蹈、学习乐器233

五、怎样教孩子学习绘画236

第四章 儿童青少年心理及心理障碍239

第一节 儿童青少年心理239

一、儿童青少年心理239

二、儿童青少年期心理健康应注意什么243

三、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246

四、独生子女的心理247

五、情商培养248

六、儿童心理异常的早期诊断251

七、青少年半成熟、半幼稚的心理矛盾252

八、儿童青少年的适应行为255

第二节 心理障碍的原因257

一、幼儿心理障碍的原因257

二、儿童品行障碍的原因258

三、十种常见的异常心理现象260

第三节 儿童青少年期常见的心理障碍261

一、幼儿常见的行为问题261

二、儿童异常情绪问题262

三、儿童心理障碍265

四、青少年心理障碍问题268

五、影响青年成才的十大心理障碍271

第四节 儿童青少年学习障碍272

一、何谓学习障碍272

二、学习障碍的类型275

三、学习障碍儿童的测查277

四、非智力因素对儿童学习的影响282

五、如何对待厌学、逃学的孩子283

六、导致中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幼稚症287

七、儿童学习困难为什么要看心理门诊288

第五节 儿童心理发展协调性障碍289

一、感觉统合的定义、功能及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289

二、注意儿童心理发展的协调性291

三、如何测查孩子的本体感293

四、动作能力与数学学习294

第六节 儿童注意力障碍296

一、如何防止孩子注意力不集中296

二、上课注意力集中与听讲能力298

三、背书能提高孩子的言语能力300

第七节 儿童青少年交往障碍302

一、儿童早期社交行为302

二、人际交往的心理缺陷310

三、孩子不合群、怕入托怎么办312

四、克服怕羞心理314

五、交往中孩子遭遇挫折怎么办320

第八节 如何克服任性心理321

第九节 正确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325

一、儿童逆反心理325

二、青年逆反心理327

第十节 如何克服自卑心理329

一、自卑心理的表现329

二、如何克服自卑心理332

第十一节 如何克服嫉妒心理335

一、如何克服儿童嫉妒心理335

二、如何克服青年嫉妒心理337

第十二节 如何克服恐惧心理339

一、常见恐惧表现340

二、怎样克服恐惧心理342

三、令孩子不要恐惧的秘诀344

四、学校恐怖症344

第十三节 如何克服依赖心理347

第十四节 如何克服挫折心理349

一、如何克服儿童挫折心理349

二、如何克服青少年挫折心理350

第十五节 说谎的心理治疗352

第十六节 口吃的心理治疗355

第十七节 不良行为的矫正358

一、儿童挤眉弄眼的矫正方法358

二、如何对待孩子爱揪头发的习惯359

三、怎样克服爱发脾气的毛病360

四、如何克服孩子坐不住的习惯362

五、课堂扰乱行为363

六、如何纠正孩子吮手指、咬指甲的习惯364

七、孩子梦游怎么办368

八、如何处理孩子爱抱小动物睡觉的习惯369

九、谨防电视癖371

十、电脑对儿童的不良影响372

一、淘气、好动的孩子与多动症的区别373

第十八节 儿童多动症373

二、儿童多动症的表现374

三、多动症的诊断标准376

四、儿童多动症的治疗377

五、多动症儿童的饮食380

六、给多动症孩子家长的几点建议381

第十九节 儿童抽动障碍382

第二十节 孤独症386

一、婴幼儿孤独症386

二、儿童孤独症389

三、性格孤僻≠孤独症391

第二十一节 儿童癔病393

第二十二节 儿童强迫症396

一、强迫观念396

二、儿童强迫症397

第二十三节 儿童焦虑症400

一、儿童焦虑症的病因401

二、儿童心理焦虑症分类401

三、家长和教师应怎样对待焦虑的患儿402

四、防止孩子的分离焦虑情绪403

五、“教室焦虑症”的心理疗法404

第二十四节 抑郁症405

一、幼儿抑郁症405

二、儿童忧郁症407

三、忧郁症的非心理因素409

第二十五节 智力低下411

一、智力低下儿童的个性特点411

二、智力落后的儿童如何训练412

三、智力低下的治疗方法414

四、智力低下如何预防415

一、心理疲劳与心理疾病416

第二十六节 如何克服心理障碍416

二、如何克服青少年心理障碍418

三、青年心理困境自救法419

四、克服心理障碍六法421

五、减轻心理压力的十种简易方法422

六、消除精神紧张的十种方法423

七、排除心灵寂寞的方法424

第五章 儿童青少年性教育426

第一节 儿童青少年性心理特点427

一、婴幼儿、儿童、青少年期性生理427

二、婴幼儿、儿童、青少年期性心理428

一、开展性教育的意义438

第二节 开展儿童青少年性教育的意义438

二、国外如何开展性教育443

三、开展性教育以提高全社会性心理健康水平448

第三节 如何开展性教育450

一、性教育的内容及原则450

二、性行为准则452

三、对性教育的基本认识454

四、性教育应分年龄段实施458

五、婴幼儿期的性教育459

六、儿童期的性教育468

七、青春期性健康教育474

八、错误性教育观念481

九、父母如何观察孩子的变化484

第四节 儿童青少年期的性问题485

一、早恋485

二、失恋493

三、单恋495

四、恋爱中遇到性缠绕怎么办497

五、青春期的性自慰行为499

六、心理“断乳”与困惑502

七、青年男女热恋中的心理特点503

八、如何处理“师生恋”505

九、性早熟506

十、同性恋509

十一、儿童性虐待511

十二、初尝“禁果”514

十三、性病515

第五节 青少年期自我保护教育516

一、青春期自我保护教育的意义516

二、青春期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519

三、青春期自我保护教育的方法519

四、女孩自我保护的十条忠告521

一、家庭教育的原则和特点523

第一节 家庭教育的有关概念523

第六章 家教523

二、现代家庭的职能528

三、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532

四、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与作用542

五、家庭教育十戒、十法则、十条建议552

第二节 早期教育555

一、早期教育的概念和关键内容555

二、早期教育对孩子智能、个性的影响561

三、早期智力教育的内容、原则和方法563

四、幼儿心理卫生教育569

五、早期教育的注意事项573

一、新的教育观点和健康的育儿心态585

第三节 父母教育方式与言行对孩子的影响585

二、成为好父母的十项指南594

三、父母身教重于言教598

四、与孩子交流、沟通、相处的技巧601

第四节 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独生子女的教育614

一、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614

二、教育孩子心中有他人621

三、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626

四、独生子女的教育638

一、素质定义646

第一节 素质教育的概论646

第七章 素质教育646

二、素质的划分647

三、素质的特点647

四、素质的结构及指标648

五、素质教育650

六、素质教育的功能652

七、素质教育内容652

八、素质教育的特点659

九、素质教育观念663

十、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664

十一、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666

十二、素质为主,实效第一668

十三、素质教育应从家长做起669

十四、家庭教育时代特点及学校教育的关系671

十五、家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672

第二节 21世纪的人应具备的素质675

一、21世纪的人应具备的素质675

二、21世纪对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676

三、21世纪的人们必须具备的素质677

四、现代人的基本素质——自主性681

五、现代人的创新素质683

一、家庭因素688

第三节 社会学因素对儿童青少年心理素质培养的影响688

二、学校因素690

三、同学影响692

四、学习负担问题694

五、社会文化因素695

第四节 素质教育与教师的关系699

一、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699

二、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704

三、现代教师的角色709

四、提高教师素质的基本途径711

五、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714

六、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717

七、师生关系对素质教育的影响720

八、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723

九、素质教育呼唤校长的创新精神729

第五节 心理素质与素质教育的关系731

一、心理素质教育的地位和作用731

二、心理素质培养的途径及方法734

三、心理素质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740

四、掌握学生心理特点,提高学生全面素质744

五、中小学生实行心理教育的意义745

六、中小学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748

七、小学心理素质教育课教学原则755

八、小学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内容757

九、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学习要点772

十、心理健康与考试成绩775

第六节 正确“减负”是为了提高孩子的素质775

一、“减负”势在必行775

二、“减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778

三、“减负”重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更重要780

四、家长在“减负”中应该做些什么780

五、“减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783

第八章 高考心理调适786

一、控制考前情绪,保持适当的“紧张”787

第一节 应考的心理调节787

二、调节高考心理,减少焦虑791

三、认真对待模拟考试,适应高考气氛796

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矫治“考试紧张综合征”799

第二节 考前复习阶段的心理调适803

一、考前复习策略803

二、考前复习应集中注意力805

三、科学的高考复习方法807

四、注意安排生活,保证考试成功813

五、如何巧用“生物钟”815

一、临考准备818

第三节 高考期间的心理调适818

六、复习期间家长应与老师保持经常联系818

二、考试状态调整823

三、考试时应注意的几点830

四、应试中应避免的问题836

五、考试技巧838

六、考试之间如何安排时间845

第四节 高考期间的生活安排847

一、饮食安排847

二、作息安排852

第五节 家庭应该关心、理解和支持考生854

主要参考文献86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