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犯罪学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犯罪学原理
  • (美)埃德温·萨瑟兰,唐纳德·克雷西,戴维·卢肯比尔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39560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861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924页
  • 主题词:犯罪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犯罪学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萨瑟兰及其犯罪学研究(中文版序)&吴宗宪1

序言1

第一部分 犯罪和少年犯罪研究3

第一章 犯罪学与刑法3

第一节 犯罪的传统定义和刑法5

一、刑法的特征5

二、犯罪的特征8

第二节 犯罪与犯罪人13

一、犯罪的相对性13

二、犯罪的分类14

三、对犯罪人的识别16

第三节 犯罪问题18

一、犯罪的经济耗费19

二、犯罪的非经济耗费21

第四节 建立犯罪学科学的可能性23

第二章 刑法社会学26

第一节 作为社会控制方式的法律28

一、概述28

二、法律控制的形式29

第二节 法律的发展32

一、社会发展与法律发展32

二、美国法律制度的演进34

三、法律发展的模式39

第三节 刑法的起源40

一、一致论40

二、冲突论45

第四节 刑法的效果51

一、控制冲突52

二、助长冲突52

三、改变态度和行为的能力54

第五节 结论56

第三章 犯罪和少年犯罪的量度58

第一节 犯罪统计的资料来源59

一、联邦与州的报告59

二、被害调查和自我报告式调查62

第二节 警察已知犯罪65

一、概述65

二、量度的适当性67

第三节 美国犯罪的普遍蔓延71

第四节 结论80

第四章 观点和方法82

第一节 犯罪学学派82

一、古典学派83

二、制图学派85

三、社会主义学派85

四、类型学学派86

五、社会学学派90

第二节 多因素论92

第三节 研究犯罪的方法94

一、关于犯罪和犯罪人的统计95

二、个案研究97

三、分析归纳99

四、参与观察100

五、实验方法100

第四节 结论102

第五章 犯罪行为的一种社会学理论103

第一节 犯罪学理论的问题103

第二节 对犯罪行为的两类解释105

第三节 不同交往理论106

第四节 不同交往和个人犯罪行为109

一、一些解释性错误109

二、一些实质性批评111

第五节 不同交往与犯罪率120

第六节 结论:不同交往的价值123

第六章 犯罪、少年犯罪与社会结构124

第一节 不同的社会组织124

第二节 规范冲突的发展126

一、竞争126

二、流动134

三、文化渗透136

第三节 整合的趋势138

第七章 身体与心理条件142

第一节 身体条件的效果142

一、遗传条件143

二、解剖条件148

三、神经条件151

四、生化条件154

第二节 心理条件的影响156

一、智力落后157

二、精神病性障碍162

三、人格障碍168

四、物质滥用172

第三节 结论181

第八章 年龄、性别与种族比率182

第一节 犯罪中的年龄比率182

一、概述182

二、对年龄比率的解释190

第二节 犯罪性别比率190

一、概述190

二、对性别比率的解释195

第三节 犯罪中的种族比率197

一、概述197

二、对种族比率的解释203

第四节 结论205

第九章 文化模式206

第一节 地区模式206

第二节 城乡模式209

一、概述209

二、对城乡犯罪率差异的解释212

第三节 城市内模式213

一、概述213

二、对少年犯罪区的解释216

三、少年犯罪区的非少年犯罪现象218

第四节 邻里影响:同伴220

第五节 邻里影响:帮伙223

一、组织形式224

二、帮伙活动227

三、帮伙的发展231

第六节 其他的邻里影响235

第十章 家庭模式与过程239

第一节 家庭模式240

一、家庭中的犯罪行为241

二、破裂家庭243

三、管教和监督248

第二节 一般过程250

第三节 少年犯罪同胞和非少年犯罪同胞254

第十一章 制度模式257

第一节 经济制度257

一、社会阶级比率258

二、地区差异263

三、时间差异264

四、结论266

第二节 政府制度267

一、对政府和法律的态度268

二、政治腐败270

第三节 宗教制度273

第四节 教育制度275

一、教育成就和学业成绩的影响276

二、教育经历与少年犯罪277

第五节 大众传媒281

一、新闻媒体和犯罪282

二、犯罪影视节目284

第六节 结论287

第十二章 行为过程与行为体系288

第一节 犯罪机会288

第二节 犯罪生涯290

一、生涯发展的模式290

二、生涯的特征292

第三节 犯罪人的隔离298

第四节 与官员的冲突和竞争300

第五节 犯罪人的社会组织302

一、组织形式303

二、关于美国有组织犯罪的调查307

三、结构框架312

四、执法与政治体系的腐败315

五、需求、供给和利润316

第六节 行为体系318

一、概述318

二、作为一种行为体系的职业盗窃320

第七节 结论325

第二部分 对犯罪与少年犯罪的处理329

第十三章 刑罚政策的多样性329

第一节 刑罚的定义330

一、概述330

二、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型反应的多样性331

第二节 适用刑罚反应的方法的多样性335

一、死刑336

二、放逐和流放341

三、身体酷刑343

四、社会降级344

五、监禁346

六、金钱刑罚351

七、赔偿353

第三节 结论355

第十四章 刑罚政策与社会结构356

第一节 官方刑罚反应的演变356

一、减轻刑罚357

二、判刑的差异性359

第二节 刑罚反应的正当理由的多样性360

一、作为报应的刑罚362

二、作为一般威慑物的刑罚363

三、作为特别威慑物的刑罚368

四、刑罚与社会团结369

第三节 对刑罚效力的检验:死刑370

一、作为犯罪威慑物的死刑371

二、死刑与刑罚的确定性373

三、作为一种经济替代措施的死刑374

四、死刑与不可补救的错误375

第四节 刑罚的不同理论375

一、文化一致性理论375

二、替罪羊理论377

三、社会结构理论379

四、对不同刑罚理论的结论384

第十五章 干预385

第一节 惩罚与干预385

第二节 干预与犯罪原因研究389

第三节 惩罚理论与干预理论的冲突391

一、支持惩罚理论的观点391

二、刑罚的局限性393

三、冲突的法律基础395

第四节 干预型反应的施行:个别化397

一、临床方法398

二、群体关系方法400

第五节 创新的障碍402

第十六章 警察工作406

第一节 警察的组织407

第二节 警察的职责与权力之间的冲突411

一、警察自由裁量权的行使412

二、行政事务和公共服务416

三、关于逮捕的法律418

四、法律的约束419

五、对于警察的政治控制424

第三节 警察与惩罚型反应和干预型反应426

一、惩罚型反应427

二、干预型反应428

第四节 警察工作的趋势429

一、远离政治影响429

二、协作和联合430

三、警察素质的改善431

四、分派任务方面的变化434

五、预防型警察工作437

六、警察与公众438

第十七章 审前释放和拘留440

第一节 审前释放441

一、非正式释放441

二、根据人身保护令释放442

三、保释释放443

第二节 拘留的惩罚方面449

一、拘留机构的类型450

二、拘留机构的维持和运行452

三、对看守所中惩罚性条件的解释455

第三节 当今拘留机构的替代措施456

第十八章 刑事法庭460

第一节 美国的法院组织体系460

第二节 起诉的源起与大陪审团463

第三节 刑事法庭的主要参与者465

一、检察官465

二、辩护律师468

三、法官472

第四节 审判479

一、陪审团479

二、证据和证言482

三、司法“竞技理论”483

四、司法“辩诉交易理论”483

五、“现金出纳机”式司法490

第五节 作为福利机构的法庭491

第十九章 少年法庭493

第一节 少年法庭的起源与发展494

第二节 少年法庭的特征495

一、少年犯罪的宽泛定义496

二、衡平法、衡平法院与管辖500

三、非正式程序500

四、刑事诉讼程序503

第三节 少年案件中的法庭管辖范围506

第四节 少年法庭的法官508

第五节 少年法庭的成就510

第六节 完善少年法庭的建议512

一、与家事法院合并512

二、转处给社会机构512

三、与刑事法庭合并516

第二十章 缓刑519

第一节 缓刑的性质519

第二节 缓刑的起源、发展和范围522

第三节 缓刑部门的组织524

第四节 缓刑犯的选择524

第五节 缓刑的条件528

第六节 对缓刑犯的监督和指导529

一、缓刑犯的分配529

二、日常报告531

三、帮助532

四、干预533

五、监视535

六、社区矫正535

第七节 缓刑的成败536

第八节 对于缓刑的评价539

第二十一章 美国监狱的发展542

第一节 早期的美国监狱542

第二节 感化院545

一、宾夕法尼亚制546

二、奥本制547

第三节 奥本制和宾夕法尼亚制的争论548

第四节 少年教养院和工读学校550

第五节 监狱的专门化551

第六节 犯人的社会联系553

第七节 作为刑罚的监禁553

第二十二章 监禁的目标与条件555

第一节 监禁的目标556

第二节 分类561

一、概述561

二、实践中的分类562

第三节 纪律与控制566

一、组织的程度566

二、纪律的惩戒制度569

第四节 行政和监管人员573

第五节 干预的障碍576

一、作为“矫治”的人道主义577

二、宣传不力578

三、官僚制度和常规化579

四、专业与职业579

五、犯人抗拒580

第六节 监禁的成败583

第七节 非监禁化585

第二十三章 监狱劳动、教育和集体矫正计划588

第一节 监狱劳动589

一、监狱劳动制度的发展趋势590

二、犯人报酬594

三、管理问题595

四、培训和改造597

第二节 监狱教育599

一、监狱教育的发展600

二、教育计划602

三、职业教育604

四、教育工作的障碍606

五、监狱教育的结果606

第三节 群体关系工作607

一、减少对犯人的隔离608

二、犯人自治609

三、荣誉制度611

四、集体治疗611

第二十四章 监狱生活615

第一节 监狱社会系统616

第二节 监狱化621

第三节 监狱文化624

一、小偷亚文化624

二、犯人亚文化626

三、诚实亚文化628

四、其他外部文化模式629

第四节 对监狱亚文化的不同参与630

第五节 监狱文化的革新634

第六节 监狱暴乱637

一、概述637

二、暴乱的好处638

三、暴乱的模式640

第七节 改变监狱文化的尝试644

第二十五章 从监狱释放647

第一节 赦免和相关概念647

第二节 善时制法648

第三节 不定期刑650

第四节 假释655

一、假释的起源、发展和范围655

二、假释委员会657

三、决定释放时间659

四、假释监督和违规662

五、假释的成败666

第二十六章 犯罪和少年犯罪的预防674

第一节 预防政策676

第二节 累犯行为677

一、累犯行为社会心理学678

二、改造的方法680

第三节 犯罪预防687

一、综合性计划689

二、当地社区组织690

三、针对近似少年犯罪人的个案工作692

四、针对近似少年犯罪人的集体工作694

五、制度调整696

六、制度改革698

文献索引703

人名译名对照表816

译后记86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