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气象现代化60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气象现代化60年
  • 中国气象局 著
  • 出版社: 北京:气象出版社
  • ISBN:978750294858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82页
  • 文件大小:236MB
  • 文件页数:496页
  • 主题词:气象-工作-中国-1949~2009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气象现代化60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气象现代化概述1

第一节 国家现代化和气象现代化1

一、现代化1

二、国家现代化2

三、气象现代化3

第二节 中国气象现代化历史进程4

一、起步建设阶段4

二、曲折发展阶段5

三、快速发展阶段6

第三节 中国气象现代化的主要成就7

一、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气象服务体系7

二、气象预报预测水平有了很大提高9

三、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气象综合探测系统10

四、建成了功能强大的气象信息网络系统11

五、气象科研和技术开发取得了重要成果11

六、培养造就了一支素质较高的气象人才队伍14

七、科学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14

第四节 中国气象现代化的基本经验16

一、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理念16

二、科学的战略规划和系统设计17

三、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18

四、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19

五、良好的发展环境20

第五节 中国气象现代化前景展望21

一、中国气象现代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1

二、中国气象现代化体系架构22

三、建设“四个一流”,提供一流服务24

四、中国气象现代化——明天更美好25

第二章 气象服务系统27

第一节 概述27

一、气象服务系统的定位与结构27

二、气象服务系统现代化历史进程30

三、气象服务系统现代化主要特征37

四、气象服务系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39

五、气象服务系统现代化前景展望41

第二节 决策气象服务42

一、决策气象服务发展进程42

二、决策气象服务发展成就44

三、决策气象服务未来发展46

四、重大决策气象服务实例47

第三节 公众气象服务53

一、公众气象服务的发展53

二、公众气象服务的主要发布手段56

三、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与满意度调查60

第四节 专业气象服务63

一、专业气象服务的发展63

二、农业气象服务66

三、海洋气象服务70

四、交通气象服务73

五、人工影响天气服务74

六、其他专业气象服务80

第五节 气象科技服务81

一、气象科技服务的定位81

二、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82

三、防雷减灾科技服务87

第六节 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与应急服务89

一、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发展89

二、气象灾害防御战略布局93

三、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发展蓝图96

第三章 气象预报预测系统99

第一节 概述99

一、预报预测系统的定位99

二、预报预测系统现代化发展进程101

三、预报预测系统发展趋势104

第二节 天气预报106

一、天气预报业务的起步与建立106

二、天气预报业务的调整与曲折发展109

三、天气预报业务的拓展与改革发展112

四、21世纪天气预报的快速发展116

第三节 专业气象预报122

一、农业气象预报122

二、海洋气象预报126

三、航空气象预报130

四、空间天气预报134

五、其他专业预报137

第四节 气候系统监测与短期气候预测142

一、气候系统监测诊断142

二、短期气候预测145

第五节 气候影响评价与气候资源开发利用153

一、气候影响评价153

二、气候资源的开发与应用155

第六节 预报预测数值模式158

一、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发展158

二、短期气候预测模式的发展165

第四章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172

第一节 概述172

一、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结构172

二、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现代化的历史进程173

三、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现代化的主要成绩179

四、发展趋势181

第二节 地面气象观测183

一、地面气象观测站网历史沿革183

二、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184

三、区域自动气象站的发展185

四、辐射观测185

五、海洋气象观测186

六、地面气象观测系统展望188

第三节 高空气象观测188

一、高空气象观测站网发展历程188

二、701探空系统190

三、L波段雷达探空系统193

四、GPS探空系统198

五、飞机观测200

六、高空气象观测展望202

第四节 气象卫星202

一、酝酿与决策203

二、极轨气象卫星204

三、静止气象卫星208

四、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建设及应用210

五、气象卫星业务展望213

第五节 地基遥感遥测214

一、模拟天气雷达214

二、数字化天气雷达215

三、新一代天气雷达216

四、风廓线雷达218

五、地基全球定位系统气象观测219

六、雷电自动观测网221

七、地基遥感遥测展望222

第六节 大气本底和大气成分观测222

一、大气本底观测223

二、大气成分观测226

三、酸雨观测227

四、大气本底和大气成分观测业务展望228

第七节 专业气象观测228

一、农业气象观测228

二、农业气象试验站233

三、交通气象观测236

四、空间天气观测237

五、专业气象观测展望238

第八节 移动气象观测238

一、移动气象观测系统的发展239

二、移动气象观测系统的应用241

三、移动气象观测系统展望243

第五章 气象信息网络244

第一节 气象通信系统244

一、莫尔斯气象通信245

二、电传气象通信249

三、传真气象通信250

四、自动化气象通信253

五、现代化的全国气象通信骨干网络257

六、世界气象组织亚洲区域通信枢纽264

第二节 气象网络系统268

一、专用局域网络268

二、园区网络271

三、全国气象宽带网络273

四、区域、省级及省级以下网络275

五、中国气象局Internet网络276

第三节 计算机系统277

一、早期的国产计算机系统277

二、微型计算机应用278

三、先进通用计算机系统281

四、高性能计算机系统282

第四节 气象资料业务288

一、气象资料工作变迁288

二、气象资料业务290

三、气象档案业务293

四、气象数据共享295

五、气象数据库系统297

第六章 气象科学研究与技术开放301

第一节 气象科技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历程301

一、艰苦奋斗 创业发展301

二、受到干扰 曲折发展304

三、改革开放 快速发展305

四、完善体系 科学发展307

第二节 气象科技研发与应用310

一、气象学科主要进展310

二、重大科学试验324

三、重大项目与科研成果332

四、科技对业务发展的贡献342

第三节 气候变化科学研究351

一、中国气象局应对气候变化概况351

二、气候变化科学研究356

第四节 国际与地区的气象科技合作359

一、多边气象合作360

二、双边气象科技交流与合作363

三、智力引进366

四、与港澳台的交流366

第五节 气象科学普及368

一、改革开放前的气象科普工作368

二、改革开放后的气象科普工作369

第七章 人才和教育培训376

第一节 概述376

一、气象人才队伍建设历程376

二、气象教育培训发展历程378

三、主要成绩380

第二节 气象专业技术队伍建设382

一、人才队伍规模的发展和控制382

二、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383

三、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385

四、人才队伍结构调整情况387

第三节 管理人才队伍建设390

一、领导干部队伍建设390

二、气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395

第四节 教育培训399

一、建局初期的短期培训399

二、中、高等气象教育400

三、研究生教育403

四、民族地区气象人才培养405

五、在职学历教育407

六、在职培训409

第五节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与创新412

一、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制度改革412

二、职称评审制度改革415

三、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417

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改革418

五、工资和奖励制度改革419

第八章 管理与保障423

第一节 领导管理体制与业务技术体制424

一、领导管理体制变更424

二、事业结构调整432

三、业务技术体制434

第二节 法制建设与社会管理438

一、气象法制建设438

二、气象技术标准442

三、社会管理444

第三节 战略规划与经费保障447

一、气象事业发展纲要447

二、气象事业发展计(规)划448

三、气象事业专项规划452

四、气象经费投入保障454

第四节 基础设施与基层台站458

一、基础设施建设458

二、基层台站建设和改善461

第五节 科学管理与办公自动化463

一、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463

二、目标管理与综合考评465

三、办公自动化建设467

第六节 党的建设与气象文化建设471

一、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471

二、气象文化建设473

三、气象新闻宣传与图书出版477

参考文献48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