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法国通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张芝联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15654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691页
- 文件大小:346MB
- 文件页数:708页
- 主题词:法国-通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法国通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史前与高卢时期(史前—5世纪)1
史前时代3
高卢时期的居民4
凯尔特人高卢的社会制度5
罗马对高卢的征服和统治7
高卢的反抗9
高卢的罗马化10
基督教的传入13
奴隶占有制的危机14
日耳曼人的入侵14
第二章 封建社会的形成(5世纪—9世纪)17
第一节 墨洛温王朝时期的法兰克王国19
法兰克人19
克洛维和法兰克王国的形成20
王权的巩固21
《萨利克法典》22
教会24
墨洛温王朝的政治制度26
法兰克王国的分裂27
宫相权力的加强28
第二节 查理大帝帝国29
查理·马特及其采邑改革29
矮子丕平的篡位31
教皇国的建立32
查理大帝时代法兰克国家的扩张32
查理称帝34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和农民的农奴化36
加洛林王朝的政治组织39
查理大帝帝国的分裂40
法兰克国家的文化43
第三章 从分裂到统一(9世纪—15世纪)47
第一节 法国的封建制度49
诺曼人的入侵49
加佩王朝的建立49
封建割据50
封建等级制度51
农奴的生活和农民起义53
城市的兴起与公社运动54
统一的开始56
路易七世57
菲力浦二世与金雀花王朝的斗争60
教会61
异端63
路易九世和法国王权的巩固65
菲力浦四世对加斯贡尼和佛兰德尔的合并68
菲力浦四世同罗马教廷的冲突70
圣殿骑士团的取缔和三级会议的召开71
第二节 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73
14世纪法国的社会经济状况73
百年战争的开始74
巴黎起义76
扎克雷起义77
法国的反攻80
战火重起81
贞德的抗英爱国运动83
第三节 11世纪至15世纪法国的文化85
英雄史诗85
骑士文学85
城市文学88
阿伯拉尔90
巴黎大学91
哥特式建筑的兴起92
历史和诗歌93
第四章 从国土统一到专制王权的确立(1461—1610)95
第一节 路易十一与国土统一97
对地方贵族的打击97
与勃艮第家族的斗争97
国土的统一98
专制制度的建立99
第二节 侵略意大利的战争99
16世纪的社会经济变化99
战争的背景和进程101
战争的经济和政治后果105
第三节 宗教战争(1562—1598)与亨利四世107
法国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107
宗教战争的进程110
宗教战争的后果117
南特敕令及其意义119
政治、财政改革和经济措施119
法国国际地位的恢复121
第五章 专制王权的巩固和发展(1610—1715)123
第一节 两主教的统治(1610—1661)125
从太后摄政到黎世留掌权125
黎世留对国内反对势力的镇压政策126
法国与三十年战争129
黎世留的经济政策131
马扎然登台131
福隆德运动133
马扎然的外交和内政134
第二节 路易十四亲政(1661—1715)135
专制王权的理论和实践135
集权政府的机构137
人口和农村状况137
科尔伯与重商主义139
路易十四的对外战争141
宗教争端和南特敕令的废除143
卡米扎尔起义147
第三节 路易十四时代的文化147
古典主义文学与艺术147
笛卡尔和帕斯卡尔149
中法关系的开始150
路易十四的历史地位152
第六章 旧制度的没落与启蒙运动(1715—1789)153
第一节 旧制度的没落155
资本主义的发展155
绝对君主制度的衰落158
封建王朝财政改革的失败和三级会议的召开162
第二节 启蒙运动167
主要启蒙思想家167
启蒙运动的历史地位175
第七章 大革命(1789—1799)179
第一节 革命的爆发和君主立宪派的统治181
攻克巴士底狱——革命的开始181
八月法令和《人权宣言》184
十月事件和各项反封建法令187
国王逃跑事件和1791年宪法192
战争和君主制的倾覆197
第二节 吉伦特派统治时期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202
吉伦特派执政202
国民公会的召开和宣布共和204
物价问题与疯人派(忿激派)运动206
第三节 雅各宾派专政210
雅各宾派政权的建立210
恐怖统治的开始213
雅各宾派的困境和热月政变217
第四节 热月党的统治223
恐怖统治的终结223
镇压人民起义和打击王党活动226
第一督政府时期(1795—1797)230
果月政变和第二督政府(1797—1799)234
第八章 执政府与第一帝国(1799—1815)239
第一节 执政府(1799—1804)241
雾月政变与拿破仑·波拿巴241
共和八年宪法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建立244
执政府初期(1800—1802)的业绩248
对外和平250
从执政府到帝国251
第二节 大帝国的极盛期(1804—1810)254
从特拉发加到提尔西特254
拿破仑与帝国的演变257
帝国的社会基础259
从大陆体系到法奥联盟261
第三节 拿破仑帝国的崩溃(1810—1815)265
1810—1812年的帝国265
侵俄战争267
失败和退位269
从厄尔巴到圣赫勒拿270
拿破仑神话与第一帝国的历史地位272
第九章 复辟王朝(1814—1830)275
第一节 从反动到自由主义277
从旧制度经济到工业革命277
社会各阶级的状况280
第一次复辟与1814年宪章282
第二次复辟与白色恐怖283
第二巴黎条约284
君主立宪制的自由主义尝试284
第二节 从自由主义到革命285
第二次白色恐怖285
自由派的斗争286
烧炭党288
贵族的反动288
对外干涉政策289
经济危机与政治危机290
七月敕令290
七月革命291
第三节 复辟时期的文化293
浪漫主义293
空想社会主义294
政治经济思潮295
史学297
第十章 七月王朝(1830—1848)299
第一节 资产阶级政权的确立(1830—1840)301
大资产阶级的统治301
七月革命与欧洲302
七月王朝初期的社会动荡304
政府与人民的进一步对立306
奥尔良派的内部矛盾307
1839—1840年的危机310
第二节 从稳定到革命(1840—1848)312
工业革命的进展312
各阶级的状况316
各种社会主义思潮318
基佐的反改革政策321
基佐政府的对外政策323
王朝的末日325
第十一章 第二共和国(1848—1852)327
第一节 共和派的共和国(1848年2月—1849年5月)329
二月革命329
临时政府333
六月工人起义337
制宪议会341
第二节 保守派的共和国(1849年5月—1851年12月)343
立法议会的政策343
小资产阶级共和派与资产阶级保守派的斗争346
议会与总统的斗争347
第三节 政变后的共和国(1851年12月—1852年12月)350
1851年政变350
新宪法与第二帝国的建立351
第十二章 第二帝国(1852—1870)355
第一节 法国经济的迅速发展357
经济的迅速发展357
帝国的经济政策360
第二节 帝国政治制度的演变362
专制帝国362
改革的开端364
帝国的反对派365
帝国后期的改革367
第三节 帝国的对外政策368
法国与克里米亚战争368
法意反对奥地利的战争371
帝国的海外侵略373
普法战争375
第四节 19世纪中叶的法国文化与科学378
文化艺术378
哲学与史学381
科学技术384
第十三章 巴黎公社(1871年3月18日—5月28日)385
第一节 3月18日革命390
公社产生的历史原因387
3月18日起义390
第二节 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392
公社的选举与成立392
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396
建立新的国家机器398
经济措施401
第三节 公社的军事斗争403
3月末至4月初的军事冲突403
5月的军事斗争406
“流血周”——公社的最后斗争409
第四节 公社与文化411
公社时期的文学艺术411
公社时期的教育413
第十四章 第三共和国初期(1871—1898)417
第一节 资产阶级共和制的确立(1871—1879)419
梯也尔的“保守共和国”419
政治力量的分野420
梯也尔的下台421
麦克-马洪的“道德秩序”422
复辟活动的失败423
1875年宪法424
“5月16日危机”425
共和派的胜利426
第二节 19世纪后半期的社会经济状况428
经济增长相对缓慢428
金融业的繁荣429
工业发展面貌430
农业的状况432
人口的增长与流动433
社会各阶层的状况434
第三节 温和共和派时期(19世纪80年代)437
温和共和派的政治优势437
议会共和制和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加强438
工商业政策与经济危机439
世俗化政策与教育改革440
海外殖民扩张441
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兴起443
政治局势动荡的加剧445
布朗热运动及其后果446
第四节 温和共和派时期(19世纪90年代)448
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发展448
教会向共和制靠拢450
巴拿马丑闻和恐怖主义活动451
外交政策与对外扩张453
德雷福斯案件456
第十五章 帝国主义的法国(1899—1914)459
第一节 帝国主义时期的经济、社会、文化461
生产力的增长和资本的集中461
高利贷帝国主义463
物质、文化条件的改善464
科学的进步与思想观念的演变466
文学、史学、艺术等方面的表现468
第二节 “激进共和国”时期的政治生活473
“左翼联盟”的形成473
孔布内阁与政教分离475
“左翼联盟”的瓦解477
社会阶级矛盾的加剧478
从白里安内阁到普恩加莱上台480
第三节 走向世界战争481
殖民帝国的形成481
从英法协约到两次摩洛哥危机483
1914年的法国486
第十六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法国(1914—1929)491
第一节 法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6)493
大战的爆发493
马恩河会战493
两线的对峙局面496
战争期间法国的外交活动497
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会战499
经济状况的恶化和人民的反战活动500
对德和平建议的反应501
第二节 法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1918)502
1917年西线的局势和法军中的反战活动502
克雷孟梭内阁和强化战争的政策503
对俄国革命的反应505
1918年西线战局507
大战的结束507
第三节 战后法国(1918—1924)508
法国和凡尔赛和会508
革命运动的高涨和法国共产党的成立510
“国民联盟”政府的内外政策512
普恩加莱和对德政策514
鲁尔事件514
第四节 战后法国(1924—1929)516
“左翼联盟”政府的建立516
赫里欧的内外政策516
白里安和对德和解政策517
第一次“左翼联盟”执政的终结518
国民联合政府的内外政策519
第十七章 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930—1945)521
第一节 经济危机和内外政策523
经济危机阴影笼罩下的法国523
法西斯组织的出现和活动524
“左翼联盟”的第二次执政524
法国对德政策527
第二节 人民阵线和人民阵线政府530
二月事件和左翼政党530
法国共产党和社会党的联合531
人民阵线的建立532
人民阵线政府的组成533
第三节 大战前夕的法国(1936—1939)534
勃鲁姆政府的对内政策534
法国和西班牙内战536
法国和绥靖政策536
慕尼黑协定和人民阵线的瓦解537
法国和莫斯科三国谈判540
第四节 “奇怪战争”和法国的覆灭(1939—1940)541
法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541
法国和“奇怪战争”542
德军对法国发动闪电战544
敦刻尔克大撤退546
贡比涅停战协定和法国的投降549
第三共和国的结束和维希政府553
第五节 戴高乐和抵抗运动的兴起554
戴高乐的“6·18”演说554
“自由法国”的建立和活动555
共产党和国内抵抗运动557
法国抵抗运动的壮大558
盟军在北非的登陆和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的成立560
第六节 法国的解放561
法国抵抗运动的进一步发展561
解放法国的战斗563
巴黎起义565
人民武装被解除566
法国的解放和欧战的结束566
第十八章 第四共和国 (1946—1958)569
第一节 第四共和国的成立和三党联合政府571
战后形势和戴高乐的下野571
第四共和国的建立573
三党联合政府内的矛盾和破裂573
第二节 “第三种势力”的政府576
“法兰西人民联盟”的成立和活动576
社会党和“第三种势力”的形成577
第四共和国初期的对德政策578
战后法国经济的发展579
法国和印支战争581
第三节 危机的加深(1952—1956)582
工农运动和普扎特运动的兴起582
孟戴斯-弗朗斯政府和印支停火584
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的开始585
面对西德的重新武装587
第四节 瓦解的前夕(1956—1958)588
居约·摩勒内阁586
苏伊士运河冒险589
法国和阿尔及利亚战争590
五月危机和戴高乐的复出592
第十九章 第五共和国(1958—)595
第一节 第五共和国的成立和阿尔及利亚战争的结束(1958—1962)597
第五共和国的成立597
法国的经济发展599
戴高乐的对外政策600
阿尔及利亚战争的结束602
第二节 戴高乐的内外政策(1962—1968)605
法美对抗的加剧605
对苏政策和中法建交606
和第三世界的关系607
社会矛盾的激化608
“五月风暴”和戴高乐的下野610
第三节 戴高乐后的戴高乐主义(1969—1981)613
从蓬皮杜到德斯坦613
蓬皮杜和德斯坦的内政616
蓬皮杜和德斯坦的对外政策618
法国的经济发展(1969—1981)621
第四节 左翼政府和密特朗的内外政策(1981—1988)622
左翼力量的联合622
密特朗的对内政策624
密特朗的经济政策625
密特朗的对外政策626
左右两翼的“共治”及其结束627
第五节 密特朗总统的第二任期(1988—1995)628
密特朗再次出任总统628
社会党政府政策的变更629
第二次左右翼“共治”630
第六节 希拉克和第三次“共治”(1995—2002)631
希拉克当选总统631
第三次左右翼“共治”632
第七节 希拉克再次入主爱丽舍(2002—2007)633
若斯潘的内政633
2002年的风波634
第八节 法国现代文化635
两次大战期间的法国文化635
抵抗文学63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法国文化639
大事年表643
译名对照表665
后记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