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骨伤科基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医骨伤科基础
  • 李玄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24331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33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250页
  • 主题词:中医伤科学-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骨伤科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1

二、中医骨伤科理论体系5

第二章 中医骨伤科基本理论7

第一节 病因学说7

一、外因7

二、内因10

第二节 气血学说12

一、气血学说的基本内容12

二、气病病机13

三、血病病机14

四、气血同病病机16

第三节 皮肉筋骨学说17

一、皮肉筋骨学说的基本内容17

二、皮肉病机17

三、筋伤病机18

四、骨伤病机19

第四节 藏象学说20

一、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20

二、脏腑病机21

三、两脏同病病机25

第五节 经络学说26

一、经络学说的基本内容26

二、经络学说在骨伤科临床上的应用26

第六节 阴阳学说27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28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8

第三章 骨节、筋络31

第一节 骨节、筋络的形态与功能31

一、骨31

二、软骨32

三、关节33

四、肌肉和肌腱34

五、神经35

六、血管36

附:全身骨骼肌的起止点、作用、神经支配表36

第二节 骨节、筋络的新陈代谢与修复43

一、骨节的新陈代谢43

二、肌、肌腱、韧带、神经、血管的再生与修复46

附:骨节、筋络的发生与发育47

第四章 骨伤科疾病的分类52

第一节 损伤的分类52

一、按损伤的部位分类52

二、按损伤的性质分类54

三、按损伤的时间分类54

四、按损伤部位的皮肤或黏膜是否完整分类54

五、其他分类54

第二节 骨伤科疾病的分类55

一、骨伤病55

二、筋骨病55

第五章 辨证诊断58

第一节 损伤的症状58

一、局部症状58

二、全身表现59

第二节 骨病的症状60

一、局部症状60

二、全身表现61

第三节 伤科六诊61

一、问诊61

二、望诊63

三、闻诊65

四、切诊66

五、动诊68

六、量诊71

第四节 八纲、卫气营血辨证79

一、八纲辨证79

二、卫气营血辨证81

第六章 筋骨、关节检查法83

第一节 各部位检查法83

一、头颈部检查83

二、胸腹部检查85

三、腰背部检查86

四、骨盆检查90

五、肩部检查92

六、肘部检查94

七、腕、手部检查95

八、髋部检查98

九、膝部检查101

十、踝、足部检查104

第二节 神经功能检查法106

一、感觉检查106

二、肌力检查108

三、反射检查110

四、自主神经检查111

五、四肢主要神经损伤检查112

六、神经变性反应检查114

第三节 周围血管检查法114

一、动脉检查115

二、静脉检查117

三、出血检查117

第七章 辅助检查118

第一节 实验室检查118

一、血常规118

二、尿常规119

三、出血试验、凝血试验、血小板计数、血细胞沉降率119

四、生化检查119

第二节 影像学检查120

一、X线检查120

二、其他影像学检查124

第三节 肌电图检查125

一、原理125

二、检查方法125

三、伤科应用126

第四节 常用穿刺术及穿刺液检查127

一、关节穿刺术及关节液检查127

二、腰椎穿刺术及脑脊液检查129

第五节 活体组织检查130

一、穿刺活体组织130

二、切取活体组织131

第八章 手法132

第一节 手法概论132

一、手法应用原则132

二、手法适应证与禁忌证133

三、手法功效133

四、手法分类133

五、手法练习134

第二节 正骨手法134

一、注意事项134

二、正骨八法135

第三节 上骱手法139

一、注意事项139

二、上骱基本手法140

第四节 理筋手法142

一、操作要求142

二、理筋功效143

三、分类及操作144

第九章 固定疗法152

第一节 外固定152

一、夹板固定152

二、石膏固定157

三、持续牵引163

四、外固定器固定171

第二节 内固定174

一、内固定的优缺点175

二、内固定的适应证与禁忌证175

三、常用内固定种类176

四、内固定术后的处理180

第十章 药物治疗181

第一节 内治法181

一、骨伤内治法181

二、骨病内治法183

三、伤科杂证内治法184

第二节 外治法185

一、敷贴药185

二、涂搽药187

三、熏洗药187

四、湿敷药188

五、热熨药188

第十一章 功能锻炼189

第一节 练功疗法189

一、作用189

二、分类190

三、体位与操作191

四、应用注意191

附:全身各部功法练习192

第二节 导引疗法203

一、疗伤机制203

二、导引功效203

三、功种分类204

四、练功要求204

五、注意事项205

附:保健功功法练习205

第十二章 其他疗法207

第一节 针灸疗法207

一、概述207

二、伤科应用208

第二节 物理疗法210

一、作用原理210

二、理疗种类210

三、应用范围211

四、适应证与禁忌证212

五、注意事项212

六、骨伤科常用的理疗方法213

第三节 封闭疗法215

一、作用原理215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215

三、常用药物216

四、注射部位和操作方法216

五、注意事项217

第四节 小针刀疗法217

一、小针刀的构造及治疗机制217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218

三、操作方法218

四、注意事项219

附录一 主要参考书目221

附录二 《中医骨伤科基础》教学大纲22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