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赢得互联网“大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王兴亚编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出版社
- ISBN:9787807184553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54页
- 文件大小:61MB
- 文件页数:270页
- 主题词:因特网-干部教育-学习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赢得互联网“大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与新兴媒体零距离(代序)1
上篇 基础篇3
第一章 互联网离我们真“近”——互联网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3
互联网不简单等同于计算机网络3
互联网离我们真“近”5
互联网正在改变世界8
(一)互联网正在改变信息传播方式9
(二)互联网正在改变经济活动方式9
(三)互联网正在改变社会管理方式10
(四)互联网正在改变人们的文化生活方式10
(五)互联网正在改变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11
未来发展更精彩11
(一)云计算12
(二)从IPV4到IPV613
(三)语义网14
(四)智慧地球16
(五)物联网和传感网18
第二章 我们与世界比肩同行——中国互联网发展22
中国互联网伴随改革开放一路高歌22
中国互联网不只是网民人数全球第一26
(一)年轻化高学历高普及率27
(二)舆论平台十分发达27
(三)形成强大舆论压力27
(四)逐步成为舆论“主流媒介”28
我们与世界比肩同行28
第三章 网络“心态”——互联网是当下最重要的舆论场31
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发源地和放大器31
网络舆论是一把双刃剑33
(一)网络舆论带来的机遇33
(二)网络舆论带来的新挑战34
互联网对我国政治形态及执政环境产生直接影响35
2007、2008年互联网舆情关注重点37
(一)2007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关注重点38
(二)2008年网络舆情排行榜38
(三)互联网舆情的偏差40
网络舆情的重要风向标:网络流行语41
(一)《三峡在线》“2008最火爆的十大网络流行语”41
(二)《济南时报》“新华网”“2009年上半年网络流行语”46
(三)《新闻晨报》“2009年夏天网络流行语”51
(四)《人民日报》“2009网络文化热点排行榜出炉”54
(五)《半月谈》文章“网络流行语中的另类民意”58
第四章 高层“声音”——执政新思维:“链接”民意60
中央高层频频谱写“最幸福网事”60
“高官网友”纷纷亮相网络62
幸福“网事”折射出高层执政思维的大转变69
(一)执政新思维:“链接”民意70
(二)媒介新格局:“互动”主流70
(三)政治新生态:网络议政71
领导干部要适应“互联网政治”的发展73
中篇 实践篇79
第五章 “网事”多多——2008年以来的12件典型“网事”79
(一)馒头国标事件——由一篇假新闻引发的网络闹剧79
(二)瓮安事件——一起迟早会发生的重大群体性事件80
(三)周久耕——被“网络问责”撂倒的局长82
(四)“躲猫猫”事件——对司法公信力的嘲讽与索问84
(五)王帅诽谤案——一件因发帖获罪事件85
(六)平江“华南虎”事件——一出由开发商炒作的商业闹剧87
(七)胡斌飙车案——富家子飙车夺命案引发公信力危机89
(八)杞县钴-60案——信息不公开导致的现代版“杞人忧天”90
(九)石首群体事件——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一次败考92
(十)宜城周森锋——网络“是非门”的当事人94
(十一)成都公交车燃烧事件——一次信息公开的成功范例96
(十二)“替谁说话”——因言“蹿红”网络的局长逯军97
第六章 新的“大考”——正确处置“网事”100
地方官员处置“网事”能力测评100
(一)2009年上半年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101
(二)2009年第三季度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102
正确处置“网事”是一场舆论引导“大考”103
(一)深刻认识网络改变舆论引导格局104
(二)网络舆论的监督作用大增负面影响不可忽视105
(三)领导干部网络舆论认识的误区106
(四)着力提升领导干部网络舆论引导能力107
“网事”舆论引导中的误区107
(一)舆论引导上存在的主要错误做法108
(二)舆论引导上存在的主要错误认识109
(三)舆论引导上存在的错误指导思想109
赢得“网事”的10条“军规”110
(一)第一时间原则110
(二)公开透明原则111
(三)掌握“主导权”原则111
(四)第三方原则112
(五)坦诚原则112
(六)“切割”原则113
(七)情感原则114
(八)口径一致原则114
(九)留有余地原则115
(十)有序原则115
第七章 驾驭之策——从有限案例中寻找借鉴116
自然灾害“网事”116
(一)南方“冰雪灾害”117
(二)“5.12”四川汶川大地震119
(三)淮河流域2003年特大洪灾121
(四)太湖“蓝藻事件”123
事故灾难“网事”125
(一)广西“南丹特大矿难”126
(二)北京“密云踩踏事件”128
(三)江苏“射阳化工厂爆炸事故”130
(四)江苏“淮安液氯泄漏事故”131
公共卫生“网事”133
(一)“非典”133
(二)“禽流感”136
(三)江苏“阳澄湖大闸蟹危机”138
(四)江苏“高邮鸭蛋涉‘红’事件”140
社会安全“网事”142
(一)重庆“出租车停运”事件143
(二)山西“黑砖窑事件”144
(三)南京“汤山特大投毒案”146
(四)南京“涉日游行示威”148
涉及当地工作“网事”151
(一)“盱眙龙虾节”风波151
(二)上海“钓鱼执法”事件156
(三)南京“徐宝宝”事件160
涉及干部本人的“网事”164
常州市王伟成市长“网络回帖”164
第八章 善于“借力”——形成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173
借助党委系统信息工作这个主渠道173
(一)党委系统信息工作在向党委政府提供信息服务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174
(二)党委系统信息工作在服务党委政府驾驭“网事”方面大有作为175
借助政府应急系统这个主力军178
(一)《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178
(二)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纷纷制定部门、地方应急预案179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179
(四)《江苏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摘录)179
(五)政府应急系统的建立,为加强党委系统重要紧急信息报送提供了新的支持183
发挥新闻发言人喉舌作用184
(一)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是近年来的一件新事物184
(二)新闻发言人是政府形象的集中表现185
(三)形势发展催生“网络新闻发言人”187
组织起一支网评员队伍189
(一)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意义重大189
(二)网络评论员是网络舆论引导的生力军190
(三)网评员引导网络舆情的价值探讨192
(四)发挥好网评员在网络舆情引导中的独特作用192
下篇 素质、“享受”篇197
第九章 内在素质决定成败——提升信息素质是一项时代要求197
领导干部的基础素质197
(一)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197
(二)有渊博的知识198
(三)有较强的工作能力198
(四)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199
领导干部的“五种能力”199
领导干部的信息素质200
(一)从中央党校《学习时报》的一篇文章说起201
(二)“信息素质”是一个舶来名词,有特定的内涵202
(三)提升领导干部的信息素质和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2
(四)建议将提升领导干部信息素质列入大规模培训干部总体规划206
养成“第五种习惯”208
(一)做一名学习型领导干部209
(二)养成“第五种习惯”210
(三)有好的学风211
第十章 “享受”网络——畅游在这片新天地213
网络信息资源无限213
(一)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213
(二)网络信息资源的内容分布214
(三)网络信息资源的主体分布214
“享受”网络的利器——搜索引擎215
(一)网络信息工具分类215
(二)网络信息检索215
(三)网络信息搜索引擎216
“享受”网上阅读218
(一)阅读网上报刊杂志219
(二)阅读网上图书220
(三)网上“阅帖”和“阅博”222
“享受”网上创作223
“享受”网上娱乐225
(一)网上音乐——一个即时海量的音乐殿堂225
(二)网上电视——一个可以看到全世界的窗口226
(三)网上广播——一个可以听到全世界声音的地方226
(四)网上“作品”——一个真正的“花花世界”227
(五)网上“游戏”——短时放松身心的好去处227
“享受”网上购物228
附录一:《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31
附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40
参考书目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