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学语文应考必备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学语文应考必备
  • 郝丽君主编 著
  • 出版社: 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 ISBN:9787537176958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97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411页
  • 主题词:语文课-中学-教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学语文应考必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备考字音、字形1

一、容易混淆的297组多音字辨析1

二、容易误读的432个成语11

三、容易读错的56个常见地名17

四、最容易搞错的1040个字(括号内为正确字)18

五、汉字的六种构造28

(一)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28

(二)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29

(三)会意—比类合意,以见指撝29

(四)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30

(五)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30

(六)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30

备考词语31

一、容易混淆的120组实词辨析31

二、容易混淆的81组虚词辨析43

三、常考的343个成语58

四、最容易望文生义的68个成语74

五、常考的351个熟语77

六、常考的185个歇后语93

备考修辞97

一、中学语文必考的八种修辞手法97

(一)比喻97

(二)比拟98

(三)借代99

(四)夸张100

(五)对偶100

(六)排比101

(七)设问102

(八)反问102

二、中学语文常考的其他18种修辞手法103

(一)反复(重现)103

(二)双关104

(三)反语104

(四)引用105

(五)对比105

(六)映衬(衬托)105

(七)顶真(顶针、联珠)106

(八)回环(回文)106

(九)通感(移觉)106

(十)移用(移就)107

(十一)呼告107

(十二)互文107

(十三)摹状108

(十四)倒装108

(十五)拈连108

(十六)仿词109

(十七)层递110

(十八)婉曲110

备考病句111

一、病句的六种类型111

(一)语序不当111

(二)搭配不当112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112

(四)结构混乱113

(五)表意不明113

(六)不合逻辑113

二、常见病句的12种应对技巧114

(一)句中出现并列成分,考虑搭配是否恰当114

(二)句中出现的并列成分间可能存在从属关系115

(三)具有较长修饰语的长句,考虑成分是否残缺115

(四)句中出现“是”,考虑主语与宾语的搭配是否恰当115

(五)多重否定、反问句,考虑文意是否一致115

(六)虚词出现在句首的句子,考虑是否缺主语115

(七)出现“是否”“是不是”“能否”“能不能”“好不好”等词语,考虑可能存在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的语病116

(八)带有“否则”的句子,因为“否则”表示相反的情况,如果还列举相反的情况,句子就犯了重复赘余的毛病116

(九)句中有介词或连词,考虑介词或连词的使用是否恰当116

(十)复句应注意的问题116

(十一)出现数字,考虑以下几种情况117

(十二)句中出现代词,考虑句意是否明确117

扩展语句和压缩语段118

一、扩展语句常见的基本题型和解题方法118

(一)基本题型118

(二)解题方法120

二、压缩语段常见的基本题型和解题方法124

(一)常见题型124

(二)解题方法125

仿写和变换句式130

一、仿写常见题型辨析130

(一)嵌入式130

(二)续写式130

(三)命题式131

(四)自由式131

二、变换句式常见题型和解题方法132

(一)长句与短句的变换132

(二)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135

(三)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136

(四)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137

(五)常式句和变式句的变换137

(六)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的变换138

(七)意思相同而语气不同的各种句式的变换138

(八)整句和散句的变换138

(九)单句与复句的变换139

标点符号140

一、标点符号的考试要点140

二、标点符号的种类140

三、16种标点符号的用法140

(一)点号140

(二)标号144

(三)标点符号的书写位置149

文言文知识集锦150

一、中学语文要求重点掌握的250个文言实词150

(一)高中语文大纲规定掌握的120个实词150

(二)文言实词详解详析150

(加“◆”的为高中大纲规定掌握的120个实词)150

二、中学语文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187

三、常见的196个通假字199

四、常见的164个古今异义词206

五、常见的40个偏义复词(加点字为偏指对象)217

六、常见的35个同义复词219

七、文言文特殊句式220

(一)判断句220

(二)被动句221

(三)省略句222

(四)倒装句223

(五)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224

(六)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224

(七)否定句225

(八)疑问句225

八、文言文词类活用的12种形式225

(一)名词作状语225

(二)名词用作动词225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226

(四)名词的意动用法226

(五)动词用作名词226

(六)动词的使动用法226

(七)动词的为动用法226

(八)形容词用作名词226

(九)形容词用作动词226

(十)形容词的使动用法227

(十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227

(十二)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227

九、文言断句227

(一)断句方法227

(二)衡量断句正确与否的方法229

(三)断句巩固练习229

十、文言翻译229

(一)文言文翻译原则229

(二)翻译技巧230

文学常识233

一、131位中国作家及作品233

(一)春秋战国时代233

(二)两汉235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236

(四)唐237

(五)宋代240

(六)元242

(七)明242

(八)清243

(九)现代、当代244

二、57位外国作家及作品249

(一)希腊249

(二)英国249

(三)法国251

(四)德国252

(五)俄国(苏联)252

(六)日本253

(七)意大利254

(八)美国254

(九)其他国家255

三、51个历代作家作品合称256

四、文学体裁常识260

(一)诗歌260

(二)散文262

(三)小说263

(四)戏剧263

背诵篇目和名句名篇264

一、初中课内108个必背篇目264

二、高中课内63个必背篇目284

(一)高一上册284

(二)高一下册286

(三)高二上册289

(四)高二下册298

(五)高三上册301

(六)高三下册303

三、初高中课外85个背诵篇目304

四、全国各地中考默写题集锦314

五、三年全国高考默写真题集锦(2007—2009)333

六、大纲名著推荐354

(一)中学大纲推荐名著阅读篇目354

(二)高中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354

古诗词鉴赏355

一、古诗词的鉴赏要求355

(一)内容赏析355

(二)情感赏析355

(三)技巧赏析355

(四)语言赏析355

(五)风格赏析355

二、如何应对古诗词鉴赏355

(一)开题三注意356

(二)值得关注的字词(诗眼)356

三、古诗词赏析要点集锦357

(一)诗歌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别357

(二)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357

(三)古诗词中的艺术手法358

(四)常见诗词意象359

(五)语言特点359

(六)篇章结构359

(七)描写的角度359

(八)诗歌风格359

四、诗文中常见的节令360

古代文化知识集锦362

一、天文、历法、乐律362

(一)天文362

(二)历法364

(三)乐律367

二、地理、职官、科举367

(一)地理367

(二)职官368

(三)科举369

三、礼俗、宗法372

(一)礼俗372

(二)宗法376

四、谥号和避讳376

(一)谥号376

(二)避讳377

五、古代战争和酷刑378

(一)古代战争378

(二)古代酷刑379

六、宫室、车马、饮食、生肖380

(一)宫室380

(二)车马380

(三)饮食381

(四)十二生肖纪年对照表382

作文383

一、作文命题方式383

(一)命题作文383

(二)材料作文383

(三)话题作文384

二、阅卷老师提醒的十点注意事项384

三、如何让你的作文脱颖而出385

四、满分作文赏析386

附录:台湾中学国文考题39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