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农业节水灌溉市场的有效性及政策绩效评价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王克强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089860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554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566页
- 主题词:农田灌溉-节约用水-经济评价-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农业节水灌溉市场的有效性及政策绩效评价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研究背景1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简单述评和本书的目的7
三、研究思路9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9
五、研究方法21
六、研究中的创新与有待深化研究的内容23
七、本章小结25
第二章 中国水权和农业水权基本理论26
一、水权的相关研究综述26
二、水权的重要性31
三、水资源权利束34
四、国际水权制度37
五、中国水权分配制度49
六、农业水权的特点53
七、水权和农业水权的演变60
八、当前农业水权制度的不足67
九、本章小结71
第三章 中国农业水市场的内容和体系74
一、中国农业水市场的内容75
二、水市场交易形式79
三、水市场体系87
四、中国农业水市场内容和体系存在的问题92
五、本章小结92
第四章 中国农业节水灌溉市场的供求机制95
一、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供求平衡的国内外研究综述95
二、中国灌溉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总体供给分析102
三、中国灌溉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总体需求分析110
四、中国农业灌溉用水供需平衡分析116
五、农业节水灌溉市场非均衡度130
六、中国农业灌溉用水供需失衡的影响因素分析138
七、本章小结141
第五章 中国农业节水灌溉市场的竞争机制144
一、农业灌溉市场的内部竞争144
二、农业灌溉水非农化市场竞争150
三、国内灌溉用水与非灌溉用水竞争的案例分析160
四、农村水市场竞争有利于促进水资源的有效配置169
五、农业水资源竞争相对不足的原因173
六、本章小结177
第六章 中国农业节水灌溉市场的价格机制179
一、国际水权定价的理论模型179
二、国内水权定价模型187
三、节水灌溉链中水价格需求弹性193
四、中国灌溉水价格形成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202
五、农业水价格补贴方式的选择212
六、基于全成本和相关税收的水资源公共定价模型222
七、中国农业灌溉水价格法律问题研究231
八、本章小结238
第七章 中国农业节水灌溉中的公众参与242
一、节水灌溉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243
二、农业节水灌溉中公众参与的必要性247
三、农业节水灌溉中公众参与的途径254
四、农业节水灌溉公众参与的制约因素269
五、以社会嵌入理论为指导提高农户参与节水灌溉的积极性277
六、本章小结285
第八章 中国农业节水灌溉的财政投入288
一、节水灌溉财政投入的国内外研究综述289
二、节水灌溉财政投入的理论293
三、中国节水灌溉财政投入的现状302
四、农业主产区节水灌溉财政投入的案例研究——以四川省Z县为例318
五、本章小结330
第九章 中国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与激励机制333
一、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与激励的国内外研究综述333
二、中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供给分析340
三、节水灌溉设施技术创新激励的博弈分析347
四、中国农业灌溉节水技术需求分析355
五、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364
六、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激励机制设计375
七、本章小结396
第十章 中国农业节水灌溉的政策绩效评价400
一、农业节水灌溉政策绩效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综述400
二、中国农业节水灌溉政策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构架406
三、农业节水灌溉政策绩效评价的理论模型410
四、基于因子和聚类分析的全国农业节水灌溉绩效研究423
五、节水灌溉政策的农民满意度437
六、本章小结443
第十一章 建立健全中国农业节水灌溉市场的对策建议446
一、中国农业节水灌溉市场基本假定和调研设计及研究方法446
二、完善水权并促进水权依法流转449
三、积极培育和完善水市场内容及体系457
四、提高农民对水资源供求的正确认识462
五、建立精准的用水计量体系和累进的水价机制465
六、建立健全用水户协会等民间中介组织,增强其参与水资源事务的渠道和信息475
七、加强节水灌溉基础设施建设479
八、普及节水知识,促进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486
九、建立健全流域水务统一管理机制496
十、建立节水灌溉激励机制和激励基金500
十一、本章小结502
参考文献507
后记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