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东北历史:黑·吉·辽及东蒙通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东北历史:黑·吉·辽及东蒙通览](https://www.shukui.net/cover/42/33238016.jpg)
- 米大伟著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708397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07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39页
- 主题词:东北地区-地方史-史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东北历史:黑·吉·辽及东蒙通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论1
第一编 古代东北历史(约30万年前—公元19世纪中叶)第一章 东北的石器时代与古人类3
第一节 东北历史的发端——旧石器时代的考古文化3
一、金牛山遗址3
二、庙后山遗址4
三、鸽子洞遗址4
四、周家油坊遗址5
五、安图人5
六、哈尔滨人遗址5
七、塔河县十八站遗址5
八、漠河县老沟遗址6
第二节 东北的新石器文化6
一、扎赉诺尔人6
二、查海遗址6
三、新乐遗址7
四、新开流遗址7
五、昂昂溪遗址8
六、铜钵好赉遗址8
七、红山文化8
第二章 青铜时期东北社会状况与古民族9
第一节 东北的青铜文化分布9
一、夏家店文化9
二、西团山文化10
三、白金宝类型文化10
第二节 东北的氏族部落与古民族11
一、殷商先人源于东北11
二、九夷(东北夷)11
三、?貊13
四、肃慎13
第三节 箕子东渡与朝鲜侯国14
第三章 战国(燕)秦汉时期对东北的开拓管辖与诸民族并立15
第一节 燕向东北南部的拓张设置与燕北长城15
第二节 秦汉统一和管辖东北16
一、统一进程16
二、汉武帝征服卫氏朝鲜17
三、秦汉统一下的东北郡县设置与管辖18
第三节 东北各族的社会生活与民族关系19
一、挹娄19
二、夫余19
三、高句丽21
四、鲜卑23
1.东部鲜卑23
2.北部鲜卑24
五、乌桓25
第四节 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26
第四章 魏晋十六国及北朝时期的东北29
第一节 曹魏统一东北29
一、公孙氏割据辽东29
二、曹操北征三郡乌桓30
三、曹魏统一东北31
四、?丘俭征高句丽32
第二节 西晋、十六国及北朝时期的东北32
一、慕容、段氏、宇文鲜卑三部33
1.慕容33
2.段氏33
3.宇文鲜卑33
二、前燕的崛起33
1.慕容廆建国33
2.慕容皝治国34
3.前燕的灭亡35
三、后燕的兴亡35
1.后燕的建立35
2.参合陂之战35
3.后燕的灭亡36
四、北燕36
1.冯跋的政绩36
2.北燕的灭亡36
五、北朝对东北的管辖与治理37
第三节 魏晋北朝时期东北的设置37
一、魏、西晋时东北郡县37
二、十六国时东北郡县38
三、北朝时期东北的设置38
第四节 东北诸民族状况39
一、高句丽政权39
1.高句丽的征伐与扩张39
2.高句丽的社会发展变化39
二、夫余王国40
三、勿吉族40
四、室韦43
五、库莫奚和契丹44
六、豆莫娄44
七、地豆于45
八、乌洛侯45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东北的文化46
一、北魏义县万佛堂石窟46
二、高句丽的墓葬及壁画47
三、好太王碑47
四、高句丽音乐和舞蹈48
第五章 隋唐时期的东北49
第一节 东北各族概况与治理49
一、高句丽族49
二、靺鞨族49
三、契丹50
四、奚51
五、室韦51
六、隋唐时期对东北各族的管辖和治理51
第二节 隋征高丽52
一、起因52
二、隋炀帝三次征伐高丽52
第三节 唐灭亡高丽及对辽东的经营53
一、唐朝出兵辽东53
二、高丽灭亡54
三、唐朝经营辽东54
第四节 渤海国的兴盛55
一、渤海政权建立前东北的形势55
1.粟末靺鞨55
2.营州之乱55
二、渤海政权的建立56
1.渤海国主体民族的归属56
2.震国的建立56
3.受唐册封,改称渤海57
三、渤海国政治进程57
1.武王实力的扩张57
2.文王的文治58
3.渤海封建化的确立59
4.渤海国政局的演变59
5.宣王中兴60
四、渤海国的社会经济61
五、渤海国的文化61
1.渤海国佛教61
2.通行汉字62
3.诗歌62
4.文化艺术63
六、唐朝对渤海国的管辖63
七、渤海同日本的友好往来64
第六章 辽代的东北66
第一节 阿保机建国与争夺王位的斗争66
一、阿保机统一契丹诸部66
二、辽的建立68
1.称帝建国68
2.营建皇都68
3.制定成文法69
三、灭渤海置东丹国69
1.渤海国的衰落69
2.攻克渤海上京龙泉府69
3.建立东丹国70
四、争夺皇位的斗争70
1.太宗继立和东丹王投奔后唐70
2.“横渡之约”71
3.察割政变与辽统治中衰71
五、萧太后摄政和圣宗时期的封建化改革72
第二节 辽的统治机构及特点73
一、中央机构中的两套官制73
二、地方机构之部族制、州县制与投下军州73
三、斡鲁朵与四时捺钵74
第三节 辽代东北地区的经济75
一、畜牧业75
二、渔猎业75
三、农业生产76
四、手工业76
第四节 辽代东北的文化艺术77
一、契丹文字77
二、文学78
三、艺术78
1.佛教艺术78
2.绘画艺术79
第五节 渤海遗民的反辽抗争79
一、大延琳起义79
二、高永昌起义80
第七章 金代的东北81
第一节 女真族的勃兴与金政权的建立81
一、女真族的兴起81
二、金王朝的建立82
三、金统一东北地区的进程83
1.占黄龙府83
2.护步答冈战役83
3.金灭辽84
4.金灭北宋84
四、阿骨打的社会改革84
第二节 金代东北的经济和政治85
一、金代东北的社会经济85
1.农业生产的发展85
2.手工业的发展85
3.商贸业的发展86
二、女真族向封建制的转化87
三、金代东北的政治87
1.金代官制及其变革87
2.地方机构87
3.猛安谋克制87
4.金代东北的行政设置88
5.东北西部的界壕88
四、耶律留哥独立与蒲鲜万奴建立东夏国89
第三节 金代东北的文化90
一、创制女真文字90
二、洪皓对东北文化的贡献90
三、文化艺术91
1.文史学91
2.音乐和舞蹈92
3.嘎拉哈雕刻92
4.“大金得胜陀颂”碑92
5.亚沟石刻图像93
四、宗教93
1.萨满教93
2.佛教94
3.道教与曹道士碑94
第八章 元代的东北96
第一节 蒙古族的兴起及对东北的统一96
一、蒙古族的起源和族名96
二、蒙古族的兴起96
1.从“古列延”到“阿寅勒”97
2.铁木真的成长壮大97
3.十三翼之战98
4.征服塔塔儿部,开始统一东北进程98
5.经略辽西、辽东99
6.灭东夏国,征库页岛,统一东北99
第二节 元代东北的政治和经济100
一、乃颜、哈丹之乱100
二、辽阳行省101
三、元代东北的驿站102
四、元代东北民族102
1.蒙古族东渐102
2.女真及松花江、黑龙江中下游各族102
3.元代东北的民族融合103
五、元代东北的社会经济104
1.屯田104
2.渔猎经济104
3.造船业104
六、元末红巾军在东北的活动105
第九章 明代的东北106
第一节 明对东北的统一与管辖106
一、元末明初东北的政治形势106
1.经略辽东106
2.招抚纳哈出107
二、兀良哈三卫的设置与明成祖的五次北征108
1.兀良哈三卫的设置108
2.明成祖的五次北征109
三、经营女真地区和奴儿干都司的设置109
1.招抚海西女真110
2.招抚吉里迷女真等部族110
3.奴儿干都司的设置110
第二节 明代对东北的开发及各族社会经济112
一、辽东的军屯112
二、兀良哈地区的经济112
三、明初女真的发展变化113
第三节 明中叶以后的东北113
一、建州女真的迁移和壮大113
1.胡里改部的迁移113
2.斡朵怜部的迁移与壮大113
二、辽东马市贸易114
第四节 明末东北形势的演变115
一、明代辽东边墙115
二、李成梁总兵辽东116
三、辽东军户兵变117
四、金得时起义117
第十章 清代的东北(鸦片战争前)118
第一节 后金政权的建立118
一、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118
二、后金政权的建立和满族的形成119
1.创建八旗制度119
2.兴筑城池120
3.扩大治理机构、加强法制120
4.创制满文120
5.称汗建国,满族形成120
第二节 后金与明朝的战争121
一、萨尔浒之战121
二、进入辽沈地区122
1.努尔哈赤智取开原、铁岭122
2.夺取沈阳、辽阳122
3.迁都沈阳123
4.攻占广宁123
三、宁锦大捷123
四、清军在东北决胜明军124
五、清(后金)与明对朝鲜的争夺125
六、整肃内政 统一东北125
第三节 清前期对东北的管辖126
一、从总管到三将军的设置127
二、盛京五部侍郎128
三、分族而治的管理体制128
1.八旗驻防制128
2.汉民州县制129
3.原住民噶珊姓长制129
4.东蒙盟旗制130
第四节 清前期的经济130
一、清初辽东招民开垦130
二、局部地区的土地开发131
1.官田131
2.旗地131
3.京旗屯田131
4.民地132
三、清初封禁与柳条边133
第五节 流人与流人文化133
一、兴办教育134
二、流人诗歌135
1.诗僧函可135
2.吴兆骞与七谪之会136
三、流人著述与东北方志137
第六节 清代东北的乡土文化名人138
一、王尔烈的词翰138
二、高其佩的指头画139
三、杰出的满族词人纳兰性德139
第七节 清代东北各少数民族及其相互关系140
一、满族140
二、蒙古族140
三、达斡尔族141
四、鄂温克族142
五、鄂伦春族143
六、锡伯族143
七、赫哲族144
八、回族144
九、朝鲜族145
第八节 沙俄入侵东北与《中俄尼布楚条约》146
一、沙俄入侵我国东北146
二、雅克萨战争147
三、《中俄尼布楚条约》148
四、《中俄尼布楚条约》后的巡边制度150
第二编 近代东北历史(1860年—1945年)153
第一章 西方势力的侵入与东北边疆危机153
第一节 营口开港与东北社会经济结构的局部变化153
一、鸦片战争对东北的影响153
二、营口开港,西方势力嵌入,东北地区商品经济渐成规模154
三、流民闯关东、弛禁放垦、土地开发与地方设置155
第二节 沙俄鲸吞黑龙江流域大片领土157
第三节 东北三省军政改革160
一、武力恢复秩序与整饬吏治161
二、变通官制,满汉兼用161
三、改革军事,增设练军162
第四节 清加强东北边防、推动官办工矿诸业163
一、吴大徵督办吉林防务163
二、驱逐漠河金匪164
三、李金镛经营漠河金矿165
四、开办三姓金矿167
五、创建吉林机器局167
六、建立电报局168
七、修筑旅顺海防基地168
八、东北史地的研究成果168
第二章 列强瓜分东北与清统治的终结170
第一节 甲午战争与三国干涉还辽170
一、战争之前170
二、战争过程172
三、《马关条约》的签订174
四、三国干涉还辽174
第二节 “中俄密约”与沙俄强修中东铁路175
一、《中俄密约》和借地筑路175
二、沙俄强租旅大,攫取南满铁路修筑权177
三、修筑中东铁路178
第三节 东北义和团与沙俄入侵东北179
一、东北义和团运动179
二、沙俄入侵东北182
第四节 日俄战争与瓜分东北184
一、战争过程184
二、《朴茨茅斯条约》的签订186
三、《日俄密约》及对东北的瓜分187
四、沙俄对北满的控制与掠夺188
五、日本设置关东都督府与“满铁”188
第五节 清末东北经济的全面发展变化189
一、东北的正式全面开禁与地方行政设置189
二、私人地主经济的兴起191
三、农业经济的发展191
四、民族工业资本的初步兴起192
第六节 东北实施“新政”与三省分建193
一、行政体制的变革193
二、推行近代警察制度,行政司法分权194
三、编练新式军队194
四、筹备地方自治,草创民主议事机构194
五、文化教育194
第七节 辛亥革命前后的东北195
一、革命党人在东北的早期活动195
二、武昌起义后东北不同阶层的反应与活动196
三、革命党人发动武Q起义197
四、东三省革命的结局198
第八节 日俄挑唆民族关系,加紧侵略和分裂东北199
一、沙俄策动蒙古王公贵族“独立”与叛乱199
1.分裂外蒙古199
2.策动呼伦贝尔独立200
3.煽动哲里木盟郡王乌泰的叛乱201
4.沙俄继续在北满的扩张203
二、日本策划“满蒙独立”运动,加紧控制东北204
1.二次“满蒙独立”运动204
2.日俄继续勾结,共同瓜分东北205
3.扶持亲日势力205
第三章 张作霖的崛起与奉系军阀的统治206
第一节 清末张作霖其人其事206
一、身世卑微206
二、投身绿林207
三、接受点编,效忠清廷208
四、巧于应对,壮大自己209
五、剿灭蒙患,维护统一209
六、进驻奉天,镇压革命210
第二节 取得奉天军政大权进而统一东北212
一、称霸全省,形成奉系212
二、兼并黑吉,统一东北213
三、日张勾结,成就霸业214
四、整顿财政金融,增强经济实力215
五、收回中东路护路权,设立东省特别区215
第三节 逐鹿中原 觊觎全国政权217
一、助直反皖,共主京师217
二、整军精武,扩充实力217
三、直奉二战,逐鹿中原218
第四节 张学良主政东北219
一、执掌权力,稳定危局219
二、顶住压力,毅然易帜219
三、枪毙杨、常,统一军权220
四、实行有利于经济和提升教育的措施221
五、“收回国权”,支持反日民主活动221
六、中东路事件222
七、东北军主力入关224
八、日本准备武装占领东北225
九、“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225
第五节 东北工人阶级的产生与中共东北组织的活动226
一、东北产业工人队伍的产生和壮大226
二、马克思主义在东北地区的传播227
三、中共组织在东北的建立及其活动228
四、中共东北地方党组织的统一及活动229
第四章 “九·一八”事变,日本对东北的殖民统治231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东北全境231
一、柳条湖事件,日本发动军事进攻231
二、东北各地沦陷232
1.辽宁、吉林主要城镇沦陷232
2.“江桥抗战”,黑龙江主要城镇沦陷232
3.锦州、哈尔滨沦陷233
第二节 伪满洲国傀儡政权的建立233
一、网罗汉奸,拼凑伪政权233
二、胁诱溥仪出任伪满执政234
三、日本全面攫取侵略权益235
四、溥仪称帝236
五、伪满洲国的政体236
第三节 日伪的殖民统治237
一、军警宪特的罪恶行径和残暴的军事镇压237
1.网络化的强力统治架构237
2.推行“治安肃正”、“集团部落”,实行镇压政策和“三光”政策238
二、控制经济命脉,殖民经济“统制”体系238
1.控制交通,掌握路权238
2.建立伪满洲中央银行,垄断金融事业239
3.对工业的“统制”239
4.农业240
5.对通讯的垄断240
6.对海关的垄断240
7.财政240
8.殖民掠夺241
三、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242
四、日伪的文化专制和教育243
1.日伪的文化统治243
2.伪满洲国的奴化教育244
第五章 东北的抗日战斗与日伪强化殖民统治245
第一节 东北民众的抗日武装斗争245
第二节 中共领导下的抗日斗争248
一、中共满洲省委创建的抗日游击队248
二、东北人民革命军249
三、东北各阶层人民的反日斗争251
1.城市工人的反日斗争251
2.依兰土龙山农民抗日暴动251
3.文化教育界人士的反日斗争252
第三节 日伪强化殖民统治254
第四节 加紧准备进攻苏联256
一、“张鼓峰事件”、“诺门坎事件”、关东军特别大演习256
二、推行北边振兴计划,建设国境军事设施256
第五节 抗日联军的艰苦战斗257
一、抗日联军的组成257
二、抗联编为三个路军259
三、抗日联军在极端艰苦的阶段259
四、抗联的小型游击战争261
五、抗联边外野营整训262
第六节 苏联出兵东北,日本投降,伪满覆灭264
一、抗联配合苏军在东北的行动264
二、东北抗日联军历史使命的完结265
三、日本投降,伪满覆灭265
第三编 东北现代历史(1945年—至今)271
第一章 东北解放战争与根据地建设271
第一节 战后形势与国共两党争夺东北的策略部署271
一、光复后东北的形势271
二、东北的战略地位272
三、中共控制东北的部署272
四、国民党控制东北的部署274
第二节 国民党军大举进攻与停战谈判275
一、国共两军争夺山海关、锦州地区275
二、让开大路,占领两厢275
三、四平争夺战276
第三节 中共创建巩固的东北根据地277
一、反奸清算277
二、减租减息278
三、分配日伪土地278
四、“煮夹生饭”运动278
五、剿匪与锄奸反特279
六、中共壮大武装280
七、建立各级民主政府280
八、东蒙的自治政权280
第四节 国民党在其占领区的统治280
一、国民党在占领区的政治设置280
二、接受敌伪资产281
三、光复前后的经济损失(日伪破坏与苏军拆迁)282
第五节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与1947年夏秋冬三大攻势283
一、国民党的重点进攻283
二、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283
三、夏季攻势284
四、秋季攻势285
五、冬季攻势286
第六节 新式整军与解放区建设287
一、新式整军运动287
二、加强解放区的建设287
第七节 辽沈战役与东北全境解放289
第八节 东北解放区的和平建设290
一、工作重心的转移290
二、城市的恢复和改造290
三、完成新区土地改革291
四、全力支援全国解放战争291
第二章 建国初期东北的政权巩固和经济恢复293
一、建国时东北地区基本情势293
二、抗美援朝和镇压反革命294
三、东北地区的“三反”“五反”运动295
四、东北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成就296
五、东北各省的“一五”计划与经济建设高潮297
六、东北行政区划——黑、吉、辽三省的确立297
第三章 东北经济建设在曲折中的发展299
一、社会进步,完成“一五”计划299
二、知识分子状况与思想理论动态300
三、东北的整风和反右派斗争300
四、1957年松花江流域特大洪水301
第四章 大跃进以后至今的东北略情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