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法理要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张恒山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15390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07页
- 文件大小:104MB
- 文件页数:527页
- 主题词:法理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法理要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人的行为驱动机制1
一、人的行为1
二、人的行为驱动机制2
三、对人的行为的社会控制26
第二章 论法律规则32
一、对法律规则研究的肇端32
二、法律规则的含义33
三、法律规则的构成36
四、对“三要素”说的异议39
五、对两要素说的质疑43
六、两部分四要素说的优点44
七、法律规则的中心要素——义务或制裁46
八、法律规则的分类及其引出的问题50
九、法律规则的主体——义务性规定或授权性规定52
第三章 关于法律规则来源的争论57
一、法律规则来源问题的意义57
二、关于法律规则来源的诸种解说及评说59
三、法律来源的社会契约论65
四、19世纪对自然法学的批判67
五、对上述诸批判的评说70
六、古典自然法学派对理性及“契约立法”的论证76
第四章 论三人社会与法律规则的来源82
一、契约产生法律规则的理性思维形式82
二、论理性思维的缺憾88
三、三人社会——道德规则形成的社会背景模式89
四、论自利心、良心和理性在形成道德规则中的作用方式91
五、再论自利心、良心和理性在形成道德规则中的作用99
六、在良心、理性协同评价的基础上形成道德规则107
七、在评价的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规则的种类110
八、“不应当y”(原生义务规则)、“正当”(允许性规则)和“不应当c”(次生义务规则)的关系113
九、道德规则转化为法律规则的条件116
第五章 论法律规则来源的历史事实117
一、关于圣贤立法118
二、关于征服者立法119
三、关于统治者立法123
四、关于习惯产生法律规则126
第六章 论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观念之本128
一、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法学主题128
二、统治阶级意志论并不是马克思、恩格斯所作的法本质定义132
三、统治阶级意志论不利于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135
四、“两段论”的理论尴尬141
五、契约论是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观念基础143
六、为契约论辩护之一145
七、为契约论辩护之二150
第七章 论法律规则现实来源的正义问题155
一、关于国家机关立法——代议立法的争论155
二、法官造法与代议制下议会立法的关系158
三、行政立法与代议制下议会立法的关系160
四、代议立法机制164
第八章 法的价值概念与范围178
一、国内关于“法的价值”阐释所存在的问题179
二、对一般“价值”的认识186
三、“法的价值”含义194
四、法的价值名目体系200
第九章 论正义概念203
一、对正义加以探讨的必要性与可能性203
二、关于“正义”的三方面含义的思考205
三、正义的来源217
第十章 探索法的本体正义的历史之路228
一、探索法律正义的思路之一——社会契约论228
二、探索法律正义的思路之二——自然法论233
三、探索法律正义的思路之三——人权238
四、探索法律正义的思路之四——价值247
第十一章 论法的本体正义251
一、法的本体正义概念251
二、法的形式正义255
三、法的实质正义259
四、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联系276
第十二章 论义务277
一、词源学的义务含义277
二、实践中的“义务”的含义281
第十三章 论法律义务308
一、关于法律义务概念的几种解说308
二、法律义务概念313
三、法律义务的分类317
四、法律义务设定的合理原则322
第十四章 论自然法学义务观与实证法学义务观的根本区别——良知义务与理性权衡的服从的区别326
一、问题的提出326
二、凯尔森的法律义务解释思维探源327
三、凯尔森的“义务”与自然法学的“义务”的分野328
四、个人的主观自设义务不能来源于明智的考虑——自然法学的视角1329
五、社会提出的客观义务不能建基于明智的考虑——自然法学的视角2331
六、实证法学的“制裁”的无依据性333
七、由分析实证法学义务观引发的思考334
八、义务优位是法治社会的根本(义务优位的法文化价值)339
第十五章 法律权利概念342
一、关于法律权利概念的几种解说342
二、霍菲尔德的法律权利概念345
三、法律外权利的含义349
四、法律权利359
五、法律权利的分类373
六、论人权概念376
七、论法律义务与权利的关系385
八、论法律权利设定的基本原则388
第十六章 论财产所有权的必要性和正当性依据391
一、所有制、所有权与个体财产所有权概念简述391
二、财产所有权的社会必要性394
三、马克思主义对财产私有权的必要性认识399
四、关于财产所有权的依据的既有理论404
五、关于财产所有权依据的再思考416
六、财产所有权获得社会公认的依据和表现形式422
第十七章 古典自然法学权利观与当代中国权利本位论者权利观的区别432
一、问题的由来432
二、古典自然法学认为自然状态的起始阶段处于普遍的无权利状态433
三、古典自然法学认为,自然权利源自于人类形成“正当”、“公正”的共识之后435
四、洛克的自然法义务先定思想439
五、“理性约束感性”是理解古典自然法学义务先定论的关键440
六、当代中国法学的权利本位论的含义及其意义443
七、对权利本位论的学术逻辑审视之一:关于其价值主张——立法者应当为保障权利而设定义务445
八、对权利本位论的学术逻辑审视之二:关于其对权利义务关系的判断——权利先于义务;权利是第一性的、义务是第二性的449
九、对权利本位论的学术逻辑审视之三:关于推定权利——法律未禁止都能作权利推定吗458
十、权利本位的学派归属——自然法学还是分析实证法学459
第十八章 论法律责任462
一、法律责任概念462
二、法律责任设定的理论依据465
三、法律责任设定的原则472
四、司法中的归责原则475
第十九章 论制裁与惩罚478
一、制裁的意义478
二、关于国家惩罚权的来源479
三、对国家立法设定惩罚所提出的形式上的限制原则483
四、对国家立法设定惩罚所提出的实质上的限制原则484
五、几种主要的刑罚目的论485
六、讨论刑罚目的的方法489
七、由契约立法模式看设定刑罚的目的489
八、为刑罚目的的报复论辩解492
九、由刑罚目的决定的刑罚设定的原始性原则——平等报复原则495
十、刑罚设定的人道主义原则498
十一、刑罚设定的功利主义原则503
十二、刑罚设定的三大原则的序列关系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