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语国际传播 新加坡视角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吴英成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068123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90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330页
- 主题词:对外汉语教学-文化交流-研究-新加坡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汉语国际传播 新加坡视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汉语变体研究1
第一节 新加坡华语的历史渊源及特色1
壹 新加坡华语语音特色2
1.1祖籍方言类型与华族人口比例2
1.2新加坡本土华语“第五声”研究回顾3
1.3福建社群新加坡本土华语“第五声”调查6
1.4小结18
贰 新加坡华语词汇衍变19
2.1新加坡华人类型20
2.2华语变体的衍变与移民文化的进程24
叁 新加坡华语句法特色——句法实况调查及语码混用分析27
3.1新加坡华语句法实况调查28
3.2“罗惹华语”——新加坡华语的语码转换38
第二节 区域语言政策及汉语变体比较45
壹 新加坡语言政策与社会语言变迁45
1.1“脱方入华”47
1.2“脱华入英”51
1.3新加坡华人双语形态的发展53
贰 中国大陆、香港地区、新加坡三地语言政策和语言教育54
2.1 三地语言景观54
2.2汉语与英语在三地的社会语言地位55
2.3汉语与英语在三地的语言教育地位59
2.4汉语与英语在三地的未来地位61
2.5小结62
叁 中国大陆、台湾地区、新加坡三地汉语变体比较63
3.1汉语在三地语言社群的地位64
3.2汉语变体:三地汉语词汇比较65
3.3语码混用:由句内层扩散至句间层68
3.4小结72
肆 “国际规范汉语”形成及发展的趋势73
第二章 汉语全球化与新加坡华语的定位76
第一节 汉语全球化77
壹 全球汉语的崛起77
1.1中国崛起与汉语全球化77
1.2汉语全球化的迹象80
贰 全球汉语三大同心圈与国际汉语教学85
2.1全球汉语三圈理论85
2.2国际汉语教学87
叁 汉语国际传播的阻力89
3.1历史遗留的内部问题89
3.2区域语言变体规范化引起的外部问题90
3.3全球汉语服务业的品管问题91
3.4小结92
第二节 本土认同与国际接轨的平衡点——新加坡的经验93
壹 新加坡华语的定位93
1.1新加坡本土华语及杂菜式华语的存在价值94
1.2新加坡华语变体规范化探讨100
1.3小结107
贰 新加坡在全球汉语教学中的定位108
2.1打造新加坡成为国际汉语中转站109
2.2打造新加坡翻译服务业114
第三章 多语环境下新加坡华语教学的微观研究120
第一节 偏误研究120
壹 汉字偏误研究123
1.1现代汉字的内在问题123
1.2汉字偏误总体考察125
1.3形声字偏误考察129
1.4小结134
贰 作文偏误研究135
2.1理论框架135
2.2实验方法136
2.3结果分析138
2.4小结141
第二节 汉字教学142
壹 手写汉字识别与识字教学143
1.1汉字电脑输入方式144
1.2电脑汉字识别技术综述146
1.3手写汉字识别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148
贰 写简识繁——新加坡学生繁体字辨认测查151
2.1过去研究评述152
2.2新加坡学生繁体字辨认测查154
2.3测查结果与讨论155
2.4小结158
附录一 在孤立状态下的繁体字辨认测查表158
附录二 在情境状态下的繁体字辨认测查表159
第三节 词汇教学160
壹 克漏字测验161
1.1克漏字测验评述162
1.2克漏字测验的方法与步骤163
1.3评价与问题166
附录三 华语克漏字测验168
附录四 字频率和词频率对照表171
贰 汉语词典应用与编纂的落差及汉语词典微观结构的革新174
2.1词典类型与词典的有效性175
2.2新加坡华语教师词典使用情况调查177
2.3学习者类型词典分析184
2.4现有汉语词典词条处理管窥186
2.5学习者词典微观结构的革新193
第四节 语法教学196
壹 新加坡教师对华语语法教学的一般看法196
贰 新加坡华语语法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198
2.1师资198
2.2学生198
2.3教材198
2.4课时200
叁 新加坡华语语法教学的重点200
3.1以讲语法规律和应用为主,以介绍语法术语和系统为辅200
3.2教授新加坡华语语法特征201
3.3通过中英语法对比分析厘正英语式的华语句子202
3.4小结203
第四章 华语教学“新”策略204
第一节 新加坡华语教学改革及反思205
壹 三次华语教学改革205
1.1 1992年王鼎昌领导的华文教学检讨委员会206
1.2 1999年李显龙领导的华文教学检讨委员会207
1.3 2004年黄庆新领导的华文课程与教学法检讨委员会208
贰 关于新加坡华语教学的反思209
2.1关于特选中学的反思209
2.2关于华文B课程的反思210
2.3关于华文科传递文化的反思212
第二节 新加坡华语课程框架调整214
壹 在家讲英语的学生无法掌握华语——命定或刻板印象?215
贰 在家讲英语的学生华语程度低落的原因216
叁 教学框架调整的具体策略218
3.1“双轨制”218
3.2先听说、再读后写:李光耀资政的学习经验220
3.3浸濡课程223
第三节 华英双语并用华语教学法224
壹 “华英双语并用华语教学法”的缘起224
贰 双语教学法的理论依据226
2.1心理语言学:双语记忆表征模式226
2.2对比语言学:语言学习的语际影响229
叁 双语并用华语教学法实验计划230
3.1双语并用华语教学法特征230
3.2实验对象、教师、教材231
3.3前测232
3.4教学法233
3.5评鉴及推广234
肆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235
伍 小结236
第四节 华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阅读策略237
壹 读者构系与阅读研究238
贰 测查方式239
2.1测查对象239
2.2测查材料设计240
叁 测查结果240
3.1篇章一240
3.2篇章二242
3.3篇章三244
3.4篇章四246
3.5篇章五248
肆 测查结果讨论250
伍 阅读理解问答测试类型251
第五节 语言教学与资讯科技的整合——双语小学华文数位教材制作252
壹 数位教材概说253
1.1版本模式的多样性253
1.2呈现手段的丰富性256
1.3查询与使用的便捷性258
贰 双语版小学华文数位教材的定位及编写原则259
2.1双语版小学华文数位教材的定位259
2.2双语版小学华文数位教材的编写原则260
叁 双语版小学华文数位教材的主要功能261
3.1文字处理261
3.2语音处理262
3.3词语处理263
3.4篇章的处理265
3.5文化背景介绍267
肆 数位华文教材的未来机遇267
4.1现行数位教材偏重读技267
4.2未来信息科技在听说与写作技能教学的开发267
参考文献269
后记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