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齐鲁文学演变与地域文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齐鲁文学演变与地域文化
  • 李少群,乔力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8525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903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911页
  • 主题词:文学史-山东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齐鲁文学演变与地域文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3

第一章 关于地域文学史学的普适性研究3

第一节 地域文学史学的学术源流与学理观念3

第二节 地域文学史学的架构基础与范畴界定13

第二章 关于齐鲁文学形态演变与文化内质研究的原理性思考20

第一节 齐鲁文学的地域文化渊源20

第二节 本书的逻辑基点与研究目标24

第三节 研究方法、体式与结构33

上篇 齐鲁文学高潮鸟瞰39

第一章 从文化元典走来39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混沌综融:经世致用理念与经典殿堂之造就40

第二节 文学本体的觉醒之路:诸体渐备与抒怀言志传统57

第二章 高峰初耸:北宋至南宋前期的齐鲁文学72

第一节 社会群体关怀与个体情性的交迭兼纳75

第二节 主体意识张扬而及词坛的极盛111

第三章 再度辉煌:明中叶至清初的齐鲁文学133

第一节 驿路文化与俗文学的泛化升华134

第二节 雅文学对经典的追怀与复兴之想望150

第三节 文言小说以雅为俗的写心娱怀与戏曲文学似俗实雅的儒道内核165

第四节 雅文学的求新变与传统认同180

第四章 现代新篇:20世纪五四时期与30年代的齐鲁文学194

第一节 中西文化背景下的价值重构与文学观念变革197

第二节 五四新文学的多元开拓与文体创建210

第三节 乡土文学涵纳文化对抗与重构:为民族塑魂与文化守成226

第五章 激扬华章:20世纪新时期以来的齐鲁文学239

第一节 创作主体对齐鲁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审美意识嬗变240

第二节 叙事文学的蓬勃发展及其主流形态254

中篇 齐鲁文化与文学个案研究269

第六章 齐鲁文学文化内质的个案考察269

第一节 《鲁颂》与《齐风》的两种文化形态与内质异同及其文学特征270

第二节 汉赋中所见有关巡狩、封禅的齐鲁文化考察294

第三节 《桃花扇》关于孔子“夷夏之大防”思想的艺术实践303

第四节 孔尚任的创作思想与民族意识:《桃花扇》与《出山异数记》的微妙关系312

第五节 王渔洋与洪昇、孔尚任、蒲松龄的友谊和《聊斋志异》评论330

第七章 齐鲁文学形态演变的多元性与多样化表现之一:文学本体喻示与文体风貌特征的双向观照344

第一节 李之仪词论词作综论345

第二节 晁补之词论词作综论357

第三节 李清照词论词作综论375

第四节 词体解放与辛弃疾的创作取向396

第五节 李攀龙、谢榛的论诗特点及其互补性417

第六节 李攀龙、谢榛对其自身诗论的创作实践424

第八章 齐鲁文学形态演变的多元性与多样化表现之二:大文化语境与地域色彩的文学431

第一节 文化与文学双重观照下的戏曲重镇东平432

第二节 基于齐鲁人文之上的“济南诗派”及其诗风创作447

第三节 杰出的文坛领袖王渔洋及其重大影响468

第四节 《聊斋志异》的语言特色及诗意风韵479

第五节 聊斋俚曲的地域文化内涵489

第九章 齐鲁文学形态演变的多元性与多样化表现之三:地域视阈下的话语转型与民族、国家叙事506

第一节 王统照《山雨》的现实主义成就及其开创性意义507

第二节 李广田散文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风貌520

第三节 臧克家诗歌的艺术开拓与抒情风格532

第四节 冯德英的小说成就与“三花”创作特色553

第五节 杨朔散文的艺术成就及其时代局限569

第六节 建国十七年英雄叙事的类型与审美特征583

第十章 齐鲁文学形态演变的多元性与多样化表现之四:民间文化形态与文学主流语境的互动与生成601

第一节 张炜:现代视野下的文化保守主义人性关怀603

第二节 莫言的民间叙事与20世纪中国文学617

第三节 李存葆的文学创作与沂蒙山区的历史传统630

第四节 新时期乡土小说的文化意蕴与创作特色636

第五节 王鼎均怀乡题材的散文654

第六节 桑恒昌的诗歌艺术成就665

第七节 张宏森影视文学的诗性追求670

第八节 赵冬苓的影视编剧美学678

下篇 齐鲁文学古今演变研究693

第十一章 主题内涵及形式外显693

第一节 “思乡”的多元内涵及多样化表述:漫越时空的恒久观照694

第二节 建安风骨与左思风力:文学主流的时序嬗变与时世意义720

第三节 儒家“入世”观念的演变:民族危难之际的南宋文学与抗战文艺751

第四节 “水浒”故事溯源及文学形态演变779

第十二章 大文化语境中的文学本体呈示792

第一节 社会文化关系与创作主体改变所体现的文学演变:从《水浒传》到《金瓶梅》793

第二节 王渔洋的历代山东诗人作家评论与诗学观念808

第三节 儒家伦理观的另类解读:贾凫西的《历代史略鼓词》824

第十三章 文学形态与艺术精神“史”的观照841

第一节 自复古与新创的演变看李攀龙、谢榛诗歌理论及文学流派的意义841

第二节 叙述者的转变及叙事结构的转型:《聊斋志异》对唐传奇的传承与超越855

第三节 山东英雄叙事的传统与变迁864

第四节 孔孚对古代山水诗传统的继承与超越884

主要参考文献896

后记90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