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哲学通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哲学通论
  • 孙正聿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86200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699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712页
  • 主题词:哲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哲学通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 进入哲学思考1

第一章 哲学的自我理解25

第一节 哲学与哲学观26

一、哲学观与哲学理论26

二、当代哲学观概览32

三、哲学与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55

第二节 哲学与常识62

一、三个层次的概念框架62

二、常识与经验的世界图景70

三、常识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74

四、常识与经验的价值规范80

五、哲学对常识的超越83

六、常识哲学化与哲学常识化95

第三节 哲学与科学99

一、作为理论的科学和哲学99

二、理论思维的两种基本方式104

三、哲学对科学的反思关系112

四、反思科学活动的基础118

五、反思科学研究的成果128

六、反思科学发展的逻辑135

七、反思时代的科学精神142

八、反思科学的社会功能150

九、反思当代哲学中的科学主义思潮153

第二章 哲学的思维方式163

第一节 哲学的基本问题164

一、对哲学基本问题的通常解释164

二、探索哲学基本问题的经典论述166

三、近代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172

四、现代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176

第二节 哲学的反思活动180

一、反思的维度180

二、反思的思维184

三、反思的对象189

四、反思的方式193

五、反思的特性207

第三节 哲学的前提批判212

一、反思的层次212

二、思想前提及其特性215

三、前提批判的方式与基础219

四、前提批判的历史发展222

五、哲学前提的自我批判225

第三章 哲学的生活基础231

第一节 哲学与人的存在方式231

一、哲学与人类存在的矛盾性231

二、哲学与人类存在的实践性238

第二节 哲学与社会的自我意识247

一、人类关于自身存在的自我意识247

二、哲学与个体的自我意识253

三、哲学与社会的自我意识256

四、哲学与意义的“普照光”260

第三节 哲学与时代精神的精华264

一、时代和时代精神的精华264

二、时代精神的理论表征266

三、塑造和引导时代精神272

第四章 哲学的主要问题277

第一节 “在”:存在论或本体论问题278

一、“本体”和“本体论”的概念解析278

二、本体论的三重内涵285

三、本体论的自我批判与现代重建290

第二节 “真”:认识论和逻辑学问题297

一、“真”的概念解析297

二、“真理”和“思想的客观性”301

三、思想客观性问题的扩展与深化305

四、思想客观性的辩证唯物论理解313

五、真理观的哲学视野317

第三节 “善”:伦理学和价值论问题321

一、“善”的哲学追问321

二、价值和价值论326

三、价值导向与价值取向330

第四节 “美”:哲学层面的美学问题332

一、美与人的存在方式332

二、美的存在与创造335

三、美的发现与体验339

四、真善美的统一342

第五节 “人”:关于人的哲学346

一、哲学与“认识你自己”346

二、人的存在与人的世界350

三、人类存在的意义353

四、关于人类解放的哲学355

第五章 哲学的派别冲突361

第一节 考察哲学派别斗争的方法论361

一、哲学的派别冲突与人类存在的矛盾性361

二、用两个标准考察哲学理论362

三、反思现代哲学的派别冲突367

第二节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369

一、“本原”问题369

二、“认识路线”问题374

三、哲学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381

四、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389

第三节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396

一、“思维方式”问题396

二、辩证法的概念解析400

三、辩证法的自在性与自为性408

四、辩证法的批判性本质416

第四节 经验论与唯理论424

一、人的感性与理性的矛盾424

二、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分歧428

三、表象与思想的矛盾运动438

第五节 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448

一、科学主义的概念解析448

二、人本主义的概念解析453

三、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对峙与融合457

四、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社会历史观462

五、超越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465

第六章 哲学的历史演进471

第一节 哲学历史演进的多重透视471

一、哲学发展史的涵义471

二、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透视哲学史475

三、从人类存在的历史形态透视哲学史478

四、从哲学寻求崇高的进程透视哲学史482

第二节 哲学历史演进的基本特征486

一、自我追问和自我扬弃的历史486

二、哲学问题自我相关和哲学原则解释循环的超越489

第三节 哲学的现代革命和当代趋向492

一、现代哲学的理论前提492

二、“实践转向”和马克思的哲学革命499

三、“语言转向”与现代西方哲学508

四、现代哲学中的“后现代主义”思潮517

五、当代中国的哲学主流524

第七章 哲学的修养与创造531

第一节 哲学的品格531

一、向上的兼容性:深厚的历史感532

二、时代的容涵性:强烈的现实感535

三、理论的系统性:巨大的逻辑感540

四、思想的开放性:博大的境界感546

第二节 哲学思维的训练549

一、哲学的求真态度549

二、哲学的反思取向554

三、哲学的批判精神557

四、哲学的创新意识559

五、哲学的分析方式563

六、哲学的辩证智慧566

第三节 哲学态度的培养570

一、高举远慕的心态570

二、慎思明辨的理性574

三、永无止境的求索579

附录一 关于开设“哲学通论”课的思考585

附录二 《哲学通论》与当代中国哲学589

一、重新理解哲学589

二、哲学的思想解放598

三、哲学的理论自觉602

附录三 培养创造性的头脑&高清海607

附录四 《哲学通论》后记613

附录五 《哲学导论》后记617

附录六 《简明哲学通论》的前言和后记619

一、前言619

二、后记620

附录七 哲学改革中的探新&吕国忱623

附录八 探索我国哲学教育改革的新思路&沈亚生627

附录九 “哲学是什么”的当代追问&丛大川633

附录十 哲思永无止境643

人生篇:“把‘耽误’打上引号”643

思想篇:“把简单的变复杂”646

生活篇:“我教故我在”650

附录十一 关于“哲学通论”的评论(节录)&方觉浅655

附录十二 哲学反思之路659

附录十三 教学要有魅力675

一、以坚实的理论功底激发学生的理论兴趣675

二、以广博的知识背景拓宽学生的理论视野677

三、以灵活的教学艺术撞击学生的理论思维679

附录十四 “教学是快乐的”683

附录十五 师者之尊&王占仁689

附录十六 掌声为哲学课喝彩&张玉来693

后记6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