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万长松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806697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28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239页
  • 主题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内容和地位1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1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内容2

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4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5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5

二、社会主义从科学理论到社会实践的飞跃6

三、社会主义从单一到多种模式理论与实践的飞跃7

四、科学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科学8

第三节 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意义和方法9

一、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意义9

二、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方法11

第一编 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与现实14

第一章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4

第一节 空想社会主义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追求14

一、16世纪、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4

二、18世纪平均的空想社会主义15

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17

四、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和根本缺陷20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22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条件23

二、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政治条件23

三、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条件24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25

一、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根本转变25

二、科学社会主义是世界文明发展大道上的产物26

三、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28

四、社会主义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意义30

第二章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34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34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工人运动中传播34

二、工人阶级政党的成立35

三、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伟大尝试36

第二节 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39

一、从“数国同胜论”到“一国先胜论”的发展39

二、“十月革命”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41

三、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42

第三节 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44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最初探索44

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特征和历史地位49

三、社会主义实现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意义57

第三章 社会主义从单一模式到多种模式理论与实践的飞跃60

第一节 改革是发展完善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60

一、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必然性60

二、改革是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必然要求62

三、改革是社会主义国家化和民族化的必然要求63

第二节 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兴起63

一、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63

二、苏联改革的艰难探索67

第三节 苏东社会主义国家从改革到“改向”的回顾与反思70

一、东欧剧变的过程70

二、苏联解体的过程72

三、对苏东社会主义国家从改革到“改向”的反思73

第四节 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历程78

一、古巴的社会主义改革探索78

二、朝鲜的社会主义改革探索81

三、越南的社会主义改革探索83

四、老挝的社会主义改革探索86

五、社会主义实现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意义88

第二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92

第四章 毛泽东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和发展92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92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92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绩和历史局限性94

第二节 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00

一、对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100

二、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103

第三节 毛泽东时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和教训105

一、最初尝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成就和失误105

二、成败得失的原因分析107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111

第一节 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111

一、重新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11

二、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114

三、正确评价毛泽东和反思“文化大革命”116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过程和科学体系118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18

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122

三、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123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124

一、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124

二、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26

三、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127

第六章 新世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132

第一节 进入新世纪科学社会主义面临新挑战132

一、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32

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球133

三、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激烈133

四、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恐怖主义活动猖獗134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136

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136

二、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138

三、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40

四、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41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142

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143

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144

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145

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46

第四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147

一、“十个结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条基本经验148

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151

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152

第三编 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并存与竞争第七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发展与新变化156

第一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与发展156

一、资本主义制度的萌生156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158

第二节 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和变化162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全面爆发163

二、战后资本主义制度变革与调整165

三、国际金融危机与新自由主义的破产168

第三节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与实质171

一、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变化的原因171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174

第八章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并存与竞争176

第一节 关于“两制”关系的理论观点176

一、代替论176

二、趋同论179

三、改良论18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新世纪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86

一、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186

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188

三、“两制”长期并存和竞争带来的挑战和机遇190

四、社会主义运动暂时低潮带来的挑战和机遇192

第三节 科学认识“两制”关系的新视野193

一、必须对“两制”和平共处的长期性有充分认识194

二、必须对“两制”相互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充分认识195

三、必须对“两制”之间矛盾与斗争的复杂性有充分认识196

四、在“两制”竞争中必须善于抓住机遇应对挑战198

第九章 当代社会主义的主要流派201

第一节 民主社会主义201

一、社会民主党和社会党国际的历史演变201

二、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与政治纲领203

三、“第三条道路”的尝试206

四、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践及面临的困难210

第二节 生态社会主义213

一、生态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213

二、生态社会主义的基本主张215

三、对生态社会主义的评价217

第三节 民族社会主义218

一、民族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218

二、民族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实践219

三、民族社会主义的主要模式220

参考文献2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