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太湖无锡地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太湖无锡地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https://www.shukui.net/cover/56/33274232.jpg)
- 王鸿涌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ISBN:978750846899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86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521页
- 主题词:太湖-水资源-资源保护-研究-无锡市;太湖-水污染-污染防治-研究-无锡市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太湖无锡地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况1
第一节 流域政区和自然地理1
一、流域概况1
二、区域政区1
三、自然地理2
第二节 区域水系现状及演变7
一、河湖水系7
二、河网水系11
三、水系特点13
第三节 区域社会经济现状和发展14
一、经济社会现状14
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15
第四节 区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16
一、降水16
二、地表水资源20
三、地下水资源21
四、水资源总量24
第五节 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及存在问题27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27
二、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的成效32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35
第二章 河湖水污染演变及生态环境退化38
第一节 地表水污染原因和污染源38
一、污染源分类和污染途径38
二、水污染原因43
第二节 无锡地区污染源和污染负荷演变51
一、污染源演变51
二、污染负荷演变57
第三节 河湖和湿地水生态系统退化65
一、河湖水生态系统退化65
二、湿地退化73
第四节 无锡主要水域水污染变化和改善76
一、锡澄片河网水污染有所改善76
二、太湖北部水污染发展趋势得到初步控制80
第五节 水污染和水环境退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84
一、水污染和水环境退化的危害84
二、太湖流域水污染典型年经济损失计算实例85
第三章 污染总量控制和水污染防治87
第一节 水功能区划和水质保护目标87
一、水功能区划体系87
二、水质保护目标89
三、水功能区水质保护目标规划达标率90
第二节 区域内污染总量控制92
一、水体现状纳污量92
二、允许纳污能力92
三、规划纳污量93
四、污染负荷应削减量和污染负荷总量控制94
第三节 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的方向和策略99
一、保护和防治的方向99
二、保护和防治的策略100
第四节 保护与防治的工程技术和保障措施概述102
一、工程技术措施102
二、社会保障措施102
第四章 外源污染控制108
第一节 外源污染治理原则108
一、治理外源污染的总体原则108
二、治理外源污染的具体原则108
第二节 生活和工业污染综合治理110
一、生活污染综合治理110
二、全面控制工业污染111
三、建设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系统114
四、整顿和封闭排污口122
第三节 农业及其他非点源污染综合治理124
一、非点源综合治理的决策和对策124
二、农业农村污染综合治理126
三、减少地面径流污染负荷129
四、控制机动船舶污染131
五、提高空气质量减少降雨降尘污染131
六、建设农业农村污染控制区131
第四节 宜兴大浦农业农村污染控制示范区建设133
一、示范区建设思路目标134
二、示范区建设前污染状况135
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135
四、农村生活垃圾及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137
五、农田化肥农药污染控制技术137
六、前置库技术139
七、示范工程效果141
八、面源污染控制长效运行机制与管理142
第五节 关闸控污和水体净化处理143
一、关闸控污143
二、水体净化处理144
第六节 区域废弃物治理资源化综合利用和实例146
一、生活垃圾综合利用146
二、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149
三、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综合利用151
四、自来水厂尾水处理及其污泥综合利用153
五、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155
六、河湖淤泥综合利用158
七、水葫芦和芦苇综合利用160
八、藻类综合利用161
九、资金扶持和价格引导164
第七节 退鱼塘还湖164
一、退鱼塘还湖目的和作用164
二、退鱼塘还太湖165
第八节 区域城乡节水减排166
一、节水作用166
二、用水和节水现状167
三、节水目标170
四、节水措施171
五、重点节水工程规划181
六、节水立法182
第五章 削减内源污染负荷183
第一节 内源污染危害183
一、底泥释放污染水体183
二、太湖底泥“湖泛”污染水体183
三、太湖蓝藻爆发污染水源186
四、太湖“湖泛”与蓝藻聚集爆发污染特征对比分析188
第二节 湖泊底泥和生态清淤工程188
一、太湖底泥的生态清淤作用与评估188
二、太湖北部湖区(无锡地区)底泥及其污染192
三、国内外湖泊污染底泥处置技术195
第三节 太湖生态清淤特点和关键技术198
一、生态清淤是湖泊生态整治工程198
二、污染底泥生态清淤特点199
三、湖泊底泥生态清淤规划方案技术路线200
四、湖泊生态清淤关键技术202
第四节 五里湖梅梁湖生态清淤工程213
一、五里湖梅梁湖生态清淤的紧迫性213
二、五里湖梅梁湖清淤的可行性214
三、五里湖底泥生态清淤工程215
四、梅梁湖底泥生态清淤工程221
第五节 湖泊底泥清淤环境风险评估224
一、湖泊底泥清淤施工中的环境保护224
二、底泥清淤中的环境风险预测和对策224
第六节 河道生态清淤226
一、河道淤积情况226
二、淤积物来源226
三、生态清淤及必要性227
四、生态清淤重点范围和深度229
五、清淤机械设备和方式229
六、淤泥的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综合利用230
七、区域城乡河道第一轮全面清淤实践230
八、河道生态清淤经验教训232
第七节 防治太湖藻类爆发和规模“湖泛”233
一、防治太湖藻类爆发233
二、防治规模“湖泛”和削减其他内源238
第六章 湖泊水生态系统修复240
第一节 湖泊水生态修复作用和技术240
一、水生态修复必要性及其作用240
二、水生态修复的主要植物种类242
三、水生态修复植物的功能和作用245
四、水生态修复技术246
五、水生植物人工种植252
第二节 湖滨带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253
一、湖滨带生态系统特征253
二、湖滨带的基本功能作用254
三、湖滨带生态修复254
四、主要湖泊景观绿化带的建设255
五、滨湖区域景观绿化带的类型255
第三节 梅园水厂取水口生态修复试验实践257
一、背景概况257
二、生态修复工程258
三、分项工程作用260
四、工程总体效益261
第四节 梅梁湖马山水厂水源地生态修复试验工程263
一、试验区域自然条件263
二、工程设计目标功能263
三、试验概况263
四、试验效益264
第五节 东五里湖中桥水厂水源地生态修复试验工程267
一、生态工程原理267
二、工程建设概况270
三、五里湖水生植物的生长特点270
四、螺对水的净化作用271
五、生态工程效果272
第六节 东五里湖湖滨饭店南面生态修复试验工程273
一、试验目的273
二、试验水域概况273
三、试验设计273
四、植物检测和水质监测项目274
五、试验结果与分析274
第七节 西五里湖生态修复示范工程277
一、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概况277
二、生态修复主要技术措施278
三、各示范区工程布置和内容279
四、示范工程实施总体效果284
第八节 梅梁湖小湾里水源地生态修复示范工程285
一、工程概况285
二、基础工程286
三、除藻与控藻工程287
四、水生植物恢复与生态系统重建288
五、生态修复示范区改善水环境的总体效果291
第九节 湖泊其他生态修复试验293
一、五里湖蠡园公园长廊南生态修复试验293
二、贡湖大溪港口生态修复试验294
三、梅梁湖马山桃花埠微生态修复试验295
四、梅梁湖十八湾生态修复试验示范295
第十节 湖泊生态修复试验示范的经验教训296
第七章 河道综合整治和水生态系统修复304
第一节 区域河网生态系统304
一、河网区河流生态系统的构成304
二、区域平原河网水系水生态特征306
三、河流生态系统的主要生态服务功能308
四、区域河网生态系统的退化309
第二节 区域河道整治和调整优化水系312
一、经济社会发展与区域河道整治312
二、区域河道整治方向和内容313
三、建设锡澄片六纵七横骨干河道框架316
四、区域其他河道整治概况320
第三节 河流生态系统修复321
一、河道生态修复的必要性321
二、河道生态修复目标和内涵322
三、河流生态修复的特点和性质324
四、河道生态修复的总体要求327
五、河道生态修复与重建技术332
第四节 河道生态护岸335
一、生态护岸的历史及现状335
二、生态护岸构建原理337
三、生态护岸主要类型343
第五节 河道滨水区景观绿化带建设和生态修复实例348
一、河道滨水区景观绿化带建设348
二、宜兴林庄港朱渎港河道水体修复技术与示范工程352
第八章 建设湿地保护区和水利风景区356
第一节 湿地保护区356
一、湿地作用和保护区356
二、建设十六块湿地保护区359
三、水生态科技园362
四、为河湖生态修复和湿地保护立法363
第二节 无锡市长广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工程363
一、长广溪湿地363
二、规划的长广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概况364
三、湿地公园布局365
四、湿地公园水环境水生态改善系统367
五、雨水蓄水池368
六、投资与实施369
七、预期效果369
第三节 水利风景区370
一、水利风景资源和水利风景区371
二、河湖生态修复与水利风景区建设373
第四节 梅梁湖和横山水库水利风景区374
一、梅梁湖水利风景区374
二、宜兴市横山水库水利风景区377
第九章 生态调水增加环境容量380
第一节 生态调水380
一、调水的必要性380
二、调水改善水环境的作用381
三、调水改善水环境和水生态的关键技术382
四、区域调水总体技术方案384
五、调水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和风险分析及其对策388
第二节 调水试验和调水方案390
一、无锡城市防洪控制圈调水试验和调水方案390
二、五里湖调水试验和调水方案394
三、梅梁湖调水试验396
四、锡澄片六纵七横骨干河道调水方案398
五、2002~2003年望虞河调水试验实例400
第三节 2007年流域与区域联合生态调水实践402
一、2007年联合应急调水过程402
二、调水改善贡湖南泉水厂取水口水质效果402
三、梅梁湖泵站调水改善水质的总体效果分析404
四、2007年联合调水对改善太湖水质总体效果分析406
五、“引江济太”的经验教训和启示408
第十章 水源地保护与建设414
第一节 无锡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概况414
一、主要饮用水水源地取水能力现状和规划414
二、水源地水质现状总体评价415
三、供水和水源地存在主要问题415
四、水源地供水的突发性污染事件416
五、1995年7月梅梁湖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调查417
第二节 无锡太湖水源地保护和健康安全供水419
一、无锡太湖主要饮用水水源地现状419
二、主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目标420
三、建设无锡太湖保护区和贡湖梅梁湖水源保护区420
四、无锡太湖区域水源地保护措施和安全供水421
五、主要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防治对策425
六、太湖水源地保护效果与预测426
第三节 2007年无锡太湖供水危机处理实例428
一、太湖蓝藻爆发对无锡市区的影响过程428
二、太湖藻类爆发原因428
三、中央、省领导高度关心供水危机事件432
四、无锡市积极应对供水危机和保护太湖水源地433
五、无锡市建立蓝藻长效打捞机制435
六、经验教训437
第四节 横山水库水源保护工程440
一、水库工程概述440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442
三、工程建设目标和任务443
四、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技术方案444
五、水源地保护区划444
六、工程内容与规模444
七、工程管理449
八、治理效果449
第十一章 改善河湖水环境工程实例450
第一节 五里湖综合治理工程450
一、五里湖概况450
二、水污染和水质现状450
三、主要污染原因451
四、五里湖水功能及保护治理目标452
五、水污染治理关键技术措施和实践452
六、综合治理污染改善水环境效果分析455
七、今后持续深化防治水污染的思路和举措455
八、改善水环境效果预测456
第二节 无锡城市防洪控制圈综合治理工程456
一、控制圈概况456
二、控制圈内水质458
三、主要污染原因459
四、水功能及水质目标461
五、允许纳污总量和污染物应削减率462
六、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463
七、改善水环境效果及预测467
第十二章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468
第一节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环境地质问题468
一、开发利用地下水现状468
二、不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468
第二节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470
一、地下水资源允许开采量470
二、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472
第三节 区域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474
一、影响地下水水质因素474
二、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及其防治475
三、深层地下水有机污染及其防治476
四、区域地质环境保护476
第四节 锡澄片封井控制地下水开采实例477
一、封井禁采概况477
二、封井禁采措施480
三、锡澄片封井直接费用和相关投资481
四、锡澄区封井禁采的效果481
总结与展望483
主要参考文献资料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