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特色和谐社区建设上城模式实地调查研究 杭州上城经验的一种社会学分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特色和谐社区建设上城模式实地调查研究 杭州上城经验的一种社会学分析](https://www.shukui.net/cover/58/33274441.jpg)
- 郑杭生著 著
- 出版社: 世界图书北京出版公司
- ISBN:9787506295802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666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683页
- 主题词:区(城市)-社区-城市建设-研究-浙江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特色和谐社区建设上城模式实地调查研究 杭州上城经验的一种社会学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核心报告3
新型现代社区构建的“上城模式”——一个先行者的实践探索及其前沿意义的社会学分析3
引论 社区建设:“中国道路”、“杭州经验”与“上城模式”6
一、社区建设需要探寻“中国道路”、总结“中国经验”6
二、从“特色分析”入手,把握“中国经验”9
(一)“中国经验”的三个层次与实地调查9
(二)“特色”、“特色分析”及意义12
三、上城:中国社区建设的一颗璀璨明珠13
第一章 “中国命题”与“上城思路”——社会实践结构性巨变与现代新型社区构建16
一、二维视野下的社区建设(上):作为“全球叙事”的社区与社区发展17
(一)社区:概念的多样化与核心涵义的恒久指向18
(二)社区发展运动:起源、模式与理念20
(三)“走出滕尼斯”:“滕尼斯的遗产”及其现代性反思22
二、二维视野下的社区建设(下):本土社会转型特殊脉动中的社区与社区建设25
(一)大转型:从单位制、街居制到社区制25
(二)社会转型赋予社区新的功能27
(三)中国社会转型与社区建设的独特命题29
三、新型现代社区构建:社区建设的“中国命题”33
四、上城特色新型现代社区构建:地域特质与“上城思路”38
(一)上城社区建设的区位优势38
(二)上城社区建设的现实挑战40
(三)现代新型社区构建的“上城思路”42
第二章 在发展主体总体布局上理顺三大部门关系的上城特色45
一、构建“三位一体”的新型社区管理体制46
(一)居委会困境及其破解46
(二)创新里程:“议行分设、选聘分离”47
(三)“三位一体”的运作机制50
(四)“三位一体”的制度绩效52
二、构建服务取向的社区党建新模式53
(一)以党建带动社建:中国特色社区建设的途径53
(二)党建空间的战略转移与社区党建新问题55
(三)党建模式的转型:从管理取向到服务取向56
(四)党建平台的拓展:从单一化到多样化58
三、探索民间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的新机制59
(一)社区民间组织与现代社区建设59
(二)上城社区民间组织培育的思路和特色61
(三)上城志愿服务模式特色64
第三章 在社会重心下移的情况下大力改善民生的上城特色66
一、改善民生的挑战与上城特色新型社区服务体系构建66
(一)新型现代社区建设中的民生及其挑战66
(二)通过社区服务改善社区民生:理论和实践难题69
(三)构建上城特色的新型社区服务体系:理念与思路概述70
二、构建社区服务社会大协作模式72
(一)社区服务社会化73
(二)社区服务普惠化和品牌化74
(三)社区服务信息化79
(四)社区服务市场化:构建社区服务市场化运作机制79
第四章 在社会分化加剧的情形下落实公平正义的上城特色81
一、落实社会公平正义的挑战与上城区的主要思路81
二、构建上城特色新型社区自治体系84
(一)社区自治与社区参与:意义与困境84
(二)上城特色社区居民自治体系85
三、构建上城特色社区矛盾化解体系89
(一)人民调解制度的“合法性危机”90
(二)调解制度“合法性重塑”:上城的经验92
(三)“法律进社区”的上城经验:“1+2”信息化模式94
(四)信访机制的上城经验95
第五章 在价值观开放多元的时代促进意义共同性的上城特色96
一、在差异中寻求认同:意义共同体的追求与困境96
(一)意义共同体与利益共同体97
(二)异质性与认同感:从日常生活公共化与人际关系疏松化分析98
(三)异质性与认同感:价值观念开放多元与社会核心价值构建98
二、社区文化建设与和谐精神家园打造的上城特色100
(一)通过党建文化引领社区文化建设100
(二)通过创建沟通机制促进公共交往102
(三)通过开掘历史传统创建本土特色104
(四)通过构建标识系统提炼社区精神106
三、幸福指数测评:“软实力”与硬指标的上城特色107
第六章 上城社区建设的运行逻辑:机制的创新110
一、动力机制:政府规划推动力与社区需求拉动力111
二、整合机制:“三个联动”与“九力合一”113
三、激励机制:“二评一分解”115
四、控制机制:规范化与标准化117
五、保障机制:人、财、物、制度118
第七章 “上城模式”的“深厚创新”:理念的转变121
一、重建生活世界:破解生活世界与系统世界之间的张力122
(一)现代性的困境与现代人的命运:生活世界与系统世界的纠结123
(二)人性的回归与生活世界的重建:新型现代性的题中之意125
(三)以人为本与品质生活:破解生活世界与系统世界的张力127
二、重构国家与社会关系:“小政府—大社会”与“强国家—强社会”132
(一)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强国家—弱社会”与“强社会—弱国家”范式132
(二)重建国家与社会关系:中国社区体制改革的主轴134
(三)社区管理与社区自治的兼和:“小政府—大社会”与“强国家—强社会”135
三、复合治理:多元合作与共建共享136
(一)社区资源与社区建设137
(二)多元主体与复合治理138
(三)复合治理的探索:社区复合主体的构建139
四、信息化之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结合141
(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及其对社区建设提出的命题142
(二)推进“二化四网六平台”建设:上城社区信息化的探索144
五、提升软实力: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的转化145
第八章 小结与讨论:“上城模式”的历程审视与未来定位148
一、小结:“上城模式”的历程审视148
二、上城社会发展的若干趋势与社区建设的未来定位150
(一)由中等发达城市跨入发达城市行列150
(二)风险社会的特征更加凸现151
(三)个体意识将迅速崛起153
(四)城市化与二元社会的融合154
(五)直面其他挑战性趋势155
下篇 专题报告159
第一章 信息化与电子社务159
——上城治理创新引领下的信息化工作模式159
一、社区建设的第三个“十字路口”与上城社区的信息化战略160
(一)新中国社区建设的三个“十字路口”160
(二)电子治理:信息化与社区治理难题的初步破解167
(三)上城社区信息化的历程171
二、两维社区:上城信息化工作平台及其创设实践175
(一)两维双层:上城社区的整体结构模型175
(二)二化四网六平台:上城信息化创设的系统组成178
(三)信息运用:上城信息化功能的全息布点194
(四)上城标准:构建上城社区信息化管理的规范规制200
三、镶嵌式发展:上城电子社务的多元参与机制及信息化活力203
(一)多元参与:信息化多维主体的复合创业与社区服务体系的创新203
(二)电子社务延伸服务的实践亮点208
(三)实践效果:信息化活动能力的增强224
四、讨论:杭州上城社区信息化发展的前瞻可能性及推进建议228
(一)上城“两维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启示228
(二)上城社区信息化的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分析232
(三)上城两维社区发展的前瞻性可能及推进建议239
第二章 社区建设的组织创新与人才支撑——上城区社区管理体制的创新实践244
一、我国单位制变迁与社区组织发展245
(一)单位制史前居民委员会的生成245
(二)单位制形塑中居民委员会的弱化249
(三)单位制转向中社区组织的多元化251
二、上城社区组织的转型:结构调整与功能提升254
(一)“三位一体”式的上城社区组织模式254
(二)结构调整中的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257
(三)功能提升中的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266
三、社会工作在上城:社区的社会工作队伍构建271
(一)上城社区社会工作者及岗位设置272
(二)上城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打造276
(三)上城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新格局282
四、志愿行动在上城:社区的志愿者队伍构建286
(一)构建与形塑:上城社区志愿者队伍的发展历程287
(二)创新与探索:上城社区志愿者队伍的运行机制292
(三)实践与反思:上城社区志愿者队伍的特色品牌300
五、讨论:上城社区组织建设的挑战与应对304
(一)上城社区组织建设的挑战304
(二)上城社区组织建设的应对306
第三章 基层党建在上城——社区党建品牌化与平台化的探索309
一、社区党建与“中国经验”:为社区建设奠定基石310
(一)中央层面的中国经验:社会转型与社区党建311
(二)地方层面的“中国经验”:社区党建的模式形成314
(三)基层的“中国经验”:上城社区党建的探索321
二、上城党建特色之路:社区党建的品牌化与平台化323
(一)社区党建组织体系的建设323
(二)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实现329
(三)党建共驻共建工作的探索336
(四)党建工作方式与载体创新340
(五)党建服务社区建设与居民346
三、上城社区的党建风采拾零354
(一)南星街道党建的融融之火——社区党员网络e支部354
(二)湖滨街道党建的红色港湾——社区楼道事务管理中心356
(三)清波街道党建的露尖小荷——企退人员的社会化管理357
(四)紫阳街道党建的温馨家园——社区党建共建工作“六联”358
(五)望江街道党建的在水一方——天使医疗功能型党小组360
(六)小营街道党建的雨露小营——社区党员群众的连心港361
四、更好更强的社区党建——上城社区党建的启示363
(一)在创新组织设置中推进社区党建364
(二)在服务社区建设中推进社区党建364
(三)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推进社区党建365
(四)在巩固执政基础中推进社区党建366
(五)在不断改革创新中推进社区党建367
第四章 社区文化与社区教育的可持续机制——社区软实力培育的新探索369
一、社区文化与社区发展的“可持续性”机制369
(一)社区建设与社区文化建设369
(二)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和任务371
(三)以社区文化建设和社区教育推动社区持续发展375
二、社区文化建设的“上城特色”376
(一)上城区社区文化建设概况376
(二)社区文化建设的“上城特色”378
三、上城社区教育:促进学习型社区,推动社区可持续发展406
(一)上城区社区教育的发展历程406
(二)社区教育的“上城特色”408
(三)上城区街道、社区开展社区教育和学习型社区建设案例418
四、总结:在社区文化和社区教育创新中凝聚“上城精神”423
(一)上城区社区文化建设与社区教育中的创新机制分析423
(二)社区文化建设与社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430
第五章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上城特色模式436
一、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城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开端437
(一)我国城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437
(二)新中国第一个居民委员会的诞生446
二、构建上城模式:基层民主自治的生动实践452
(一)构建复合主体的社区治理模式452
(二)构建社区民主制度体系,推进社区自治457
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上城特色分析473
(一)上城社区自治制度的实效分析473
(二)社区民主:一种利益均衡的上城理念476
(三)协商民主——推进基层民主的地方治理理念480
四、讨论:社会三大部门的社区协作与上城社区未来发展482
(一)上城与全国社区建设的共性问题与矛盾483
(二)社区治理中社会三大部门的社区协作485
(三)上城社区未来发展487
第六章 构建社区安全新模式——上城区社区的安全建设490
一、社区安全:加速转型期下的新问题491
(一)城市社区安全建设遇到的普遍性问题491
(二)杭州上城区社区安全建设面对的关键问题492
二、推行社区警务,着力解决社区治安问题493
(一)警务模式的战略转型:从传统警务到社区警务494
(二)社区警务的基础:有场地、有人员、有经费、有制度497
(三)上城社区警务的核心理念:抓细节、重成效、顾全局499
(四)社区警务的亮点:科技强警、群防群治与一街一品504
(五)社区警务的模式典型:陈全江与李兔儿工作法509
(六)上城社区警务经验与改进513
三、创新人民调解,及时化解社区矛盾纠纷516
(一)应对社会矛盾的“中国经验”:人民调解在社区517
(二)上城人民调解的日常实践522
(三)上城人民调解的亮点530
(四)上城人民调解的基层创新:望江经验533
(五)上城人民调解的经验与改进535
四、理顺信访工作,积极预防社区社会风险538
(一)社会风险化背景下的社区现代信访工作体系建构538
(二)上城社区信访的运行基础541
(三)上城社区信访的机制创新546
(四)上城区信访的经验模式与改进553
五、小结:上城区社区安全的模式探索556
(一)注重安全机制的创新557
(二)注重安全理念的创新557
(三)注重工作机制的创新559
第七章 迈向品牌服务和普惠福利——上城区社区服务和社区保障的理论与实践560
一、社区服务与社区保障:社区建设的功能基础561
(一)社区服务和社区保障的含义561
(二)以社区服务和社区保障为基本功能的社区建设563
二、上城区社区服务和社区保障的经验和特色566
(一)社区服务的生活化566
(二)社区服务的系统化574
(三)社区服务的品牌化578
(四)社区保障的普惠化582
(五)社区主体的复合化583
(六)社区服务机制多样化586
三、讨论:社区服务和社区保障的现实困境及其应对589
(一)多元时代的难题590
(二)复合主体的出路592
(三)治域转换中的机制创新593
(四)基于共同意义的资源开发595
(五)避免普惠福利中的福利陷阱597
第八章 上城社区建设中的街道建设:实地案例采撷601
一、社区建设中的街道: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创新的典型经验601
(一)社会转型理论视野下的街道建设602
(二)从管理到服务:街道的职能转换606
(三)服务型街道:街道建设的“上城品牌”611
二、上城街道品牌拾零之一:南星街道的“四零工程”617
(一)“四零工程”的提出617
(二)“四零工程”的具体做法620
(三)街道职能转变与服务型街道625
三、上城街道品牌拾零之二:望江街道的“居家养老”628
(一)“居家养老”的缘起629
(二)“居家养老”的发展:EPDCA居家养老模式632
(三)民间组织与服务型街道636
四、上城街道品牌拾零之三:湖滨街道的“四大银行”640
(一)“四大银行”的含义640
(二)“四大银行”的运行机制644
(三)社区居民与服务型街道648
五、讨论:从上城街道建设看社区未来651
(一)善治:街道建设的最终归宿651
(二)社会复合主体:上城社区建设的新型主体框架656
后记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