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自然科学与科学教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自然科学与科学教育](https://www.shukui.net/cover/59/33294182.jpg)
- 解飞厚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910936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216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2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自然科学与科学教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科学知识的进化(上)1
第一节 古代自然科学的形成1
一、科学的起源1
二、古代自然科学的形成3
第二节 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7
一、近代科学产生的背景7
二、16—18世纪科学的成就8
三、19世纪科学的主要成就16
第二章 科学知识的进化(下)25
第一节 现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25
一、经典物理学的困惑和危机25
二、相对论的诞生29
三、量子力学的建立33
第二节 不同时期自然科学特点比较37
一、古代自然科学的特点37
二、近代自然科学的特点38
三、现代自然科学的特点39
第三节 科学发展的周期性42
一、科学发展周期性的历史表现42
二、科学发展周期性的深刻启示43
第三章 科学思想的进化47
第一节 天文学思想的进化47
一、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47
二、阿利斯塔克的日心说47
三、托勒密的地心说48
四、哥白尼的日心说48
五、布鲁诺的宇宙无限的思想50
六、第谷—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51
七、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52
第二节 生物学思想的进化54
一、预成论与渐成论54
二、莫泊丢的生机体学说55
三、林奈的物种不变论56
四、布丰的生态学56
五、圣提雷尔的进化论56
六、居维叶的灾变论57
七、拉马克的物种进化论57
八、达尔文的物种进化论58
第四章 科学方法的进化64
第一节 观察方法64
一、观察方法是历史最悠久的科学方法64
二、从肉眼观察到仪器观察65
三、从质的观察到量的观察67
第二节 实验方法69
一、实验方法的历史发展69
二、实验方法的类型70
第三节 归纳和演绎73
一、归纳方法74
二、演绎方法75
三、归纳和演绎的关系77
第四节 分析与综合方法79
一、分析方法79
二、综合方法80
三、分析与综合的关系82
第五节 数学方法83
一、数学方法的历史发展83
二、数学方法的特点和作用84
第六节 系统方法 控制论方法 信息方法85
一、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诞生85
二、系统方法86
三、控制论与信息论方法90
第五章 科学的结构93
第一节 不同时期人类对科学结构的认识93
一、古代对科学结构的认识93
二、近代对科学结构的认识94
三、现代对科学结构的认识96
第二节 科学体系的层次结构97
一、超级结构97
二、门类结构98
三、学科结构99
四、知识结构100
第三节 自然科学结构的相对独立性102
一、科学结构的客观性102
二、科学结构的稳定性104
三、自然科学结构的非阶级性105
第四节 科学结构质的变化——科学革命105
一、波普的证伪主义106
二、库恩的范式理论106
三、拉卡托斯的“研究纲领”方法论108
四、科学革命的“渐变”与“突变”108
第六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110
第一节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要素110
一、科学技术与劳动者110
二、科学技术与劳动对象111
三、科学技术与劳动手段111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文化职能112
一、自然科学知识的认识职能112
二、自然科学知识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变革作用113
三、自然科学的发展改变着社会的精神和道德面貌114
四、自然科学对教育、文学艺术及社会科学产生着深刻的影响114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经济职能115
一、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结构的变革115
二、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结构的变革117
第四节 科学技术的政治职能119
第五节 科学技术的生态职能121
一、生态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严重问题121
二、可持续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合理利用123
第七章 关于我国科技工作中的几个问题127
第一节 关于我国科技宏观结构的调整127
一、对我国科技结构调整的回顾127
二、新一轮科技宏观结构调整的内容131
三、如何实现科技宏观结构的调整133
第二节 关于我国高校内部科技结构的调整136
一、课题和经费向少数重点高校集中137
二、重点高校科研向基础研究倾斜139
三、重点高校科研向大项目转移142
第三节 国外高技术研究案例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145
一、两个高技术研究案例145
二、高技术研究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146
第四节 科技向生产力转化应从转变科研模式着手152
一、从发达国家的科研模式看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152
二、我国科研模式的转变155
第八章 中小学科学教育160
第一节 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背景160
一、我国科学教育的肇始160
二、从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看科学教育的迫切性161
三、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62
第二节 中小学科学知识教育163
一、科学教育的门类163
二、科学教育内容现代化166
第三节 中小学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教育170
一、科学方法教育170
二、科学精神教育172
第四节 中小学科学教育课程改革175
一、综合课程175
二、活动课程184
第五节 中小学科学教育手段现代化188
一、教育手段的历史发展188
二、信息时代的教育变革189
第九章 高等学校科学教育193
第一节 我国高等理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193
一、80年代我国高等理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193
二、90年代我国高等理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196
第二节 关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200
一、英国60年代的两种文化200
二、我国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206
第三节 创新人才的培养209
一、变“名”师出高徒为“明”师出高徒210
二、给学生施加压力,树立发明创造的信心212
三、考试方法改革213
参考文献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