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胡适之《说儒》内外:学术史和思想史的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胡适之《说儒》内外:学术史和思想史的研究
  • 尤小立著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81MB
  • 文件页数:71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胡适之《说儒》内外:学术史和思想史的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研究的缘起1

二、学术史回顾11

第二章 史、道、儒秩序的重建:晚清民初的原儒说及其出现的原因41

第一节 晚清原儒论的初创:刘师培的奠基43

第二节 题号由古今异:章太炎原儒及其范式意义55

第三节 道为儒之本:张尔田的原儒说74

第四节 “史”无前例:以江瑔、刘咸炘的原儒为例83

第三章 《说儒》前史:影响《说儒》写作的内源性因素100

第一节 思想碎片:学生时代有关儒家和孔教的认知102

第二节 重建学术谱系:系统研究儒家和孔子思想的起始116

第三节 《先秦名学史》和《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中的“老前孔后”说137

第四章 事不阻隔:《说儒》出现前胡适的学术重心145

第一节 “整理国故”时期的原儒:许地山、陈钟凡、张寿林和狩野直喜146

一、许地山原儒的神话和比较宗教学视角147

二、陈钟凡以“礼”解读儒和儒家151

三、张寿林为狩野直喜原儒说“代言”155

第二节 诉诸启蒙:胡适1920—1930年代初的学术重心162

一、计划之外:胡适“整理国故”的偶然性162

二、“清学”为何重要?181

三、从齐学到“国教”:对中古特征及中国思想宗教化动因的求解193

第五章 时势造境:《说儒》的出现221

第一节 胡适学界中心地位的确立及自我反省221

一、代际更迭:学界新核的诞生与际遇222

二、名声之累:胡适“暴得大名”后的自省226

第二节 学界地位如何消解?学科化、唯物论和清华哲学学派234

一、史学学科化的客观影响234

二、唯物论的兴起及其冲击246

三、哲学学科化、清华哲学学派和冯友兰的反戈263

第三节 不意成圣:胡适的孔子式孤独304

一、少数派:“九一八”事变后胡适“主和”论的内与外305

二、“孟真是反对我的”:以对日态度和策略分歧为例318

三、期望与失望:胡适与国民党政府对日政策分歧对其心理的影响335

第六章 寻觅重心:《说儒》的文化密码(上)349

第一节 超越“尊孔派”:《说儒》出现的意味350

一、孔子乃殷人:《说儒》的雏形351

二、接力章太炎:《说儒》的学术承续358

三、《周东封与殷遗民》对《说儒》的启发371

第二节 原始的儒:殷遗民和殷民族的教士383

一、巫史传统的重拾:“儒”之概念的重新定义384

二、人类学或民族学视角:殷民族教士的特征390

第三节 儒之“柔逊”与文化的“倒征服”400

一、原始“儒”“柔逊”之史实403

二、现实因素的渗入:儒之“柔逊”说的另一面411

第七章 建构重心:《说儒》的文化密码(下)428

第一节 文化乃王道:文化上的“倒征服”及其历史依据428

一、“摧刚为柔”:“柔”与“刚”的现实转换429

二、历史、现实与文化学:文化上“倒征服”的发见431

第二节 儒教教主:《说儒》对孔子形象的塑造449

一、“反孔”与“尊孔”:胡适在不同时空和不同层面的表达449

二、新形象和新儒行:《说儒》中的孔子468

三、吊诡的结局:“教主”神话的解构507

第八章 《说儒》的争议和反响516

第一节 青年无畏:学生辈的回应和挑战517

一、细节辨正:新派青年的质疑517

二、“先见”各异:旧派青年的商榷521

三、唯物论影响下的社会史的回应528

第二节 新派间的学术博弈:同辈学人的商榷533

一、意气以外:冯友兰的全面商榷537

二、借问胡适:郭沫若的“思想战”548

三、中华文化的宗教起源与人文起源:钱穆师生的驳议557

结语565

参考文献569

附录 胡适儒学简谱586

后记690

作者小传69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