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概论
  • 陈斯喜作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ISBN:9787802193307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52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65页
  • 主题词:人民代表大会制-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

一、国家·国体·政体1

二、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3

三、为什么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5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涵和特点8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基础13

一、一切权力属于人民13

二、代议制15

三、民主集中制17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与发展24

一、萌芽形成时期24

二、正式建立时期28

三、曲折发展时期31

四、改革完善时期35

五、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8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46

第一节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46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46

二、全国人大常委会53

三、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和其他委员会63

四、全国人大常委会服务机构69

第二节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77

一、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77

二、地方人大常委会80

三、地方人大专门委员会和其他委员会87

四、地方人大常委会服务机构90

第三节乡、镇人民代表大会92

一、乡、镇人民代表大会92

二、乡、镇人大主席95

三、乡、镇人大主席团97

第三章 人大代表选举和代表工作99

第一节 选举制度的发展过程99

一、西方选举制度的发展过程99

二、我国选举制度的发展过程101

第二节 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106

一、选举权普遍原则106

二、选举权平等原则109

三、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原则110

四、差额选举原则110

五、无记名投票原则111

第三节 选举的组织与管理机构111

一、各级人大常委会113

二、县、乡选举委员会113

三、各选区选举组织114

第四节 代表名额及其分配114

一、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及其分配114

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名额及其分配117

第五节 选区划分与选民登记122

一、选区划分122

二、选民登记125

第六节 选举程序127

一、候选人的提出与确定127

二、候选人的宣传介绍129

三、投票选举130

三、代表资格审查与确认133

四、几种特殊的选举135

五、对破坏选举的制裁137

第七节 代表的罢免、辞职与补选138

一、代表的罢免138

二、代表的辞职139

三、代表的补选140

第八节 代表的职责和执行职务的保障141

一、代表的性质和地位141

二、代表的职责142

三、代表执行职务的保障145

第四章 选举任免国家机关领导人员148

第一节 选举任免的人员范围和方式149

一、选举任免权的意义和作用149

二、选举任免的人员范围153

三、选举任免的方式156

第二节 选举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的程序160

一、提名推荐候选人161

二、讨论确定正式候选人163

三、投票选举166

四、再次投票、另行选举和补选程序167

第三节 罢免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的程序169

一、罢免的含义170

二、罢免的适用对象171

三、罢免案的提出和处理171

四、罢免案的审议和决定174

第四节 撤销国家机关领导人员职务的程序175

一、撤职的含义176

二、撤职的适用对象178

三、撤职案的提出和处理178

四、撤职案的审议和决定181

第五章 立法制度183

第一节 我国的立法体制183

一、各国立法体制简述183

二、影响立法体制的因素185

三、我国立法体制的发展过程186

四、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189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92

第二节 立法权限的划分197

一、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权限197

二、国务院的立法权限200

三、省级和较大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权限202

四、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权限203

五、经济特区的授权立法权限204

六、国务院部门和地方政府制定规章的权限205

第三节 法律和地方性法规的制定程序206

一、法律案和地方性法规案的提出207

二、法律案和地方性法规案的审议211

三、法律案和地方性法规案的表决213

四、法律和地方性法规的公布214

五、我国立法的公众参与制度215

第四节 法律解释225

一、法律解释制度225

二、立法解释的范围227

三、立法解释的程序231

四、法律解释的原则233

五、法律解释的方法238

第五节 适用规则和立法监督240

一、适用规则和冲突裁决机制240

二、备案审查和改变撤销机制243

第六节 立法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注意处理好的几个关系246

一、立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246

二、立法应当注意处理好的几个关系249

第六章 讨论决定重大事项255

第一节 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意义和特点255

一、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意义255

二、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特点257

第二节 重大事项的确定259

一、确定重大事项的原则259

二、重大事项的界定261

第三节 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程序269

一、重大事项议案或者报告的提出269

二、重大事项议案或者报告的审议270

三、重大事项的决定271

第七章 人大监督272

第一节 人大监督的性质和特点272

一、人大监督的性质272

二、人大监督的特点274

第二节 人大监督的内涵和原则278

一、人大监督的内涵278

二、人大监督的原则279

第二节 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282

一、人大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的年度工作报告282

二、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284

第三节 计划和预算监督287

一、人大审查和批准计划和预算及其执行情况的报告288

二、人大常委会对计划和预算的监督289

第四节 执法检查291

一、执法检查计划与项目的确定292

二、执法检查的组织实施292

三、听取和审议执法检查报告294

四、执法检查报告和审议意见的处理294

第五节 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295

一、司法解释的备案审查295

二、决议、决定、命令的备案审查298

第六节 询问和质询299

一、询问和质询的性质299

二、询问和质询的异同300

三、询问的提出与答复301

四、质询案的提出与答复303

第七节 特定问题调查308

一、特定问题调查制度的沿革308

二、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的组织311

三、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的调查权313

四、调查报告的提出和审议决定315

第八章 人大议事制度317

第一节 人大议事程序的沿革和基本原则317

一、人大议事程序的发展过程317

二、人大议事制度的基本原则320

第二节 人大会议制度322

一、会议形式322

二、例会、临时会议和会期325

三、会议的议程和日程327

四、会议的法定人数329

五、会议的公开和秘密331

六、请假制度332

七、列席制度334

八、旁听制度335

第三节 人大会议程序通则337

一、会议的召集337

二、会议的主持338

三、发言341

四、表决345

五、公布349

后记3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