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国名老中医韦绪性辨治疼痛病精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崔敏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28398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78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308页
- 主题词:疼痛-中医治疗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全国名老中医韦绪性辨治疼痛病精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痛证学术举要1
第一节 痛证论治步骤1
一、抓主症,从标止痛1
二、辨病性,从本治痛2
三、防复发,杂合以治4
第二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辨治思路7
一、权衡标本,治分主次7
二、补肾为先,兼调肝脾7
三、重视化瘀,贵在权变8
四、调理经络,贯穿始终9
第三节 从伏邪论治痹病10
一、伏邪致痹,始于“三气”,伏于“三必”10
二、蠲痹笑痛方开辟群阴,迎阳归舍12
三、祛除伏邪,始终重视“治未病”13
第四节 从瘀论治前列腺痛14
一、察病机:精道瘀滞,病位深在14
二、论证治:瘀血与湿热、肾虚相关15
三、谈用药:攻补兼施,调理三焦16
第二章 韦氏中医疼痛学要略18
第一节 中医疼痛学的形成与发展18
一、创建中医疼痛学的构想18
二、中医疼痛学的科学内涵19
三、中医疼痛学的发展与展望21
第二节 痛证病机五论24
一、“不通则痛”论24
二、“不荣则痛”论26
三、不通不荣相关论28
四、“诸痛属心”论28
五、“久痛入络”论29
第三节 痛证辨证31
一、痛证定义31
二、痛证分类32
(一)病因分类33
(二)病位分类36
(三)病性分类38
三、辨痛六要39
(一)辨表里39
(二)辨虚实39
(三)辨寒热40
(四)辨气血40
(五)辨病位40
(六)辨病势41
四、类病-主证-主方诊疗模式42
第四节 痛证论治44
一、痛证论治溯源44
(一)《伤寒杂病论》开创辨治先河44
(二)《肘后备急方》疗法多样45
(三)《千金方》从脏腑论治创新意46
(四)金元四家辟新径47
(五)明清医家继承创新48
二、痛证论治三要51
(一)辨缓急,治分标本51
(二)察病位,脏络异治52
(三)审病程,法随证转52
三、中医疼痛靶向疗法53
(一)中药靶向治疗55
(二)针灸靶向治疗59
第五节 止痛经验用药69
一、理气止痛类70
二、活血止痛类72
三、温里止痛类74
四、清热止痛类75
五、祛湿止痛类77
六、祛痰逐饮止痛类81
七、消导、泻下止痛类82
八、驱虫止痛类83
九、补虚止痛类84
十、平肝止痛类86
十一、解表止痛类87
十二、应急止痛类89
第六节 痛证调摄心法90
一、临证调摄90
(一)见微知著,寓治于防91
(二)明其传变,截断病势91
(三)观察病情,精心护理92
(四)愈后调摄,防止复发92
二、生活调摄94
(一)精神调摄94
(二)饮食调节95
(三)起居有常96
(四)重视运动97
(五)讲究卫生98
第三章 笑痛系列方撷要99
第一节 通天笑痛方100
一、通天笑痛主方100
二、通天笑痛类方104
桂附通天笑痛方104
益坤通天笑痛方104
四逆通天笑痛方105
二陈通天笑痛方105
白虎通天笑痛方106
龟地通天笑痛方107
羚附通天笑痛方107
第二节 通脉笑痛方108
一、通脉笑痛主方108
二、通脉笑痛类方111
参鹿通脉笑痛方111
三粉通脉笑痛方112
平胃通脉笑痛方112
升降通脉笑痛方113
麻辛通脉笑痛方114
真武通脉笑痛方114
第三节 蠲痹笑痛方115
一、蠲痹笑痛主方115
二、蠲痹笑痛类方119
牛角蠲痹笑痛方119
二土蠲痹笑痛方120
青娥蠲痹笑痛方121
皂角蠲痹笑痛方121
龟鹿蠲痹笑痛方122
第四节 强督笑痛方123
一、强督笑痛主方123
二、强督笑痛类方127
附辛强督笑痛方127
地萸强督笑痛方128
姜术强督笑痛方128
四妙强督笑痛方129
灵仙强督笑痛方130
第五节 月舒笑痛方130
一、月舒笑痛主方130
二、月舒笑痛类方133
二陈月舒笑痛方134
三子月舒笑痛方134
三草月舒笑痛方135
四君月舒笑痛方135
艾附月舒笑痛方136
第四章 痛证诊疗经验138
第一节 头痛138
一、临证思维138
(一)思维溯源138
(二)理法精要139
(三)辨证撷菁142
二、验案举隅143
(一)土壅木郁,风痰阻络案(紧张型头痛)143
(二)瘀血阻络,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案(偏头痛)144
(三)肾阴阳两虚,风阳上扰,瘀血阻络案(高血压病)145
第二节 三叉神经痛146
一、临证思维147
(一)思维溯源147
(二)理法精要148
(三)辨证撷菁149
二、验案举隅150
(一)痰瘀互结,风痰阻络案150
(二)心肝血虚,肝风内动案152
(三)阳明积热,肝胆郁热,阳亢风动案153
第三节 枕神经痛154
一、临证思维155
(一)思维溯源155
(二)理法精要155
(三)辨证撷菁156
二、验案举隅156
(一)肾精亏虚,寒滞督脉案156
(二)风客太阳,经脉拘急案157
(三)邪客太阳少阳,经脉气血郁滞案158
第四节 颈椎病159
一、临证思维160
(一)思维溯源160
(二)理法精要160
(三)辨证撷菁162
二、验案举隅162
(一)气虚血瘀,寒凝脉络案162
(二)肝肾亏虚,督脉失荣案164
(三)脾胃气虚,清阳不升,痰瘀互结案165
第五节 强直性脊柱炎166
一、临证思维166
(一)思维溯源166
(二)理法精要167
(三)辨证撷菁168
二、验案举隅168
(一)肝肾亏虚,督脉失养案168
(二)脾肾阳虚,寒湿痹阻,久痛入络案169
(三)肝肾亏虚,湿热痹阻案170
第六节 肩关节周围炎172
一、临证思维172
(一)思维溯源172
(二)理法精要173
(三)辨证撷菁174
二、验案举隅174
(一)营血虚弱,寒凝经脉案174
(二)寒痰阻滞,风湿伏络,气血耗伤案176
(三)挫伤致瘀,痹阻脉络案177
第七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78
一、临证思维178
(一)思维溯源178
(二)理法精要179
(三)辨证撷菁180
二、验案举隅182
(一)痰热瘀血互结,痹阻心脉案182
(二)脾肾阳虚,寒凝心脉案183
(三)少阳郁热,气滞血瘀,心脉痹阻案184
第八节 肋间神经痛185
一、临证思维186
(一)思维溯源186
(二)理法精要187
(三)辨证撷菁188
二、验案举隅189
(一)肝气郁滞,湿热蕴结案189
(二)脾肺气虚,瘀痰互结案190
(三)阴血亏虚,肝络失养案191
第九节 带状疱疹192
一、临证思维193
(一)思维溯源193
(二)理法精要193
(三)辨证撷菁194
二、验案举隅195
(一)脾胃湿热,蕴滞肌肤案195
(二)血虚肝旺,湿热毒盛案196
(三)营血虚弱,寒凝经脉案196
第十节 胆结石198
一、临证思维198
(一)思维溯源198
(二)理法精要199
(三)辨证撷菁200
二、验案举隅201
(一)阴虚肝郁,脉络失养,肝胃不和案201
(二)脾肾阳虚,寒实瘀血互结,胆腑不通案202
(三)痰热腑实,瘀滞胆络案203
(四)胆胃郁热,肝胃阴虚案205
第十二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206
一、临证思维206
(一)思维溯源206
(二)理法精要207
(三)辨证撷菁208
二、验案举隅208
(一)肾阳不足,寒邪外袭,血脉凝滞案208
(二)脾肾亏虚,湿热下注,瘀血阻络案209
(三)阴阳两虚,血行不畅案210
第十二节 膝骨性关节炎211
一、临证思维212
(一)思维溯源212
(二)理法精要213
(三)辨证撷菁215
二、验案举隅215
(一)脾肾阳虚,肝阴不足,筋骨失养案215
(二)脾肾阳虚,寒凝血瘀,痰饮流注关节案217
(三)肝肾亏虚,湿热瘀血互结,痹阻脉络案218
第十三节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20
一、临证思维220
(一)思维溯源220
(二)理法精要221
(三)辨证撷菁222
二、验案举隅223
(一)肝肾亏损,气虚血瘀案223
(二)肝肾亏损,阴虚血瘀案224
(三)肾阳亏虚,寒凝血瘀案226
第十四节 风湿性关节炎227
一、临证思维227
(一)思维溯源227
(二)理法精要228
(三)辨证撷菁232
二、验案举隅233
(一)脾肾阳虚,邪伏脉络,瘀血痹阻案233
(二)脾肾阳虚,风寒伏络,痰瘀互结案234
(三)脾肺气虚,风湿相搏,郁于肌腠案235
(四)邪伏脉络,寒热错杂,瘀血阻络案236
第十五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238
一、临证思维238
(一)思维溯源238
(二)理法精要239
(三)辨证撷菁240
二、验案举隅240
(一)肝肾精气亏虚,湿瘀痹阻脉络案240
(二)脾阳虚弱,痰郁化热,寒热错杂案241
(三)脾肺气虚,湿瘀互结案242
第十六节 痛风性关节炎243
一、临证思维244
(一)思维溯源244
(二)理法精要244
(三)辨证撷菁246
二、验案举隅246
(一)气虚血瘀,湿浊化热案246
(二)脾肾气阴两虚,浊瘀化热案247
(三)脾胃气虚,浊毒入络案249
第十七节 原发性痛经250
一、临证思维250
(一)思维溯源250
(二)理法精要251
(三)辨证撷菁253
二、验案举隅253
(一)脾肾阳虚,湿瘀互结案253
(二)肝脾失调,气滞血瘀案255
(三)气虚血少,湿阻胞宫案256
第十八节 癌痛256
一、临证思维257
(一)思维溯源257
(二)理法精要258
(三)辨证撷菁260
二、验案举隅260
(一)脾肾阳虚,寒凝血脉案260
(二)肝郁脾虚,痰瘀交阻案261
(三)肝郁血虚脾弱,气血瘀滞脉络案262
第十九节 跟痛症263
一、临证思维264
(一)思维溯源264
(二)理法精要264
(三)辨证撷菁266
二、验案举隅266
(一)气阴两虚,筋骨失荣案266
(二)气血瘀滞,痹阻脉络案267
(三)肾虚血瘀,骨萎筋弛案268
第二十节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269
一、临证思维270
(一)思维溯源270
(二)理法精要270
(三)辨证撷菁271
二、验案举隅271
(一)阴阳两虚,脉络瘀阻案271
(二)肾精亏虚,脉络瘀阻案272
(三)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案273
附:岐黄传承忆父亲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