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的研究与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的研究与应用
  • 杨斌著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41620416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190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202页
  • 主题词:褐斑病-真菌毒素-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的研究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概述1

1 林木病原菌毒素研究概况3

1.1 林木病原菌毒素化学性质3

1.2 林木病原菌毒素作用机理的研究5

1.3 林木病原菌毒素的应用9

2 松针褐斑病研究概述12

2.1 症状与病原12

2.2 病原菌的传播和侵染13

2.3 病害流行14

2.4 松针褐斑病的防治措施15

2.5 抗病选育和抗病机理16

2.6 松针褐斑病菌致病毒素初步研究17

第二部分 松针褐斑病菌致病毒素的确定与性质19

1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的发现与确定21

1.1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的发现21

1.2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的确定22

1.3 分析与讨论28

2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的基本性质30

2.1 试验材料30

2.2 试验方法、内容与结果31

2.3 分析与讨论36

3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的生物检测38

3.1 寄主植物不同组织对毒素的检测38

3.2 不同非寄主植物对毒素的检测40

3.3 不同浓度毒素的生测效果41

3.4 不同生测方法的生测效果41

3.5 分析与讨论43

4 松针褐斑病菌的产毒培养与毒素物质的粗提45

4.1 产毒培养45

4.2 病原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产毒能力46

4.3 毒素物质的粗提50

4.4 毒素粗提物的高效液相检测50

4.5 病原菌产毒能力的退化与复壮52

4.6 分析与讨论53

第三部分 松针褐斑病菌致病毒素的分离、纯化与化学结构研究55

1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的柱层析分离与紫外吸收特性57

1.1 毒素柱层析分离57

1.2 柱层析活性组分d、e的薄层层析分离62

1.3 活性组分m、p的紫外吸收特性及高效液相色谱检验66

1.4 分析与讨论69

2 毒素LA-Ⅱ的纯化和化学结构研究71

2.1 毒素物质LA-Ⅱ的分离、纯化71

2.2 LA-Ⅱ的纯化及纯度检验75

2.3 LA-Ⅱ的化学组成及分子结构研究76

2.4 分析与讨论77

3 毒素LA-Ⅰ的分离纯化及化学结构研究85

3.1 LA-Ⅰ的分离85

3.2 活性组分A的纯度检验及HPLC分离88

3.3 LA-Ⅰ的化学组成及分子结构研究92

3.4 分析与讨论98

4 LA-Ⅰ、LA-Ⅱ的致毒活性及基本性质99

4.1 LA-Ⅰ旋光性研究100

4.2 LA-Ⅰ、LA-Ⅱ热稳定性研究100

4.3 LA-Ⅰ、LA-Ⅱ专化性研究102

4.4 LA-Ⅰ、LA-Ⅱ最低有效浓度研究103

4.5 LA-Ⅰ、LA-Ⅱ相互关系105

4.6 分析与讨论106

第四部分 松针褐斑病菌致病毒素的作用机理109

1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对湿地松细胞膜系统的伤害作用111

1.1 毒素处理后湿地松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变化112

1.2 毒素处理后湿地松膜脂肪酸组成变化114

1.3 毒素处理后湿地松细胞膜丙二醛含量的变化115

1.4 毒素处理后湿地松细胞电导率的变化117

1.5 毒素作用后寄主细胞显微结构的变化118

1.6 分析与讨论119

2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对寄主抗病相关酶的影响121

2.1 毒素粗提物对湿地松针叶过氧化物酶的影响122

2.2 毒素处理后湿地松针叶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124

2.3 毒素处理后湿地松针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活性变化125

2.4 毒素处理后湿地松针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变化127

2.5 分析与讨论128

第五部分 松针褐斑病菌致病毒素的应用研究131

1 松针褐斑病菌对寄主抗病性的筛选和鉴定133

1.1 病原菌人工接种134

1.2 毒素处理离体松针136

1.3 毒素接种结果与病原菌接种结果的相关性分析138

1.4 分析与讨论138

2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的除草活性139

2.1 松针褐斑病菌对几种杂草的人工接种试验139

2.2 毒素粗提物对几种杂草种子萌发的影响141

2.3 毒素粗提物对几种杂草根的抑制作用142

2.4 毒素粗提物对几种杂草叶的伤害作用143

2.5 毒素粗提物对杂草幼苗的伤害作用145

2.6 毒素粗提物与几种常见除草剂的活性比较146

2.7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粗提物与镰刀菌和链格孢菌毒素粗提物除草活性的比较147

2.8 分析与讨论148

3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对紫茎泽兰的作用机制150

3.1 毒素对紫茎泽兰叶片细胞膜和电解质渗漏的影响151

3.2 毒素处理后紫茎泽兰渗漏电解质对泽兰尾孢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152

3.3 毒素对紫茎泽兰抗病相关酶的影响155

3.4 分析与讨论163

4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与泽兰尾孢菌协同控制紫茎泽兰的初步研究164

4.1 泽兰尾孢菌对紫茎泽兰的致病性165

4.2 毒素对紫茎泽兰的伤害作用167

4.3 毒素粗提液和泽兰尾孢孢子悬浮液混合接种对紫茎泽兰的伤害作用168

4.4 毒素对泽兰尾孢孢子萌发的影响169

4.5 毒素对泽兰尾孢菌丝生长的影响170

4.6 分析与讨论171

5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研究结论与展望173

5.1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研究结论173

5.2 讨论176

主要参考文献17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