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睡眠障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基础与临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睡眠障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基础与临床](https://www.shukui.net/cover/32/33431018.jpg)
- 汪卫东,刘艳娇,慈书平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04361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43页
- 文件大小:183MB
- 文件页数:362页
- 主题词:睡眠障碍-中西医结合-诊疗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睡眠障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基础与临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医睡眠医学基础理论1
第一节 中医睡眠学说简论1
一、阴阳睡眠学说1
二、营卫睡眠学说2
三、神主睡眠学说4
四、脑睡眠学说5
五、魂魄睡眠学说5
六、水火睡眠学说6
第二节 中医对睡眠障碍的认识7
一、先天禀赋7
二、生理失调7
三、外邪内扰8
四、节律紊乱10
第三节 中医治疗睡眠障碍的原理10
一、调整睡眠10
二、促进睡眠11
三、改善睡眠12
四、使用睡眠13
第四节 睡眠医学发展展望14
第二章 睡眠医学概论15
第一节 睡眠的基础研究15
一、大脑皮质的电活动15
二、快速眼动睡眠15
三、梦境16
四、睡眠与觉醒机制16
五、功能性脑成像技术应用于睡眠研究18
第二节 睡眠的临床研究18
一、睡眠障碍的临床诊断18
二、睡眠障碍的治疗19
第三节 睡眠研究机构动态21
第三章 睡眠生理与心理23
第一节 睡眠与觉醒节律23
一、概念与历史23
二、睡眠与觉醒的解剖生理学基础23
三、睡眠与觉醒节律学说26
第二节 睡眠分期28
一、根据眼球运动分期28
二、根据脑电图分期28
三、觉醒与睡眠各期的生理改变29
四、NREM睡眠和REM睡眠的异同点30
五、睡眠质量评定标准30
第三节 午睡31
一、午睡的作用31
二、午睡的机理32
三、午睡的时间32
四、午睡的方式32
五、午睡与打瞌睡33
第四章 睡眠与特殊人群35
第一节 儿童睡眠问题35
一、儿童睡眠的特征35
二、儿童睡眠紊乱的类型36
三、儿童失眠的特点37
四、儿童睡眠异常行为的观察37
五、儿童睡眠紊乱的处理方法38
六、儿童良好睡眠习惯的培养39
七、儿童睡眠家长应注意的事项40
第二节 女性特殊时期睡眠问题42
一、女性睡眠特点42
二、女性睡眠紊乱的特点42
第三节 老年人睡眠问题43
一、流行病学43
二、发病原因和病理生理45
三、临床表现46
四、治疗、预防与护理48
第四节 军人睡眠问题49
一、军人睡眠的特点49
二、军人睡眠障碍的调查51
第五节 宇航员的睡眠问题52
第六节 倒班工作所致睡眠问题53
一、流行病学53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54
三、病理生理55
四、临床表现56
五、辅助检查56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56
七、治疗57
八、预防57
第七节 飞行员的睡眠障碍57
一、常见飞行人员睡眠障碍的类型57
二、睡眠障碍的影响58
三、对策59
第五章 睡眠障碍预防及康复61
第一节 睡眠障碍的预防61
一、睡眠养生相关知识61
二、睡眠卫生习惯63
第二节 睡眠障碍的康复64
一、药枕64
二、中医食疗65
三、其他方法66
第三节 睡眠障碍的护理66
第六章 睡眠呼吸障碍67
第一节 单纯鼾症67
一、概念与历史67
二、流行病学67
三、发病原因和病理生理68
四、临床表现69
五、辅助检查70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72
七、治疗73
八、预防75
第二节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75
一、概念与历史75
二、流行病学76
三、发病原因和病理生理76
四、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遗传学研究78
五、临床表现80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84
七、治疗85
八、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预后评价91
九、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研究与进展92
第七章 过度睡眠94
第一节 发作性睡病93
一、概念与历史93
二、流行病学93
三、发病原因和病理生理93
四、临床表现94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96
六、治疗97
七、护理与预后99
第二节 特发性过度睡眠99
一、概念99
二、流行病学99
三、发病原因和病理生理100
四、临床表现100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100
六、治疗101
第三节 周期性嗜睡-贪食综合征101
一、概念与历史101
二、流行病学102
三、发病原因和病理生理102
四、临床表现102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102
六、治疗103
第八章 睡眠昼夜节律障碍105
第一节 时间差综合征104
一、概念与历史104
二、流行病学104
三、发病原因和病理生理104
四、临床表现105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105
六、治疗105
七、预防106
第二节 轮班不适综合征106
一、概念与历史106
二、流行病学106
三、发病原因和病理生理106
四、临床表现108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108
六、治疗109
七、预防109
第九章 异态睡眠112
第一节 睡行症110
一、概念与历史110
二、流行病学110
三、发病病因和病理生理110
四、临床表现111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112
六、治疗113
七、预防及护理115
第二节 睡惊症116
一、概念116
二、流行病学116
三、发病病因和病理生理116
四、临床表现117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117
六、治疗118
七、预防及护理120
第三节 梦魇症120
一、概念120
二、流行病学120
三、发病病因和病理生理121
四、临床表现122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122
六、治疗123
七、预防及护理126
第十章 睡眠运动障碍130
第一节 夜间周期性腿动127
一、概念127
二、流行病学127
三、发病病因和病理生理128
四、临床表现128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129
六、治疗130
七、预防及护理130
第二节 节律性运动障碍131
一、概念131
二、流行病学131
三、发病原因及病理生理131
四、临床表现131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131
六、治疗132
第三节 夜间发作性肌张力障碍132
一、概念和流行病学132
二、发病原因及病理生理132
三、临床表现132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133
五、治疗133
第四节 夜间肌痉挛综合征133
一、概念133
二、发病原因134
三、临床表现134
四、治疗134
第五节 夜间下肢痛性痉挛134
一、概念134
二、发病原因及病理生理134
三、临床表现134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135
五、治疗135
六、预防及护理135
第六节 不宁腿综合征135
一、概念和历史136
二、流行病学136
三、发病原因与病理生理136
四、临床表现137
五、诊断137
六、治疗139
七、预后140
第七节 睡眠磨牙症140
一、概念140
二、流行病学140
三、发病原因及病理生理140
四、临床表现141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141
六、治疗142
七、预防142
第十一章 睡眠与内科疾病147
第一节 睡眠与呼吸系统疾病143
一、睡眠性哮喘143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睡眠150
第二节 睡眠与消化系统疾病152
一、消化性溃疡对睡眠的影响152
二、睡眠性胃食管返流病153
第三节 睡眠与心血管系统疾病156
一、夜间心绞痛对睡眠的影响156
二、夜间心力衰竭对睡眠的影响159
三、高血压病对睡眠的影响161
第四节 睡眠与神经系统疾病162
一、睡眠障碍与脑血管疾病162
二、睡眠障碍与脑变性病162
三、睡眠障碍与帕金森综合征163
四、家族性致死性失眠164
五、睡眠相关性头痛165
第五节 睡眠与精神疾病166
一、概述166
二、睡眠障碍与精神分裂症167
三、睡眠障碍与情感性精神障碍170
四、睡眠障碍与广泛性焦虑173
五、睡眠障碍与惊恐障碍175
六、睡眠障碍与创伤后应激障碍177
第十二章 失眠概论185
第一节 失眠症总论181
一、概念与历史181
二、流行病学182
三、发病原因和病理生理182
四、临床表现185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186
六、治疗190
七、预防与护理191
第二节 失眠症各论192
一、心理生理性失眠192
二、情感障碍相关性失眠194
三、焦虑障碍相关性失眠196
四、痴呆相关性失眠198
第十三章 失眠的西医治疗205
第一节 失眠的药物治疗201
一、概述201
二、治疗失眠的药物分类202
三、失眠的药物治疗原则205
四、安眠药使用的注意事项207
五、失眠药物治疗的疗效评价209
六、安眠药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209
七、失眠药物治疗的禁忌证213
八、常用治疗失眠药物213
第二节 心理治疗218
一、认知疗法219
二、催眠疗法220
三、支持疗法221
四、森田疗法222
第三节 行为疗法222
一、失眠行为治疗特点222
二、常见的失眠行为治疗方法222
第四节 艺术疗法224
一、书画疗法224
二、舞蹈疗法225
第五节 其他疗法226
一、花卉疗法226
二、薰香疗法226
三、色彩疗法227
四、热水浴疗法227
五、光照疗法228
第十四章 失眠的中医治疗233
第一节 失眠的中医辨证论治229
一、失眠的病机229
二、失眠的辨证论治229
三、常用中成药的治疗234
四、失眠的民间偏方治疗235
五、失眠的药枕治疗237
第二节 针灸疗法238
一、针疗法治疗失眠238
二、灸疗法治疗失眠239
第三节 推拿疗法239
一、推拿疗法治疗失眠的机理240
二、治疗方案240
三、推拿疗法治疗失眠常用穴位240
第四节 气功疗法240
一、气功疗法能治疗失眠的基本原理240
二、练功的要领241
三、常用的有效功法242
四、练功注意事项247
第五节 手足心疗法248
一、手足心疗法治疗失眠的机理248
二、手足心疗法治疗失眠的特点248
三、手心疗法治疗失眠具体方法248
四、足心疗法治疗失眠具体方法249
第六节 中医心理疗法治疗失眠251
一、传统心理疗法251
二、现代中医系统心理疗法治疗失眠253
第七节 其他中医非药物疗法258
一、拔罐疗法治疗失眠258
二、橡皮锤疗法治疗失眠259
三、刮痧疗法治疗失眠260
四、捏脊疗法治疗失眠261
五、指针点穴法治疗失眠261
六、耳穴贴压疗法治疗失眠262
七、听息疗法治疗失眠262
八、叩齿疗法262
九、磁疗法263
十、音乐疗法263
第十五章 睡眠障碍评估技术270
第一节 多导睡眠图监测技术266
一、记录、评估内容267
二、成人睡眠分期268
三、睡眠呼吸暂停的PSG判定274
四、儿童OSAS的PSG判定276
五、呼吸努力相关性脑电觉醒反应的判定277
六、多次小睡试验278
七、维持觉醒试验279
第二节 其他评价方法279
一、脉搏传导时间279
二、呼吸努力的监测280
三、微觉醒探测280
四、床垫式低负荷睡眠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280
五、呼吸事件分析281
第十六章 睡眠相关量表评估技术286
第一节 睡眠质量评估量表282
一、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282
二、睡眠损害指数284
三、Leeds睡眠评估问卷285
四、Athens失眠量表285
五、儿童睡眠紊乱量表286
六、睡眠质量自测量表288
第二节 睡眠卫生评估量表289
一、睡眠卫生知识和习惯量表289
二、睡眠信念和态度量表291
三、睡眠行为量表293
四、儿童睡眠习惯量表294
第三节 睡眠相关功能状态评估量表297
一、Epwarth思睡量表297
二、Stanford思睡量表297
第二节 情绪状态评估量表298
一、自评抑郁量表298
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300
三、贝克抑郁问卷302
四、老年抑郁量表304
五、自评焦虑量表305
六、汉密尔顿焦虑量表306
七、状态-特质焦虑问卷307
第三节 认知功能评估量表309
一、简易智能量表309
二、长谷川智能量表310
第四节 工作能力评估量表311
第十七章 睡眠医学学科建设318
一、国际睡眠医学的最新态势314
二、我国睡眠医学专科建设状况315
三、人才培养316
四、科室建设317
五、专科特色318
六、实验室建设319
七、研究室建设319
八、教研室建设319
九、睡眠医学学会建设319
十、睡眠医学产业发展320
十一、睡眠医学发展展望320
第十八章 睡眠实验室建设326
一、实验室房间的要求322
二、对实验室设备的要求322
三、睡眠实验室专业技术要求323
四、睡眠实验室紧急情况处理323
附录 国际睡眠障碍分类328
参考文献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