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学理论前沿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社会学理论前沿](https://www.shukui.net/cover/3/33439027.jpg)
- 杨雄,李煜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ISBN:9787552014327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534页
- 文件大小:76MB
- 文件页数:546页
- 主题词:社会学-研究生-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学理论前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论:多维视野下的社会发展与治理1
第一节 中国社会转型与中国经验1
第二节 社会结构分化与利益群体重构7
第三节 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14
第四节 复杂社会的管理与治理转向20
第一篇 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31
第一章 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理论的谱系考察31
第一节 “社会结构转型”的理论建构32
第二节 “社会结构转型”的理论拓展与实证研究38
第三节 “社会结构转型”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48
第二章 城市社会分层的理论与实证研究54
第一节 社会分层结构的理论模型54
第二节 城市社会分层的实证研究66
第三节 城市社会分层研究的展望82
第三章 国内社会流动研究的理论进展88
第一节 社会流动特征与趋势的整体判断89
第二节 对阶层固化机制的核心争议:教育获得不平等的趋势和原因95
第三节 未来研究有待突破的议题104
第四章 消费社会的诞生及其研究109
第一节 消费社会的诞生与理论背景109
第二节 中国消费社会的出现及研究111
第三节 关于中国消费社会特点的主要观点、理论概括与批判122
第五章 社会情绪研究:概念、理论与调适130
第一节 社会情绪的概念与测量130
第二节 社会情绪周期与传播136
第三节 社会情绪产生原因与调节141
第四节 结束语:社会情绪研究在中国——困境与出路145
第六章 社会学本土化:思想争鸣与学术进路148
第一节 社会学本土化论题的基本脉络149
第二节 社会学本土化论的类型学分析153
第三节 当下语境中社会学本土化论题的讨论165
第二篇 社会治理与社会发展175
第一章 现代社会组织体制与社会治理175
第一节 多元视角下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176
第二节 社会治理182
第二章 中国信访制度研究述评198
第一节 基本脉络:三个转向中的信访研究198
第二节 回归信访制度的原初设计201
第三节 臧否、存废之争与民主、法治理想202
第四节 治理范式:信访的本土解释策略204
第五节 分类治理的贡献及其限度206
第六节 信访重构的政治考量208
第七节 小结:在不同话语中寻找共识211
第三章 市场转型中的劳动关系变迁214
第一节 国家角色变迁215
第二节 劳动关系主体变迁223
第三节 资本的全球化流动增强229
第四节 结语与展望232
第四章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理论与实践236
第一节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基础理论237
第二节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方法与实践246
第三节 讨论与展望253
第五章 中国情境下的新型社会风险257
第一节 国内社会风险的研究兴起和实务探索258
第二节 中国情境下的两类新型风险:城镇化风险和网络风险265
第三节 研究评议及未来拓展273
第六章 民族理论热点与国家治理280
第一节 民族问题“去政治化”理论讨论281
第二节 国与族:民族意识和认同研究286
第三节 对“第二代民族政策”说的讨论290
第四节 关于现行中国民族政策的讨论293
第五节 前景展望296
第三篇 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301
第一章 “中国式小农经济”发展模式研究301
第一节 “中国式小农经济”的内涵与特征302
第二节 关于“小农经济衰亡论”的论争303
第三节 “小农经济稳固论”310
第四节 “小农经济辩证论”319
第五节 讨论与展望329
第二章 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认同332
第一节 社会认同的现状描述333
第二节 社会认同的影响因素340
第三节 讨论与展望349
第三章 现代化进程中的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351
第一节 家庭结构研究352
第二节 家庭关系研究357
第三节 讨论与展望365
第四章 社会性别理论的本土化发展371
第一节 社会性别理论的缘起、发展和特点372
第二节 社会性别理论在中国的演变和推进377
第三节 社会性别理论中最具争议的焦点问题381
第四节 社会性别理论的新视角389
第五节 结语394
第五章 中国家庭政策研究的发展与反思396
第一节 家庭政策成为新的研究领域397
第二节 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家庭政策398
第三节 家庭政策研究中的争议与困境404
第四节 讨论与展望409
第六章 残障社会政策的理论范式及在中国的走向412
第一节 中外文化语境下的残障解读413
第二节 国际社会关于残障的定义框架417
第三节 主要的残障概念理论模式及其演变420
第四节 残障理论发展在中国社会政策中的映射425
第四篇 青少年问题研究433
第一章 家庭、学校与社会的青少年教育433
第一节 家庭教育与青少年成长433
第二节 学校教育与青少年发展440
第三节 社会教育与青少年成才448
第四节 青少年教育研究展望454
第二章 青少年心理发展研究综述457
第一节 青少年生理变化与认知发展457
第二节 青少年的情绪发展与调节460
第三节 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466
第四节 青少年的道德发展470
第五节 青少年心理发展问题473
第六节 结论与启示480
第三章 青少年文化与青年研究的学科化483
第一节 青年研究的文化转向483
第二节 青少年文化研究的议题和内容486
第三节 作为“文化的”青年:青年研究学科化的方向和路径495
第四章 中国儿童福利研究述评502
第一节 儿童福利的属性及其模式502
第二节 福利需求与儿童福利服务体系507
第三节 中国儿童福利制度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出路512
第四节 儿童福利政策制定的方法问题518
第五节 简短结语520
附录:社会调查与专业化智库建设——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调查中心522
后记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