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信息化与网络经济 基于均衡的效率与效能分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信息化与网络经济 基于均衡的效率与效能分析](https://www.shukui.net/cover/77/33446495.jpg)
- 姜奇平著 著
- 出版社: 中国财富出版社
- ISBN:9787504760074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644页
- 文件大小:80MB
- 文件页数:658页
- 主题词:信息化-经济发展水平-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信息化与网络经济 基于均衡的效率与效能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信息化与网络经济的理论体系创新:基于新技术经济范式的基础计量框架3
第一部分 信息化与网络经济的数理经济计量3
1 信息化与网络经济的微观经济学3
1.1 引言:内生复杂性4
1.1.1 品种作为表征复杂性的均衡新范式5
1.1.2 简单性-复杂性两部门均衡之差6
1.1.3 新均衡的基本设定7
1.2 需求论:简单性-复杂性曲面9
1.2.1 二元效用函数9
1.2.2 二元支出曲线11
1.2.3 二元需求函数11
1.3 供给论:简单性-复杂性曲面12
1.3.1 简单性-复杂性二元成本函数12
1.3.2 简单性-复杂性二元利润函数14
1.4 均衡论:简单性-复杂性二元均衡15
1.5 小结:品种-数量-价格均衡18
2 信息化与网络经济的宏观经济学20
2.1 引言:内生复杂性的增长、货币与就业20
2.2 增长论:内生质量复杂性的增长21
2.2.1 复杂性与质量内生21
2.2.2 经济增长黄金率23
2.3 货币论:内生信息复杂性的货币26
2.3.1 复杂性与货币非中性26
2.3.2 增长与金融创新27
2.3.3 货币新范式与新金融秩序28
2.4 就业论:内生民生复杂性的就业31
2.5 小结:面向质量、信息与民生的经济34
第二部分 信息化与网络经济的技术经济计量35
3 效率与生产率分析框架35
3.1 同质性效率与多样性效率35
3.1.1 效率与多样性:二元效率概念35
3.1.2 技术效率与生产率的区别36
3.1.3 技术进步与报酬递增:二元生产率37
3.2 效率与生产率测量38
3.2.1 产出与投入的技术效率测量38
3.2.2 产出导向与投入导向的距离函数测量43
3.2.3 利用距离函数测量成本效率和收入效率45
3.2.4 效能:规模效率与范围效率49
3.2.5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来源辨析53
3.2.6 信息化指标构建的技术经济框架59
4 复杂性技术经济范式与测度67
4.1 从技术经济角度看复杂性67
4.2 经济复杂性:量的测度69
4.2.1 复杂性指标与数据69
4.2.2 生产复杂性:产品、流程与组织76
4.2.3 销售复杂性:品类、交付、信息、区位与环境79
4.2.4 管理复杂度:个体、系统与多义性82
4.2.5 环境复杂度:风险、不确定性与环境变化88
4.2.6 产业复杂度:产业多样性与服务化89
4.2.7 宏观复杂性:质量、幸福与生态91
4.3 复杂性经济:技术-经济测度92
4.3.1 复杂性经济机理93
4.3.2 技术视角:智能化和智慧化技术96
4.3.3 经济视角:作为成本的交易费用98
4.3.4 经济视角:测度宏观交易费用104
4.3.5 经济视角:测度微观交易费用106
4.3.6 经济视角:复杂性成本的其他计量角度107
4.4 信息技术经济:ICT与智慧化110
4.4.1 投入产出的信息技术效率114
4.4.2 信息技术配置效率116
4.4.3 灵活化:信息化多样性的技术经济效率117
4.4.4 智慧化:信息化的多样化效能121
下篇 信息化与网络经济测评应用:宏观、中观与微观绩效分析125
第一部分 宏观经济信息化的效率与效能125
5 信息国民收入测度125
5.1 信息国民收入机理分析125
5.2 信息国民收入计量:流量与系数128
5.2.1 收入法:信息国民收入流量128
5.2.2 系数法:国民幸福总值133
5.2.3 支出法:未被观测经济(NOE)139
5.2.4 增量法:对GDP的修正150
5.3 对信息化本体的测度153
5.3.1 信息化测度本体153
5.3.2 产业化与服务化是分工的两个基本方面159
5.3.3 信息化指数测度的对象160
6 信息经济存量:产业计量163
6.1 信息经济计量:定义与统计口径163
6.1.1 信息经济与信息产业、信息化的关系164
6.1.2 基于产业的信息经济计量170
6.1.3 加总法信息经济的统计分类与代码176
6.1.4 信息经济与三次产业关系210
6.2 信息技术经济:增长模型212
6.2.1 函数模型的计算步骤与方法213
6.2.2 信息技术经济增长计算模型214
7 信息化计量:专业化与多样化水平218
7.1 信息化测评的基本逻辑框架219
7.1.1 信息化测评术语界定219
7.1.2 与基础理论的结构对应220
7.1.3 与生产率计量的结构对应222
7.1.4 生产率计量与综合测评关系223
7.2 产业化与服务化区分的理论意义226
7.2.1 产业化与服务化的质的区别226
7.2.2 以产业化、服务化区别工业化与信息化227
7.2.3 产业与产业化、服务与服务化的区别229
7.3 产业化水平:效率结构与生产率分解232
7.3.1 产业化的效率结构233
7.3.2 产业化的生产率分解及其测度233
7.3.3 产业化与规模经济测度238
7.4 服务化效果的机理:多样性效率与经济剩余238
7.4.1 二元经济剩余239
7.4.2 消费者剩余的异质补偿241
7.4.3 “短期”生产者剩余243
7.4.4 长期生产者剩余:李嘉图租金与异质投入246
7.5 服务化的效用法:服务附加值247
7.5.1 基于服务价格指数的宏观测度247
7.5.2 基于成本加成的微观测度251
7.6 服务化的成本法:范围经济254
7.6.1 均衡水平的复杂度与生产者剩余254
7.6.2 有利复杂性与不利复杂性256
7.7 服务化水平:供求机理与生产率分解259
7.7.1 服务化测度机理259
7.7.2 服务化的效率结构与生产率分解261
7.7.3 对服务化的范围经济测度265
7.7.4 对服务化的智慧水平测度267
7.8 产业化与服务化的合成:增产+增收267
7.9 信息化水平综合测评269
7.9.1 指标按生产率标准的形式分类269
7.9.2 指标按技术作用和经济作用的分类270
第二部分 产业信息化的效率与效能273
8 一般产业信息化测评275
9 农业信息化绩效283
9.1 产业化促进: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284
9.1.1 农业信息化的产业化效率284
9.1.2 信息技术与农业产业化绩效287
9.2 服务化带动:农业多样化与效率改进304
9.2.1 农业服务化的实践背景304
9.2.2 机理:高附加值农业的可能性307
9.2.3 农业多样化测度311
9.2.4 农业服务化效率与效能分析320
9.2.5 信息技术与农业服务化效率改进325
10 制造业信息化绩效341
10.1 产业化促进:信息化服务于新型工业化344
10.1.1 产业化机理:制造业信息化的专业化效应344
10.1.2 制造业信息技术应用的产业化绩效347
10.2 服务化带动:超额附加值的常态化363
10.2.1 制造业服务化机理364
10.2.2 产出服务化与绩效370
10.2.3 投入服务化与绩效376
10.2.4 制造业服务化的范围经济384
10.2.5 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服务化关系388
11 服务业信息化绩效415
11.1 产业化促进:服务业增长的效率415
11.1.1 服务业产业化机理415
11.1.2 信息技术与服务业产业化绩效418
11.2 服务化带动:多样性效率与效能435
11.2.1 服务多样化的实践背景435
11.2.2 服务多样性效率机理438
11.2.3 服务多样性测度444
11.2.4 服务化效率与效能分析454
11.2.5 信息技术与服务化效率改进480
12 两化融合:产业化与服务化的融合520
12.1 规模经济且范围经济520
12.2 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524
第三部分 企业信息化的效率与效能528
13 企业信息化测评的框架思路529
13.1 企业信息化的技术经济测评方向529
13.2 企业信息化测评的绩效观531
13.3 对信息化绩效的基本认识532
14 专业化促进:做大做强的逻辑539
14.1 专业化效率与效能改进539
14.2 信息技术带动企业专业化的信息化测评546
15 多样化带动:做优搞活的逻辑566
15.1 做优与灵活化效应566
15.2 面向复杂性的企业效率与效能改进579
15.3 信息化带动企业灵活化、智慧化的测评594
16 做强大而智慧的企业616
16.1 推动信息化为企业创造更高价值616
16.2 从企业信息化测评到信息化企业测评632
结语 为何要基于均衡研究效率与效能634
参考文献636